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19日参考消息 第3版

    【沙特阿拉伯通讯社摩洛哥十二月十五日电】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今晚由巴黎到达此间对摩洛哥进行几天访问,在访问期间他将把萨达特总统的一封信递交给哈桑二世国王。穆巴拉克在离开巴黎前发表声明说,他同法国总统德斯坦就有关和平的开罗预备会议一事进行了会谈。
    【中东社摩洛哥十二月十六日电】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在与摩洛哥国王陛下进行了为时一个小时的第三次工作会谈之后离开了摩洛哥机场。哈桑二世国王陛下把写给萨达特总统的一封信交给了副总统。
    哈桑二世国王向穆巴拉克通报了有关摩洛哥国王特使出访阿拉伯国家的情况,这次特使出访的目的是维护阿拉伯队伍的统一,支持萨达特总统的主动行动,用摩洛哥的观点来说服他们。
    埃及副总统发表谈话说,这次摩洛哥之行是在阿拉伯事业正在经历的一个最重要阶段中对埃摩共同行动的一种新的支持。
    【法新社马拉喀什十二月十六日电】摩洛哥政界人士十六日认为,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和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一致表示,在一项近东和平解决中必须包括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
    这些人士还认为,在埃及—摩洛哥刚刚进行的会谈之后,人们最近几天已向美国总统卡特进行工作,企图说服他就这个问题对正在访问华盛顿的以色列总理贝京施加压力。
    据这些政界人士说,亲自丢了巴黎的穆巴拉克同德斯坦总统长时间地讨论了这个问题,因为他预计贝京在返回特拉维夫的途中可能在法国首都停留。拉巴特认为,建立巴勒斯坦国(那怕是一个很小的国家)的问题将是埃及目前开始的和平行动的基石,并且是目前同对萨达特总统的勇敢行动有异议或持敌意的其它阿拉伯国家进行合作的条件。


    【法新社科威特十二月十六日电】科威特《政治报》报道,“大批武器”最近已运抵叙利亚,其中包括装甲车辆和高射炮。据报纸说,这些装备可能是从苏联来的。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十二月十五日刊登一篇题为《到中东“淘金”》的文章,转载如下:
    十三个产油国二十日在委内瑞拉开会,商讨是否提高油价的问题。这是全世界都密切关心的一件大事。
    到目前为止,还是众说纷坛,有的主张加价,有的主张冻结,有的主张小加。十三个国家各有各的经济状况,在它们未开会之前,步调很难一致。
    沙特阿拉伯是所谓“稳健派”,也是产油国之中实力最大的一个。它的日产能力一千二百万桶(每桶装油三十九·七公斤),占全体产油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它每一天的石油收入约一亿美元。因此沙特的意图在产油国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沙特阿拉伯自称人口八百万人,可是许多西方专家怀疑它是虚报。去年经过调查,证实实际人口大约四百五十万人。沙特正在大量购入美、英、法国的武器,有一说,沙特同美国有一项秘密协议,沙特保证在一九八四年以前,尽量抑制石油加价在百分之五以下,换取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全面支持。
    沙特的亲西方路线,使它同其他所谓“激进”的产油国保持一定的距离。去年底在卡塔尔举行的产油国部长会议上,它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只加价百分之五,其他十一国加价百分之十,造成产油国的分裂,直到今年夏天才重趋步调一致。
    同沙特步调一致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由七个酋长国家组成的联邦。这七国之中,只有阿布扎比和迪拜两国有石油收入,其他五个酋长国实在大小,人口都在十万人以下,都须依靠阿布扎比的财政支援。但是不要小看这个联合酋长国,它的“现代化”的努力非常热烈。在领土总面积不过三、四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正在兴建六处大规模的国际机场。炼油厂、石油化学工业、造船工业等,都在大举开发中。人口只有十八万的波斯湾小国卡塔尔和人口二十六万的巴林,还有人口一百○五万人的科威特三国,国内市场过分狭小,它们都希望利用石油收入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中东的商业或金融中心。这三国在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常常左右为难,要想维持独立性也颇费周章。同时,这些产油国手里有了大量石油美元,又要开发本国经济,劳动力不足是个大问题。于是巴基斯坦、印度、约旦、埃及、巴勒斯坦、土耳其的劳工大量涌入,把中东变成了一个重大的国际劳工市场。在童金礼聘下,英、美、西德、日本、南朝鲜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医生、护士、熟练工人也纷纷到中东各个产油国去“淘金”。在科威特这个产油国,外国人口竟占了本国人口半数以上。其中一半是巴勒斯坦人(约二十五万),相当于科威特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和藏量都丰富,人口约一千○七十五万。石油收入占全国经济收入的九成。伊朗是产油国中采取独立政策的,人口三千三百万,石油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七成五,现正大举发展国防和其他工业。论实力,伊朗是产油国中最强的。
    现在这十三国的石油部长又将聚首,他们的决定影响世界的经济、股市和金融。会议从头到尾将受到各国的关注。


