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31日参考消息 第3版

    【本刊讯】日本《国防》杂志九月号刊登山崎太喜男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处于战火危机之中的非洲,探讨与印度洋战略的关系》,摘要如下;
        被称为美苏代理战争的安哥拉争端刚过一年,而非洲现在又开始了流血争端。
         处于战火危机之中的非洲与美苏推行的印度洋战略有怎样的关系呢?安哥拉以后的形势变化安哥拉争端以来,印度洋周围的形势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
    第一,埃及脱离苏联已成定局,这很可能给
    苏联的印度洋战略带来重大障碍。因为苏联好不容易才得以通行的苏伊士运河,由于埃及的叛离,在发生情况时,使用运河可能会出现障碍。
    因此,据认为,苏联为了从海上进入印度洋,必须重新开始确保“绕道非洲的航线”。
    第二,驻泰美军的撤退问题。苏联派遣它的印度洋舰队出远东、经马六甲海峡入印度洋。在苏联看来,以泰国的乌塔保等地为基地的驻泰美军是个很大的威胁。
    第三,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对南部非洲的解放斗争采取了不惜流血的强硬姿态。
    第四,埃塞俄比亚军事政权转为“亲苏”。
    第五,在沙特阿拉伯的支持下,红海沿岸的阿拉伯国家走向团结。
    第六,在印度的大选中,英·甘地政权垮台。
    第七,南部非洲的解放斗争激化。
    综上所述,安哥拉以后的形势变化是,以苏联加强对不结盟国家的影响为背景,马六甲海峡和南部非洲的形势向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但埃及和印度则出现了对苏联不利的形势。
    另外,在非洲的东北部,埃塞俄比亚转为亲苏,出现了有利于苏联的形势。但是,索马里反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的反共派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正在接近索马里,苏联在印度洋的最大据点索马里也可能趋于“离苏”。非洲的战略价值对于不断进行积极渗透的苏联来说,非洲具有怎样的战略价值呢?
    据去年英国战略研究所整理的题为《苏联在非洲的战略扩张》的报告说,苏联的目的,第一是在非洲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第二是控制“好望角海面”的海上交通,第三是控制丰富优质的地下资源,特别是“战略性矿物资源”。
    另一方面,苏联在这个辽阔的领域里,大量地拥有这些资源。因此,如果苏联能把南部非洲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那么,苏联在全世界占有这些资源的比例就是极高的,如:白金占百分之九十,黄金占百分之八十,钒占百分之八十,铬占百分之七十六,等等。
    由此看来,苏联如果把非洲控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那么,通过所谓资源卡特尔,就有可能操纵国际价格。另外,苏联打算控制“好望角海面”的海上交通。
    综上所述,自由世界严重依赖波斯湾的石油和非洲的资源来保证自己的生存,因此谋求确保自由世界通往那里的海上交通安全。而苏联却把不让自由世界得到这些资源作为战略的基础,为实现这一目的,试图把非洲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同时,切断自由世界运输资源的海上交通,确立苏联的海上交通。从这种观点看,可以说,苏联认为非洲有重大的战略价值。苏联的目的在控制非洲苏联迄今一直强调说:“印度洋没有苏联的基地。”但是,近十年来,苏联对印度洋的扩张是惊人的。
    据说,苏联同印度洋周围的十一个国家签订了协定,在阿拉伯海、亚丁湾、红海及非洲东岸获得了海空军基地,除配备了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和潜艇等外,还配备了图95轰炸机和伊柳辛38反潜巡逻机等,甚至整备了导弹供应基地。
    苏联在印度洋的主要基地设在索马里,在亚丁和控制红海入口的这个要塞设有下述军事设施:在中心基地伯贝拉设有维修潜艇和巡洋舰的六千吨级浮船坞、通讯基地和导弹供应基地等,在索科特拉岛和摩加迪沙设有航空基地,此外,还在南也门的亚丁设有供应基地,在北也门的荷台达设有潜艇基地,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和莫桑比克的贝拉等地也被用作停泊地。
    苏联自一九六八年以来排除一切困难,派舰队常驻印度洋,并努力完善支撑着这些活动的基地,是想干什么呢?
    苏联竟然在遥远的非洲扩大势力范围,在印度洋部署舰队,整备压倒美国的商船队和海军力量,其目的何在?
