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30日参考消息 第2版

    【英国《医院医生杂志》11月13日刊登戴维·杰弗里斯的文章】题:中国:东西方医学相结合的国家。
    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我作为保守党代表团的一员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这次主要还不是进行医学方面的访问,然而,所到之处却走访了许多医疗机构。
    中国自1949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们不难指出它的卫生水平之低和设备条件之差,但这样批评却忘掉了它原有的条件。
    正如众所周知的“赤脚医生”,他们发挥了卫生教育者的作用,并且由于他们的工作,看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们访问过的一些医学院都提供了中、西医结合的生动事例,设在成都的那所医学院更是如此。医学院的所有学生都要先学习两年中医和英语,然后再分科学习。想要当西医的人就要学标准的西医课程,其他学生则继续学习草药和针灸知识。
    中国医院在医疗方面有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我们看到在很不清洁的病房里,住着接受先进的化学疗法的白血病和淋巴腺病的患者。我们还看到一些原子医疗设备,确实给我们很深的印象。但就在这同一所医院里,他们对于腹部的剧痛却一律采用针灸和服草药的办法,疗效还很好。消毒技术和无菌的设备似乎仅是摆摆样子而已。不过,做头、胫部位的癌切除手术的外科技术还是很不错的,裂腭外科手术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好。我们在上海还看到一次高水平的血管修复手术。在一个公社,我们亲眼看到用青霉素治疗肺炎,而在一所教育中心同样的却看到患者采用草药治疗。当我们得知上海那家设备最好的医院竟是一所犯人医院时,我们就更加感到不可思议了。
    很多中国人还在抽烟,好象都是一些烟瘾很大的人,作为需要加强卫生教育的一个方面,我们向卫生部门的官员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获悉,他们正准备开展这一工作,并且在四月份,官方实行了一项削减香烟消费的计划。
    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帮”的统治影响面之广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丧生和饥荒影响了整个中国,确实直到最近四年一些地方才得到复苏。受过西方教育的医务人员的遭遇是很不幸的,许多人受到严重的摧残。中国的医学如同这个国家其它许多方面一样是令人神往的又是奇妙的。甚至是迷惑不解的。中国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无疑,中国在三十年里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中国医学的未来同样会令人注目的。


    【美国《商业日报》12月16日刊登发自上海的报道】题:中国人是在仿造而不是在发明
    在这里——在中国工业的中心,人们已在以令人惊异的方式进行仿制。这里最新的疯狂一时的消遣娱乐,就是称为飞盘或转盘的一种供投掷的塑料盘。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弗利斯比(美制飞盘的商标,已成为飞盘的代名词
    ——本刊注)。
    在南京路一带,最新上市的糖果的包装和内容都是英国式糖果的仿制品。在市场上出售的罐头火腿,波兰的出口商一看就认得出来。而罐头黄油小甜饼,丹麦的糕点师傅可以说是他们的产品。
    对于一个来访者来说,这样明目张胆的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是令人感到茫然的。但是,它所包含的信息是严重的。
    中国并没有签署国际商标的公约和版权的公约,因此可任意剽窃人家的东西。这一点且不去管它。一种更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是:中国人比较善于仿造而不善于发明。对于最近已断定自己是远远落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必须加班加点才能迎头赶上的一个国家来说,这种不利条件有着广泛的影响。
    学者们议论说,中国在技术上的落后是历史造成的。共产主义制度在一个敢于冒风险的人取得成功时,不能给予巨额利润的报酬,而在他失败时,承担不起破产。
    因此,仿制要比进行革新安全得多了。虽然,这样做的危险是:同过去的概念和隔一代人的技术搏斗,可能带来比较华而不实的而不是真正的发展。在进口现代化技术的同时进行革新的做法正在作为现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受到鼓励。然而,正如从很差劲的中国产的可口可乐一类饮料到仿制的棒球手套等一系列的新产品所证实的那样,还需要走一段漫长的道路。


