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2月1日参考消息 第4版

    说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的基轴;和中国的关系要以日中联合声明为基础;发展同苏联的友好关系是日本外交的一贯方针
    【时事社东京一月三十日电】题:鸠山外相的外交演说要点外交的指针:回顾最近的世界潮流,在印度支那、中东等若干地区,战火已经熄灭,即使在隐藏着对立的各个地区,要防止争端发生的努力也在继续着。在东西方之间,以美苏关系为中心,争取改善关系的努力也在继续。在南北之间,对话也在继续进行。在这样的形势下,谋求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努力正在进行。但是,同时,今天还根深蒂固地存在看种种不稳定因素,也是事实。在东西方关系中,各种对立的因素依然存在,并且在世界的许多地区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不稳定因素。我认为,南北关系、海洋问题还有通商、资源、环境等各种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各种国际问题,世界各国不单单追求本国的利益,而采取广阔的观点,十分耐心地扎实地进行国际协调的努力,我决心为了解决各种困难的国际问题,把十分耐心地扎实地发挥与我国相称的作用作为外交的指针。特别是我国要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其中包括社会制度不同的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国际经济关系: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主要的先进民主国家全都本着世界观点从事各自的经济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特别是,国际上强烈期望国际收支比较充裕、经济规模也庞大的各国以一面顾及通货膨胀再度发生,一面合乎实际情况的形式去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我国也将一面考虑这种国际上的期望,一面去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在通商方面,最近,在各国国内存在各种困难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出现了保护贸易主义的动向,可是,我国将本着自由贸易的原则,从一面顾及相互的利益一面推进国际贸易稳定扩大的观点出发,去谋求问题的解决。
    为了世界能源形势稳定下来,将同主要消费国协调行动和同产油国进行对话。和各国的关系:
    一、日美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构成了我国外交的基轴。政府将同前些日子成立的卡特新政权保持密切的联系,本着世界观点去保持日美两国政府之间不间断地对话和坚定不移地协调的关系。
    二、重视和西欧各国的关系,包括贸易上的问题在内,将加深同这些国家的相互理解,扩大协调的道路。
    三、考虑今后也同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通过扩大人员往来,对建国作出积极贡献等去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考虑同印度支那三国也要扎实地发展关系。强烈地期望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和印度支那各国这两个地区之间建立起和平而稳定的关系。
    四、和中国的关系,决心今后也要以日中联合声明为基础,为使两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更加巩固而努力下去。至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两国在早日缔结条约的热情上已经一致。政府考虑作出最大的努力,以便这项条约以两国人民真正可以接受的形式早日缔结。
    五、关于朝鲜半岛问题,充分认识到南北方之间平衡的存在以及为此所需的国际格局的存在,一贯对朝鲜半岛和平的保持作出了贡献,并且将和各有关国家一起为创造该半岛紧张局势的缓和所需要的国际环境而积极地合作。强烈地希望南北双方的当事者克服相互不信任,根据一九七二年的联合声明的精神恢复实质性的对话。
    六、发展同苏联的友好关系是我国外交的一贯方针。但是,两国之间由于领土问题尚未解决,至今和平条约还没有缔结。政府为了在实现我国的固有领土北方四岛一揽子归还之后缔结和平条约,今后也将同苏联继续坚韧不拔地进行谈判。另一方面,将积极地进行关于渔业问题的会谈。


    【法新社东京一月三十日电】美国副总统蒙代尔今晚从巴黎到达这里同福田首相举行会谈,这是他为期十天的环球之行的最后一程。
    在明晚于首相官邸举行的两小时会谈中,预料蒙代尔和福田将讨论什么时候举行非共产党工业化国家举行第三次经济最高级会议的问题。据政府人士说,福田可能会请蒙代尔转告卡特,他希望在五月以后举行这次最高级会议。
    预料两人还将就日美最高级会谈的时机问题交换看法,这个会谈可能在多边经济会议之前举行。
    【时事社东京一月三十日电】题:首相就同美国副总统的会谈说,美国不致采取保护贸易的措施,日美贸易不平衡也是议题
    歧阜消息:为了声援歧阜县知事选举,三十日来到歧阜县的福田首相,在歧阜市内的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就预定三十一日同美国副总统蒙代尔举行的会谈和日中问题等表明了见解。
    首相记者招待会的主要内容如下:
