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月8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三月二十九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苹果和果园》,摘要如下:
    鉴于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没有把握以及莫斯科的外交政策令人难以捉摸,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看法还是一如既往,看起来是固定不变的。撇开人员和权力的变换不谈,现在的立场还是原来的立场。同周恩来逝世后那段政权空白期相比,中国的外交政策只是在风格上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新的活力,它摆脱了平庸状况。它的实质变得深刻了。北京不同苏联搞任何缓和妥协。
    中国人特别强调地向西欧的访问者们,比方说象德国政治家齐默尔曼这样访问者,阐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现行原则。由于邓小平有丰富的经验和他的生动而形象的谈吐,他是在外国最经常被提到的这个国家的“多面手”,他同时还具有一种言简意赅的天才和爱好。他所留给人的那种坚定的印象,源于他的果断的思维。他同西方的某些模棱两可的政治哲学家不同,他只是以中国的利益为依据。
    这样说来,中国的利益,从广义来说是亚洲的利益禁止同莫斯科搞缓和妥协。面对着象苏联这样的大国,要是实行一种没有缓冲,没有外交前沿阵地保障的政策,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北京把新的外交重点放在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最近几年,俄国人没有能够把缓和、分裂和赫尔辛基政策由西方搬到亚洲。这是中国一贯政策所取得的功劳。
    确保前沿阵地安全的政策纯粹是一种防御性的政策。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但同时也准备用一切手段来保卫自己的独立。但任何一种卓有成效的防御,都要适时地打破敌方的战略集结。苏联的缓和政策是一种战略集结,是一种进攻意义上的缓冲政策。遗憾的是,竟有那么一些国家对这一点认识得太晚了,或者还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些国家突然感到自己不得不对莫斯科采取一种善意的态度。西欧在这种斜坡的边缘搞平衡。对中国来说,欧洲当然不是外围,而只是一个遥远的缓冲区。从世界政治的角度来看,这些政治地区虽然相隔遥远,但其意义是同样重要的。可以用北约组织实际上的连结能力来消除有时对在北京的西欧人所表示的那种过份的怀疑。西欧加上美国这个战略背景,牵制了苏联军事力量的百分之七十五。然而正如久居这个国家的人所看到的,中国的怀疑是针对西方社会党人执政国家在精神和思想上的不稳定性的。这些民主体制国家维护自己权益的意志是否还有一种不可打破的动机?
    作为提出这个问题的基础的认识,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的产物。中国的确从未堕入庸俗唯物主义的泥坑,这种庸俗唯物主义威胁着西方的灵魂。但动机又纯粹是中国的利益政策。如果有着一种相反意义上的忧虑,也就是说如果从最可靠的来源向苏联人提供可靠的情报,说西方对向中国发动进攻将会袖手旁观的话,那么这个亚洲关键性的国家就会受到最严重的损害。其后果可能(不一定非得)是战略的重点由西方转移到东方。
    一九六九年曾发生了乌苏里江事件。毫无疑问,中国那时是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这种激动情绪至今未消。
    在这个大危机的一年里,周恩来也曾尝试要锉掉苏联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强权政策的相互针对的锋芒。邓在讲话时涉及了当时所达成的协议,这种协议一直只是单方面的,因为谈判者柯西金不能在莫斯科贯彻这次谈判的结果。邓说,苏联人现在又想用空话来试一试,用除了骗人的空话外别的什么内容也没有的贺电来试试。苏联用向中国人代会发贺电的办法进行的尝试,想向一个果园提供一个苹果的尝试,失败了。莫斯科正用一切手段来谋求霸权,包括利用非军事手段,如果军事手段不能用的话。中国是不会放弃这种认识的。于是亚洲就有了保持外交稳定的可能性。


    【本刊讯】西柏林《每日镜报》四月四日刊登评论,题为《与北京签订贸易条约》,全文如下:
    欧洲与中国签订贸易条约,这不会是苏联说西欧被北京绑在反苏战车上的理由。莫斯科只有不是通过扩军而是通过在欧洲裁军来表明它的和平愿望时,它才不会去说那样的话,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这场聋子之间的东西方辩论中,这种说欧洲共同市场与中国一道奉行反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路线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
    面对苏联这个世界强国,西欧只是从美国吸取力量和得到安全,才能在政治和军事上存在。指责他们准备和遥远的中国推行反对莫斯科的大国政策,这是过高地估计了欧洲共同体各国人民。例如在“近东政策”上,他们从来就没有逾越华盛顿所允许的范围,在对莫斯科的关系上也仍然是如此。莫斯科人深深地懂得,美国牢牢地控制着西欧,苏联一位外交家的这种许诺是可以理解的。欧洲人和中国一道去进攻苏联人,这只有醉鬼才想得出来。北京是如此遥远。几年前,前总理周恩来就在一位南斯拉夫记者提问中国援助反对莫斯科的问题时就提醒他说:“远水救不了近火。”欧洲共同体与中国建立关系的好处是,可以消除双方进行直接接触的距离。但是对一次统一的政治行动来说,这就等于:如果西欧人与莫斯科陷入紧张状态,只有美国人才能直接帮助他们。如果中国从欧洲大量进口货物是遵循反对苏联的共同路线的话,那么,新的贸易条约就不会给欧洲人带来太多的好处:美国就会谢绝被拉进欧洲冲突,这仅仅是因为欧洲各国人民想买中国的有利的商品。幸运的是,中国也有经济的兴趣。正如协定条文所说的,中国乐意考虑从共同市场进口一切东西。这后面有着北京的一种想法,即在同类价格的情况下,欧洲产品质量高。由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只是控制在国家手里,这一点实际上是有着巨大意义的。


