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17日参考消息 第1版

    【美联社科伦坡八月十四日电】在经过几年的准备和至少花费了五千万美元之后,现在斯里兰卡已准备好担任这里人们认为的世界领导人最大集会之一——第五次不结盟最高级会议——的东道主了。
    首次最高级会议是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局势日益增长时召开的,那时不结盟国家在实现团结方面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贝尔格莱德会议在结束时向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发出了引人注目的公开呼吁,要他们举行直接谈判“以消除世界上的战争危险并使人类能走上和平之路”。
    在十五年后的今天,随着冷战紧张局势松弛下来和大国走向缓和,不结盟国家承认他们在团结一致方面遇到了危机。
    斯里兰卡官员认为,即将举行的最高级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重新研究和重新解释不结盟概念。
    不结盟国家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好斗的亲苏阵营,它居于少数,希望使这个运动成为反西方联盟。一个是普遍认为的温和阵营,它居于多数,赞成这个运动成为独立于大国的中立集团。
    据信温和派占上风,因为他们的立场得到了铁托的支持,而铁托和已故的尼赫鲁以及纳赛尔一起是最早提出不结盟原则的人。
    在团结一致方面出现危机的一个原因是参加不结盟会议的国家剧增,与会者从第一次最高级会议以来已增加了两倍以上。
    目前,参加者差别很大,有象越南和北朝鲜这样好斗的共产党政权,也有同西方有牢固关系的一些国家,其中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这三国都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有意味的是,成员身份问题在不结盟国家大使和外长在最高级会议之前所举行的程序性会谈中居于支配地位。
    在经过相当长的辩论之后,外长们接纳罗马尼亚、葡萄牙和菲律宾参加不结盟运动,给了它们来宾身份。这标志着这个运动首次同属于多边军事联盟的国家建立了正式关系。
    在扩大不结盟会议的十七国协调组织的问题上也发生了争论,有些国家希望使成员国增加一倍。
    还有许多双边争端。
    然而尽管如此,到最高级会议于八月十九日结束时,预料不结盟国家领导人会达到的团结一致足以使他们能发表《科伦坡宣言》,概述他们对当今世界的看法。
    在不结盟会议上历来是不采取表决办法的。然而,取得了一致意见,最后公报或声明中包括了会议各派所希望的某些东西。
    许多国家代表团在到达时发表的声明中暗示它们不赞成长时间讨论政治问题。它们说它们希望这次最高级会议集中力量于经济问题并拟订出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政策。
    斯里兰卡已草拟了一项经济行动纲领,要求在发展中国家间建立多国企业,并建立生产国联盟来促进世界上穷国的初级产品的输出。
    如果侧重于经济问题,就会使华盛顿和莫斯科都感到高兴,虽然这里的西方人士说,苏联人一直在他们在不结盟阵营里的盟友中进行活动,要他们采取某种强有力的反西方态度。
    不结盟运动本身自建立之日起已经过了一个转变阶段,故美国也改变了对不结盟的态度。在五十年代,已故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常常批评不结盟阵营的成员在冷战中不站在西方一边。
    但是,在一九七四年十月间,国务卿基辛格对不结盟表示赞许。


    【本刊讯】西德《科隆城新闻报》八月十三日刊登库宾克的评论,题为《自力更生》,摘要如下:
    中国“百年未遇的大地震”和中国人克服这场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后果的方法,又给西方世界出了一个谜。许多人敢于解释这种现象,而许多解释也是大胆的。
    中国人吃过亏,他们根本不要外援,外援会使自己产生依赖性,而且往往达不到它的目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一九六○年夏天有过重大教训。当时,正当这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的时候,苏联人取消了对中国的“兄弟般的援助”。
    对于象中国这样一个如此巨大的国家来说,除了自力更生之外别无他途。毛向他的中国人发出了著名的指示: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这一自助的格言成了使中国上升为大国的不可辩驳的原则。自力更生这一原则使每个中国人有可能发挥其临时应变的才能并能有效地动员群众。
    中国人把这次救灾工作同时当作一次与苏联发生战争的大规模演习,他们十多年来逐步认识到,苏联人根本不可信。毛还不断告诫他的人民要备战备荒。经过考验的民防系统补充了军事准备。与苏联人相比,中国人在技术上处于劣势,但他们通过较大的适应能力、纪律、坚韧不拔和勤俭节约抵消了这一劣势。
    由此看来,中国的自信心是比较容易理解了,中国人用这种信心来对付不可避免的冲突。因此,如果认为中国在地震灾害后感到自己力量削弱了,需要别人怜悯,甚至是援助,那是完全错误的。因此,看来地震的挑战的副作用是使这个国家的团结加强了。