    苏联的基本目的,在于压倒美国。为此,就要把支撑自由世界繁荣的波斯湾的石油和非洲的地下资源同自由世界分开。而且,似乎认为,要阻止运输这些资源,利用印度洋是有效的,可能的。
    苏联要进入印度洋大致有四条路。第一是经苏伊士、红海进入印度洋,第二是经过好望角海面进入印度洋,第三是出远东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第四是绕道澳大利亚南方进入印度洋。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苏联支持埃及,终于把苏伊士运河弄到手。但是,由于埃及的叛离而遇到了障碍。绕道澳大利亚南方的航线,只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体制不垮台,那它就没有办法控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最后剩下来的,就只有通过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海面这两条航线。
    仅从好望角海面航线来看,苏联已经在非洲西岸的科纳克里(几内亚)、罗安达、洛比托(均为安哥拉)取得了据点,在东岸的伯贝拉和摩加迪沙寻求基地,此外,还把达累斯萨拉姆和贝拉作为停泊地使用。苏联为了确立绕道非洲的航线,就要把西蒙斯敦等南非的基地弄到手。
    但是,如果说不易使南非亲苏化,那么,就需要开辟另一条连结大西洋的据点到印度洋的据点的途径。
    目前,苏联在印度洋设立的最重要的据点索马里动摇了,而“亚洲集体安全设想”的据点印度,英·甘地政权也已垮台。在这种情况下,横跨南部非洲的“铁路线”出现了。
    这条铁路起于安哥拉的洛比托港,穿过扎伊尔南部,在赞比亚的卡皮里姆波希同坦赞铁路连结起来。中国修建的这条铁路往东延伸,则到达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南下,经过罗得西亚往东,就到达莫桑比克的贝拉港。
    但是,为了确保这条路,就需要使沿途的扎伊尔和罗得西亚“亲苏”。这似乎与苏联重视罗得西亚和扎伊尔,以及和它们邻国莫桑比克、安哥拉签订“友好合作条约”等有关系。处于战火危机之中的非洲非洲的战火有可能越过扎伊尔边界向其他地区蔓延。一是可能在以罗得西亚为中心的南部非洲烧起来,二是可能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东北非烧起来。
    苏联无意主动制止第二个安哥拉争端。勿宁说,苏联打算不断挑起这种争端,以实现其控制非洲,控制印度洋的目的。
    对于这种形势,美国也将不得不采取相应对策。目前可以预料的情况是调第七舰队去印度洋。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二十日电】南朝鲜的一位前情报人员今天对众议员说,他在一项收买国会议员影响的计划里,用去了他本国政府提供的大约一百万美元。金尚谨在美国法警的监护下作证,他还提供了传闻中的证词,说他们国家的总统知道南朝鲜的大使在一九七五年向一位国会议员提出愿意给他两万美元现款。金在众院道德委员会说,他听说,咸秉春大使曾向一位国会议员提出给他两万美元,这个人的名字列在称做“先进卫士”的官员名单上。
    这位证人说,现在住在美国的一位南朝鲜工业家金汉楚对他说,南朝鲜总统朴正熙知道这项建议。
    金在担任过南朝鲜中央情报部的间谍和南朝鲜驻华盛顿大使馆的一等秘书之后叛逃来美国。他说,他知道华盛顿的大米商人朴东宣同“国会的一位高级官员”和当时的总统福特的一名助手有联系。金叙述了在国会分送钱财的详细计划。
    金尚谨在今天开始作证时说,他在南朝鲜中央情报部的上司对他说,南朝鲜总统朴正熙亲自监督这种收买影响的活动。
    他说,在一九七五年收到过从汉城分两次送来的美元,每次三十万美元,他把钱给了金汉楚。他说,金汉楚还奉命代表南朝鲜设法影响宣传机构人员和美国的学术界人士。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十九日电】众议院道德问题法律顾问贾沃斯基今天谴责南朝鲜政府企图“‘收买’美国国会议员”,而证人说汉城前大使向国会山运去了大量百元的钞票。


    【美联社堪培拉十月二十五日电】据皇家情报和安全委员会说,苏联派驻澳大利亚的十八名外交官,多半很可能从事间谍活动。
    这个委员会主任罗伯特·霍普说,“现在在澳大利亚秘密从事间谍活动的情报官员的人数比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多得多,而且还在增加。”
    霍普说,“苏联驻澳大利亚外交使团中的情报官员的比例,同苏联驻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成员国的代表机构中的大体驻外人数是一致的。”
    霍普是在今天在众议院提出的他的一系列调查报告中发表上述看法的,弗雷泽总理主持了这次会议。
    弗雷泽说,考虑到霍普的建议,将授予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国家反间谍机构)更大的权力并增加拨款。
    但是,将更仔细地规定它的监视活动,并且将设立特别上诉法庭,让公务人员可以对任何不利的安全审查结论提出异议。
    弗雷泽还第一次正式证实有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处——澳大利亚对外情报机构。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二十七日电】卡特总统今天宣布,鉴于南非“明目张胆地剥夺基本人权”的行动,他已经下令美国立即对南非实行武器禁运,但是不采取经济报复手段。
    他对南非的种族镇压作出反应的第一个行动似乎是一种比较轻的惩罚,因为美国自从一九六二年以来一直禁止向比勒陀利亚销售武器。据五角大楼的一些人士说,上述新发布的命令充其量只能影响军用运输机所需零件的销售。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二十八日电】人们认为,卡特总统采取的加紧美国对南非实行武器禁运的行动,大概会对那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稍有影响。
    卡特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将禁运美国武器的零件。关于这些美国武器,他显然是指那个国家在以前得到的武器。
    但是,南非拥有美制军事装备的数量很少。美国实行禁运已有十四年之久。南非的陆军、空军和海军主要依靠英国和法国的装备。
    虽然南非对于卡特最近的武器销售限制并不感到非常不安,但是,如果它从其他西方国家得到武器的来源完全断绝的话,它可能处于困难的境地。如果南非目前拥有的那些欧洲生产的武器得不到零件,情况可能会特别严重。如果没有零件供应,大部分装备就不可能继续处于战斗状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