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20日参考消息 第2版

    【《日本经济新闻》二月十九和二十日报道】(《日本经济新闻》社二月十八日、十九日在神户举办以“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和产业”为题的讨论会,参加者有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肯尼思·博登、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董事长向坂正南、电气通信综合研究所理事小松崎清介和神户市市长宫崎辰雄等共七百五十人。以下是几个人的发言摘要)关于未来城市的建设问题神户大学教授新野幸次郎(会议主持人):在考虑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和产业时,有许多不可回避的课题和问题。首先我想听一听各位对城市未来的看法。
    博登:对城市的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有以下五个:(一)新材料、物质的开发和应用;(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三)情报工具的多样化和高级化;(四)文化历史的变迁;(五)地理条件。在设想未来的城市时,重要的是调查城市过去是怎样变化的。实际上,城市发生巨大的历史变化是在一八八○
    ——一九三○年。我在一九三二年第一次访问纽约时,那里就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了,正如摩天楼和洪流般的汽车所象征的那样。假如是在那以前的五十年前访问的话,那么,在那里也许能看到“中世纪”的景象。城市的这种变化时期和状况,日本照理应该和欧美差不多。问题是,在今后五十到一百年间,前面提到的五个因素将如何发挥作用和改变城市。依我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过去只是一味地关心自己居住地的事情,对邻近环境的问题反应迟钝。结果,使邻近地区和地方自治体招致破坏。在美国,这些地区的重建是重大的课题。高层住宅虽然在建筑上是出色的,但是在社会方面来说却是失败的。
    值得注意,将来发展的产业是能源方面的产业。在这个领域,将推进国际合作和分工。法国搞增殖反应堆,加拿大搞油砂,日本搞太阳电池。轻量和小型的电气汽车也是有发展前途的领域。太阳电池的成本,五年前是现在的二百倍,而现在已降到了原定目标的十分之一。生产的基本因素是人的头脑。能源、物质、时间等其他因素只是制约因素。随着知识的增加,制约因素就会减少,而且制约的作用也会变小。
    不管怎样,未来是捉摸不定的,所以,在决定想法时必须认识和考虑到这种捉摸不定的情况。只预想一种未来,那么当预想落空时,就会发生大的危险。因此,对未来的设想,现在必须准备几个选择的模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修改,以便有助于将来作出更好的决定。城市和产业也必须以这些为前提制定远景规划。
    按照模式去描绘未来,就能得到宝贵的资料。但是,基本上不能相信预想模式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准备意想不到的预测,如:未来的战争、划时代的技术发明、价值观的变化等等。
    某一特定城市的发展如何,首先决定于整个社会人口的发展,第二决定于农业工人占的比例,第三是决定于城市的活动、产业、商业、贸易和政治机构等。关于城市的未来的研究,要特别从预测人口规模着手。这和农业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城市人口的分布,大大取决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如果粮食生产者能足够地供给其他人用粮,城市居住者的比率就会增加。在工业发达国家,从农业解放出来流入城市的人口已达到饱和状态,所以,今后城市大概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城市在物质方面的结构颇受交通工具的左右。尤其是汽车,大大地改变了城市的形态。在美国等国家已造成炸面包圈现象(意为市内人稀、市郊人密的现象——本刊注)如果汽车不能克服石油枯竭的困难,那么,城市的结构将会发生急剧的变化。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行政领导机构的形态和文化。如果它是腐败、无能的,就会妨碍城市的发展,如果再对城市计划作出错误的决定,发展就会进一步受到阻碍。所有城市各自都培育了固有的文化,这就导致了攻击性的劳工运动等的兴起,把产业驱赶到其他城市。
