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11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二月九日刊登该报记者船桥发自西安的一篇报道,题为《中国外交的转折点,关心“太平洋”联合,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大国》,摘译如下:
    大平首相同华国锋总理等首脑会谈日程已全部结束。在北京的三天期间,表明了日中两国的关系在世界中的份量增加到迄今为止所没有的程度,同时还可以看出,反映出动荡的国际形势,扩大了各自国家的外交的罗盘,尤其是日本方面好象感到了中国的外交现在正处于巨大的转折当中。试从首脑会谈的断面探讨一下中国外交的新的轮廓。评价:据说在会谈中间,中国方面周密地研究了世界各国的新闻论调。外务省首脑说,“很注意各国对会谈的看法”。现在,中国外交对于过去那种以意识形态进行判断的“评价”很敏感。其背景在于中国已经不能依靠独自的力量的这个现实。
    的确如此,正如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向首相所说的,也许“即使遭到包围也不可怕”。但是,这个中国必须接受日本的日元贷款。中国也要进入这个政治和经济混为一体的实力竞赛的世界。一千美元:邓小平副总理又说,“希望把中国每人的国民所得提高到一千美元的水平”,谈到了现代化的将来的情景。挖掘一千年:就印支形势和日元贷款等十个项目交换意见的第二次首脑会谈,实际上,约一半时间成了华总理就中国的丰富资源问题向大平首相作“讲演”的不寻常的会谈。不看材料列举出数字,华总理信心十足地说,“中国的煤炭埋藏量已经肯定的有五千到六千亿吨。每年挖出五亿吨,也够挖一千年的”。还讲述了历访西欧时各国首脑异口同声地说“今后是煤炭的黄金时代”的故事,表明了世界第三位的煤炭大国——中国在稳定供给日本能源方面大有余力。中国把自己放在“资源大国”的位置上,要把资源最大限度利用于外交方面,即用资源来补充贫弱的经济和技术。太平洋:黄华外长提到最近基辛格前美国国务卿送给他“回忆录”一事,并且介绍了这本“回忆录”中的一段:已故毛泽东主席会见基辛格国务卿时曾说“已经到过几次日本了。要重视日本”。评论说,“我认为那次讲话影响了美国的对日本的看法”。日本同美国的坚强的纽带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更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了。因为眼看着苏联海军力量在太平洋地区的增强、在印支半岛对越南控制力量的加强。
    使人感到,现代化时代的中国的对外门户,既不是对北方也不是对西方,而是对太平洋大大开放。黄华外长对于首相建立“环太平洋联合体制”一事表示“正在注意”,表现出有很大兴趣。实现世界上最有生气的经济发展的太平洋地区经济和如何能联合起来?从“世界”走向“地区”的这种关心的钟摆好象已经开始摆动。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二月八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中田发自北京的一条消息,题目是《日中关系到长期稳定仍有曲折》,摘译如下:
    大平首相七日结束了寻求日中关系的“深度和广度”的正式访问。对于这次访华,大平首相称赞说“取得了日中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成果”。是否值得大书特书,不看今后日中关系的发展,还难以判断。不过,首相这样说,是有一定理由的。
    第一个理由,中国领导人对大平首相很信任。日中两国立场不同,要互相理解。日本方面认为这是首相这次访华的最大目的。不过,中国方面却表示了这样的态度:“立场不同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这对大局没有影响”,并反复强调了两国之间是特殊关系:“两国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
    第二个理由是,感到现在华邓体制下的中国领导层是稳定的,现代化路线即现实路线将相当长期地继续下去。
    过去对华邓两人的关系以及新体制有些担心。但是,通过会谈,华总理在谈今后的治国、出访西欧四国的印象以及有关苏越等国际形势时,给人的印象是,他极其自信。关于同邓副总理的合作也是如此。
    大平同邓副总理会谈的内容,在此之后大平与华总理会谈时已经转告给了华总理。由此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超乎预料的密切。在北京的外交官中很多人指出:“中国国内问题堆积如山。现在的体制、现在的路线是决定中国未来的最后机会。”
    随同访问的外务省人士也说:“中国曾由于搞意识形态斗争、文化革命等运动成了非生产国家,现在已转而采取颇能同西欧共处的体制。”
    但是,正如大平首相所说,这次访华的成果主要有赖于其良机。这是因为,中国目前正举国一致搞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现代化,为此,正把谋求资本主义国家的协助作为国策。
    但是,在这次访华中产生和遗留下来的问题还很多。
    正如大平首相所承认的那样,重申了在朝鲜半岛、越南和苏联问题等与我国的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上两国的想法大不相同。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二月五日刊登罗伯特·特朗布尔发自东京的一篇专稿,摘译如下:
