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24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九月二十二日刊载中国文学研究家藤堂明保的文章,题为《迎接新时代的中国文化界》,摘要如下:
    无论在北京还是在上海,我们都有机会同思念着的中国文艺界的老相识聚集一堂,叙谈十多年来的荒废,并相互勉励今后要东山再起。
    在北京,同曹禺先生等人泛舟颐和园,在一起度过了半天的时间。曹禺先生一九三四年以来,接连发表了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战后执教于清华大学,一九五四年发表了描写科学工作者思想改造的作品《明朗的天》。周立波先生参加八路军后写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后写了描述东北土地改革的《暴风骤雨》而得了斯大林奖金。刘白羽先生是延安时代的文化工作者,著有《火光在前》,战后参与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的摄制工作,主要是负责解放军的文化工作。此外,张光年(诗人)、周巍峙(作曲家)、吴作人(画家)等各位先生也同舟游赏。
    “我们过去只写以变革时期的知识分子和没落的人们为主题的作品,而未写为人民群众的作品,这是错误的。在文化大革命当中,痛感到了这一点,这是巨大收获。
    “四人帮说,一是叛徒、二是走资派,按这个顺序往下数,第九就数到了知识分子,骂为‘臭老九’,可是毛主席在一九六八年就告诫‘老九不能走’。
    “四人帮诬蔑‘水墨山水画是黑画’,这造成了连拿起画笔来都感到害怕的状态。现在你看到解放军战士的绘画展览了吧?描绘朱德、贺龙、陈毅、周恩来等人如何奋斗的战争画很多,可是,四人帮连这样的画题也不准许。”
    后来,廖承志先生告诉我们,周扬、夏衍等作家协会的领导人都已恢复工作了。
    我们从新疆回到北京之后,在八月二十八日举行了有首都文学艺术家八十人参加的茶话会。阔别了十年的人们拍着肩膀祝贺,柿林先生说的“第二次解放呀!”至今仍然留在耳际。
    在上海,巴金先生到机场来迎接我们。一九五三年他参观东京大学时我给他当向导,至今已有二十四年未见面了。
    上海曾是四人帮的老窝,因此对老文化界人士的冲击特别大。第二天,同巴金、杜宣(作家)、赵丹、秦怡(演员)、唐云(画家)和其他各位先生开了个座谈会。
    “张春桥派他的娄罗到巴金的身边威胁说:‘对巴金有积年之恨。’但是,当他们发觉毛主席、周总理在担忧巴金的处境的时候,才只是在表面上把态度放得缓和一些。一九七五年,他们又进谗言说,‘巴金,你不必搞创作了。到出版社工作,搞搞翻译怎么样?’现在,巴金仍然在继续翻译俄国文学。由于巴金很了解张春桥和江青的历史,所以他们把他看作眼中钉。”
    那么,今后的中国文艺将会怎样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当然,劳动群众是主题。但是,知识分子、落后的人也会作为陪衬而出现。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都必须是富有人情味,使谁都能容易感到亲切的。但是,却不能回到文化大革命以前那种状态。事物的‘辩证法’不正是这样的吗?”


    【路透社北京十月二十日电】中国为招待英国前首相希思,举办了一次既有西方作品、又有中国作品的交响乐音乐会。
    约有二百五十名中国人和少数外国人,在人民大会堂楼上剧院欣赏音乐会。
    表演者是中央交响乐团,以中国最著名的钢琴家刘诗昆的演奏为一特征。
    演奏当地作曲家的作品和贝多芬的作品,是过去一年文艺放宽的另一个迹象,是希思在六天访华期间获得的最热烈欢迎的一部分。这位前保守党领袖自己也公开指挥管弦乐队,他似乎深深享受到音乐会,后来上台祝贺音乐家们。
    刘诗昆是当晚音乐会上的明星,演奏《战台风》——一曲钢琴和管弦协奏曲——需要非常精深的造诣又需要精力,有时候他要从凳子上站起来。
    他事后说,《战台风》于一九七三年开始创作,至一九七五年完成,但受到当时“四人帮”控制的文化部的压制。
    他今晚的表演,吸引了全场观众。为了回答他们的鼓掌,他再演奏了李斯特的《匈牙利第六狂想曲》。
    节目表上的其他中国作品,有交响乐组曲《海霞》。
    交响乐组曲《海霞》出自一九七五年的一部同名电影,这部曲子曾受四人帮禁制,去年重新组排了现在的形式,已表演了若干次。
    (转载香港《大公报》)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十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未来世界的交通》,摘要如下: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个人的移动范围往往是颇为有限的。当然他们可以行走、奔跑或跳跃,但所能移动的距离总不会太大,同时他们的个人活动也只囿于自己的乡土及其邻近区域。
    直至工业革命来临,人类有了汽船、火车头、汽车和飞机以后,人们才把整个地球视为可到处踏足之地。他们可随意自甲地到乙地,不问路途长短,总是计时可达。