    大概可以说,今后二、三十年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天然资源的枯竭同要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物品的人的智慧之间的斗争。在过去一、二百年间,人类的知识和技术的进步极大,所以轻而易举地克服了资源方面的困难。今后一百年虽然还捉摸不定,但是有持慎重的乐观论的根据。我也是持乐观论者。我们已经看到,太阳能等是有限资源的代替物。
    另一个决定性的、重要的因素是孕藏在全世界和局部地区的各种“对立”。要把这种对立引导到创造而不是破坏的方面。弄不好,这种对立就解决不了。将来可能发生的核战争等就是一个例子。最近三个月的国际形势处于危机的边缘。
    从地理上说,日本文化的成熟程度不高,被卷入战争的可能性也小,在妥善地调整内部的对立等方面,与瑞典有许多共同之处。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这种优越的客观条件。讨论城市问题就是讨论人类问题。人类建造的建筑物、寺院等,是人类在创造生活、价值观等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如果不能培育出品德高尚的人和文明的生活,城市、产业、公路、港湾,一切都毫无用处。关于城市与产业的关系新野:管理城市的宫崎先生,对城市和产业间的关系是如何看的?神户市市长宫崎:在考虑城市的产业时,解决四个制约条件是前提。就是要考虑到:和人口密度有关的地区容量、水等的资源容量、交通工具、住宅等的设施容量以及和自然有关的环境容量。而且还需要有使城市活动具有生气的产业。神户,有关港湾方面的产业是繁荣的,在沿海地区,钢铁、造船业也是发达的。这两种产业所代表的大规模产业,由于土地狭窄而难以存在下去,我希望改为附加价值高的产业。另外,服装、家具、皮鞋等时髦产业也正在取得广泛发展。我希望把文化产业、情报产业等丰富多彩的产业吸收进来,以丰富生活。
    人们聚居在城市,这是因为城市具备了情报、文化、就业机会等各种优点。关于日本城市未来的状态,必须避免将一切都集中于首都,而以三大城市圈为中心,由地方中心城市组成网状组织,明确分担各自的任务。就个别城市而言,为了防止纽约等城市出现市中心人烟稀少的情况,必须积极地推进城市的重新开发,按照不同于以往的设想建立重视市中心居住环境的“街道细胞”。还必须考虑建立适应高龄化和余暇社会的到来的城镇。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神户的港口人工岛是一个宏伟的试验。
    我在这里谈谈我的一个苦恼。港口人工岛周围建立了集装箱放置处。建造出如此现代化的设施,就会减少过去从事工作的人的就业机会。这是令人头痛的事,必须引进其他产业,把这些人吸收到那里去。我想搞观光业那样的事业。关于产业城市的形态建筑家菊竹清训:如果和支撑城市的产业联系在一起,把城市的形态命名为第一次产业城市、第二次产业城市、第三次……,那么,日本则颇有第三次产业城市的性质。第一次产业城市是以广阔的大陆为后盾,分布在内陆区的中国和欧洲式的农业型城市,粮食产量和供给余力影响了城市的形成。第二次产业城市是工业型城市,由于运输原料和产品的需要等原因,尤其是在产业革命以后,许多城市都建在沿海地区。第三次产业城市是情报和文化城市,居住在这里的市民和地方自治体是负责建立这种城市的主角。具体地说,可以由他们来描绘居住和活动场所一体化的“市中心”的模式。
    出现神户的港口人工岛等海上文化城市的背景也在于此。不过,要建立二十一世纪的新城市,袖手旁观是实现不了的。重要的是确定一个明确的设想,描绘出一幅可靠的图景。
    日本的产业,铁、水泥和玻璃等三大素材产业都荣居世界第二位。充实环境的家庭电器和汽车、可以说是城市产业的骨骼的造船业、以及机械、情报等各种产业成龙配套,基础广泛的整个产业取得了高度的发展。今后,必须建设应付日本增加三千五百万人、世界增加二十亿到三十亿人的环境和住宅。在这一点上,应该利用拥有大量积蓄的产业。到那时,产业相互间的相关性将加强,称为“城市产业”的产业群的作用也会很大。
    为容纳增加的人口,就必须制定出庞大计划,其中包括建造国土。日本如果把小笠原群岛到鸟岛的长五百公里、宽二公里的海域填成陆地,大概就能容纳二千万人。关于八十年代新的交通体系东京大学教授石井威望:新交通体系经过七十年代的试验时代,进入八十年代的实际应用时代。在日本,汽车社会业已建立。今后的问题是如何确保受益均等,包括使儿童和残废者等交通困难阶层也享受到好处。确立新交通体系的方向时,将考虑安全性、节省资源和能源、节省空间和力量等,研究开发将加速。
