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20日参考消息 第2版

    说今后美国在亚洲的重新露面不再会是以亚洲大陆为轴心,而是亚洲的沿海了。苏联长期以来垂涎东南亚地区,其亚洲政策是首先支持该地区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其次是展开经济活动,旨在向东盟国家表明苏联能提供比中国有效的援助
    【本刊讯】法国《外交世界》月刊二月一期刊登菲利普·蓬斯的文章,题为《多事之区:南中国海。华盛顿、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竞争》,摘译如下:
    东南亚的不稳定由于大国的竞争而严重加重了。
    大国所感兴趣的交点是南中国海以及其周围的国家:中国和台湾,东南亚国家(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一九八三年将要独立的文莱苏丹国,还有菲律宾)。这一地区实际上是印度洋和远东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
    华盛顿在印度支那支持的政府的垮台,曼谷一九七六年表示出希望关闭美国在泰国的基地的愿望,使美国不得不重新部署它的亚洲战略。今天,当形势重新转向该地区时,好几个国家——其中有中国——希望美国人行动起来抑制或帮助抑制苏联及其盟国的推进时,华盛顿还不想陷于印度支那的困境中去。而且这不是柬埔寨最近的“不稳定”能使它改变主意的。
    今后,美国的重新露面,不再以亚洲大陆为轴心了,而是亚洲的沿海了。这一轴心几乎是在连接各大群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冲绳和日本)的一线,同时把太平洋的美国领土和澳大利亚作为后方。唯一的亚洲大陆固着点是南朝鲜,这是转心的北方门栓,尽管美国对朴正熙政权的义务已不再是原来的了。南中国海是这一“太平洋花环”的另一个极端,由于美国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和由此造成的同台湾断交,这一花环最近失去了它最老的一个环节。然而,这并不等于说,美国人在经济方面不再出现在这个国民党的岛上。。
    美国国防部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代价昂贵的、易攻破的陆地基地了。越战结束之后是海军力量的时代。在威慑战略武库中已经很大了的海军优势地位,是考虑到好几个强制性因素的:避免美国舆论所不容许的陆军的介入;照顾越来越使美国基地难以存在的东南亚国家的民族主义敏感感性,而海军却没有同样的需要;最后,控制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日本、印度洋和近东之间的海上通道。
    美国抛弃其印度支那盟国,产生了远远超过其军事意义的心理影响。它曾在该地区的非共产党国家中引起一阵恐慌之风,后果是产生了一些反美的“民族主义急躁情绪”,对此,华盛顿并不感到过分不安。曾经首先表现出反对美国基地存在情绪的泰国人和菲律宾人,很快松动了他们的态度。
    与此同时,人们看到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加强了,面对直接的或通过越南表现出来的“苏联威胁”,东盟具有重要意义,并表现出引人注目的团结。柬埔寨最近的事态发展,还可能加强这种倾向。特别是因为这种演变受到中国的鼓励,中国同东盟五分之三的国家(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都保持着紧密的关系。
    美国战略家们所珍视的“多米诺骨牌理论”,仍在议程上。“损失”三个印度支那国家,在或长或短的时期里,很可能使邻近国家“不稳定”甚至引起执政的亲西方政权的崩溃。最近的柬埔寨例子使这种假设更有份量,加强了那些认为越南人在克里姆林宫的挑唆下可能把其野心扩大到印度支那以外的国家的担心情绪。不过,与此同时,这种危险不仅使五国接近起来,而且还保证了它们得到来自华盛顿、东京和北京的支持。
    在这样情况下,亚洲非共产党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心保持美国在该地区的保护伞,但更关心发展它们同美国的关系,以便在受到威胁的时候得到军事支持。然而,面对美国外交的难以预测,寻求中国方面的额外保证看来对某些国家是有益的。
    美国在亚洲的受保护者和盟友可能被迫支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新战略,但这对于试图保持在这一地区的相对稳定,甚至试图避免一种粗暴所“引起不稳定”,无疑将是不够的,如果其它因素没有配合起来加强它的话。因此,中国和美国在世界这一地区的外交,已经停止了对立,以便在某些情况下找到一致的利益。
    中国对东南亚外交政策的首要问题是保证它的安全。中国人在长时期中曾不得不对付美国的难以想象的军事部署,从日本到泰国,约莫二百多个基地包围着中国。但是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它主要是针对它应该防备的苏联和越南。
    美国撤军引起了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之间的竞争的新发展。在东南亚的重新组合,首先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中国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各国领导人的相继赴北京,同波尔布特的民主柬埔寨建立特殊联系,都是孤立越南的不可忽略的王牌。这种形势不是中国对这个地区政策演变的结果,而是东南亚各国首都对中国有一种新的感觉的结果。
    中国政策的目的主要是反对勃列日涅夫一九六九年六月七日提出的关于建立一个亚洲集体安全条约的建议,北京认为这一条约是一个包围的阴谋。苏联同印度签订的友好条约、最近同越南签订的友好条约以及同阿富汗新政权的关系没有减少中国的不安,这种不安最近由于柬埔寨“陷落”而加剧了。