    【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19日刊登该报记者库珀的报道】中国今年为外国来访者,增发了四分之一的入境签证,即达十五万人。但是,明年尚没有进一步增加的计划。这样,另外一些渴望在长城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并观看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其它名胜古迹的人,就得等几年,待中国旅游设施扩建以后才能成行。中国欢迎增加旅游收入,但是,由于接待设备不足,以及中国唯一的航空公司——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不愿意同外国签订双边航空协定(唯恐外国航空公司载客多),这必定将阻碍中国旅游收入的增加。
    往返飞行次数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民航自己的发展速度。现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三架波音747和十架波音707飞机使用率不高,一半以上闲置待命在北京机场上的情况并不少见。


    【香港《经济导报》第1698期(12月3日出版)文章】题:日本飞机工业能重振雄风吗?
    同日本的其他新兴工业相比,日本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步伐显得特别缓慢。其原因之一,是日本政府和产业界对于六十年代首次重建飞机工业的惨痛失败教训,仍然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原因之二,是日本仍未具备独立设计和大规模生产商用飞机的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飞机工业曾有过一段黄金的日子。拜军需订单所赐,日本飞机工业的生产蓬勃一时。二次大战结束时,日本最大的军工企业三菱重工业公司一共生产了1.8万架飞机和5.2万部飞机引擎,其中包括了叱咤一时的零式战斗机。可是二次大战后,日本飞机工业在美国占领军的禁令下被迫解体。此后直到1952年,日本飞机制造业一直沦为维修美国小型军用飞机的工业部门。
    五十年代,在美国的许可下,日本重新开始生产军用喷气机。为了重建本国的飞机工业,日本政府于1957年设立了一家飞机厂,专门生产一种YX11型涡轮螺桨民航客机。然而,由于缺乏市场推销经验,性能良好的YX11型客机一直无法脱手。1972年日本政府被迫放弃了这个生产计划,其时,该工厂已生产了182架YX11型客机,日本政府因此亏蚀了360亿日圆。自从这个生产计划失败以后,日本政府对于重建本国的飞机工业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并且拒绝再冒险承担任何飞机生产发展计划。
    由于受到生产专利的限制,日本飞机工业的生产规模至今仍然很小,而且有80%至90%的生产集中在军事方面。
    虽然飞机生产在日本大企业的总生产中占据着微不足道的地位,而且私人企业同样存在着害怕重蹈失败覆辙的恐惧,但日本政府认为,飞机工业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工业,日本必须设法加以发展;而且,日本发展飞机工业也具备一定的条件,因为日本本身就是世界第二个最大的飞机市场——地位相当于国家航空公司的日本航空公司,是美国飞机工业目前最大的单一企业顾客,它拥有一支数目庞大的美制飞机队伍。日本政府认为,日本是有能力生产飞机的,只是过去缺乏推销商用飞机的经验,以致亏蚀严重,削弱了重建飞机工业的信心。尽管日本政府和产业界自诩本身的优秀技术能够使本国的飞机工业发展得比美国和欧洲同业为好,但无情的事实是,战后三十多年来日本这一工业领域所表现的近乎停顿的生产状态,已导致日本的飞机生产技术远远落在美、欧国家的后头。三菱重工业公司在美国的许可下,正在生产一种高级的战斗机,并且引进了私人商用飞机的生产技术。然而,够讽刺的是,这种私人商用飞机的市场完全是在美国,而且大部份高灵敏度的零件都要由美国生产和提供。这反映了日本不仅在生产技术方面,而且在飞机零件生产方面仍然落后。因此,弥补技术差距,已成为日本飞机工业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日本飞机工业界加紧同美欧飞机厂家进行生产合作,以汲取外国飞机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目前已有两个生产合作计划正在进行:其一,是日本和意大利各出资15%,参与美国波音飞机公司767(日本称之为YX)民航客机的生产计划。其二,是日本三家重机械工业公司和英国劳斯莱思公司合作,发展一种比较省油的新型喷射引擎。
    日本参与波音飞机公司的生产计划是十分偶然的。一年前,当日本公司四出找寻合作对象的时候,美国波音飞机公司正苦于严重的财政困难而无法实行其767民航客机的试制计划。因此,日本提出合作生产的建议,立即获得波音公司的同意。波音公司认为,让日本参与生产,既可分担生产过程中的财政风险、缓和本企业的严重失业问题,又可以扩大将来对日本市场的销路。据说,波音公司已接到288张购买767民航客机的订单或订购意向书,其中,有40架是全日本空输公司订购的。在这个合作计划中,三菱重工业、川崎重工业和富士重工业负责机翼和机身的生产。通产省已对有关企业提供了相当于该项发展计划总开支(日本部份)三分之一的无息贷款。待明年计划实现以后,日本企业便开始偿还债务。
    在767民航客机的生产计划中,日本虽然扮演“配角”的角色,但对日本飞机工业日后的发展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合作过程中,日本可以通过向波音公司学习生产技术和推销经验,为实现其下一个难度更高的YXX计划作好准备。日本准备在八十年代末期生产一种载客量为130至150人的民航客机(即YXX计划)。现时,不仅日本,美欧飞机公司也有生产这种飞机的打算。荷兰的福克公司早就表现出生产的兴趣,并表示愿意同日本、波音公司合作生产。英国空中巴士工业公司正在着手起草另一个与此有关的生产计划。波音公司则比较谨慎,它希望在了解市场的需求后才具体地制定生产计划。日本政府非常重视YXX计划,决定宁可削减对其他计划的资金,也要保证对YXX计划提供350亿日元资金。如果日本企业同英国劳斯莱思飞机公司联合生产的新型喷射引擎RJ—500,能够在一九八六年以前研制成功,日本将会非常顺利地实现YXX计划。这对于日本今后独立发展民航客机的生产,将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目前日本飞机工业界为克服技术差距所作出的各种努力来看,日本是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飞机工业中举足轻重的一员的。