    外交:一、在同美国副总统蒙代尔的会谈中,要推心置腹地进行各种会谈。日、美、欧如何齐心协力打开混乱的世界经济的僵局是焦点。关于美国新政权将提出什么样的设想作为亚洲政策,我想,这也想听听日本的意见,日本也想了解美国的想法。二、美国在对日贸易收支中出现了五十三亿美元的入超。这在会谈中也将成为话题。三、驻韩美军的撤退问题,是美韩两国之间的问题,我国不处于插嘴的地位。我的印象是,似乎没有出现韩国在这个问题上要委托日本干点什么的动向。四、关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我们的态度是,如果达到日中双方都能满意的状况,就缔结。想最近召回驻北京的小川大使。想听取小川大使谈他在北京的感想和意见。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一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题目是《南极取冰化水计划》,摘转如下:
    从南极取冰化水以解决本国水荒的方案,现在起码已经有两个国家在酝酿中。这两个国家,一个是拉丁美洲的智利,一个是西亚的沙特阿拉伯。
    智利这个国家的地形,可以说有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特点。它南北长四千二百公里,而东西宽度却只有一百八十公里。
    智利虽然有如此之长的海岸线,它的北半部——即重要城市安托法加斯塔以北,却完全是亚热带沙漠地区,缺乏水源,有些地方甚至几十年未下过一次雨。再加上海水无法食用,化淡工程开支过大而所获过小,水的问题便成了智利一大难题。
    安托法加斯塔市离着安底斯山较近,平日解决用水的办法是使用山上融解的雪水,用水管引入市中。一个人每天用量被压制在极小的限度内,今后人口增加,就更加难以应付了。
    智利的南端靠着南极最近,从山上积雪想到南极冰层,从南极打主意的念头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前几年,智利经济计划署和太平洋研究所派出三名科技人员,就取用南极冰层化水使用的可能性,进行实地考察,最后提出了一份长达九十页的报告,题目是《供给智利北部水源的南极冰》。从这个命题就可以看得出来,供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关键只在于技术问题如何解决。
    南极大陆的面积约有非洲一半那么大,由于长年冰封,陆地上的冰层既大又厚,可以称为全世界最大的制冰厂。据估计,每年结的冰可以达到一千二百立方公里,现已积存的冰则更加达到三千万立方公里。如果把这些换算成水,则以全世界人口平均计,就算把人口增加率都考虑在内,也要四万年才能饮完。(三千万立方公里的冰是如何推算出来的,不得而知。就算结冰为二公里厚,也要五千公里长、三千公里宽的面积,才能达到这个庞大的数字。)
    但是,现在被寄以希望的水源,并非来自南极大陆,而是来自南极海面上被称为“冰棚”的大冰块群。其中,更以“板型冰块”最受注意。所谓“板型冰块”,平均厚度为二百五十米,长几公里,宽度为长度的四分之一。这种表面是长方形、而厚度又不太厚的平板型结冰,有些像超级航空母舰,在运送上较比方便。
    这些冰层,露出海面的部分约为全部厚度的七分之一。大致说来,它在海面上有十三层楼宇那么高,而在海中的有九十层楼宇那么深。如此巨大的冰块,用人造卫星摄影的方法在南极海面中找到了。怎样把它运到智利去呢?现在所考虑的方法共有三种。
    第一是用船拖——要设法用浮具把这冰块全部围住,再加上牵引的钢缆,从前面拖曳。第二个办法是用船推,但前面冰块和后面的船怎样联结起来是个大难题。第三则是在冰块上装置发动机,用远距离操作法使冰块自动前驶。这就需要更高的技术。现在,以使用第一个办法的可能性较大。
    以智利来说,它的地理位置很占便宜,因为海流由南极向北流,智利海岸正是必经地点,因此很可以顺着海流因利乘便将冰块北曳。话虽如此,以海流速度来说,单是凭藉海流来拖动依然不足为功,仍须巨大动力来牵引。照计算,起码要使用相当于美国核子航空母舰“企业号”的三分之一动力,才能使它如意向前。
    从南极到智利北部的安托法加斯塔市,距离是六千七百五十公里,如以时速一海里计,则五个月左右才能到达,不过,时速还可以加高。路途既然如此遥远,冰块在途中当然有开始融解的变化,假如以二百天即能到达计,估计水量损失约为百分之四十(也有人估计为百分之二十)。有人主张途中在冰块上张盖尼龙布,以免日晒融冰。可是另外的科学家认为,融冰的最大可能并不在于日晒,而在于前面与海水激烈摩擦部分的耗损。
    就算冰块能够拖到目的地了,怎样把它变成水又是一个难题。
    板型冰块的海面以下部分既然深达二百米,它只能在海岸线以外四公里处停住,由其融化,而逐渐变成一个浮在海中的冰冻贮水池,冰层里面融解的水就自然而然存在这个变相贮水池里。就是冰层外缘的冰融解了,由于南极的净水与沿岸的浑浊海水成分不同,两者也不会混杂在一起。然后,沿岸水务当局可以将这个海上贮水池的水或其四周的水用水泵抽上岸边使用。
    据智利推算,用这种方法供给智利北部的食水和十万公顷农田灌溉用水,大概要开支六千万美元。饮水的费用比海水化淡开支要节省四分之三之多。
    以上所说的是智利的计划,与这个方案相若的则是沙特阿拉伯的方案。这两个国家都因为沙漠过多而为食水问题伤透脑筋,但条件也有不同之处。首先是沙特阿拉伯地处西亚,与南极隔着整个一座印度洋,路途遥远,这是它不利之处;其次是沙特阿拉伯有大量石油收入,手中美元甚多,它的自南极取冰方案虽然开动得较迟,却很有可能早着先鞭,比经济困难、政治动荡的智利早日实现。
    据较早的说法,沙特阿拉伯准备使用雷射(Laser)将南极冰块切开,由塑胶包裹,或者使其当场融解,或是运往陆上加工。由沙特阿拉伯前天发表的五年计划来看,运往陆上加工的可能性较大,将水经过水管输往首都利雅得使用,同时灌溉农田。没有经过污染的南极水真能北运供人使用吗?这个问题,恐怕要到八十年代才能得出具体答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