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9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八月五日发表康斯坦丁·罗曼博士的文章,题为《地震:在进行了将近三千年的研究以后,我们要学习的东西仍然很多;中国的历史表明,中国对地震并不陌生》,摘要如下:
    对北京的危险来自上周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的最初那个震中所引起的连带震动。
    最大的危险并不总是在震中发生,而是在震动沿着地壳的一个地质断层传动之后爆发到地面上来的那个地方。
    人们最自然地要向科学家们提出的问题是:地震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在世界的某些地区有地震?如何预报地震?而且,或许作为前一问题所必然产生的问题,地震能否避免?
    人们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这是错误的。不错,中国特别是它的西部各省处于地壳中已知是地震活动最为广泛的地区,但是世界上还有其它一些地区——例如环绕太平洋的地带和地中海——从地震观点来看被同样认为是极为危险的地区。但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地震记录:它过去的编年史和科学论文包含着从公元前七八○年到公元一六四四年发生的九○八次地震的确切资料。
    在第二世纪,中国构想出第一个地震仪,“当地震发生时,一个器皿的龙形结构摆动,一球从龙口吐出,为下面的蛤蟆接住”,这就表示出震波传来的方向。到第六世纪,这第一个地震仪发展成为以摆动原理为基础而制造的“地震风信标”。欧洲迟在一八四八年使用了一种非常初步的地震仪,这个地震仪是以满满一盘水银的溢出为基础而制造的。
    通过确定世界各地的地震的确切地点的现代方法,已有可能把地震的发生与大板块的移动联系起来。这样,就把可能有危险的地区划出来,并把地震发生的频率与断层的特定移动联系起来。
    剑桥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们已设计了一种应变计,他们首先在约克郡然后在波斯进行了试验。进行这种观测不仅是为了衡量沿断层的移动而且衡量地震发生前地壳应力的积聚情况。把这种方法精心改进后可能使我们今后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发出充分的警报。
    也是在仪器方面,在世界各地建立标准地震仪网(称为世界标准地震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它使得人们可以可靠地计算地震的震源、震中、起因、时间以及地壳的移动的类型,世界标准地震网的记录使得比较容易了解象最近影响中国东北的那种地震发生的原因。
    为这个地区计算的地震情况看来是由于沿着差不多是垂直的东西断层的移动造成的,这种断层产生的平移移动类似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安德列斯断层或者苏格兰的大格伦断层的平移移动。千百万年以前,当大格伦断层正是活动的断层时,北部高地板块就滑经格兰普板块,产生象今天中国发生的那种破坏性地震。在中国,地壳的移动是若干大极块(例如在东面的太平洋板块,在西北面的欧亚板块,在东南面的印度板块),以及在大板块之间起缓冲作用的一些小板块(在西面的西藏和新疆板块,在东面的菲律宾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板块旋转着,沿着它们的边界运动,采取的形式有三:吃掉、延伸和变换。所谓吃掉,就是板块挤压另一板块(如太平洋板块被华北板块沿日本地沟吃掉);所谓延伸,就是形成新的地壳(如贝加尔断裂,在那里,欧亚板块从华北板块延伸出来);所谓变换,就是既没有消灭旧地壳,也没有产生新地壳,而是两块陆床相擦而过。在这三种情况下都会发生大的地震。上周中国发生的地震属于第三种形式(板块相擦)。
    这种相擦断层的应变的增加当然是可以测定并发出警报的。每次大地震前后总有一系列前震和余震。它们的烈度较小,可能在几周的时间内间歇地发生,直到整个应变沿断层消失为止。
    破坏是否可以避免呢?如果建立一种有效的警报制度,人的生命是可以得到拯救的。避免物质损失的一个办法是:不要在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重新建设,不过这一点并不总是做得到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安全,就要靠设计“防震建筑物”了。根据建筑物对地震振动的反应情况,可能分为谐和建筑物或非谐和建筑物。谐和建筑物象乐器里面的共振箱一样,由于把地震震波放大,而终于遭到完全破坏。同一地区的、使用同样物质建筑的、规模同样大小的非谐和建筑物,其抗震能力则大得多:这取决于“通口”的多寡和特殊布局。“通口”指门、窗、楼梯井、升降机井道等。土木工程中的一个新的重要进展是设计不易塌陷的结构:支撑物可以碎裂,但不塌陷,以便人员可以撤出,而不致遭受生命损失。
    人们看到,深三百英尺以上的水库堤坝造成断层的重新活动,甚至使被认为地震不多的地区的地震活动开始或加强。这就是说,渗透断层面的水使断层面润滑,因而产生地震。
    同样地,把液体注入油层的石油工程师发现由于慎塞油田断层而引起小震动。这种情况使科学家考虑这样的可能性:通过注入液体使断层面润滑的办法来把活断层积累起来的应变释放出来,从而逐步引起一系列小地震,以便阻制破坏性地震的发生。
