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28日参考消息 第2版

    【美联社莫斯科11月11日电】(记者:戴维·明索恩)苏联城市里的农民自由市场现在兴旺繁荣,这件事是得到克里姆林宫的批准的,因为这些市场能帮助克服国营商店里长期存在的食品供应不足的现象。
    这些市场搞得非常成功,以致当局现在表示担心,为了赚钱而脱离官办农业生产单位的劳动力太多了。
    这些市场供应由分配给农民的自留地生产的新鲜农产品、肉类和奶制品;这些市场是俄国昔日农业生产的丰富多采的遗迹和共产党计划经济中自由企业的痕迹。
    家庭主妇在国营食品商店排长队买东西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因为那里的价格有补贴,但选购的范围有限,而且供应量常常是不大的。
    农民市场上的价格是由供求规律决定的,那里的商品非常丰富,即使在冬季也是如此,而在那个季节国营商店里几乎完全没有鲜货卖。
    价格可以抬高到惊人的地步。
    人们把鲜黄瓜和西红柿装在小提箱里从苏联南方的加盟共和国乘坐飞机运到莫斯科和其它大城市,这些东西的价格一公斤高达15卢布(23美元)。
    由于工人的平均工资是每月170卢布(265美元),所以苏联人几乎没有经济能力经常到农民市场去采购
    东西,除非是在夏天,那时,东西充足,而且价钱又比较便宜。
    根据官方统计材料,自留地只占苏联农田的3%,而自留地生产的东西却占食品总产量的30%。
    全苏农业经济科学研究所说,每年估计有60万名集体农庄庄员、国营农场工人和业余菜农到自由市场出售农产品。
    《莫斯科真理报》说,莫斯科的28个农民市场上每天有两万个小摊贩,去年他们销售了300多万吨的肉、牛奶、蜂蜜、蘑菇和水果等农产品。
    《莫斯科真理报》承认,投机倒把分子常常直接从自留地那里采购农产品,然后到自由市场以高价出售。


    【本刊讯】下面是11月上半月台湾报纸上的一些言论:
    (一)对付台湾回归祖国的潮流:
    11月1日,台湾《中央日报》刊登《匪谍活动实例公令》。这个“公令”说,由于大陆对台湾“渗透作战的活动”和“不断地开辟”“统战战场”,台湾“在防止匪谍渗透上,必须时时警觉,处处提防,更要随时随地注意可疑的人,注意可疑的事”,要“设法发现、检举和肃清匪谍”。
    台湾司法院长黄少谷在蒋介石诞辰纪念会上说,要“恪遵遗训,贯彻反共国策”,要按蒋介石的“遗训”“要义”,“精诚团结,坚定不移,贯彻反共国策,粉碎敌人统战阴谋,发扬革命精神,祛除苟安心理,力求自立自强,坚守民主阵营”。
    在做有关“增补中央民意代表的选举工作”:
    台湾国民党中央组织工作会主任梁孝煌报告时说,蒋党的主要作法是,“支持政府,办好选举,同时希望和谐团结,选贤与能,为国举才”。他宣称,“选举期间要提高警觉,注意“敌人共匪的阴谋”;“共匪对我们的策略是对外孤立,对内分化;三分岛外,七分岛内”;“我们要以团结粉碎其分化诡谋”。
    (二)关于台湾经济问题:
    蒋经国在半月内两次亲自主持财经会议。他在会上一再强调:本年通货膨胀压力甚大,物价上涨趋势迄未扭转,影响台湾今后经济的安定与成长。这种趋势除受进口成本上涨的影响外,对于台湾物价上涨因素应再切实检讨,并研究因应对策。他要求有关方面切实控制物价上涨。
    台湾经济部为抑制台湾物价上涨,决定采取三项措施,禁止人为囤积及操纵,掌握进口农工原料来源和力求提高劳动生产。
    (三)对里根当选美国总统的反应:
    蒋经国和台湾外交部发言人于5日分别写信给里根和对记者发表谈话,对里根当选表示“道贺”与“高兴”。蒋经国在信中说,“贵我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必将在未来岁月中,更进一步加强”。发言人说,“我们相信中美两国在互利及维护东北亚和平与安定的基础上,双方实质关系将能加强。”台湾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主任委员蔡维屏也致电美在台协会会长丁大卫,表示相信里根会依据美国的“台湾关系法”精神改善美台关系。
    台湾各报除以大量篇幅报道里根当选有关消息外,还分别发表社论和刊登各自记者或专家学者的评论。其主要论点有二:(1)把里根当选作为推进台美关系的契机。《中央日报》社论说,由于里根当选,美台关系“呈现新的契机”。《中国时报》文章说,台美关系“可望加强”。并说,里根政府对台湾第一个“友谊表示”,或许可能是邀请台湾派团参加里根就任总统的典礼。(2)认为台美关系只可作谨慎乐观不可有不实际的想法。《联合报》说,对未来美台关系,只可作谨慎的乐观。应“把握庄敬自强、尽其在我的原则”,不可有不实际的想法与做法。未来里根政府的对华政策,最可重视和警惕的是对于“国共和谈”的意向。
    《中国时报》说:如指望里根不惜牺牲同中共的战略关系,加强与台湾的关系,那将是不切实际的事。
    一些学者强调,美台关系要慢慢改善,切不可给里根出难题。《台湾新生报》说,对里根期望则可,依赖则不可。