    在实际应用时代,被称为“落到地球上的宇宙技术”的电子学与新交通体系的结合将是重点。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的发达与普及似将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正在大力开发的AGT(美国新城市交通体系的总称)就是一例。此外,还可以设想研制随叫随来的公共汽车、能够交替地在制导路和一般路上行驶的两用汽车以及改善高速公路的交通体系等。
    作为实用化的尝试,已开始在城市中加以具体应用。这种体系既被纳入了城市计划,又因市容问题而受到了限制。
    建立新的交通体系,“人材”也是重要的因素。在这一点上,日本具有优越的条件。一九六一年时,大学工科毕业的学生是一万八千人,而现在已增加到八万人。在质量方面,这一代人也是经受过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六年的第二次电子计算机革命(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和普及)洗礼的一代。从人的能力来看,可以说,在实现新交通综合体系化方面,可能性的上限比其他国家高。
    另一方面,发展交通的出发点是为了适应人类移动的本能。既然新交通体系是情报和机构的结合,那么,就会产生和人类活动能超越交通限度相同的想法。阿波罗计划规定,降落到月面的人最终还是靠自己的双脚走路。与此相同,今后,必须立足于原始步行的思想来考虑“交通”。关于能源问题向坂正男:能源是最捉摸不定的。今后三、四十年或五、六十年是处在能源的峡谷的时代。从九十年代开始,石油将不再是能源的主角,核聚变、高速增殖反应堆、太阳能、氢等取之不尽的干净的代替能源将达到实际应用时期。到八十年代后半期,石油的增产将达到最高限度,然后趋于停滞不前或减产,倘若如此,代替能源就会从迄今的依赖自然资源的形态转为依靠技术生产。而且,供给也会从以石油为中心的时代变为原子能、煤炭、天然气、太阳能等多样化的时代,因此,技术的发展是关键。
    能源问题还可能对世界的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中东政治不稳定和各国参加石油的争夺战,危机性状况可能发生。去年六月在东京召开的发达国家首脑会议决定分配石油是划时代的事情。今后,这个问题也不是光靠一国的资本和技术所能解决的,必须实行国际合作。另一方面,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废热利用和生产方式的转变等方面,也有报告说,搞节省能源的投资比搞研究代替能源省钱。现在,日本的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是百分之三十七,今后,重要的是研究有效利用的技术和把这种技术推广到社会中去。能源问题不是拥有资本和技术的日本等先进国家一国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在国际合作的情况下解决。情报、通讯产业今后的动向小松崎清介:在观察今后的情报、通讯产业的动向方面,最重要的三个观点是:(一)新机构的动向;(二)社会需求的动向;(三)情报、通讯产业结构的变化。
    新机构分为象电报电话公司的领导体制那样的要求型、多摩新市区的地区参加型以及由电报传真所代表的更多样的对话型。国际上正在激烈地竞相研究,在八十年代,这种技术将一齐开花结果。
    至于社会需求,在家庭方面,随着余暇社会和学习社会化的进展,对生活情报和学习情报等的需求将增大。另外,在企业方面,为了对付严峻的环境,推进办公室自动化是至高无上的使命,任何一个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这样一来,情报通讯产业的情报产业和通讯产业的结合将更加明显,这两种机能的结合将使产业结构本身发生变化。可以认为,情报产业方面的劳动集约性,将随着新机构的发展而逐渐下降。关于搞文化产业的问题大阪大学教授上田笃:今后,必须搞文化产业,换句话说,只有搞文化产业,日本才能生存。由于日本没有资源,所以,高度依赖能源型的生产受到了限制。京都的清水瓷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京都不产造陶瓷器的土。既没有原料,土地又贵,而且,手工钱也贵,所以,制品价格比其他地方贵。尽管如此,京都一流的饭馆里仍都只使用清水瓷器,因为这种瓷器设计美观,和盛的菜能搭配起来。京都聚居着画家、书法家、工艺家等艺术家,烧瓷人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受到了巨大影响。
    我认为,无论是技术,还是学术,最终都将归结为艺术。城市中需要有享受视觉性交流的交流场所,这是二十一世纪产业的应有状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