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2月14日参考消息 第4版

    说面对天天在强化的苏联大规模军备,已经到了日本需要早日打破不谈防卫问题的禁忌的时候了
    【本刊讯】日本《苏联问题调查月报》二月号刊登日本国际合作事业团总裁、前日本外务次官法眼晋作在同日本经团联副会长岩佐凯实对谈时的谈话记录,题目是《苏联的超级军事大国化和日本的防卫》,摘要如下:欧洲共同体对日不满的问题我认为有一点是必须考虑的,那就是防卫问题。
    欧洲共同体为什么对日本的商品出口采取那种态度。众所周知,日本的国防预算连国民总产值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一九七五年,日本的国防预算是四十四亿美元,而法国却使用了一百二十二亿美元,德国使用了一百六十亿美元,他们的国防预算分别为日本国防预算的三倍乃至四倍。夸耀国民总产值是世界第二位的日本,仍然始终坚持认为形势是“从紧张朝着缓和方向发展”,忽视国防的准备。日本持上述态度,究竟是认为整个自由国家世界安全呢,还是认为处于势力均衡?日本如何考虑对实现不容乐观的国际形势下的团结应尽的责任问题?我认为普遍存在着的这些不满,正是欧洲共同体对日态度中存在的问题。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很多,但是最大原因在于国防费比过去三十年开支得少。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也是自由世界对日普遍不满的根本之点。忌讳谈论防卫问题的日本在今天,面对天天在强化的苏联的大规模军备,如何考虑对自由国家的团结应尽的责任问题,美国同欧洲共同体持一样的想法。面对称得上是旁若无人的苏联无止境地加紧发展超级军事大国,我想美国是会要求我国承担责任的。美国历来很照顾日本,不使日本政府为难。然而,由于世界形势的发展,这种照顾不是已经到了顶点了吗?我认为,我国历来是忌讳谈论防卫问题的,但是现在已经到了需要早日打破这种禁忌,采取与世界现实相符合的态度的时候了。去年冬天,福特先生说,美国在亚洲的存在是稳定亚洲的最大因素,而且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上,日本是最重要的。当时他恐怕已经考虑到这种问题了,也就是说,在这次讲话中,实际上是隐藏着要求日本干它能干的事,这是我当初的感觉。当时,日本有很多人对美国把日本说成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感到高兴,然而由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使美国许多人感到失望。
    这次卡特先生说,将同日本协商和韩国关系、撤军等其它重要问题。到那时,日本对世界现状,对世界的势力均衡和自由国家之间的团结必须作出最恰当的回答,这是毫无疑义的。
    如果考虑到上述这些问题,就会了解今后日欧美之间的团结是越来越重要了。没有主体性的日本对最重要的问题弃而不顾而只讨论经济问题,欧美方面就会对日本所采取的这种态度感到非常失望。我想日本大选已经结束了,应该是重新研究对这些事情的整个态度的时候了。如果不重新端正态度,日本能否作为今后世界的大国而存在,值得考虑。
    日本只搞防御是好的,但是专门防御是非常不够的。这对现在世界的稳定既不起作用,也不会成为安全条约中所说的抑制力量。我想,这正是人们在某一时期经常说的“丧失主体性”,日本只能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客体。我们必须懂得,日本采取行动,同时会给世界的形势带来影响。所以,正象我经常说的,签订写入霸权条款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或者也向苏联建议搞反对霸权的联合声明等,这样可以恢复日本在外交上的主体性。不能设想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如此强大而没有主体性。
    卡特从竞选时就说他本人想同西欧国家以及日本这个有同盟关系的国家协商各种问题。他是非常重视日本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卡特是说打算削减若干军费。据说,其中包括要逐步撤走驻韩国的美国地面部队。关于这一点,他也说要同韩国政府及日本政府进行事前协商。所以,在同日本协商时,日本恐怕不能主动地说对本国的安全保障和本国的防卫问题没有更明确的想法。以现在这种态度协商那些问题是不受欢迎的。经济、外交、防卫一体化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是,经济和防卫的关系。我认为美国在安全条约上,历来对日本有许多要求,而考虑到日本政府的立场却经常采取慎重的态度。今后还会那样下去吗?
    我认为,首先不应回避防卫问题,而是从正面进行研究,建立认真讨论的习惯,并使各位国民充分了解各国在防卫上的努力,让各位国民具体地了解各国为什么如此重视防卫。岩佐说,德国的财政部长说,因为同日本竞争,德国的造船业处于毁灭状态。从他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德国认为必须建造军舰的意思。日本是不造军舰的。
    贸易和防卫问题原来是不同的问题。而在今天的世界上,问题已经尖锐到不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就不行。日本还有二十七个非自由化的品种,保持着相当的关税率,进行着汇兑管理。而对欧洲共同体的要求,日本光靠大讲贸易自由化的原则是行不通的。关于欧洲共同体的要求,我不懂为什么连日本报纸都不报道这种要求?尤其象岩佐先生说的德国报纸说什么日本只承担极少量的防卫费而集中搞经济,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没有进行报道呢?
