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24日参考消息 第4版

    说美中贸易协定也许七月份就能正式签字并送交国会批准,这项协定将为中国提供最惠国待遇;中国官员对能够在实现现代化方面继续取得巨大成就相当有信心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月二十一日电】(记者:丹·吉尔摩)商务部长朱·克雷普斯今天说,她上周在北京草签的美中贸易协定也许到七月中旬或下旬就能正式签字,并且送交国会批准。
    她在一次新闻午餐会上说:“我们希望国会采取合作行动。”
    这项条约将为中国提供最惠国待遇,现在苏联还没有得到这个有利条件,这是由于莫斯科奉行限制移民的政策。
    克雷普斯夫人完成她在中国的使命于二十日返回华盛顿。她说,中国政府官员“现在看起来对他们能够在实现现代化方面继续取得巨大成就相当有信心”,虽然他们的计划会有一些修改——但不是紧缩。
    她说,她的这次使命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其中有些细节仍有待于制定。
    她列举了以下所完成的任务:
    ——就资产所有权问题同中国签署了一项协议,并且解决了这个主要问题。“这样做消除了直接海运、空运和建立正式金融关系的障碍”。
    ——签署了四项科学协定,以便在气象、海洋和渔业研究,计量制以及技术情报这些方面直接进行合作交流。
    ——签署了关于交流展销商品的协定。
    ——达成了关于尽快开始正式谈判签署民航协定问题的协议。“不需很久,我们就能看到美国大型喷气式飞机按计划在北京降落,中国的波音七四七飞机将在美国一些主要机场降落”。
    ——交换了关于海上合作协定草案。这种海上合作“将使美国船只定期开赴广州、上海和其它港口,使中国船只开赴美国港口”。
    ——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提出一份用缩微法摄制的商品清单,详细介绍了一千多万种美国产品。
    她说,贸易协定“将为正常的贸易关系奠定合法的基础,规定保护专利权和版权、促进商业、解决商业纠纷,也为两国政府促进贸易的工作提供方便。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惠国待遇”。
    她说,在她同中国的副总理邓小平交谈时,“一再提到的问题是中国需要调整经济计划。在我看来,把中国现在做的事称做‘紧缩’是不对的。中国人耐心地指出,现代化的潮流没有改变。而是发生需要确定哪些是当务之急的问题。”
    克雷普斯夫人说,看来投资要作一些重新分配,从重工业挪到农业和轻工业上去。
    她说,(中国)经济的主要难题在于电力、运输、缺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说欧洲金融市场正在刮起一股中国旋风;在商业银行中,中国热高涨起来了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四月三十日刊登发自伦敦的一条消息,标题是《中国式借款术席卷欧洲》,摘译如下:
    在国际金融界中,对中国贷款的竞争进一步激化了;而中国则利用“借主市场的有利地位”,开始施展了巧妙的“中国式借款术”。在过去一个月里,中国筹措的外币已经超过十三亿美元,欧洲金融市场上也正在刮起一股中国旋风。把中国筹措资金的方法加以概括,有以下四点:(一)从关系密切的以英国系统为中心的银行那里得到最优惠待遇的条件;(二)不愿长期分期付款,选择短期一笔还清的方式;(三)不透露资金的用途和借款计划,同各银行分别进行谈判;(四)不公布不履行债务时的法律手续,突出国家主权。它好象使用了和其他共产党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策略。
    在资金需求停滞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幅度已缩小到年利百分之零点五这个盈亏最低界限,继续进行着“无利的贷款竞争”。中国已看到西方银行将趋向激烈竞争的弱点,前后足有一年,好象一直在慢吞吞地进行借款谈判,着手取得有利的条件;但自三月下旬以来,好象打开闸门似地开始大量引进外币了。
    在商业银行中,“中国热”一下子高涨起来了。不过,已成功地订立贷款合同的欧美各家银行,几乎都不公布合同内容,连评论也很慎重,表现出了非常顾及中国金融当局的做法。
    “从石油等资源丰富和拥有庞大的低工资劳动力来看,中国在四五年内将被评为最好的借主”。最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接受巨额贷款的好主户很少。估计在这样的市场上,中国今后也将成为贷款竞争的焦点。据说,去年一年内,派了代表团到中国去的外国银行就有七十五家。


