1980年7月22日参考消息 第1版

    【德国联盟党新闻稿7月16日刊登西德基民盟—基社盟联邦总理候选人施特劳斯州长关于他同法国总统德斯坦会谈的文章】题:一个强大的欧洲只有同美国在一起
    如我们的谈话向我表明的那样,在对外政策方面主要有三个要长期进行透彻分析的问题使法国总统德斯坦考虑:1、东西方关系的继续发展这里涉及的不是阻止在欧洲土地上发生战争的问题,他认为战争是不可能爆发的,因为双方都意识到风险,而苏联领导不愿承担这种风险;因为它知道,在欧洲发生战争势必会变成一场核冲突。德斯坦想继续奉行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缓和政策,但是这显然只有当苏联不在阿富汗推行焦土政策,只有当它放弃消灭进行抵抗的部族和不再采取其他行动时才能实现。
    法国的态度对苏联的强权政治到底起多大的节制作用,将会得到证明。这首先要美国阻止苏联的强权政治和坚持阿富汗摆脱苏联的束缚。为此美国需要欧洲人也包括法国人和德国人的支持。单独一个欧洲国家是干不成这件事的,即使它可能得到欧洲其他中等国家的支持。2、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法国总统认为必不可少的是:欧洲人重新在世界政治中取得更大的份量和准备在世界政治问题上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这不是说同美国的政策宣战,而是:要欧洲人支持法国的世界政策的倡议,给法国对欧洲安全的作用以积极的评价,并在某些方面一起担当起对法国外交政策行动的共同责任。
    这项政策也包括和将导致:欧洲人在欧洲同苏联人对抗,美国人更多地退居幕后。
    这项政策自然是有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不能用外交经验使之消失,它是由实力来决定的。
    8、中东和非洲的事件在好多年以前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帝国已解体,但是它们并没有因此就退出世界政治舞台。对英国来说,直布罗陀、亚丁和新加坡今天也还是政治考虑的中心,而不只是欧洲共同体或大西洋联盟。对法国来说,中东事态的发展和非洲国家的命运这不仅是外交练习中的工作目标,而且还是外交、经济和军事高度注意和独特活动的对象。
    作为伙伴,联邦共和国只有在注意德国政策的特别范围的情况下适应这种政策,但肯定不能按照社民党和施密特总理的外交政策设想来办。法国在其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对某些使人失望的事已习以为常了。
    一个基民盟—基社盟政府也许会较少地使这种情况发生。虽然这个政府可能会使人感到不舒服。


    【合众国际社北京7月20日电】在北朝鲜进行了5天访问后于今天抵达北京的一位美国议员说,北朝鲜主席金日成希望同美国互派体育代表团、文艺演出人员和学者。
    去北朝鲜访问的第一个美国官员、纽约州民主党众议员斯蒂芬·索拉兹曾同金日成主席进行了4小时会晤。他在北京会见了外国记者。
    他还援引金的话说,北朝鲜希望同南朝鲜开展贸易和建立邮政业务,并为1950—1953年朝鲜战争以来一直未见面的朝鲜家庭进行互访作出安排。
    索拉兹说,金日成和其他北朝鲜高级官员对他说,他们准备放弃他们过去提出的一项要求,就是要南朝鲜放弃它的反共法律,作为让北朝鲜人去南朝鲜访问的先决条件。
    索拉兹的访问是一次起先驱作用的行动。
    索拉兹说,他“不是以美国政府的一个代表”去(北朝鲜)的,而是作为议院的一员去的,是为了“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索拉兹说:“我的理解是他们希望同美国建立关系。”
    他还预言北朝鲜愿意将来对数量越来越多的美国记者敞开大门。
    索拉兹说,“北朝鲜愿意同南朝鲜建立贸易关系。他们还赞成使失散的家人团聚和进行邮件来往。”
    索拉兹说:“我认为如果北方认真贯彻这些建议,机会是很多的。
    “然而,他们也重申了他们对于他们同我们和南朝鲜人的一些非常根本性的政治分歧的立场。我认为这些问题不久是能得到解决的。”
    索拉兹说,北朝鲜人仍然希望同美国直接谈判签订和约以了结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他们仍然不愿同意南朝鲜参加和谈,除非以“观察员”身份列席。
    美国一直坚持说它不会同北朝鲜谈判,除非南朝鲜人也参加。
    索拉兹说,他还为缓和三八线非军事区一带的紧张局势提出了四项建议。
    这位纽约州众议员说,“金日成说,只要美国同北朝鲜对峙和援助南朝鲜,缓和紧张局势就是不可能的。”索拉兹说,他对金日成主席说,除非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有缓和,否则美国就不可能撤走在南朝鲜的大约4万名驻军。
    他称金主席是个“待人亲切、能说会道的人”。
    索拉兹说:“看上去他身体很好,也很有幽默感。总而言之,他是个很出色的人物。”


