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3日参考消息 第2版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日本企业超过美国的现象已从汽车钢铁等主要行业扩大到电算机、半导体等战略性尖端技术领域
    【日《日本经济新闻》8月11日文章】题:企业力量普遍出现“日美逆转”现象
    产业活动中,日美关系的逆转现象已很普遍。战后的一个很长的期间,我国产业界一直以美国为榜样,拼命地追赶和要超过它。近来,我国企业接二连三地出现在经营、资金、技术和商品质量管理等方面,反而要支援力量明显衰退的美国企业和业界“再生”的动向。随着进入八十年代,这种逆转现象从汽车和钢铁等主要行业,进一步扩大到电子计算机和半导体等战略性尖端技术领域。甚至要组织“鼓励美国会”以日本生产率总部为中心,将要组成一个其组织名称使高傲的美国人一听或许会大吃一惊的组织——“鼓励美国会”。据提倡人之一的松下通信工业公司常务董事唐津一说:“日本过去从美国那里学习并掌握了提高生产率和质量管理水平等经营技术,而今天,日本应该反过来把这些提供并归还给美国的企业和业界以报答美国,并由此来探索日美竞争共存的道路。”这就是建立这个组织的目的。
    我国的企业和业界也越来越担心:如果日本方面不照顾美国产业界的衰退情况,扩大摩擦,会迫使美国的企业和业界实行保护主义。因此,正象丰田公司和福特公司、新日本钢铁公司和阿姆科钢铁公司进行“救济合作”谈判所表明的那样,我国企业和业界打算根据中、长期的国际战略来对待,这就是,即使作出牺牲,也要给美国以再生的时间,今后仍要共同维护和发展自由贸易的大格局。
    由于出现需要以节约能源为背景的小型汽车的热潮,日本车乘势追了上去。估计今年全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将达到1100万辆左右,实际上将比美国的产量多出260万辆。
    拿钢铁生产情况来说,我国粗钢产量这几个月来,第一次超过美国,在钢材的成品率方面,美国也已经无法同日本相比,我国是90%。而美国是70%。
    这主要反映了日美间在质量管理的好坏、生产设备陈旧和先进程度等方面的差距。就我国产业界的情况来说,劳资关系融洽,对引进新技术也都很热心。而美国如下倾向很严重,即经营者对引进新技术是积极的,工会却反对,所以生产设备的更新很慢,生产率也提不高。感到神经紧张的美国在赶美国,与美国竞争、发生摩擦的过程中,迄今压倒了美国的日本产品的品种绝不是少数。
    日本贸易振兴会和机械振兴协会推测:在八十年代前半期,压倒美国的日本产品将逐渐从汽车、钢铁等主要品种“扩大到一般机器等品种,也就是生产资料领域”。
    叉式升降机的生产,过去一直被美国的三大公司
    ——克拉克公司、海斯塔(音译)公司和耶鲁(音译)公司——所垄断。现在已换成丰田、克拉克和小松叉式升降机三家公司。在工作母机领域,通用汽车公司、福特公司、波音飞机公司和洛克希德飞机公司高度评价日本制品,所以不断地有人来办理长期订购交易。尤其是数值控制车床、多工序自动数字控制机床等先进工作母机,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压倒的优势。我国企业和业界有人骄傲地说:
    “在性能、价格、质量等各方面,完全超过了美国。”
    现在美国最感到神经紧张的是,日美间的这种逆转现象,逐渐波及到半导体、电子计算机和飞机等精密、综合性尖端技术领域。美国坚持要求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筹措资材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也是这种焦躁感的表现。在这些综合性的尖端技术领域,不仅会发生贸易摩擦,而且在此之前便发展为技术摩擦的可能性也已经出现了。
    日美间在集成电路方面的贸易,过去一向是美国方面大幅度地出超。