    【法新社科伦坡八月十五日电】不结盟会议领导人今天停歇了一下,以便让会议从部长级会议过渡到最高级会议,但是委员会内继续就最后宣言的修正案进行讨论,最后宣言要体现今后三年不结盟运动的纲领和思想倾向。
    经过昨晚的激烈争论之后,不结盟国家代表团终于就二十五国协调局成员问题达成了初步协议,这个协调局“将指导不结盟运动直到一九七九年在哈瓦那召开最高级会议时为止”。
    这个扩大了的局(以前只有十七个成员国)的组成大大增加了非洲国家在这个局内所占的居多数的席位。上一届,非洲国家占七个席位。在新的局内,非洲国家占十二个席位。
    协调局成员的初步名单如下:
    非洲有: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博茨瓦纳、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尼日尔、苏丹、坦桑尼亚、乍得、扎伊尔和赞比亚。
    亚洲有:斯里兰卡、叙利亚、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拉丁美洲有:古巴、圭亚那、牙买加和秘鲁。
    欧洲有:南斯拉夫。
    但是,印度代表团人士说,今天继续就孟加拉国和越南的提名问题进行讨论,这两国的席位分别由北朝鲜和阿富汗争夺。


    【法新社科伦坡八月十五日电】外长会议主席菲利克斯·班达拉奈克今天对记者说,新成立的不结盟运动协调委员会可以在纽约召集会议,如果八十五个不结盟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遭到侵略或遇到侵略威胁的话。
    菲·班达拉奈克也是斯里兰卡的财政部长,他说:一旦出现对不结盟国家的侵略或威胁时,二十五国协调委员会的主席在同其他成员磋商后有权召集紧急会议提出行动建议。
    协调委员会由成员国驻联合国大使所组成。
    菲·班达拉奈克强调没有计划为不结盟世界建立某种“安全理事会”。他说同安理会相反,协调委员会中无否决权,其成员是绝对平等的。
    【德新社科伦坡八月十五日电】当不结盟国家首脑纷纷来到科伦坡参加星期一(十六日)开幕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时,不结盟世界八十五个成员国的外长们今天讨论了一些关键性的程序问题。
    原先的协调局改称协调委员会,由十七个成员扩大到二十五个成员,这一初步协议是在星期六达成的。
    最初由南斯拉夫提出的一项决议草案规定这个新的委员会是一个职责广泛的机构,实际上是仿照联合国的安理会。
    按这一草案,协调委员会是不结盟运动的常设机构,在两届首脑会议之间的期间内指导不结盟运动的事务,在成员国之间发生争执时进行调解,在成员国遭到外界进攻时组织成员国根互援助。
    但是,据参加外长会议的人士星期日夜间说,印度提出了建议,使这个委员会的“安理会”成分大大冲淡了。
    在南斯拉夫最初的提案中有一句话说,“在一个不结盟国家遭到武装侵略或军事干涉时,主席应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召开协调委员会的会议。”
    星期日夜间发出来的经过修正的草案文本仅仅说:“……在出现侵略时,主席应通知协调局的所有其他成员。”
    这个文本说,仅仅在“大多数成员表示支持时”,主席才召开会议。在这个文本中,没有明确提到武装侵略或入侵,也没有说到该委员会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开会。
    这里的观察家们认为,印度使这个草案的文字变得笼统得多,是希望给自己保留在本地区内比较自由行动的机会。
    南斯拉夫所考虑的,显然是要得到一种保护,防止象苏联一九六八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那样的武装干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