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16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六月十三日刊登该报记者小岛发自莫斯科的消息,题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迅速接近中国,苏联对亚洲外交感到焦急》,摘要如下:
    菲律宾马科斯政权改变“中苏同时建交”这一既往的基本路线,确定同中国建交,苏联内心感到紧张和焦急。美国在印度支那失败后,东南亚发生迅速接近中国的现象,苏联认为,这对苏联企图把几年来所主张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设想,渗透到以美国撤退后的空白地区的亚洲外交,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克里姆林宫将被迫一面注视着北京的动向,一面调整亚洲外交。
    近年来,苏联企图扩大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大力进行了工作。菲律宾当局人士已经阐明继中国之后,不久准备同苏联建交,苏联也认为对马科斯与中国建交这件事本身不能进行挑剔。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与中国同菲建交竞争中,一时好象要走在前面的苏联,终于落后了一步,其焦急不安是无可否认的。
    更使苏联不能容忍的可能是在中菲联合公报里,菲屈服于“中国的压力”写进了“反对霸权”,可以推测,这对继菲律宾之后决定同中国建交的泰国、新加坡、甚至印度尼西亚等国对中国的态度,都会产生不少影响。万一这些国家同意写进中国主张的“反对霸权”,苏联的集体安全体系设想的实现,就有可能更加遥遥无期。根据中国的解释,很明显,在亚洲的超级大国的“霸权阴谋”,就是指的苏联的亚安体系设想。
    苏联最近拼命强调说,中国才具有在亚洲“称霸的野心”,这意图是警告亚洲国家如果对中国唯命是从,结果就将置于中国的控制之下,同时为了争取这些国家对亚安体制的支持,指出只有实现亚安体系,才是阻止中国野心的道路。
    以这次中菲建交为开端,泰国和新加坡等将接近中国,这对苏联来说,无疑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预料到了的事态。这些国家从地理和历史上来看,同苏联的关系远不象同中国那样密切,今天美国正在从这个地区消失,因此同中国改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难以避免的。对苏联来说,这些国家即使同中国建立了邦交,可以认为也决不会丢掉对中国的戒心。苏联还有利用这一点来保持影响的余地。
    不过,最终结果是,苏联只有坐视这些国家接近中国告一段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同时,比如最近对日本,在日苏近海渔业捕鱼谈判中,大幅度地接受了日本方面的主张等等,苏联推销“善意”的作法非常明显。这或许是要努力改善苏联在亚洲的印象,显示其和平的意图的一种表现。因而,可以料想今后虽然在北方领土问题等基本政策上不会让步,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会表示出更灵活的姿态。
    苏联在亚洲外交上所以比中国落后的另一个重大原因是,苏联同中国不同,它必须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对西方外交上花费许多精力。特别是美国由于要挽回在越南丢分,最近明显地对苏采取了强硬姿态,苏联正在考虑其应付对策。苏联作为最优先的课题——全欧首脑会议和美苏首脑会谈等,以转向高姿态的美国为对手。在此之前,可以说其亚洲外交的基本战略是,一方面把中国的得分控制在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对亚洲各国摆好改善关系的坚实的布局。


    【路透社莫斯科六月十三日电】勃列日涅夫的五十五分钟讲话,大部分谈到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只有短短一段话谈到了外交事务,关于缔结条约的建议是出现的唯一的新论点。
    许多观察家们感到惊讶的是,他未提中东局势,因为人们曾广泛预料,他会就围绕阿拉伯—以色列争端的外交谈判中的最近行动发表克里姆林宫的看法。
    【美联社莫斯科六月十三日电】苏共领袖勃列日涅夫星期五建议大国签订一项禁止“新型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协定。
    这位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在俄罗斯联邦议会为他举行的提名大会上对挤得满满一堂的听众说了这番话。他重申了苏联对和平的保证,并笼统地批评了西方的“缓和之敌”。
    勃列日涅夫提到,在限制战略武器方面同美国一起取得了进展。他说,军备竞赛“已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遏制,但是他又说,“不幸,我们说不上军备的集结已经消除了。”他批评了增加其军事预算的那些国家。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六月十四日刊登一篇社论,题为《勃列日涅夫先生仍然满怀信心》,摘要如下:
