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17日参考消息 第2版

    中国现代化政策在一些方面出现可喜现象,但没有达到取得某种成果的地步,在整个中国要实现引人注目的改善至少要花15年。中国有很多出色的人想为国家和民众鞠躬尽瘁,而美国和日本没有这样的人
    【日本《信使周刊》10月3日采访记录】题:沃格尔教授占卜中国的自由化(原编者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兹拉·F·沃格尔作为美中交换的学者被邀请到中国广东省中山大学,他从6月1日起到8月20日止,为了研究现代中国而进行了实地考察。到日本后不久,就在本刊作了第一个考察报告。)
    问:赵紫阳先生是在据说中国的“四个现代化”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作为新舵手上台执政的,你在广东省等地看到的现代化的进展情况如何?沃格尔:与其说是现代化,不如说是自由化。广东人中欢迎自由化的气氛格外强烈。都积极响应自由化政策。
    我首先看到的现象是,农民的自由市场活跃起来了。
    问:工厂的情况如何?沃格尔:值得注意的是,工人的工资中引进了提成制度。就是说,工人在工厂干的活越多、生产的产品越多,月薪也就越多。这种提成制度的引进似乎对刺激工人的劳动热情起了很大作用。
    另一点是,作为现代化政策的一部分正在引进外资。但是中国尚未健全保护引进外资的法律,因此,来自海外的投资目前好象还都是小规模的。
    问:总的来看,现代化政策的进展情况如何?沃格尔:在一些方面出现了可喜现象。但是总的来看,我认为还没有到达取得某种成果地步。在某个地区,八十年代也可能实现一定程度的现代化,可是作为整个中国社会,要实现引人注目的改善至少要花15年的时间。
    问:华国锋主席也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现代化政策的贯彻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症结问题是什么?沃格尔:举个例子说,在广东省等地,随着自由化政策的深入,也发生了贫富之差扩大的问题。就是说,在珠江三角洲等人口稠密的地区,农民可以很容易地出售自留地的产品;工人也因实行提成制度等而提高了工资,增加了收入。与此相反,山区等地的居民由于既不能生产经济作物,又不能利用自由市场,所以,收入几乎没有增加。象这样城市近郊与山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是不可忽视的。
    问:具体地说,差距有多大?沃格尔:农业产值全国平均每人每年为100元。而受惠于珠江三角洲自由市场的农民,搞得好的话,一年收入可达500到1,000元。而一部分山区和海南岛的农民一年收入只有20到30元。农民因为还有自给自足的部分,难以准确计算,但差距的幅度大体上是在几十元到1,000元之间。
    问:中国在实行现代化政策中,是否把生产设备和技术的现代化作为重要支柱?沃格尔:实际上,这正是最大的症结所在。我参观了好几个重工业工厂。即便在那里,手工业式的生产方法仍然在发挥威力。例如,工人用铁锤把铁轧长,用钻一个一个地打孔,看不到自动化和装配流水线等设备。考虑到10亿人口,自动化没有什么意义。
    作为与这种生产方法有关的问题,可以指出的一点是,领导生产的干部没有“效率”、“成本”等概念。我认为,效率和能率等概念,只有在工业化社会中才能产生,也可以说,中国的计划和生产部门的干部们,还未达到考虑这个问题的水平。
    现在,中国被迫重新研究长期经济计划的理由之一也在于此。
    问:那么,你认为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极为困难吗?沃格尔:不得不说,要在八十年代实现四个现代化,那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也并非完全不存在能够实现现代化的前景。中国人总有一天要接近并实现这个巨大目标。只是,我感到,为此中国的普通国民有必要改变他们的想法和观念。我以为,今天的中国人所缺少的是要知道该“怎么办”。不做这种努力而只是着眼于现在的不足,那么,如今中国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的倾向,可能不久就会扩大到精神方面,妨碍人们对现代化的热情。