    现在,我们虽然是能够自由行动,但我们仍须面对交通阻塞的麻烦,引擎噪音的震耳欲聋,在地面上开辟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燃烧燃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燃料因耗用过速而将在三、五十年之间完全枯竭等种种难题。
    假使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致使更多人对于粮食及劳务的需要无法满足,则我们的科技文明也许会因不堪负荷而全面崩溃。反之,假如人口的增加趋于缓慢、停顿,甚或完全逆转,则我们便没有其他不能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未来的交通更将有光明的前途。
    一些解决汽车污染问题的办法往往是很先进的,例如有人建议改用电动汽车,因为这种交通工具噪音较低,而且不会污染。不过,只要我们继续依赖化石燃料——煤及石油——为能源的一天,电动汽车便不是适当的解决办法。它的作用只能把污染环境他移;电动汽车本身虽然不需燃料,但各地的电力厂仍须耗用燃料。结果,交通拥挤的城市的确不会再有污染物浮在空际,但大气里污染物的总份量仍丝毫不减,长期下来,将不断使各地空气越来越污浊。
    因此我们所需要的,应是化石燃料以外的其他能源。假使我们能在地球上某些沙漠的表面敷设若干太阳能装置,或在太空里建立太阳能收集站,以利用阳光去产生电力,则我们便能够有一个污染程度最低的环境。
    其实,我们不必依赖太阳能为唯一的能源。假如我们能够发展一种受控制的核聚变能——这不能和我们现在所用的核分裂能互相混淆——则我们便能够自一个污染性最低的能源,取得几乎无限量的电力供应。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电力,把水分解为氢和氧,然后使氢和二氧化碳结合,而成为简单的酒精和碳氢化合物。这便是液体燃料了。在引擎里,这些燃料再与氧遇合形成水及二氧化碳时即产生能源。
    不但如此,由这种方式产生的燃料将只含有碳及氢,偶然也会含有一个氧原子。现时我们的环境之所以会污染,就是因为煤及石油含有其他原子,例如氮及硫等。这样一来,我们将拥有无限量的非污染性燃料,以供种种内燃机的用途。
    假如我们能够解决能源及污染的问题,那么对于交通阻塞及交通失事的问题又将如何应付呢?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增加交通工具的自动化性能着手。目前我们的交通指挥灯系统实在太缺乏伸缩性了。它很难去分别处理在不同时间、来自不同方向和不同数量的车辆。所以在未来年代里,我们应该有非常灵活的交通指挥灯系统,能够在各交叉点侦察各方向来车的动态,然后按照前方的交通密度,而分别调节红绿灯号时间的长短。这样一来,最大的交通流动率便可以完全实现了。
    每一辆汽车将装有雷达,使驾驶人能够在黑夜或浓雾里,侦察一路上的障碍以及前车的减速情形。这样公路上的汽车失事率也就可以大大减低了。事实上,将来的汽车可能会完全自动化。我们可以预见有一种电脑化的汽车,除了能够避过障碍及其他车辆,并按照交通流动率而自动调整其速度之外,还能够把某些旅程的公路网详情记录下来,馈入电脑,作为将来选择最有利途径的参考资料。
    未来的大众交通工具,也可以凭藉磁性浮动的设备而增加其速度及舒适。一种在外表上颇似火车轨的磁化中央控制路轨,在足够强度的磁场之下会产生一股抗力,使火车在路轨上浮起数英寸。这一来,因为路轨上根本没有摩擦力的缘故,火车就可以提高其无振荡速度至每小时四百八十公里。
    还有一种更戏剧化的减低交通阻塞的方法,便是将一部分的交通活动自地面移到其他地方。例如在地下建立未来城市或大众交通网,至少在目前已有这种可能。
    此外,交通系统还可以有其他方向的发展。它可以迁至地下,也可以移向高空。汽车或其他车辆可以装在压缩空气的喷射载具上。跟磁性浮动的性能一样,这种喷射载具也能够大大减低摩擦力,使其速度提高而振荡减少。喷射载具最值得重视的一点,当然是它在水陆两方面都可以自由活动;而事实上它们在水上尤为灵活,因为除发生风暴的时间外,各处水面情况都相当平稳,而且不必绕道而行。海洋上的大众交通也可以借助喷射载具。
    将来的空中旅行,还可以采用象空中汽车那样的交通工具。它的形式也许跟现在的垂直起飞和降落飞机差不多。这种飞机不需长距离的跑道,它可自一处后院起飞,而在另一处后院降落。它的起飞点和降落点元疑必须特别设计,俾使其能够承受起飞和降落的震动;而任何新技术本来就需要不断改良的。
    将来这种新飞机可能不会很花钱,而且能够和汽车一样地适合于个人用途。同时还可以和未来的汽车一样,完全电脑化和自动化。它们比地面交通工具优胜的地方,在于空中是立体的,空间更宽敞,且不需要道路。
    以上所述的交通工具当然都需要能源,以供运转机轮,发动喷射力,建立磁场,维持真空作用以及其他。
    在未来的年代里,我们利用电来从事输送工作的能力,无疑将大大增加。终有一天,我们将见到高空里有最新设计的通讯卫星;在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地球之间,有激光光柱互相联络,其所能传递消息的数量将比无线电波多一百万倍;至于地球上的交通,则将由激光透过象毛发般的视觉纤维互相联络。到那个时候,每一个人都可以各有自己的电视波长。
    这时每个人能够在荧光幕上或复制的印本上收到各种文件资料。在日趋自动化及电脑化的设备下,办公室和工厂将能够由电视及遥远控制器予以管理;业务会议也将由有关人员以立体电视影像来参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