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27日参考消息 第4版

说许多中国人对外国人在中国享受过分优待表示不满
    【美联社香港十月十八日电】(记者:龙尼·魏)据旅游者说,许多中国人对优待外国人,特别是优待美国人越来越感到不满。一位旅游者说:「在中国,人人都平等,但是,那些拥有外币的人比别人更「平等」。」
    从中国回来的华人旅游者说,许多公共场所、包括旅馆和商店禁止中国人入内。他们又说,在饭馆、机场和车站以及别的一些场所采取隔离的做法。
    无论是旅游者、还是中国移民都一致认为,这种优待是由于中国真心诚意地想款待外国客人而造成的,不过他们又说,这种优待实在搞得太过分了,常常使许多中国人感到丢脸和难堪。有一个人说,这是「中国人歧视中国人」。
    一位新近从中国来的移民回忆说,有一次,他陪一位澳大利亚客人到专门供应外国人的北京友谊商店去买东西。他说,他知道这家商店是不让中国人进去买东西的,因此他就告诉这位澳大利亚人说,他要在门口等他。
    可是,他说,有人命令他离开这个地方。「不要呆在这里,走开,到别处去,离开这个地方。」他援引商店的一位守卫当时这样对他说的话。「我感到愤慨、丢脸、难堪之极,就跑开了,永远不想再见到我的澳大利亚朋友了。只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向他解释才好。」
    一位家庭妇女说,在边界中国一侧的深圳,外国人可以不排队,中国人却必须排着队耐心等候。她又说:「海关官员翻箱倒箧地检查你的每一件行李,而外国人通过海关时却用不着检查。」
    她说,在车站、机场和一些饭馆、特设干净的、设备较好的地方专供外国旅游者享用。
    这种歧视显然已经引起在中国的美籍华人的不安。
    北京的官方报纸《人民日报》十月八日刊登了一位访华的美籍华人给编者的一封信,抱怨这种歧视现象。
    这封信的标题是《中国人不要看不起中国人》,追述了在故宫发生的一件事,当时要求在那里参观的中国人让开,给外国人进去。
    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美籍华人秦家聪在一篇文章中说:「必须平等对待,对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尊严都要同样尊重……应该对所有的人、而不只是对外国人有礼貌,如果必须排队等候的话,那么所有的人都应该排队等候。」


    说后进国在引进先进科技的同时,若不能适当地配合本身需要培养大量人才(人力投资)必然会导致先进科技的浪费
    【本刊讯】香港《信报》十月十八日刊登署名林行止的一篇短评,题为《人力投资是四化的必备条件》,摘要如下:
    今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联合得主之一的舒尔兹,早年前专攻农业经济,从对农业生产力的研究,舒尔兹慢慢将兴趣集中在人力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方面的研究大有成果,竟使不少人只知道他研究人力投资为经济学开创新领域的贡献而忽略了他早期的成就。
    以我们的观点和兴趣看,舒尔兹最重要的作品为发表于一九六一年的《人力资本投资》,这篇二万字的论文被学界誉为“教育经济学”的先驱作品,它的发表奠定了“教育经济学”在经济学界的地位。
    《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后进国的经济开拓有许多富启示性的论点,我们认为它们对中国的现代化更具意义,比如,在论及“引进外资”时,舒尔兹写道:“来自国外的新增资金,通常是用来建造有形建筑物、设备和货仓,但人力却赶不上资本的增长,成为经济成长的瓶颈……。”如果我们将这段话与舒默克论中间性技术时的论点结合,就能轻易地得出结论——后进国在“引进外资”大兴土木和购买先进科技的同时,若不能适当地配合本身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人力投资”),必然会马上出现人力不足并导致先进科技的浪费。
    在本书最后一章最后一节里,舒尔兹对此有进一步的看法:“人力投资在后进国常常不受重视。这些国家的领袖和主管人员,都认为非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大型炼钢厂才是工业化的象征。”
    他解释说,当后进国全力发展经济时,包括国际捐款、世界银行低息贷款、出入口银行提供的贷款等在内的外资不断涌入,但它们都投在直接的工农矿业生产与开发上面;由于后进国对这类先进科技的陌生,因此经济成长率必大受限制。舒尔兹写道:“要建立一个现代化农业和工业社会,大量的人力投资是必备的条件之一。”本书最后一段的几句话更发人猛省:“实实在在,我们(指美国)的经济体系,最明显独特的现象是人力资本的成长,如果没有它,大地一片艰苦,双手工作与贫穷处处可见……”。照舒尔兹的说法,中国若要克服“双手工作与贫穷”,加强“人力投资”是当务之急。
    事实上,如果我们研究西德及日本战后的“经济奇迹”,就会同意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的充分运用与改善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人力资源的改善,正需要透过教育才能令其效率与素质同步提高。