    由于广泛认为勃列日涅夫的健康日益恶化,并且不会继续执政下去,所以他现在每次公开露面都成了一件大事。他昨天的讲话所以重要在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露了面。
    但是没有迹象表明,就要改变政策,或者就要发生宫廷政变。勃列日涅夫给人的一切印象是,如果他的身体继续很健康,他将在明年二月的党代会上起明星作用。只要勃列日涅夫在其同事认为他应下台的时候拒绝下台,或者在就继任人问题作出决定之前,他的健康恶化,那么很可能出现麻烦。
    迄今,没有迹象表明,已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在苏联,要选出党的一个新领袖要比西方甚至更为困难。他在政治局中很可能从来没有过一个毫不怀疑地支持他的真正明确的大多数。他不得不施展说服、争辩和诱骗的手段,把他的反对者一个个掐死。
    苏联最可能情不自禁地会做的就是,在西方易遭攻击的地方施加更大的压力。几乎任何一个俄国领导人都非常可能这样做,如果他认为他能够这样做而不受惩罚的话。


    【法新社开罗六月十三日电】星期六的《今日消息》周刊说,利比亚当局已撤销在利比亚公营部门工作的所有埃及人的护照,以防止他们离职回国。它说,这个命令是卡扎菲下的。
    这家周刊说,在班加西,学生也举行示威反对苏联在利比亚建立军事基地。卡扎菲已命令监禁示威领导人。
    【路透社开罗六月十三日电】埃及的一位主要评论家今天说,卡扎菲和苏联最近达成的武器交易是为了“保护他的独裁免遭利比亚人民的惩罚”。
    《消息报》主编穆萨·萨布里在头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这笔交易是“苏联对利比亚的真正占领”。
    萨布里激烈攻击卡扎菲。
    他说,过去卡扎菲曾批评苏联同美国一样是帝国主义国家,“但是现在,狂人的疯狂逻辑使他把利比亚领土和人民出卖给苏联”。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六月十三日刊登赖斯顿发自巴黎的一篇评论,题为《欧洲正在改变中的情绪》,摘要如下:
    西欧的主要领导人对美国的态度今年夏天看来比一年前要缓和一些。越南战争、水门事件和尼克松已不复存在和靠边站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所有大问题依然如故,但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却比较客观和不那么涉及个人攻击了。
    奇怪的是,美国在越南和水门事件中的经历,甚至可能有助于而不是损害华盛顿同主要欧洲盟国的关系。这里现在认为,最近在国内和国外都遇到了麻烦的美国是比较正常和脆弱的,但对西方的经济和军事安全却更加重要了。
    一年前,巴黎的官员们所抱怨的是,他们听华盛顿的东西听得几乎是太多了,可是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化,他们现在却抱怨主要盟国没有就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问题进行足够的磋商。
    去年夏天这里强调的主题是美国控制的危险,虽然这一点仍然是普遍的呼声,但却存在着一种根本的担心,即担心美国撤走和陷入孤立。因此,这里的批评的强度和语调都正在发生变化。人们很少提到尼克松先生——好象他是另一时代的一位政治家似的。福特总统本人在这里给德斯坦总统和其他欧洲领导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连若贝尔时期经常在法国外交部成为谈话中心的基辛格现在也不过是个令人不解的人物。
    法国外长索瓦尼亚格说,法国反对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建议的北约政府首脑就世界问题举行定期会议——这个建议不久前在布鲁塞尔得到了福特总统的支持——,因为这不是适当的论坛。他说,法国认为,主要的核大国美国和苏联可以防止另一次世界大战,但却不能防止小型叛乱和战争,也不能靠它们自己来解决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问题。他坚持说,与此同时,欧洲必须慢慢而谨慎地把自己组织起来,利用它的长期经验来帮助非洲和亚洲的新国家的和平与发展。
    然而,对美国的这种比较克制和冷静的态度,并不排斥对美国的经济危机对世界其它地方产生的影响所提出的批评,也不能使法国政府不再批评美国迟迟不让法国超音速飞机“协和式”在纽约和华盛顿有着陆权的做法。
    因此,这里在货币、飞机、北约、中东、商品价格、石油和许多其它问题上同美国有着实际的分歧,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分歧;但是现在正以比过去少一些的怨恨心情来设法解决这些分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