    美《商业日报》载文说中国工业表现出缺乏紧迫感和纪律,这在一个共产党国家里是令人感到惊奇的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五月二十一日刊载一篇社论,题为《同中国进行正常而适度的贸易》,摘译如下:
    在经过某种非常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后,中国和美国就正常贸易的条款达成了一致意见。它们签订条约是外交关系正常化的必然结果。危险是双方希望过高,因此面临着失望。
    美国企业界将获得一个新市场,特别是象数据处理和石油勘探设备一类的资本货物,美国在这些商品方面的技术是很出色的。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穷国,它买不起美国要出售的大部分商品。
    中国将获得最惠国地位——这是华盛顿对于平等关税待遇的说法。但是,中国要出售的东西并不真正是美国想买的东西。
    【本刊讯】美国《商业日报》五月二十一日刊登一篇文章,摘译如下:
    全国报关和运输业协会主席威廉·凯西说,美国同中国的贸易每年将增长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到一九九○年可达三十亿美元。
    他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贸易将几乎完全是单方面向中国出口。问题是中国将如何偿付所进口的货物。他们仅仅向我们出售猪鬃、丝绸、地毯和特产食品,是不足以偿付他们需要在美国购买的一切东西的。”
    他说,中国人制订了一项输入从基本饲料到最先进的机械这样一个无所不包的清单。凯西说,但是除了偿付这些商品的产品贫乏之外,他们的工业表现出“缺乏紧迫感和纪律的现象,这在一个共产党国家里是令人感到惊奇的”。
    这一切造成长期拖延完成定货和使人感到不知所措的改变价格的状况。他说,中国政府所属的公司在技术和经营办法方面,要比它们在香港、台湾和日本的自由经营企业的竞争对手落后几十年。


    【本刊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五月十日刊登一则发自新加坡的报道说:
    财力雄厚的华侨银行集团表示,将寻找机会,以对中国目前的现代化运动作出贡献。该行是在常年报告中简要提及此事,至于这方面工作进行的情况则完全未提及。华侨银行在中国设有两间分行,一在上海,一在厦门。这两间分行的业务只限于处理信用证等事。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四月十六日刊登该报商业和金融记者拜·霍尔沃森发自华盛顿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要为十亿人安排就业》,《研究报告提供的数字着重表明:这是一个日益严重的世界问题》,全文译载如下:
    需要为十亿人提供就业机会。
    据一项刚刚发表的研究报告说,这个新的就业数字大得惊人,但是这些就业机会必需在今后二十年中在世界各地创造出来,以便为加入到世界劳动队伍中去的九亿多人提供就业机会。
    但是这仅仅是这里的某些经济学家看到的一个要求政治领导人急切注意的难于对付的就业问题的开端。
    列入就业登记册的人数不断增长,可能有九亿(这个数字大体相当于中国目前的人口)名新的劳动者将参加到处于失业或者半失业状态的大约三亿五千万人的行列中去。
    设在华盛顿的世界问题研究所看到了这个世界“就业问题的挑战”的严重性。
    世界问题研究所是由著名的人口问题专家莱斯特·布朗领导的,它是一个研究全球重大问题的非营利性私人研究组织。
    这项关于就业问题的新研究报告是由凯思林·纽兰编写的。这个报告下结论说,目前全世界有三亿五千万人失业或者半失业。
    据这项报告说,这意味着目前各国政府实行的就业政策在世界各地都遭到失败。
    这项报告说:“长期来失业率很高,这看来已成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中根深蒂固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而采取的传统措施看来是不够有力的或者是不适当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虽然在一些工业国家(例如美国目前已下降到百分之五点七)对失业有所控制,但是在第三世界,失业和半失业的情况仍然是根深蒂固的问题。
    据国际劳工组织说,在本世纪剩下的时间里每年大约有三千六百万人将参加到世界劳动队伍中去。
    这大约是一个新伊朗的人口数字——每一年就有一个新伊朗。
    这个数字较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七五年这一时期增加了,那时每年大约出现二千三百万新的劳动力。
    这个数字将主要集中在第三世界、即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失业情况已经是最严重的了。
    据世界劳工组织说,在一九七五年到二○○○年这些年份里,发展中国家将再增加七亿八千二百万新劳动力。
    发达(工业)国家的新劳动力人数将达到大约一亿一千八百万人。
    该研究所的报告说,新劳动力人数的大量增加最初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工业国家出现“婴儿猛增”时期,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不断急剧地增长。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对就业的统计数字采取一种比较保守的看法,他们对失业的“传统”定义——这就是把没有就业的人都统计在内——表示怀疑。
    例如,正如研究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到一九七八年中期,美国成年男子的失业率为百分之四。
    然而,如果把某几类劳动者中很高的失业率都计算进去——把少数民族、青少年和成年妇女的失业率都计算在内——的话,整个失业率就会急剧增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