    如果没有人指出日本不能陷于自我陶醉,那末在这个问题上也会象过去经常发生冲击——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五日受到尼克松冲击和一个月后的八月十五日受到经济冲击那样,受到冲击。
    想一下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五日的事也可以知道:为了解决越南战争,我想美国理所当然地要同中国对话。因为有这种情况,许多国家不能永远只是支持“蒋介石总统”。拿日本来说,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也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例如说为时过早……但是想一想,倘若外交老是光同台湾或韩国打交道的话,这能说是外交吗?说为时过早的议论已经没有了,可是……
    所以外交这个东西,无疑最好是不搞多余的事情为妙。不考虑政治和外交的结合,经济和外交的结合,而认为经济就是经济,政治就是政治,外交就是外交,这些可以分开搞。对这一点我们是难以理解的。这些都是一个整体,应该综合起来考虑,并采取行动。卡特政府对华、对苏的姿势卡特说过将根据“美中上海公报”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我觉得其正常化的进程将会加快。非常清楚:苏联处于对付中国的考虑而不想同美国发生太大的冲突,同时,中国由于同苏联的关系而需要美国的友谊和支持。因此美国政府对中苏关系一贯是采取中立的态度。然而这次恐怕就不能那么干了。我觉得,决定新的总统后,美国对中苏关系所采取的态度是决定其外交的因素,而且苏联和中国也都会据此决定其外交。尤其在毛泽东去世后,苏联似乎在拼命地向中国做工作。看到这一点,那种感觉就变得越来越深。我深深地感到,美国卡特新政权对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将对中苏关系向什么方向发展产生影响。但是对美国来说:难于进行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焦点是,美国根据美台条约保障着台湾的安全。日本虽然有日台条约,但这个条约和美台条约不同,同台湾的安全保障没有关系。所以日中关系正常化之后,只由大平外相说由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日台和平条约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可以了。美国就困难了。恐怕美国正是在估计中国政府事实上不会使用武力解放台湾这种前提下办事的。当然,美国会同苏联继续对话,其态度大概不会象过去那样过分地强调缓和紧张局势。实事求是地说,美国将在重点弄清苏联究竟是否认真地限制战略核武器之后来考虑问题。也许不会再象第一次限制战略武器谈判那样,对苏联过分让步。“美国丧失信心就麻烦了”许多人说卡特新政权尽管说坚持以前的外交,但其姿势会有所不同,就是指上述问题而言的。但是,正象岩佐指出的那样,由于美国对整个世界承担着责任,而且美国的力量在渐渐地恢复,信心越来越足,所以令人觉得民主和共和两党都要推行建立“强大的美国”这种两党一致的外交。这是好事。我经常说,日本是向安全条约寻求日本的安全保障的,所以,美国丧失它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一切信心就麻烦了。拿日本来说,恐怕也必须彻底避免干出使美国丧失信心的事。
    其次是关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问题。美国也许不会改变主张应该由双方解决这种关系的态度。
    最后我想强调,从新的一年开始,今后日本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经济和国防的关系。倘若这一问题也能很好地处理,那么日本的自主性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也会引起世界的注目。如果处理不好,日本立刻会在世界上孤立起来。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二月七日以《「地球寒冷化」将继续》为题报道:
    美国今冬这一场酷寒和风雪,使全美变成「白色地狱」。日本的平均气温也降至战后最低纪录。这两个隔着太平洋的国家同时遭受大寒流的袭击,证明了气象学家近年一再警告的「地球寒冷化」的学说。这一次的反常大寒流是怎样出现的呢?.据气象学家说,「主凶」是北极出现了高气压。这个「不速之客」将北极的寒气迫散成几团巨大的「寒流团团」。其中几块向北美移动,于是美国东部和加拿大的一部遭了殃。另有数团较小的寒流被挤到日本。
    气象学家说,在北极的地表,包括海面和冰雪地面,原来是不断有冷空气出现的,这些冷空气升到了上空就形成为「极涡」,这是很
    强劲的低气压。在正常情况下,这股寒冷的「极涡」向上空升去,直达上空层的气压槽谷,然后徐徐向外送出冷流。
    可是,今年一月初,北极地区上空出现了一团高气压,它的周围比较暖,这股高气压占据了北极上空的气压槽,非常顽固地停留不去。到了一月中旬,北极地面上升的「极涡」因为鹊巢鸠占,越聚越多,于是出现了爆炸性的局面,这些寒流被扩散成大团和小团,向极外的中纬度地带大量迸射,美国和加拿大的东部首当其冲,气温陡然下降,并带来了特大风雪。另一小部分则迸射向日本。据日本气象厅在二月初收集到的资料,这股高气压仍然盘旋在北极上空还未恢复正常,因此北极的寒流团块窜向外处也比往年为多。这种「北极异变」就是出现异常寒流的温床。据美国和日本气象局五日发出的气象观测,认为美国大多数地区的寒流将持续一个时期。
    气象学家还注意到,「北极气象异变」可能持续化。最近期间,美国西海岸和欧洲的上空,出现了一股优势的「气压屋顶」,它正在向下压移,这就使来自北极的寒流团一股向美国中部到东部移动。另一寒流团绕向西伯利亚再移向日本。因此二月初日本北部一带降下反常的大雪。日本气象厅说,从战后以来,一直持续三十年出现的「较暖的冬季」,已出现新的转变征兆。换句话说,今后要预防比过去三十年更冷的寒冬季节。由于世界各地真正的观测气象迄今不过九十年,其中近三十年是所谓「暖冬」,今后若干年即使寒冷,也不过恢复到三十年以前的状态。因此太过惊惶也无必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