    问:但是,由于中国拥有10亿人口,转变思想也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啊。沃格尔:但中国有很多出色的人。例如,走出校门到农村,与贫穷的群众一起茹苦含辛,还想为国家和民众鞠躬尽瘁的人就是。这样的人在美国和日本是没有的。我对他们非常敬佩。这些卓越的中国人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说来,似乎将是一支巨大的力量。
    问:你是否认为,二十一世纪存在着“中国第一”的可能性?沃格尔:我想二十一世纪初叶不大可能。中国蕴藏的大量石油,可能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但日本和美国那样的工业化社会不是用二、三十年就可以建成的。把广州、上海、东北三省等沿海地区建成现代工业社会是完全可能的,但从整个中国来看,却存在着上面谈到的大量难题。并且,既或整个中国实现了现代化,究竟谁能买得起10亿人生产的那么多的产品呢?我想,这正是中国二十一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
    问:这对于依靠出口生存的日本来说也是个大问题。沃格尔:可能是这样,如果日本想同中国对抗的话。
    就是说,这是个如何同中国交往的问题。总而言之,中国经济将处于亚洲和世界的原动力的中心地位,因此,日本也要采取适应这种情况的态势。


    【法新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弗朗西斯
    ·德隆)中国领导人目前正在根据受南斯拉夫工人自治样板的启发而确定一种方案:成立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以弥补工会的作用。
    观察家认为,这一做法是为当局希望在整个国家机器中确立有限的民主奠定基础而作的努力。
    把全体职工重新组织起来的这种代表大会,对“重要的”决定有一定的发言权。例如,它们可以建议当局解雇它们认为不称职的经理和把一些领导干部选进“合适的工作岗位”。
    观察家们说,这种代表大会大概还将起到提出职业上的要求或者个人要求的讲坛的作用,因为这些要求也许未必适合于通过制度化的工会渠道来反映。
    这些措施是中国当局有意识地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中的一部分。


    【苏联《消息报》7月23日文章】题:海底的宝藏副题:天然气工业部着手开发我国大陆架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对燃料——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长。而消费的这种增长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不仅依靠扩大普通的(油、气)田,而且还依靠进行海洋开采来满足。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架。因此大陆架的开发正在成为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极为重要的方向之一。这项工作需要制造专门的海洋钻井技术设备,建立生产基地和新工艺。
    开发海洋矿产地的投资高于在陆地上进行这项工作的投资。但是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的高产量却能保障它们很高的利润率。
    天然气工业部和许多协作部门共同已着手实施开发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工作的综合计划。在很紧迫的期限内要制造出专门的技术设备——浮动钻井装置,起重要装船,起重量达2,000吨的浮吊,地球物理勘探船,用于钻井和管理油井和气井的固定平台。
    几台自动升降的“里海”型钻机已经成功地在大海上使用。新的钻机正在制造。为了在200米深度的海洋掘进6,500米深的勘探井要制造带有灵活定位系统的船,这种船能够不用锚而很准确地在钻探地点停稳。所有的井口设备将分布在海底。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水域以防污染。
    根据初步预测,我国大陆架大约70%的面积未来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苏联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实际开采暂时集中在里海和亚速海。但是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其他海域的碳氢化合物原料的储藏也将投入开发。库页岛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将导致远东燃料动力基地的继续发展。