    【路透社南非伊丽莎白港十二月十六日电】两艘超级油船,其中一艘满载石油,今天在南非附近海面相撞并着火。事件发生后,拯救人员安全救起八十二名船员,有两名船员失踪。相撞的两艘油船都是三十三万.吨级的,其中的,「维诺尔号」满载石油,正由海湾开往欧洲,另一艘是她的姊妹船「文皮特号」,当时空船开回海湾途中。
    这两艘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油船都是在日本建造的,建成不到四年,并且都是在利比里亚注册的。
    这宗奇怪的撞船事件可能成为世界航运史上代价最重大的一场海难。
    参加拯救的船只说,在撞船之后数小时,海面上的石油仍在燃烧。又据飞机报道,海面上有一条长达六十英里的油污地带,给普列登堡湾渡假区及其周围沙滩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至少有十艘船只和一架直升飞机参加拯救工作。
    现场上空笼罩着一股巨大的黑色浓烟。南非南部沿海的航道是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超级油船川流不息地驶经这条航道前往欧洲和美洲,因为它们太庞大,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原载香港《文汇报》)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十一月二十六日刊登该报记者查普曼从南朝鲜蔚山发出的一篇报道,标题是《南朝鲜:新的经济奇迹》,摘要如下:
    南朝鲜南海岸的一个大造船厂在为希腊、芬兰、日本、香港、加拿大和中东的主顾建造新的油船和货船。
    沿公路再行几英里,一个汽车制造厂在生产汽车,这些汽车向非洲、中东和南美的二十七个国家出口。
    在这个国家各地的其他工厂,工人们在为日本生产胶合板,为英国生产电视机,为美国生产钢丝,生产的纺织品行销世界各地。
    这些都是经济学家现在经常说到的亚洲新的经济奇迹的明显迹象。
    南朝鲜在十五年内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半工业国,从而成为亚洲的贸易大国之一。
    专家们把韩国称为穷国能够发展到自给自足的程度的光辉榜样。它的经济年度增长率为百分之十,可以和日本在六十年代的惊人发展相比。
    花旗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说,“这是近几十年来突出的经济成就之一”。世界银行代表团去年分析了南朝鲜经济的各个方面,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然而,这个繁荣没有停止的迹象。南朝鲜在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六年迎着世界性的衰退使它的海外贸易增加了一倍,今年的出口一百亿美元的指标将不难超过。韩国的贸易赤字差不多都消除了。
    这个发展甚至使日本这样的贸易大国感到不安,日本开始感到韩国是从船舶到工业机械方面的出口劲敌。东京三菱经济调查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认为,一九七○年以后,日本在亚洲市场上所占的份额略微减少了,以韩国为首的半工业国所占的份额增加了。
    经济学家们列举了韩国迅速工业化的一些原因。由于推行相当于日本实行的义务教育,韩国拥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容易训练的劳动力和充分的受过大学教育的技术专家来执行计划。
    人们还归功于朴正熙总统。他的成立已十六年的政权对韩国的经济发展起了作用。在五十年代,尽管美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南朝鲜在一九六一年军人政变以前在经济方面毫无起色。
    一位西方经济学家说,“朴正熙和他的朋友们改变了这种状况”,“他采取种种手段。他制订指标并坚持予以完成。他的诀窍是坚持限定在某个日期以前采取扎实的办法完成任务”。
    但是生活的最重要的事实是朴、计划人员和实业家们很早就决定南朝鲜的兴衰取决于能否成为粉成品的出口国。
    它不象其他贫穷的亚洲国家,没有可供出口的基本矿产品,也浚有足够的土地成为农产品出口国。在六十年代初采取了一项基本计划:进口原料,开办利用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工厂,并且大力出口。
    它得到了益处。在纺织品、服装、假发和手表的销售方面首先获得成功。市场逐步扩大了。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买进了木材,制成胶合板后卖出。进口皮革,制成皮鞋向美国和加拿大出口。从日本和美国进口元件,制成电子器具后外销。朴政府以减税和提供特别资金的方式对出口公司给予帮助,和五十年代日本政府帮助钢铁公司和贸易公司的做法差不多。
    南朝鲜经济的重要动力是大约二十家联合大企业,这些大企业分别控制几家公司,通常是通过家族控股公司。这些公司叫作“财阀”,是在五十年代战争以后靠政府的大量援助发展起来的。最大最富的是三星公司,它由十八家主要生产轻型机械的公司组成的。
    虽然经济学家们看不到韩国的前景有什么乌云,但是他们不知道在全世界加强对贸易的限制的趋势发展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南朝鲜由于完全靠出口,可能会遭到严重的损害。
    它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感到压力。英国对韩国电视机规定了进口限额。美国在限制胶鞋以外的鞋类和纺织品的进口。美国财政部正在调查关于抱怨南朝鲜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倾销钢丝的问题。日本将加高对南朝鲜纺织品、丝织品和鱼类产品进口的壁垒。
    对此,南朝鲜计划人员正在改变十年内使国家发展到这种程度的原来的可靠出口项目。
    韩国开发研究院院长金满堤说:“我们靠纺织品、鞋类和某些电子产品出口的日子不会很长了。我们的前途在机器和重工业方面。我们将探索新的市场。我们对日本和美国的依靠太过分了。今后必定是面向东南亚国家和南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