    日中正在发展的关系中眼下最重要的内容,是日本打算在五到八年内提供总额约为十五亿美元的贷款。大平将应北京的请求,表示愿意以优厚的条件提供这笔贷款帮助中国发展经济。这项安排中包含的刚刚萌生的经济伙伴关系,引起其他一些同日本和中国有关国家的极大关注和某种惊恐。东南亚国家感到担忧据外交人士说,由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组成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政府,将密切注视中日两国总理会谈的结果。
    这五个非共产党国家的经济部长表示担心日本向中国大规模投资,会导致东京减少为他们几国的发展计划提供援助。大平设法打消这几个亚洲国家的部长的担心,但是,他们回国时没有带回任何比较具体的东西。
    据说,美国和欧洲的公司则担心,东京和北京间越来越密切的经济关系会发展为日本控制中国市场,抢走别国商人的生意。
    日本想打消这种担心,已保证说日本向中国提供的贷款将供中国从日本以外的国家购买材料、机器和中国发展计划所需的其他东西。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一月七日刊登马尔科姆·布郎的一篇文章,题为《苏联的一项发现震动数学界》,摘译如下:
    一个不出名的苏联数学家的一项惊人发现,震动了数学界和计算机分析界,专家们已经开始探索它的实际应用方面。
    数学家们说,L·G·哈奇安的发现,是计算机能够用来有保证地解一类很难的问题的方法,对于这些难题迄今为止一直是在一种偶然碰巧的基础上解的。
    这项发现除含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之外,它也许还可以应用于天气预报、复杂的工业生产过程、炼油、大工厂工人排班、密码和其它许多方面。
    一位研究计算机方法的著名专家、斯坦福大学的乔治·丹特齐克博士说:“实际上政府各个部门都纷纷要求我阐明这项发现的重大意义。”
    计算机解数学题必须分成一系列的步骤。有一类题的解题步骤有时异常繁重,可能需要计算数十亿年。
    俄国的这项发现提供了大大减少解题步骤的一种方法。它还使数学家可以迅速判明一道题是否有解,而不必做完所要求的全部大量的演算。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这项发现在今年一月份的苏联《学报》上首次作了报道。然而,当时它没有引起西方的注意,部分原因是因为这篇文章是俄文的,部分原因是因为文章作者在数学界是个无名之辈,他也许是个研究生。
    终于,俄国这篇论文引起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尤金·劳勒博士的应有的注意。自那以后几个月来,在斯坦福大学工作的两名数学家匈牙利塞格德大学的拉斯洛
    ·洛瓦斯和罗彻斯特大学的彼得·高奇分析了俄国这篇论文,而且在他们自己发表的论文中作了阐述。丹特齐克博士说,近几天来向大学索取这篇论文的要求象潮水般的涌来。
    俄国的发现提出了一个用计算机解与“货郎担问题”(TRAVELINGSALESMANPROELEM)有关的一类问题的方法。“货郎担问题”是数学上最有名的难题之一。
    这个问题研究的是:推销员要走几个城市,在不走重复回头路的情况下如何确定一条最短路线。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似乎简单,而事实上,计算机日常的工作就是对这类问题的实际应用提供工作答案。
    用现有的一些数学方法,常常有可能出一些这样没有解的问题。
    在数学上,很难解的问题和无法解的问题在理论上的区分是一个重要的区分,它可能对编制密码这样的实际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保护计算机数据若干年前,有一个计算机专家小组建议,用货郎担问题的系统进行编码来保护计算机数据的秘密。这项建议的提出,在科学界和政府中引起了一场大争论。
    这项建议的基本思想是,据信对因子为素数的大数进行因子分解实际上是解不开的。素数就是只能被本身和1除尽、而不能被任何其它整数所除尽的数,如3、5、7、11。把一个数进行因子分解就是把这个数分解成若干较小的数,它们相乘的积就是原来那个数。例如,12的因子可能是2和6,或3和4,或2和3。
    如果能够证明:计算机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破译根据把大数分解成素数因子的办法编制的密码,那末,这种编码方法大概将变得不那么安全了。这个编码理论终将受到俄国这一发现的影响,而这个事实对各国情报机构来说则有着明显的重要性。据信没有一个政府现在使用这样的密码。
    哈奇安先生提出的所谓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看来是那样简单,使好几位美国数学家为之叹服。悟出了极其重要的教训据美国著名计算机专家之一、新泽西州霍尔姆德尔贝尔实验室的罗纳德·L·格雷厄姆说:“这里面有一条重要的教训。有一些事情,不要仅仅因为你解决不了,就以为那有多难。也许一个容易的解就近在眼前,可是你却失之交臂。”
    格雷厄姆说:“就我们所知,还没有人把哈奇安的思想用于实际的计算机程序中,但是已经开始积极进行实验了。”
    他说,对哈奇安的思想表现出强烈兴趣的政府组织中,有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了解天气和气候机制的一些问题非常非常复杂,许多问题在当前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没有数十亿世纪的时间是算不出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