    【台湾《中国时报》十一月九日报道】在此间出版的政论性刊物《海潮》杂志,其创刊号已于昨天被警总查禁,使很多人感到很意外。
    《海潮》被查禁的理由是内容不妥,而该杂志所走的路线是比较温和的,因此,使该杂志负责人感到纳闷,也使他们对第二期的内容发生了犹疑,不知道该怎么走才好。《海潮》的负责人王义雄(非国民党籍),目前已登记竞选区域立委。


    【台湾《联合报》十一月十一日消息】数名在本地及自美国潜来台湾的台独分子,因涉嫌从事阴谋活动,经治安机构侦破后,警备总部军事检察官已依叛乱罪嫌将他们提起公诉。


    【台湾《经济日报》10月24日报道】中华经济研究院筹备处主任蒋硕杰昨天说:该院筹备工作国内部分已大部就绪,俟立法院审议通过该院设置条例后,即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成立。
    他说:目前该院积极在国内各大学经济、统计、国贸等研究所召募优秀毕业学生,担任该院初级研究人员,此外,并将延聘若干国内已具研究基础与成果的经济专家,担任特约研究员,一方面指导、训练初级研究员,另一方面,将分别负责一项专题研究。
    他又表示:未来经研院仍将聘请专任研究人员,以超然独立的态度从事分析研究的工作。原则上,将延揽国外有关专家回国担任。
    据悉:蒋硕杰将于年底赴美参加美国经济学会年会时,寻觅他的专任研究员。
    【台湾《经济日报》10月24日社论】题:中华经济研究院构想与任务的商榷
    对于中华经济研究院的设立,我们除了在开始筹设时,由于主办人说了一句将在海外物色这一机构的主持人,深感政府官员太过缺乏自信心及有伤国内经济学人的自尊,而对之提出不同的意见外,以后即一直以乐观其成的态度保持缄默。但是近日有关中华经济研究院构想中的任务已有所透露,使我们不得不打破缄默,表示一点我们的看法。
    该院筹备处所列举的任务,或者未来的工作方向有六项:(一)对当前国内外重要经济问题的发生、演变及影响作科学的分析;(二)对大陆经济的动向及与台湾经济的关系作客观的探讨;(三)为工商界提供有关国际经济及市场情况之资料;(四)协助政府作政策性研究,并对政策效果作客观的评价;(五)结合全国经济学界,用举办研讨会,交换研究成果,推动研教合作等方式,加强国内研究工作;(六)担任国际学术交流的桥梁,提高国内经济研究的水准。
    这六大项工作项目中,(一)(二)两项为当初建议设立经济研究机构之目的;(三)项将使中华经济研究院变成国际商情资料交换所,把外贸协会的工作也包括在内,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该要用多少人员及专家?(四)项亦为原建议目的之一,但有关官员早已一再申明不在该院研究范围之内;(五)(六)二项不仅接收了部分教育部及各大学的工作,而且以一个“民间”研究机构而要“加强国内研究工作”,“提高国内经济研究的水准”,是否有此权力,有此能力,是令人怀疑的。
    但是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无所不包的经济研究机构:既有实用经济,又有理论经济;既有政府政策研究,又有商情资料提供;既负有学术任务,又负有教育任务,还要加上国民外交中的学术交流。从这点可以了解,至目前为止,中华经济研究院的性质,其主要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将来究竟做些什么工作,没有人弄得清楚。
    至于其内部人事安排,无论如何,国内外应维持一适当之平衡。