    不过,从“人造地震”到控制地震仍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八月六日刊登一篇题为《四面楚歌的中曾根干事长》的文章,摘要如下:
    在因洛克希德事件而激烈动荡的自民党内,以中曾根干事长为首的党的执行部已被逐渐逼入困境。这是由于以田中前首相被捕为契机,一下子爆发出来的对三木体制的批判矛头开始集中到干事长一个人身上,还因为他同儿玉誉士夫的秘书大刀川恒夫以往的关系(大刀川原为中曾根秘书),而引起人们对他可能同洛克希德事件有所牵连的议论,他在党内的发言力的相对降低也是一个很大的背景,加上处在执政党干事长的地位,更成为在野党极好的攻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干事长决心始终坚持维持现体制,并由现体制解散众院实行大选,但同时也开始出现了这样一种心情,即现体制如能持续到大选的话,也想在那以后的人事改组时退出第一线暂时休养一下。
    上月二十九日,在众议院调查洛克希德事件的特别委员会上,有人提出了部分报纸报道的在有关洛案的美方资料中也有中曾根干事长的名字的问题,对此,安原法务省刑事局长在回答质询时说:“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有力的情报加以注意。”对此,当时前往神户市出席政治、经济、文化界酒会的干事长立即会见记者,强调“洛案同我根本没有关系”,并且在当天傍晚返京后也发表了同样内容的谈话,极力说明他同洛案没有关系,同时还嘟嚷说:“这一动向如被人在政治上加以利用那将是最难办的。”
    是不是在政治上被人利用且当别论,党内外对干事长的批判在这前后确实突然激烈起来。逮捕田中的七月二十七日晚上,干事长、稻叶法务相等主流派五个人曾举行会谈一事也在党内引起了激烈的批评。
    党内的攻击之所以集中在中曾根体制上同争夺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现在全面支持三木体制的只有三木派和中曾根派,反三木阵营为了动摇现政权就要先从干事长下手。特别是想要在召集临时国会前改换政权的福田派指出:“靠现在的体制进行大选非大败不可”(福田副总理语)。田中、大平派以及中间派也都明确提出要求改换党的执行部,属于反主流派的担任国会对策和议会运营的人士甚至开始扬言:“只要不改换干事长就不在组织国会工作上进行合作。”
    尽管处在这种情况下,中曾根还是想维持现体制并干到实行大选为止。但是,在摆出这一基本姿态的背后,从心情上来说,中曾根似乎也开始倾向于在大选后完全离开内阁或者党的领导岗位。因为即使不顾党内正在高涨的人心一新论坚持到实行大选,只要自民党不取得大胜,改变政权的可能性还是极大的。


    【时事社东京八月六日电】题:三木首相对维持政权充满信心,说要在紧急课题处理完后解散国会和进行大选
    广岛消息:六日上午,三木首相在参加广岛市召开的原子弹爆炸祈祷仪式后会见记者,就洛克希德事件问题、国会临时会议、自民党的改革等所面临的政局的课题发表了政见。
    三木会见记者时谈话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我对政权毫无留恋之意,但是,有三件事情是无论如何也必须完成的。我的坚强信念是,对国民赋与我的责任,决不半途而废。第一是要彻底查明洛克希德事件;第二是进行包括修改总裁公选章程在内的党的改革,全党要端正姿态,以谋求党的再生;第三是召开国会临时会议,处理财政特例法案等遗留下来的法案。
    二、我认为,不能说查明洛克希德事件问题已越过高潮。我一定要按照所作的保证那样,查明真相。
    三、(关于一部分报道说自民党的干事长中曾根在围绕着石油问题的事件中,有新的嫌疑问题)现在,干事长已给我来过电话,说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路透社马尼拉八月六日电】能源开发局今天说,在里德滩(即我礼乐滩
    ——本刊注)钻出石油以后,马科斯总统下令能源开发局加紧石油勘探。
    该局局长贝拉斯科告诉他说本月预定开始另外四个钻探工程后,他作了这个指示。这四个钻探工程,一个在陆地上,由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在菲律宾北部的加牙因山谷进行,另外三个都是海面工程。
    此外,菲律宾海外钻探公司正在菲律宾北部钻另一个陆地井。
    瑞典、菲律宾、美国财团周末宣布在里德滩桑帕吉塔一号井发现了石油,钻探仍在进行,同时当地大事宣传该地的潜力。
    但是关于其商业价值,还没有什么官方的具体事实。官方声明说有高质量石油和石油气的迹象,但是没有谈蕴藏量。
    【路透社马尼拉八月三日电】菲律宾今天说,在里德滩已有重大石油发现。
    菲律宾政府的能源开发委员会说,这是由瑞典、美国和菲律宾的一个三国财团发现的。它除了喷出石油外,还喷出天然气。
    该委员会说,这一最新发现是菲律宾在五个月内的第二次重大发现。
    今年三月。马科斯总统曾宣布中部岛屿省巴拉望已开始涌出石油。
    马科斯总统今飞到里德滩上空,说石油和天然气正在从该财团钻的井中“喷射出来熊熊燃烧”。
    该委员会说,试验正在继续进行,迄今为止的结果看来“证明该地区蕴藏有大量碳氢化合物”。
    马科斯总统说,油样分析表明,这里的石油含硫量低,将是高质油。
    他命令该委员会估计这一发现的商业价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