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0日参考消息 第2版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二月六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来了,看看,而且胜利了》,副题为《邓小平热——卡特政府能从中得到什么呢?》,摘译如下:
    邓小平这次访问美国的历史意义,是很难估计的。从很多方面来看,这取决于美国政府从政治上巧妙地利用同中国的新友谊的艺术手腕。同样也取决于中国自己,中国是不能允许再出现破坏性因素来使它的现代化方针遭到危险的。如果过于急促地搞革新,这就可能形成危险。墨西哥、委内瑞拉、尼日利亚以及影响要大得多的伊朗等国家的先例都证明,发展中国家如果过于鲁莽地发展是会多么严重地走向歧途。
    然而尽管十分令人难以捉摸,但由于中—美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现在已经出现了地理政治上的变化。首先是太平洋地区。随着中国的开放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已经在太平洋周围形成了一个大的圈子,它把世界上的这一部分变成一种喷气机时代的地中海。中国、美国、东盟各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发展贸易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个以稳定为宗旨的国家共同体,这样一个国家共同体将使美国能够从和平政策方面来支持它在这个地区的历史责任。这当然并不意味着美国现在就能在军事上完全撤离这个地区。只有繁荣的贸易和持久的军事上的存在这两种东西才能巩固美国在这个地区以及在其它任何地区的大国政治地位。
    至于邓小平的访问对东西方关系将意味着什么,那就更难说了。这位中国的副总理直言不讳地,用简单的、修辞学上的力量把他的反对霸权主义观点注入到美国人的心脏。邓是一位只谈自己认为是重要的问题的人,是一位想使美国丢掉所有的幻想和自欺欺人想法的人。而在这方面,美国人民本来是不需要在苏联的扩张主义问题上受到启蒙的。它需要的是一个在使用自己的实力手段方面能够表现得很有把握的政府,而且这个政府又不因为每天都在变化的日常事务而忘掉自己的根本目标。
    除了把反霸权主义这个新词带到美国的政治词汇中去之外,邓小平目前还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在美国参加关于词义的政治辩论,这已经算不简单了。很遗憾,吉米·卡特基本上没有这种用概念来影响别人意识的能耐。
    美国今天就已经不得不允许苏联人有“战略均势”。这种状况似乎就使这个当年占优势地位的世界大国,在同克里姆林宫打实力政策交道时开始明显地觉得没有把握。而在这种时候,另一位共产党的领导人物出现了,他向美国人伸出了友谊之手。最初这只能使美国人迷惑不解;反对共产主义的思想在美国是太根深蒂固了,致使人们听说一个共产党国家愿意帮助遏制另一个共产党国家时,不可能立即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可是,接着对在敌对环境中的这样一种联盟的价值的认识传播开了,它就象福音一样——而邓的这次访问则处于日益增长的友谊的温暖之中。自从康拉德·阿登纳为被打败了的德国谋求帮助和谅解以来,还没有那一位外国客人在美国经历过这样一种自发的欢迎。邓不象二十年前的赫鲁晓夫那样大夸海口,甚至也不是以一个大国领导人的姿态出现,他倒是采取一种有选择的谦逊态度,并且明显地表明他是接受美国的帮助诚意的。
    中国和美国。幕已经揭开了,但舞台上还一片黑暗。人们已经能预感到个大体轮廓,并且还希望这些演员能满足人们对他们所怀有的期待。


    【本刊讯】英国《卫报》二月六日刊登了约翰·吉廷斯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人被告知,他们可从美国学到很多东西》,摘译如下:
    在中国人密切注视着邓小平副总理在美国各地的访问情况时,他们的报纸和电视台使他们看到了许多难得看到的极好景象。不仅是看到了设在华盛顿的肯尼迪艺术表演中心的内景,或看到了休斯敦的航天中心和迪斯尼兰,而且,这些地方和其他许多美国企业样板是作为“中国人民可以学习的”东西向他们介绍的。
    最近一期《北京周报》上一篇文章说:“美国人以他们的效能高著称,他们起劲而紧张地工作。娱乐是娱乐,工作是工作,这两者是明确分开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毛泽东曾向美国记者斯诺提出了一项非凡的建议,他在那项建议中设法利用美国的效能来帮助中国的战后建设。
    毛曾表示把中国作为“美国重工业的出口市场”和“资本投资的出路”。
    《北京周报》回顾了中国早期作出的这些姿态,它还告诉我们:在周恩来结交的外国朋友中,美国人比来自其他任何国家的人都多。周常常说,美国人“热情、坦率、活跃、不拘泥于形式、有进取心”。
    中国人对美国的幅员和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印象很深刻,他们认为美国是一个“后起的大国”(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很快就超过了它的欧洲对手。
    当然,中国也想这样做,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到本世纪末成为一个第一流的世界大国。
    看来,在目前这种连《人民日报》也感到飘飘然的兴高采烈时刻,美国还提供了中国对外政策三十年来一直在谋求而没有得到的某种东西:承认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平等地位。
    据现在中国的报纸讲,毛一贯认为北京和华盛顿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他一九五八年对美国人讲,“美国是一个大国,可是……中国也不小。”
    据认为毛觉得中国和美国“有义务保卫世界和平。”今天,中国人说两国终于能够“担负起这一责任了”。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二月二日以《邓小平与哈莱姆黑人篮球队》为题刊登一篇短文,摘转如下:
    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举行的招待邓小平晚会中,特别加插了一段美国哈莱姆黑人篮球队的演出。
    据说,美国参议员(前太空人)格林最近访问北京时,听说邓小平喜欢美国哈莱姆篮球队员的表演,所以特别建议增多这么一个项目。
    舞台临时改为篮球场,上台演出的篮球队员共是六个人,都是六英尺多高。看样子是只打半场,三人攻、三人守,只着重花式表演,不是为计分的。
    哈莱姆篮球队之所以逗人喜欢,是因为球技之外,还夹杂着幽默动作。
    黑人在体育方面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篮球方面,主要表现在于弹力。通常说来,身高与灵活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偏偏黑人能够把这两者统一起来,非但不使人觉得六英尺多高的他们是笨拙、呆滞,而且几乎是手挥五弦,目送惊鸿,再加上百步穿杨,当然会赢得喝采。