    【路透社新德里三月二日电】据在这里出席最近召开的国际太阳能会议的一千名代表说,太阳能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经济上合算的现实。
    它能够替工业国节省用于制造业和运输业的宝贵的矿物燃料,同时,使发展中国家有希望得到能源,因为在这些国家,以前使用机械能是不经济的。
    美国的乔治·洛夫博士在这次历时五天的会议上发表了主要讲话,他说,美国已经有五千坐住宅和建筑物使用太阳能取暖,而且美国政府已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到一九八五年,使用太阳能取暖的住宅和建筑物将达到二百五十万坐。
    这将使这个国家每年节省四百万吨进口石油,按今日的价格计算,价值六亿美元。
    在这里集会的科学家们估计,到一九八五年,全世界机械能和热能中的百分之一、二将由太阳能提供。到公元二○○○年,这个数字应增至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
    洛夫博士说,美国正在使用的太阳能中,绝大部分都是用于空间活动和水暖系统,但是,“另外三个方面
    ——冷却、工业用热供应和光电(由太阳光直接转变为电)——正迅速接近商品地位”。
    洛夫博士主张建立一个国际太阳能委员会,以便就研究和研制问题进行协作,他还主张“对发展中国家使用太阳能的需要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和估价”。
    将要出版国际太阳能会议论文文件的英国珀加蒙出版公司的董事长罗伯特。马克斯韦尔说,技术改进将使太阳能在今后十年内成为农村地区最可行的能源选择。
    大约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代表来自发展中国家,他们认为,太阳能对于较穷的国家来说,具有特殊意义,这些国家大多数位于热带。
    印度科学家吉里说,如果采用太阳能供电,只用氨水就可进行冷冻。农村住家和乡村可以用这种冷冻装置贮存农产品和药品。
    在太阳能研究方面,印度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澳大利亚。
    加利福尼亚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庆福昌博士、马塞洛·李普曼博士和保罗·威瑟斯庞博士提交的一篇论文是较有趣的论文中的一篇,他们主张使用蓄水层贮存太阳能。
    这些蓄水层——在北非、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次大陆发现的天然地下水库——能够长期地贮存高温水。
    他们认为,这种能可以按日子或季节情况用来供热或调节空气。
    【美联社—道琼斯新闻社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三月二十三日电】题: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认为,被动式利用太阳能取暖系统解决许多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他们采用被动式即非机械利用太阳能取暖系统——与要求广泛安装管道和水泵的主动式取暖系统相反,太阳能利用方面的障碍有许多被克服了。
    被动式利用太阳能取暖系统,只用它自己的建筑材料便能收集、贮存和辐射太阳能的热量。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把他们的想法在一坐一层楼的九百平方英尺的现代式建筑物上实施。麻省理工学院非正式研究员兼讲师蒂莫西·约翰逊负责这项五年研究项目。他说,这坐建筑物的天花板和窗户玻璃采用的是新研制出来的材料,预计可以用太阳能来满足冬天取暖需求的百分之八十五热量。
    威廉·舒克利夫是坎布里奇的一位物理学家。他调查了全国各种利用太阳能取暖的办法。舒克利夫说,达到的取暖需求的百分比高,而造价增加不多,这使麻省理工学院的这坐房屋成为“独一无二的取暖系统”。
    舒克利夫说,预计机械利用太阳能取暖系统可以供应一坐新的一家住房建筑取暖需求的百分之六十,而这坐五万美元的房屋的造价大约增加百分之二十。
    约翰逊说,麻省理工学院的利用太阳能取暖的建筑物建成已有一个月了,到目前为止一直在按计划进行工作。最近一天的下午,室外温度下降到三十三度的时候,利用太阳能取暖的房屋的室内温度为七十度。这坐建筑物还没有发生过连续三天动用它的备用的电力取暖系统的情况。
    但是据一些专家说,这种被动式利用太阳能取暖系统普遍存在着许多弱点。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冬天室内温度有时能上升到八十五度,而到了夜晚就下降到五十五度。一坐房屋朝南的向阳面几乎全部要用来安装窗户。这些取暖系统预计一般不能提供大大高于一户人家取暖需求大约一半的热量。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研究人员说,他们已经解决了传统的被动式取暖系统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他们的实验性建筑物采用一种一英寸厚的特别天花板,这种特别天花板内装有一种新研制出来的化学品,可以使白天室内温度不超过七十三度,并把白天多余的热量贮存起来供夜间使用。约翰逊说,这种天花板可以贮存足够的热量,使建筑物在取暖季节内没有太阳的时候也可以暖和数小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