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13日参考消息 第4版

    (原编者按:早就发现妇女一般比男子长寿,但其原因至今不清楚。一些科学家认为这里的问题在于某些与性别有关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的差别之中。研究这些差别对科学和医学具有重大意义,这种研究不仅有助于延长男子的寿命,也可以与妇女也能得的疾病作斗争)
    【本刊讯】苏《在国外》周刊第三十一期(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二日)译载美《科学文摘》的文章,题目是《为什么妇女寿命较长》,摘译如下:
    过去男子与妇女间寿命的差别不象现代这样明显,因为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死于我们现在认为死得太早的这样一个年龄。本世纪初美国男子大致的平均寿命是四十六点六岁,妇女是四十八点七岁。但是现在美国男子的大致寿命是六十九点七岁,妇女的这个数字接近七十七点三岁(国家医学统计中心的资料指的是白人)。
    不同性别的寿命的差别相当大和越来越扩大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自然因素与生活方式、周围环境和个人习惯的影响互相起作用。目前没有一个人能作出明确的答复。
    但是在一些领域中对造成男子较早死亡的原因的了解有了进展。这种研究能导致延长男子可以期待的寿命。怜惜“女性”的杀人犯华盛顿市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阿斯特尔·雷米博士认为,男子和妇女寿命所出现的差别是一对性染色体构造有差别的局部结果。妇女的这一对染色体是由两个X染色体组成的。如果一个X染色体中有一个致命的基因的话,那么第二个X染色体通常会提供一个改正这种状况的基因。
    但是男子却没有这种保护物,他的一对性染色体是由X染色体和较轻的Y染色体组成。
    她补充说,此外在生命的最初的几个星期男孩比女孩弱。
    现在主要的“杀人犯”是心血管病,它是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中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问题在于如下这一点,什么因素使男子通常比妇女死得较早呢?
    最明显的生理上的差别在于性激素。男性的(雄)和女性的(雌)性激素还是由胚胎制造出来的。对于相应的性别的分化来说有这些激素是完全必要的。在性成熟期激素的分泌增加:男孩大量分泌睾酮,女孩则是雌激素和孕酮。
    妇女直到更年期为止都能较有效地防止不得心血管病,这就有利地证实了性激素在决定大致寿命上有作用的假设。
    雷米博士和她的同事在研究雌激素和睾酮的作用时,用人工方法使家鼠引起“心脏病发作”,将卷成圈状的塑料管插入它腹腔的大血管中,圈的两端刺激血管内膜,于是迅速形成凝血块(血栓)。血栓与人在心脏病发作形成的血栓十分相似,它的大小(重量)是后来鉴定的;血栓越重,则心脏病发作越厉害。
    科学家研究了男性和女性激素、抗雄激素制剂、阿斯匹林和去生殖腺对死亡的影响。在八个星期内无论是对雄鼠,还是雌鼠注入睾酮,血栓的重量大大增加,雄鼠和雌鼠中间的死亡率提高了三倍。如果预先给老鼠注入雌激素,则血栓的重量增加不大,这就使老鼠的寿命有某些延长。
    原来抗雄激素制剂可以将给老鼠注入睾酮的后果消失。去掉雄鼠的生殖腺也是有效的保护措施。因而这就变得清楚了,即睾酮能加速动物死亡。
    沃林斯基博士提出警告,反对以用了大剂量合成激素对动物所作的实验为根据的过远的结论。
    然而他指出,雌鼠血管人为的损伤比雄鼠愈合得好,组织的结瘢也比雄鼠小。动脉的“瘢痕”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开始阶段。
    在给雌鼠注射雄鼠激素或是摘除其卵巢的情况下能见到较大的组织结瘢。给摘除卵巢的鼠注射天然的雌激素能重新恢复它们血管愈合的特殊的方式。无处不在的前列腺素雷米博士证明了除了雌激素外,阿斯匹林也能保护预先注射睾酮的老鼠。这种制剂引起了心脏病专家的注意,因为它能阻止机体内产生与激素相似的称作前列腺素的物质。
    还在五年前很少的科学家知道前列腺素。但是这些无处不在的物质突然在包括破坏月经周期、心血管病、关节炎……在内的常见病的争议中占优势地位。
    我们关于前列腺素的知识(在今天知道约有二十种前列腺素)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但是这一点已经正确地确定下来,即大多数前列腺素是两个两个地工作的,它们调节最重要的生理过程,包括血液凝结过程,而血液凝结过程是机体最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如果没有这个机制即使不大的创伤也能发生无法遏止的流血。
    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血小板(每毫升血液二十五万血小板)。如果发生创伤,一些血小板遭破坏,促使凝成血块,堵塞敞开的伤口。
    遗憾的是,血小板也参与凝血块(血栓)形成,它在梗塞和发作时把血管堵塞。现在是用抗凝剂治疗容易得这种病的患者。但是服用这种药物需特别小心,因为服用的剂量过大可以产生严重的后果。然而原来血液凝结过程也可以用前列腺素来调节。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内皮的损伤(接踵而来的是前列腺环素生产的缩减)可能是发生冠状血管病的一个最初阶段。