    【美联社纽约二月五日电】在美国过去的《展望》杂志停刊七年多以后,新的《展望》杂志今天又在书报亭第一次露面了。
    这一期共一百二十八页,图文并茂,刊载了采访中国副总理邓小平的谈话,与纳尔逊·洛克菲勒在他去世以前的谈话和采访帕特里夏·赫斯特的谈话。还有一篇是在电影明星玛里琳
    ·门罗于六十年代亡故以前的问答的谈话。
    这份杂志本周在全国发行了一百二十万份。其中八十万份是在东部发行的,封面刊登了洛克菲勒的照片,另外四十万份是在落基山脉以西发行的,封面刊登的是赫斯特小姐的照片。
    在二月十九日出版的第一期《展望》杂志中,刊登了把空间时代的技术运用于治疗疼痛;如何建筑自己的住宅以及有关二十九英尺长的轿车和购买这种轿车的人士的消息。
    《展望》的主编和经理是鲍勃·古特威利希。他过去曾在《花花公子》杂志社、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和新美国图书馆任职。
    《展望》杂志每份售价一点二五美元。
    过去的《展望》杂志是一九三七年创刊的。最后一期的出版日期是在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九日。


    【本刊讯】南斯拉夫《政治报》二月七日以《中国发现新大陆》为题,刊登该报记者兰契奇发自北京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近几天,中国对政府副总理邓小平戏剧性访美向本国的公众作了两方面的报道。第一,这次访问被描绘成美国最近的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一个外国国务活动家的访问,同时“关于许多国际问题的观点是一致的”。第二,对中国公众来说,与以往的作法不同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经过巧妙选择后,甚至对东道主使用了最好的词,美国被描绘成技术进步的和富有的社会,可以作为那些希望现代化国家的典范。
    第一方面报道的目的是,为“结束了相互隔绝”的两国之间的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意义埋下伏笔。
    以前表达中国对国际问题和对中国地位的观点的某些固定不变的提法也有了改变。报纸转载了邓使美国人相信的关于中国赞成缓和的话,“但是,赞成真缓和,而不是赞成假缓和”,这是在放弃以前的关于战争不可避免的绝对公式方面向前迈出的一步。中国人知道,当谈到台湾时,在中国人中不再提“解放”这个词。而现在他们又知道,使美国人相信中国首先考虑的是和平解决。
    另一方面,中国人过分地强调自己的关于建立“反霸统一战线”的政治倡议。不管论点还是方法都不是新的,但是,建议美国人加入这个“统一战线”——不管现实生活本身和超级大国之间关系的性质会带来什么结局——是中国迄今关于三个世界理论的重要变化。按照这个理论,“第二世界”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
    由于同美国人达成了一致,即他们也希望反对霸权主义和外来统治,因而,这个公式大概应该加以新的解释。
    这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可能还意味着什么,要对此作出预言还为时尚早。
    一些普通的中国人倾向于从远处把上层政治看成是小人物不能理解的某种东西,认为这是高级负责人决定的事,从大量材料来看,对有上述看法的普通中国人来说,邓对美国的访问简直是发现了新大陆。从前,直至关系正常化以前,中国的新闻工具使用的仍是关于美国的老概念,说美国是压迫工人阶级和黑人的帝国主义国家。
    现在,所有的新闻工具,特别是电视,把美国描绘成这样的国家,中国在那里有许多朋友,在那里对邓副总理和通过他对全中国人民表现出极大的尊重,它的技术有巨大发展,它拥有“按人口平均”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这是与沉默时期的重大不同,在向人民介绍外国成就方面,这更不同于遗留下来的宣传公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