    【美联社新德里7月19日电】英迪拉·甘地总理说,克里姆林宫“对……美中勾结感到惴惴不安”。
    甘地夫人星期五(7月18日)对前来采访的巴基斯坦记者说:“我在想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苏联人)在想些什么”。“自从美中实行勾结以来,他们(苏联)肯定一直是感到十分担忧的。他们对此感到惴惴不安,就象中国对苏联感到惴惴不安一样。”
    当记者向甘地夫人问及巴基斯坦对大量苏军驻在自己边界对面感到不安这个问题时,甘地夫人说:“坦率讲,我并不觉得俄国人会开进巴基斯坦。”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7月19日电】英迪拉·甘地总理今天说,巴基斯坦在努力获得制造核武器能力的消息在印度引起了“不安”。
    甘地夫人在议会说:“(在印度)人们对巴基斯坦从美国、中国等国家获得武器感到不安。”
    议会正在辩论国防部提出的年度拨款要求,甘地夫人在答询时说:“巴基斯坦实施核计划的消息在我们全国引起了广泛的不安。”


    【合众国际社马尼拉7月16日电】菲律宾外交部今天说,亚洲各国今天正在就召开一次也有中国和日本参加的南亚最高级会议问题举行会谈。
    菲律宾外交部说,如果召开这次最高级会议的话,它将是对世界问题和地区问题的一次“泛泛的讨论”。
    外交部的一项公告说,关于是否能够举行一次南亚地区国家首脑最高级会议的讨论会是亚洲各国驻联合国代表于今天在纽约举行的。这次会议是菲律宾外长罗慕洛召开的。
    据菲律宾外交部说,中国、日本、孟加拉国、尼泊尔、缅甸和斯里兰卡等国的代表一致同意把召开最高级会议的建议提交给他们国家的政府,“以作认真考虑”。


    【美联社泰国亚兰7月20日电】泰国军方今天说,本边境城北面四个泰国村庄的居民因预料越南会对边境再次发动进攻而离开了自己的家,逃到泰国境内较安全的地方。
    军事当局说,谷松、暖马蒙、廊沙米和敦隆的居民听到有人传说在柬埔寨境内的越南占领军计划在今后两周里在最近泰国边界的地方对柬埔寨游击队发动一场新的攻势,于是就逃离了自己的家。
    越南军队曾于6月23日越界到泰国境内,并同泰国军人发生了冲突。
    官员们说,有迹象表明,越南军队计划袭击在泰国边界附近扎营的反共的“自由高棉”游击队。当局说,他们将不让柬埔寨人进一步往泰国境内迁移。自由高棉游击队今天在边界上对记者们说,越南军队正在从柬境内的班辛修建一条公路一直通到泰国边界上住了大批流离失所的柬埔寨人的地方。他们说,另外,他们还在修建一条从柬埔寨的班扬通过泰国边境上的廊占难民营的公路。
    在边界上的记者们说,国际救济机构继续在亚兰以北各个难民营分送食物。
    但是没有迹象表明这些救济机构将在亚兰以南受波尔布特的游击队控制的地区恢复工作。
    泰国政府一直坚持要求在泰柬边界所有各点继续开展救济工作。但是救济工作人士说,只有在负责援助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保证、柬埔寨平民与军人分开、并允许对救济物资分送情况进行监督的情况下,救济活动将继续进行下去。
    【美联社曼谷7月19日电】救济组织的可靠人士今天说,除非满足某些条件,否则几个国际救济机构将不再继续向泰柬边界上的由被赶下台的柬埔寨总理波尔布特所控制的三个营地提供粮食援助。
    一位救济官员说:“我们就是不想供养民主柬埔寨的军队。”


    【塔斯社莫斯科七月十九日电】鲁萨科夫在《真理报》上对美国共和党代表大会结果发表评论时写道:「在底特律通过的纲领显然是在美帝国主义的军界工业界垄断集团、好战的军国主义和反动透顶的集团的指使下炮制出来的。」作者指出,这一纲领的实施「将对美国人民和世界和平事业孕育着巨大的危险」。
    「右派共和党人的纲领的「核心」是公开宣布要在军事战略上压倒苏联的方针。他们认为军事力量是对被宣称为「主要敌人」的苏维埃国家奉行「攻势」政策的主要手段。」
    鲁萨科夫指出:「共和党首领们的基本对外政策计划充满了军国主义的、好战的沙文主义精神。它把指靠武力和宪兵的棍棒置于一切之上。对西欧,「鹰派」提出进一步加强北大西洋公约集团和部署中程导弹。为了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强制政策,它制订了又一种「炮舰外交」方案。里根及其拥护者拒绝了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共和党人宣布,他们只有在美国能取得有利地位时才准备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文章作者最后说:「指望取得对苏联的军事战略优势,这只是幻想,危险的幻想。」


    【法新社新德里7月20日电】印度政府对西藏的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说,他同中国政府的和解不应给新德里造成为难的事情。
    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印度外交部对44岁的达赖喇嘛的一位代表说,虽然印度欢迎达赖喇嘛和住在印度的十万名西藏人回到中国去,但是这个过程和它的结果不应使中印关系复杂化或变得混乱起来。
    印度外交部一直怀有兴趣地注视着达赖喇嘛和中国人最近为了争取对方而采取的一些行动。他们互相迁就对方的速度和诚意使新德里感到吃惊。
    观察家们说,印度最近采取的态度使得达赖喇嘛无法执行其两国政策,即一方面谋求同中国人和解、另一方面又保持在印度无限期地居留的可能性,以防出现什么麻烦。
    印度之所以采取新的立场,是因为印度报界刊登消息,说西藏的流亡者要求新德里帮助他们从“中国人的占领下解放”他们的家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