    【本刊讯】《苏联科学院学报》杂志1980年第五期,刊登苏联科学院副院长B·A·科捷利尼科夫1979年12月在苏联科学院全会上作的关于苏联到了2000年的科技进步综合发展纲要的报告,该纲要要点如下:机器制造方面
    机器制造业应为完善国民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技术水平和基础的保证。
    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1)实行工厂专业化。目前在滚珠轴承工业和其他某些工业中已有了一些专业化工厂。还将继续推广,如将建立齿轮、水力传动装置等专业化生产工厂。实践证明:实行工厂专业化,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2)生产自动化,扩大工业机器人的产量。目前苏联机器制造业中几乎全是一班制,设备利用率很低。使用机器人可以使工厂实行全日制生产,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很好地利用将来更加有限的人力资源。采用必要的机械化生产措施,到2000年,可腾出二千至二千五百万手工劳动者。
    (3)在科研所和工厂建立试验设施和车间,这样可以使科技成果更快地投入生产。
    (4)节约金属。在金属品种、质量和耐久性方面满足生产需要;用塑料代替金属;改变机器结构和制造工艺,使构件轻型化。
    实现上述发展措施,可使国民经济中的劳动生产率到2000年提高一倍以上。电子计算技术方面
    苏联现行的电子计算技术发展计划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修订计划,以保证电子计算机械的飞速发展。今后要大量扩大电子计算机的生产和使用规模。建筑业方面
    在建筑业方面,需要大大改善一些指标。到1990年建筑期平均要缩短44%,到2000年要缩短60%。主要是通过采用新的技术决定,完善计划和劳动组织来实现。材料工业方面
    黑色金属仍是基本的结构材料,今后黑色金属的产量将不会大幅度增加,计划到2000年只增加百分之几十。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和增加品种。
    要大量增加有色金属和塑料的产量,在木材方面,主要是改进木材加工工艺,减少浪费,提高产品率。能源工业方面
    扩大使用西伯利亚的廉价煤和核燃料,减少用于发电的重油耗费量;加快发展欧洲和北部的原子能工业;增加发电量;加快开采已开发出来的石油和天然气田,为化学工业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加工量,减少作为燃料的石油和天然气耗费量;研究用煤加工瓦斯和液体燃料的经济方法。农工综合体方面
    为保证农工综合体的劳动力,将减少农业工作人员数量,增加综合体的人数,向为农业服务和加工农产品的企业增加基本投资。
    这样可以不用增加播种面积和牲畜头数,而用最少的资金满足国家对农产品的需要。科学方面
    苏联今后的科学发展政策是:不大量增加科学工作者人数(苏联科学工作者人数已同美国基本相等),计划到2000年科学工作者人数每年只增加1.5—2%。但要为科研工作提供大量的保证,以提高科学工作方面的劳动生产率。将大量增加仪器设备,增加资金。在发展整个科学的同时,必须特别注意发展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科学门类,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培养干部方面
    苏联培养干部的现况有些混乱,干部专业对口远不如其他国家好。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干部改学新的技能。据计算,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发展,八十年代每年有200至300万人要改变专业,为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有效地工作,干部必须改学新的专业技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