    雷米博士认为,一些目前尚未被证实的资料证明,在妇女的机体中产生的前列腺环素要比男子机体中的多。这个事实也应该促使妇女得心脏病的感受性减少。男子为过去付出代价我们知道,血液中含有的胆固醇和其它脂肪在冠状血管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胆固醇是粥样硬化特有的小斑的重要部分。这些斑也含有肌细胞和血小板。
    但是胆固醇与心脏病之间的相互联系具有很不简单的性质。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与粥样硬化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相互关系。无疑在较少害冠状病的妇女的血液中,这种物质的含量同男子是一样的。比较详细地弄清楚机体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是怎样转移和被利用的,这也许能够揭开这个奥秘。
    脂类象一切脂肪一样是不溶解的。因此它们就同蛋白合并在一起。结果形成的脂蛋白可以在血流中从它形成的地方(小肠和肝)转移到利用和存贮的地方去。
    对脂蛋白进行仔细的研究证明,可以将脂蛋白分成四类。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感兴趣的只有两类,即低稠度脂蛋白和高稠度脂蛋白。
    能带走胆固醇主要部分(百分之四十五)的低稠度脂蛋白将它们从细胞中运来的部分胆固醇单放在动脉血管壁的表面,而部分胆固醇也沉积在已经出现的动脉粥样硬化斑中,从而增大了这些小斑。
    高稠度脂蛋白则象胆固醇的“贪食者”一样起作用,从有这种多余物质的地方,把它弄走。而妇女的这种脂蛋白的含量比男子高。
    科学家证明,激素控制着脂类的新陈代谢。睾酮能使肝中低稠度脂蛋白的生产增加,使高稠度脂蛋白的生产减少。同时雌激素却起完全相反的效果。
    弄清低稠度和高稠度脂蛋白的作用对预防和治疗冠状病具有巨大作用。此外,根据用化验室分析所求得的这些物质的比值,医生能发现容易得心脏病的人。
    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之一是血管狭窄。男子对于肾上腺素和使血管狭窄的其它物质的反应比妇女强烈。
    不同性别对肾上腺素的不同反应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是有意义的,因为在动物界或原始社会中,雄鼠常常必须不只是保护自己,还要保护雌鼠,并为它而作斗争。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反应大概再也不需要了。但是它残留下来,而男子必须为它付出的代价是心血管病发病率高。


文章报道了一群三十英尺长的逆戟鲸袭击一条六十英尺长的蓝鲸的激烈斗争过程
    【本刊讯】美国《全国地理》一九七九年四月号刊载克利夫·塔皮的一篇文章,题为《逆戟鲸的袭击!》,译载如下:
    天刚破晓,万籁俱寂,调查船“海洋世界号”上的船员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海上航行,他们的任务是尾随箭鱼,研究它们的回游规律。
    柔和的微风吹拂着海面,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下加利福尼亚附近的海面上波浪懒洋洋地一起一伏,闪闪发光。
    下午一时左右,哈布斯海洋世界研究所委员会主席谢德发现附近海面突然激起白色的浪花,好象有巨大动物在狂暴地打击着水面。谢德猜想可能是逆戟鲸来了,于是叫帮助调查箭鱼回游规律的一架观察机注意这件事。很快,驾驶员证实了谢德的猜测,调查船就驶往这个区域。这时,他们发现了罕见的、而且显然从来没有人拍摄过的一个战斗场面——一群极其强悍的、大约三十英尺长的逆戟鲸正在进攻一只虽然年幼但身体已有六十英尺长的蓝鲸。在这只海中巨兽拼命奔逃的时候,这一群凶残的逆戟鲸把它的肉和脂肪咬下了一块又一块,在海上留下了一条血的河流。电影摄影机和照像机就在旁边,记录下了这个惊心动魄的景象。
    一些人可能以为,逆戟鲸(意思是嗜杀成性的鲸——本刊注)关起来后显得温顺、顽皮,给它取这个名字是不公平的。但是在它们栖息的海上,逆戟鲸却的确是嗜杀成性的。这些食肉动物看来有明显的分工。一些逆戟鲸在蓝鲸的两侧,就象看管它似的。另外两只游在前头,还有两只跟在后面,以阻止它试图逃跑。另外一群却似乎是要迫使蓝鲸呆在水下,使它不能浮上水面呼吸。还有一群则在蓝鲸腹部底下游动,以防止它潜水跑掉。
    这只大蓝鲸的脊鳍已经被咬去,鲸尾叶突已被撕碎,使它难以游动了。占优势的逆戟鲸首先扑上去,把大块大块的肉咬下来。这次袭击一直持续到黄昏。“海洋世界号”紧盯住这场斗争达五小时之久,航程将近二十海里。然而这场斗争全部经历了多长时间则不了解,因为发现的时候,这场奇观早就发生了。在蓝鲸的背脊露出水面时,原有脊鳍的地方白色的鲸脂外露,鲜血淋淋。摄影机透过清澈的海水看到了一只袭击者向着这只牺牲者的鼻子窜去,撕下了它的一长片肉。当蓝鲸游到水面时,那个长长的被咬破的伤口就看得更清楚了。在这只巨鲸的一侧被咬了一个空洞,豁开着,估计有六平方英尺以上。
    下午六点钟左右,这场袭击停止了,——突然地、神秘地停止了。起初,靠后面的逆戟鲸放慢了追赶的速度,然后,靠前面的那些袭击者也调转了头往回游,它们全部游走了。为什么呢?哈布斯海洋世界研究所所长威廉·埃文斯说,这些逆戟鲸可能是停顿一下,以便让蓝鲸进一步衰弱下去,然后再恢复进攻;要么有一个不那么费劲的找食机会把它们引开了;再不然,它们可能是吃了个饱。在海洋世界研究所把这部电影剪辑完毕,并加以研究之后,也许可以了解得更清楚。
    这只蓝鲸——海上最大的动物,但不是最大的势力——现在缓慢地向前游着,大概受了致命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