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1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六月二十日刊登该报前驻华盛顿记者川中子真的文章,题目是《走马观花,参观中国》,摘要如下:
    我结束了四年多在华盛顿采访的工作后,归国途中,得到了访问中国的机会。从蒙古乌兰巴托乘国际列车进入中国,然后又乘火车从北京经天津、南京到上海,走马观花,访问了八天。我是首次访问中国,但是,给我的深刻印象是,在“四人帮”被赶下台之后,中国在新主席华国锋领导下实现了许久未有的政治稳定,中国正在扎实地进行独特的改造山河的活动和从事建设。收入低……物价便宜
    物价非常便宜。在北京某烤鸭店,吃一顿两瓶啤酒、一碗汤、一盘烩鸭杂拌这样的晚餐,还不到一千日元。在北京饭店一个人一顿早点也就二百日元左右。然而,收入也是有限的,在北京,家庭(双职工)的月平均收入约为二万日元(约合人民币一百三十元——本刊注)。
    与日本相比,生活水平是低的。可是,如果衡量收入与物价之比,令人感到(与日本)也不相上下。而且,尽管几乎没有电气商品,但是衣食住的支出比例相同。现在,每个家庭都有自行车之类东西,他们今后的生活打算是想买缝纫机和电视机。
    而且,对中国人来说,这种生活充裕感具有独特的意义。其中之一就是与二十八年前
    ——解放前的对比。北京郊区南苑人民公社A先生说:“那是因为解放前既没有耕地,也没有电。”北京的历史博物馆,评价了中国历史的地位,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过解放而进入人民的时代。沙漠正在变为绿洲
    从蒙古乘火车一进入中国,就感到中国与也可称之为苏联社会的雏型的蒙古大不相同。中国到处都有大群人。他们把我围起来目不转睛地看,表示出对陌生人的兴趣和好奇心。中国与严格禁止拍照的蒙古不同,“只是不准拍女人的特写镜头和军事基地……”但是,在上海黄浦江上游弋的军舰等都允许拍摄。这些,在观察中国社会和文明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但是给我特别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以边境线为界,中国一侧的戈壁沙漠中栽了大片的树林。确实是在沙漠中植树造林,把沙漠变为良田的壮观景象。
    据说,这一行动始于一九五八年,动员大批群众栽植了很有名的北京白杨树苗,到树根长到吸得着很深的地下水为止的几年里,一直挑水浇灌。遵照毛泽东“愚公移山”的名言,一点一点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后来,山西省的大寨把黄土秃山地区改造为农田,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自一九七五年以来,在华国锋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性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今年五月召开了工业方面进行改造计划的“学大庆”会议。
    中国的基本政策是把农业作为重点。采取以人民公社为基础的地区单位“自力更生”的方式。南苑人民公社“不仅自己能制造农机具和拖车,甚至能制造机床”,他们以此引为自豪。
    有一位日本观察家说:“在毛泽东时代确立的这种改造山河的路线,无论是在华国锋时代,还是以后什么人干,大概都不会改变。这是崭新的实验,然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所以,如果说改变的话,那将是积极地吸收外国的技术,以谋求现代化吧。
    “这是因为,中国当然不会改变拒绝附带条件的援助,但是,自力更生要以‘不失掉主体性’为限度。”
    我国的邻国——中国,拥有八亿人民,他们的好奇心强烈,确保了个人的生活。必须说,中国的内在力量是超乎想象的。重要的是,不仅要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要在与邻国的长期交往方面,把握住日中关系。至少中国方面希望进行这种广泛的交往——这种印象是强烈的。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六月二十八日刊登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政府将在二十八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分别起用现外务事务次官佐藤正二出任日本驻中国大使,前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须之部量三出任驻韩国大使,并由外务审议官有田圭辅继佐藤之后任事务次官。从这次刷新主要外交阵势上来看,定期调动的性质是很强的。但是据认为,在关于驻中国大使的人选问题上,特别重视处理成为外交悬案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福田首相等政府首脑的方针是,利用佐藤大使去北京赴任使缔结条约纳入轨道。
    在这次的人事调动中成为焦点的是驻中国大使。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政府)的下述政治判断,从今年年初就开始进行了研究,即邦交正常化后的第一任大使小川平四郎的在任时间已超过四年;同时,想以更换大使为时机来打开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所处的停滞状态。