    可是,今年上半年,第一次转变成日本方面出超46亿日元。但是仅就增长显著、开发竞争激烈的16位存储器的集成电路来说,日本已占据了美国市场的42%。要求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根据这种形势,美国方面拼命地阻止尖端技术的外流和出现逆转现象。美国半导体业界在警惕通过收买企业和挖走技术人员的方式来促进技术转移的作法,认为:”我们出卖的技术太多了,今后应该转变为出口商品”(德克萨斯仪器公司谢泼德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近来在对日本厂家提供重电机技术上,态度开始强硬起来。
    在石油开发,飞机和原子能等领域、也可以看到与此相同的动向。
    另外,下述情况也不断增多,即美国方面把已具有一定实力的日本企业作为承包企业,从战略上加以灵活使用,或者在技术、资本等方面,也要求日本企业积极地协助。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公司引进五十铃、东洋工业公司制造小型汽车的技术;静电式复印机公司提出了在复印机和电传模写机方面把富士静电式复印机公司的产品作为集团内的商品加以开发,并把富士静电式复印机公司作为生产据点而予以重视国际的战略,恐怕可以说,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表现。
    大贸易公司中有人认为:“美国因为缺少设备投资资金等,要求日本给予技术协助和资金援助的情况在增加。”
    从出口转为投资,这是今后的趋势。为了谋求真正的多国籍化,这倒是促进去美国建工厂的绝好机会,从而在为此进行斡旋。美国企业和世界在质量管理和提高生产率等经营技术方面,以日本为“榜样”,但另一方面,在自诩在国际竞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尖端领域,却要求日本不仅在贸易方面,而且在研究开发和负担资金等方面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
    日美产业界之间,好象也在加紧在向新的“合作时代”过渡,这个新的“合作时代”是“恰当地分割市场,在互相帮助的同时,又保持富有成效的竞争关系”。


    【法新社巴黎9月8日电】日本去年向法语黑非洲国家出售了23,000辆各种汽车,成了头号供应者。
    法国提供22,540辆,西德是2,100辆,英国1,300辆,意大利1,200辆,苏联1,190辆,南朝鲜500辆。
    现在,除扎伊尔外,行驶在12个法语黑非洲国家中的100辆各种型号的汽车中,44辆来自日本,41辆来自法国。


    【英国《卫报》9月13日文章】题:中国的事实单
    “新闻报道中的弄虚作假犹如掉进清汤里的耗子屎”,中国人总是有古怪的俗语脱口而出,如今他们在与西方记者交谈时经常说这句话。
    中国的舆论界向两部分听众显示他们的标语口号,作阐述和暗示,这两部分听众中,一部分人数很少,另一部分人数很多。人数少的一部分人——北京学家——是由数千名间谍、分析家、学者和新闻记者组成的。另一部分是中国的观察家,人数约10亿,就是中国本身的人口。
    对这两部分观察者来说,在中国或者从中国搜集新闻都绝非易事。首先,没有独立、公开的消息来源,除了难民和前不久的短命的持不同政见者的报纸以外,不存在其他消息来源。
    至于官方新闻界,它过去是、现在仍然是那样:期刊、广播都是转达当局的愿望。在西方使人打呵欠的平平常常的消息都少见,而舰队街(英国伦敦有名的出版报纸的一条街——本刊注)出版的报纸上报道的那种不寻常的消息,在中国报纸的标题上是见不着的。
    现在情况有了点变化。《泰晤士报》对中国“理性多了些、意识形态性少了些的”观点、对它的重实效的作法以及尤其是对中国的经济秩序,十分满意,以至于该报最近发表的一篇洋洋大观的社论向我们打保票说:只有极少城市的人对整个制度有怀疑,中国人横竖对个人主义和民主是不感兴趣的。
    但是《泰晤士报》会不会看错了呢?如果许多中国人事实上向往我们所承认的自由那又该作何解释呢?我们怎么弄得清呢?再说,如果我们到那里,人们会对我们讲他们想些什么吗?
    有两个障碍。第一个是担心。党的总书记胡耀邦最近承认,文革期间有1亿人(中国人口的1/10)被整错了,邓小平对一位美国记者说,“被杀的人不计其数。”因此为什么要向一个未经认可的外国人吐露真情呢?