    【日本《朝日新闻》12月23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船桥的一篇报道】题:中国将制定经济调整新三年计划,重新认识重视生活问题
    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政府领导人,目前对大型项目作了全面的重新估价并研究了与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相适应的调整政策,结果决定制定以“重视生活的重新调整”为目标的“经济调整新三年计划”
    (1981—1983年),其中把以下三点作为最重要目标:(一)把1981年的基本建设投资额比现有水平减少40%;(二)原则上要在1981年内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三)合理地控制国防费的支出。并且还确定了要根据情况把这个计划延长两年、即到1985年底等方针。
    自今年秋季以来,中国党和政府在制定从1981年开始的五年计划和新十年计划纲要时,进一步认识到,目前面临着能源不足、财政赤字、通货膨胀这“三重困难”,过去的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的调整政策没有完全见效。迄今虽然强调要放慢经济改革速度和进一步加强调整,但是,新三年计划的特点是,在对“过去两年间的调整政策事实上已经遭到失败”进行深刻反省的基础上,把极其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作为基本方针。
    在本月初举行的日中内阁成员级会议上,姚依林副总理向河本经济企划厅长官透露了下述新的方针:将把原来预定从1979年到1981年的3年间推进的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的经济调整政策延长两年,即延到1983年。但是,对于这方面的具体政策,姚副总理只是说“目前正在进行研究”。此后,中央和政府虽然一直在就新经济调整政策进行研究,但是从外交人士等所提供的情报来看,从明年开始的经济调整新三年计划,不是“现行调整政策(从1979年开始的三年调整政策)的继续,而是具有从根本上进行重新修改的重新调整的性质”。据说它是在如下反省的基础上制定的:迄今的调整“尽管一直说要重视生活,但实际上还是从生产优先、生活在后的想法出发的”。
    党和政府领导人基于“新三年计划成败的关键在于能把1981年的基本建设投资额压缩到什么程度”的认识,决定把前面提到的三点作为最重要目标写进新三年计划中。
    只是,与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一起对经济政策起制约作用的另一个因素
    ——能源方面,已经提出了促进开发的方针,能源、运输等产业基础投资已被列为重点投资项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