    【合众国际社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十月十一日电】麦克唐奈·道格拉斯公司已签订了一项向中国航空公司出售大量DC—9喷气式客机的初步协议。
    这个暂定的计划昨天已得到这家公司的证实。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是麦克唐奈·道格拉斯公司分管制造这种双引擎的喷气客机的部门)的一位发言人说:“已经达成一笔交易。但是我们不了解这笔交易的详细情况。我们也不了解这项协议的内容。”在北京,有消息说,目前这笔交易所花的费用大约在一亿美元到五亿美元之间。这种最新型的DC—9飞机
    ——冲锋80目前售价大约为每架一千五百万美元,但是零件和地面辅助设备通常却会使一笔大的交易额大大增加。
    一些人士说,这项初步协议是在本周由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总经理约翰·布里曾丁达成的,他在北京逗留了大约十天的时间。


    在国民政府、过时的和国民党占优势的国民代表大会和立法院中,权力在大陆人手中。在对外事务、国内治安以及军事问题上,仍然是按总统和实行独裁的大陆人——国民党人的观点行事。自由主义的态度和宪法方面的改革遭到了压制,为的是避免当局所说的国家安全受到任何危害。但在行政院,比较开明的党员掌了权。
    在国际上,一些远非是台湾的人所能控制的因素将对他们的未来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为台湾几乎光依靠外贸,这种力量大部分是经济方面的。世界的新闻报道,特别是美国的新闻报道预言,必然会出现经济衰退。衰退很可能产生这种结果,即在使用台湾出口商品的国家保护贸易主义的情绪将增长。因为台湾无法参加国际贸易组织和会议,它在政治上容易受到贸易限制的打击。
    在台湾的人依赖大量进口,但最需要进口的是石油。尽管他们在外交上处于孤立的地位,但国民党人在不断得到石油供应方面却似乎有很好的保障。多年来,台湾和沙特阿拉伯有着密切的和互利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它们共同的强烈反共的对外和对内政策基础之上的。经济上的互换使意识形态方面的相同点得到加强,这保证台湾同时从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得到足够的石油,并且使这些阿拉伯人在建立基础结构和工业方面得到了技术熟练的劳力和相当多的技术援助。杂乱的局面
    美国怎样才能帮助把目前临时的安排变为符合它自己和台湾最大利益的长期安排呢?台湾人民需要有不受外来攻击或间接入侵的安全感。继续保持一支可靠的国防力量是绝对必要的。美国继续提供武器因而也就是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观察家认为,台湾目前这种事实上独立于中国,但没有得到法律承认的反常现象是一种杂乱局面,最终必须稳定下来:或者台湾和中国统一于北京政府之下,或者建立独立的台湾共和国。然而,在未来不知有多长的时期内,这两种结果都不可能出现,台湾将会继续保持这种含糊不清的地位,使希望诸事有条不紊的学者和政治家大失所望。美国必须抵制诱惑,不要设法对解决目前不完全的局面作过分直接的干涉。它不应试图压台北同北京和解。美国人必须满足于这种现状,让中国人自己通过比较讲究实际的和耐心的过程达到和解,美国施加影响只是为了使双方不要再采取极端的行动方针。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主张完全不管。美国可以通过鼓励台北和北京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来进一步增强它自己的利益,以及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的利益。应作出邮电联系的安排,应该为分散的家庭规定有限的访问权利。通过贸易和提供工业、农业和能源生产方面的技术专家,台湾可以为大陆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反过来,台湾人民可以从中国人那里得到原料。
    为了使一九七九年的安排行得通,美国还必须确保国民党人不超越协议的规定范围。必须防止他们把同美国的新关系说成是正式的、官方的或外交的关系。已经搞出了一个新的复杂的方案,鉴于这个问题的爆炸性,协议的条款必须不折不扣地遵守。
    为了保证美国继续给予支持,国民党人应避免在台湾海峡采取挑衅性的军事行动;不要随意镇压那些不同意国民党大陆派政策路线的人。美国既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可能认为台湾问题已经完结,再也不需要上层给予密切的注意。同样,国会在通过对台湾关系法案的立法斗争而加强对台湾的保证之后,现在由于它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其它方面,可能会忽视台湾的形势。必须鼓励那些在去年冬天极力主张美国有义务使台湾继续享有安全和繁荣的人保持警惕,以保证国会的良好意图将化为行动。
    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以后,除了得到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新的经济伙伴以外,可能还得到一个在世界上抗衡苏联力量的力量。但是断绝同台湾的关系,就可能使东亚发达国家或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的链条的一环有受到损坏的危险。这一链条从日本和朝鲜伸展到有华人居住的东盟国家而成一个弧形。
    总统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避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之间进行选择,从而取得了同这两个东亚世界保持密切联系的好处。最初,许多美国人不相信美国能成功地在东亚和东南亚弧形地区保持同台湾这一环节的宝贵联系。但是国会修改了台湾关系法案,提供了某些欠缺的安全保证。美国发现了一种既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同台湾保持关系的可望收到良好效果的格局。
    这样就有可能建立一个使美国和东亚及东南亚国家都能发挥作用的建设性联盟。台湾象日本一样,在适当的时候也许可以成为一个桥梁,把技术、专门知识甚至一些关于开放社会的建设性的观点送到大陆去。(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