    “把事实与杜撰分开来”(这是当前另一个挺热心做的工作)的第二个障碍是撒谎的毛病。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8月14日刊登该报记者塔卡西·奥卡的文章】题:《北京晚报》:鞭笞官僚,帮助恋人
    当你排几个小时的长队购买西红柿的时候,你看到过商店售货员公开挑选最好的西红柿给他们的不排队的朋友的事吗?你看见过一个警察叫一辆违犯交通规则的卡车停下来但却从这辆车上拿走一些黄瓜的事吗?你是否已堕入情网,但又不好意思表示你的感情呢?
    或者,你想去修修你的伞?那么,你就写封信给《北京晚报》——首都最新和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吧。
    这份报纸的编委会成员叶祖兴说:“我们一天可以收到300多封信。我们显然不能把它们都刊登出来。我们只选用一些我们认为能够解决的问题。然后,我们对这些问题追踪到底。
    “人们现在已开始称我们是北京城的爱管闲事和爱挑剔的母亲了。”
    《北京晚报》是《北京日报》的姊妹报纸。它今年2月15日出现在北京的街头,立即销售一空。发行量很快上升到566,000份,但仍然很难买到。
    《北京晚报》刊登许多短小的、常常是很幽默的文章,从读者来信到文体和国外的消息,无所不登。
    自十年动乱结束以来,北京的日常生活一直在逐步改善。但是仍然有许多东西短缺,而且当普通居民看到其他人利用地位和权力获得他们所不能享受的特权时,他们的怨气是不会消的。
    最近,有一封信抱怨市房修一公司下属某个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卢正才。这封信说,卢以修房为借口,为他的女儿和女婿修建了一间72平方英尺的房间,包括——特权中的特权——一间安有上下水道的厨房。
    晚报还发表了一篇怎样谈恋爱的连载文章、一些著名科学家、文艺界人士和其他有成就的人士的访问记和介绍外国情况的文章。
    《北京晚报》是文化革命的牺牲品。
    由于某些专栏文章稍稍含蓄地批评了这个国家的某些身居高位的人,所以这家报纸在文化革命一开始就被关闭了。它的许多编辑和工作人员都被关进监狱或送到农村。
    叶先生说:“‘四人帮’垮台之后,群众不断要求晚报复刊。我们在今年初总算能够这样做了。有些人喜欢我们,有些人恨我们、怕我们。至于我们自己,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是在代表普通公民说话。”


    【路透社伦敦9月21日电】(记者:赫特尔)在亚洲以外举行的最大的一次中国节日的庆祝活动今晚在这里结束了。这次庆祝活动搞得很成功,以致其组织者——香港政府和大伦敦市议会希望明年再举行一次。
    这次“伦敦香港节”庆祝活动同中国的中秋佳节庆祝活动同时进行。组织者在“伦敦香港节”举行之前说,如果在泰晤士河南岸的巴特西公园里举行的这次庆祝活动能吸引10万人的话,他们将感到高兴。然而,第一天——昨天,就有约25万人不顾天冷和下雨云集在这个公园里过节。
    警方估计,风和日丽的今天,大约有50万人涌进这个公园参加庆祝活动,这个数字是旅居在伦敦的华侨总数的15倍以上。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大多数是欧洲人,吸引人们的一个主要项目,是公园里布置了一个香港市场,市场里有100多个华侨摆的货摊。在军乐队演奏乐曲和举行阅兵式的同时,人们表演了中国的武艺,香港的手工艺人、看手相的人、杂技演员和音乐家为人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表演,中国的小舢板第二次在泰晤士河里上上下下地游弋,颇为壮观。
    【美联社伦敦9月22日电】100多位香港艺术家和旅英的华侨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引人入胜的享受,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赛龙船、表演武艺和传统的中国舞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9月21日夜里最后一大项目是放焰火和中国式的孩子们的灯笼阵。至少在三英里以外还能听见放焰火的声音和看见放焰火的景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