    在政府内部曾一时出现过起用须之部的主张,但是从下述判断出发:(一)中国方面从重视对日工作的立场出发派具有外交部副部长经验的符浩任驻日本的新大使;(二)要想通过外交途径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话,必须发挥在搞条约这一行业上工作时间较久并担任过条约局长的佐藤的力量等。因此,最后决定起用佐藤。起用须之部为驻韩国下一任大使是有其背景的。即,从须之部当亚洲局长时代的对韩国的态度来看,得到韩国很大的信赖,同时,在美国撤退驻韩国地面部队等这样的新形势下,对修复日韩关系表示了热情。
    继佐藤之后出任事务次官的有田,在今年春天举行的福田、卡特首脑会谈中担任了事务一级的负责人,表现出了坚实的外交手腕,并且,在处理成为今后外交难题的日苏关系问题上,他作为欧亚局长是有实际业务经验的,因而得到器重和起用。但论资排辈的色彩还是很浓厚。


    【路透社伦敦四月十九日电】英国标准电话电报公司,正安装世界第一座高效能的电话通信线路,利用激光射线透过玻璃纤维传送谈话。
    标准电话电报公司是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今天宣布,这个系统将铺设在伦敦以北三十哩的希钦和史蒂文纳奇两市镇的电话机楼之间,线路沿普通电话缆管铺设,全长六哩。这个系统将于夏初全部建成,预料将能同时传送二千个电话谈话。
    纤维包在一条只有四分一寸粗的电缆内,比同样大小的铜缆为轻,而能传送更多电话。激光把普通电话发出的一连串电脉冲转变为红外线波,能透通玻璃纤维传递,所以家庭电话设备不必改动。
    芝加哥也安装了类似的玻璃纤维系统,但不是以激光作光源。
    (转载香港《文汇报》)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六月二十一日刊登一则报道,题为《电话号码查询系统实验成功》,摘要如下:
    香港电话公司决定正式采用电脑化的电话号码查询系统。该公司在过去十二个月内进行此项实验已告成功。
    该系统在世界上亦可列入先进行列。它设于九龙保文中心,采用电视传真,并与电话公司设于湾仔的电脑相连,每当用户来电询问时,“一○八”接线生即将询问事项打入键盘,几秒钟之内,荧光幕即出现电话簿刊登的内容。
    这个新系统加快服务人员的操作速度。目前该公司接线生每日答覆的公众询问电话已达三万次。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四月一日摘载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的文章,题目是《电视机的新“职业”》,全文如下:
    传输信息的一些新手段和方法正在大大地改变和扩大日常生活用电视机的职能。据认为,电视机将变成这样一种装置,即它除了收看普通电视节目外,还可以诸如传输信件,来代替部分普通邮政或用户电报通信,以及传输各种文件信息以记录在盒式磁录象或圆盘式录象设备上。加上说明字幕英国广播公司和独立广播局研制出了“西法克斯”和“奥拉克尔”系统来用电视通信线路传输文件信息。这两种系统没有原则上的区别,都是利用每半个电视书面水平扫描的上面空行来以数字信号形式传输信息,这些空行通常是为了保证光点回程引入电视机的阴极射线管。
    这两种系统可以传输多达八百页信号,每一页有二十四行,每行有四十个符号。为了停歇,八百页分成八个“记录本”。每本各一百页。与此同时,通过单个单词的闪光再现可保证传输小写和大写符号,还可以传输不复杂的图形符号。
    打算将来在这两种系统中使用七种颜色。这些系统还可以给通常的影象加说明字幕,用本国文字,可为耳聋人服务,或用其他文字,以供外国观众使用,还可以用来编辑最新消息。
    使用这种远距离传输文字信息的系统,电视机得配备专门的译码器,目前译码器很贵,所以现在使用这种译码器的只有三百部电视机。但是,随着集成电路的采用,译码器的价钱可望大大下降。例如,一家美国公司正在研制译码器“梯法克斯”,它将装在印刷电路板上,以供直接在工厂内安装在电视机上。借助电话机对“西法克斯”和“奥拉克尔”系统的实验传输继续了两年(从一九七四年九月至去年九月)。现在打算对它们的实际适宜性作出决定。意义更大的是“比尤代塔”系统的发展,它可以用电话线路来传输文字信息,将信息再现在日常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为了进行再现,该系统采用了每行各四十个符号的二十四行的幅面,使用的是一组标准的符号、图形符号和颜色。
    与“西法克斯”和“奥拉克尔”系统不同之处,是“比尤代塔”系统打算通过类似电话机的按钮拨号盘的键盘,以代码组的方式从电子计算机中输出单页来保证传输无限容量的信息。“比尤代塔”系统同地区中心的通信将是通过用户的电话机拨一组专门号码来进行。各地区和全国的计算中心都将用到该系统中,并可保证提供对话工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用户依靠同电子计算机的双边联络将可以选择他所需要的一些页的信息和就这个或那个问题要求提供补充信息,以及核对银行的账目等等。每座住宅一台电子计算机在引入全电传打字键盘时,用户可以通过“比尤代塔”系统将消息传给其他用户,而且这些消息可以暂时地存储在系统中的存储区,以便(根据其他用户的要求)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传输。为了用户经常记录文件信息,已制出打印机和盒式录音机,可以记录书的本文。例如,一台“C120”型磁带录音机可以容纳大约一千页文件信息或约十五万个单词。从组织观点出发正在计划使“比尤代塔”系统的主存储区引入商业公司、联合组织、公共运输管理局、地区和全国的国家机构等等,而这些区的信息更新由各组织本身通过自己的终端装置来进行。“比尤代塔”系统拟在一九七八年投入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