    为了从海洋深处得到这些宝藏,近年将要制定设计方案并制造能够承受冰面压力和保障油井和气井安全钻进和可靠使用的平台。


    【西德《世界报》9月13日文章】题:莫斯科是怎样在经济上控制它的卫星国眉题:如果来自苏联的石油供应中断的话,波兰所有的轮子便会停止转动
    波兰在经济上也是依赖于苏联的。而且其依赖的程度大大超出用无情的数字所表明的那样。因为莫斯科根据它强权政治的地位在过去的35年里在东方集团内强制实行一种经济,这种经济恰好是首先不是以卫星国的国家需要为方向的。
    因此,苏联的石油武器要比苏联提供的商品在整个供应中所占的比例厉害得多。根据汉堡世界经济文献研究所的胡贝特·加布里施的说法,波兰今年将从苏联得到1,590万吨石油,这大约占所有石油进口量的87.3%。1978年则从苏联进口了1,350万吨石油或占石油进口量的80.1%。华沙现在想从伊拉克和利比亚购买230万吨。
    波兰人也还是愿从苏联得到这一部分石油的。因为那里向东方集团国家提供的油要比国际市场的价格来得便宜。
    然而,如今卫星国为苏联石油付出的钱要比1971年多四倍。如果苏联人现在还要在财政上援助波兰的话,那他们只是把自己通过石油赚到的钱再回送给波兰人罢了,德国东方研究者中一位挖苦者这样说。至少是:波兰现在必须更加大量地出口,以便能够进口同样多数量的石油。柏林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海因里希·马霍夫斯基开列了一个帐单如下:1972年波兰还能够用出口一吨硬煤赚到的钱来购买一吨石油,而现在用这笔钱只能够买440公斤的石油。苏联得到一大笔剩余价值。
    几年前,波兰还能用苏联的石油来满足自己整个的石油需要。在将来,这也是不可能再作到的了。如果苏联的石油供应中断的话,那波兰所有的轮子便会停止转动,因为这个国家不拥有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增加满足自己需要的外汇。石油输出国组织对西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这种影响与苏联人对其卫星国的影响相比较就微不足道了。
    而且这从一开始就这样安排的。
    这种依赖性也是制度化了的,就是说在1949年通过成立“经互会”而变得制度化的。
    大多数东欧研究人员认为,随着1971年长期综合规划的实行(有效期至1990年)在共产党阵营中开始了真正的一体化。它将创建一个经济上的大区。虽然这一打算迄今为止没有被放弃,但是,去年经互会委员会会议的联合公报中却再也没有提到这个规划。早在一年之前已通过了五项“合作的长期目标规划”——就是说有关原料和燃料,农业和食品业,机器制造,工业消费品以及运输业的规划。根据科隆东方科学和国际研究联邦研究所专家们的看法,这一规划可能导致在东方集团内产生深刻的变化。
    据说人们尽可能地把一切可使用的人力以及财力都集中到这个目标规划上。然而,从另一个原因来说这种作法对莫斯科来说还有另一层意义。通过把资金集中到这些方面来就能够减少卫星国家同西方作交易的可能性。这种作法也合苏联的意的。因为在七十年代前半期,当东西方贸易急剧增加时,它曾公开地抱怨,这种同西方贸易剧增的情况损害一体化,也就损害东方集团内的团结。
    基本的榜样一直是同一个,类似于德国公司和苏联之间所作的天然气换管道的交易:波兰人向苏联提供劳动力、知识和设备并为此得到苏联的产品。加布里施认为,“尽管如此,从长期来看苏联正在实现它对部分用硬通货来支付从共同的项目中提供给经互会国家的原料的兴趣。波兰无法回避参加这些工程项目,它之所以无法回避,就是因为它缺少硬通货币在其它的国家中购买一些产品。
    但是,这还不是事情的全部:一整个合作条约和专业化条约的网笼罩着东方集团。这将利用大量生产的优点和推动分工,这种分工在西方由于竞争的优点是通过市场进行的。所以,在经互会内波兰专门负责生产轮船、火车车皮,建筑机械,筑路机,纺织机和机床,电气和电子工业中精选的产品以及成套的硫酸工厂,制糖厂以及造纸厂。波兰向整个东方集团提供这些产品。在和其他国家共同合作的情况下制造用于生产汽车的元件和部件,用于数据处理的部分外围设备以及在最近几年也制造用于核电站建筑的部分设备。尽管东方集团实行专业化,波兰仍还要依赖同西方的贸易。因为只有在那里,波兰才能买到减少能源的消费或使工业达到现代的水平所必需的技术。波兰必须走这条道路,就是因为苏联的油源不再那么丰富了。但是,这个国家因此并不能摆脱苏联的控制,这种控制现在已太大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