    另一方面,为了反对苏联的这种政策,中国支持东盟国家一九七一年吉隆坡声明中包含的建立“和平、自由与中立区”的计划。
    一年多以来,东盟国家已成为中越争夺的特殊场所。
    柬埔寨最近的事态发展,很可能使越南的外交活动化为乌有,促使东盟国家从北京谋对付胡志明继承者野心的保证。事态演变将是很迅速的。
    从苏联的观点看,东南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使克里姆林宫认为值得为支持越南付出代价,而通常它是不大慷慨的。这首先是“遏止”莫斯科所说的“中国扩张主义”,但也是为了加强苏联在整个亚洲的战略。就象对于美国那样,对于在远东需要对付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事实上的三角联盟的苏联来说,东南亚也是一个关键地区。日本和中国签署的和平友好条约,接着卡特承认人民中国,使这种不安具体化了。
    同时,由于印度和中国关系“正常化”,在印度洋,形势变得对苏联不太有利了。在太平洋,从奉行亲华政策的弗雷泽的澳大利亚,到仍把苏联人视为变形怪物的小群岛国,敌视苏联是普遍的。北边被封锁,南边变得更不稳定的这样一种形势,只能更激起克里姆林宫的战略家们发展他们在中间地区的势力,支持他最好的走卒
    ——越南。
    东南亚是苏联长期以来垂涎的地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莫斯科对它特别关注,向它提供了高于给予亚洲和近东的援助。
    苏联目前在亚洲的政策有好几方面。首先,它毫无顾忌地支持该地区国家的领土要求,只要是同中国发生争执的:越南在帕拉塞尔群岛(西沙)和斯普拉特利群岛(南沙)问题上的情况就是这样,还有菲律宾也是如此。中国以此回敬它,支持日本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的立场。
    这一政策的第二个方面,由适时的经济活动组成,这些活动旨在向东盟国家表明,苏联能够提供比中国有效的援助。克里姆林宫最近一段时间里多次提议给予贷款。在中国人和苏联人在东盟各国面前奉行的相互“反对”的政策中,目前无疑是对中国方面有利的,因为中国方面同“自由世界”的两个大国——美国和日本在这个地区的利益,不再像苏联人那样同它们相矛盾了。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二月十二日据英国杂志编写一篇题为《瑞士全民皆兵》的文章,转载如下:
    提起瑞士,人们会联想到下列种种:
    瑞士人按每年收入平均计算,居世界第二位。它是以风景美丽著称的国家。工业发达,精密机械和表驰名世界,给国家带来巨大财富。
    还有瑞士是永久中立国家,它的全民皆兵制度实施得十分严格。
    可以这样说:由于严格实施全民皆兵制度,瑞士的永久中立地位得以维持至今,人民的美好生活有了保证。
    全民皆兵制度在瑞士贯彻到什么程度呢?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最近刊出一篇有关专文,题目是《放在顶楼上的步枪》。
    在瑞士,每一个二十岁到五十岁的居民,都由政府发给一支步枪、二十发子弹和军服。这些都属居民终身所有,是他们作为民兵的主要装备。上述专文说,一个瑞士民兵军官告诉该文作者说,他家里顶楼放着五枝步枪:他有一枝,他的祖父、父亲也都有一枝,另外两枝分属他的两个儿子所有。
    在瑞士旅游,人们到处可以看到全副武装民兵的踪迹。他们肩头挂上轻便步枪,背部是行军背包,连钢盔也带上。
    这些民兵并不是去参加操练、演习的。他们只是按照瑞士人的生活方式,即使是去野餐、郊游,也往往带上全副武装,排队行进,大有“枕戈待旦”的气势。
    在瑞士街边空地上,不难看到全副武装的民兵在同人下棋作为消遣。
    民兵是瑞士国防力量的支柱。专文说:瑞士的常备部队虽然只有三千人,可是它能在四十八小时内,调集一支拥有六十二万人的经过良好训练的军队。又说,瑞士已经准备好用军事力量来保卫它的中立。
    这篇专文以瑞士的积极备战作为中心;它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介绍瑞士国防策划人采取的反击入侵者的战略。
    瑞士国防方面负责人士认为,世界各地实际上已有战争发生,这在欧洲不能除外。不能设想欧洲目前不会爆发常规战争。他们说,鉴于各方面都在集结军事力量,特别明显的是华沙条约成员国的军事部署,因之目前的形势可能会迅速发生变化的。
    上述人士谈到瑞士国防思想的内容说,瑞士将使入侵者认识到:侵入瑞士的代价将是非常巨大,是得不偿失的。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轴心国确曾企图入侵瑞士。当时瑞士采取的是“碉堡战略”,即在瑞士山地广设防御工事,诱敌深入,选择有利地点进行反击。
    现在不同了;瑞士改采“进攻型防守”的战略。当敌人侵入瑞士境内时,瑞士军队将在边境上进行有力的抵抗,将敌军分割成一块块,消耗其作战力量。那时候,进入瑞士阵地的敌军,将受到瑞士坦克和飞机的反击。此项战略旨在尽可能守住国土,以待第三者出兵援助;只有在最后阶段,才采取游击战的办法。
    战争的危机仍然存在。以爱好和平著称的瑞士正在积极备战。它企图全力抵抗的是谁?人们都能作出正确答案的。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五日电】人口统计局说,截止到今天上午十点四十五分,美国人口达到了二亿二千万,但没有人知道第二亿二千万个美国人是谁。
    这个数字是在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二十日美国人口数字达到两亿大关以后的十一年两个月零十六天达到的。
    人口的增长是由这里商务部大楼内的一个统计钟来计算的。这个钟在考虑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们出入这个国家的情况之后,每十九秒钟增加一个人。
    下次官方人口统计将在一九八○年四月一日开始。第一次官方统计是在一七九○年,那时的人口不满四百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