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5月20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时事社东京五月十七日电】题:邓副总理结束访法,为密切中法关系发挥了巨大作用
    巴黎十七日电: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于十七日回国。结束访法时没有发表联合公报,这是破例的。邓副总理访法作为中国对欧洲外交的正式布局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法国方面也采取了最大限度的欢迎态势,这次访问为进一步密切中法关系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同法国领导人进行的一系列会谈中,重点地就印度支那形势、欧洲和能源等整个国际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邓副总理还前往法国各地访问。邓副总理的行动,除反对邓访法的共产党机关报《人道报》外,巴黎各报和电台连日来几乎都作为头条消息报道。这也是罕见的。
    具体成果有:一、确定德斯坦总统等法国领导人访华;二、开始外长一级的定期政治协商。
    在首脑会谈的议题中,首先在能源问题上,中国全面支持法国的路线,并就重开包括初级产品在内的国际能源筹备会议达成了协议。在推进统一欧洲的问题上两国也取得了一致。但是,对于被认为是重点的“美苏超级大国的霸权”问题,中国强调了“苏联的威胁”。对此,法国方面未必是赞同的。
    本来,对中国来说,这次“第三号”人物访法是强烈地意识到对苏战略的。因此,在很大意义上是想了解一下法国对成为“欧洲据点的程度如何”。在这一点上,尽管“礼节性访问”的色彩很浓,但是,可以说,这对中法双方来说是意义极为深远的访问。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五月十八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一则消息,标题是《反对第三国的霸权,明确写进日中条约的前言中去。小川大使今天归任,将提出妥协方案》,摘要如下:
    估计日方提出的妥协方案,将提出把日中联合声明的整个第七条(霸权条款)写进条约的前言。邓小平副总理四月十六日在北京与创价学会会长池田会谈时表示“有研究的余地”,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段经过,这种方式根据中国的态度也许有可能找到打开谈判局面的线索,估计谈判将进入高潮。
    关于妥协方案的内容,政府虽以“这是谈判的核心问题”为由而拒绝发表,但是宫泽外相说:
    “这一方案的内容将能够使中国方面认为是值得研究的”(十六日与首相会谈以后会见记者时语)。
    从这一点来看,其内容似乎是把一九七二年九月发表的日中联合声明第七条的前段和后段都将明确写进条约的前言中去。
    由于日方迄今一贯采取的立场是,不仅不能把“霸权”条款明确写进条约正文中去,而且也不能明确写进前言中去,所以同意把“霸权”问题写进前言中去,意味着这是一个重大的让步。
    外务省人士谈及这一点时指出了条约正文和前言“轻重”的差别,说“如果写进条约正文,将产生权利和义务问题,而前言是重申日中联合声明的精神规定,不会产生权利和义务的问题”,暗示这是确定在前言中处理霸权问题这一方针的决定因素。
    另一方面,邓小平副总理在与池田会长举行会谈中,在回答提问时虽表示了日中联合声明(第七条)的前段和后段“不可分”的见解,但又说“在条文中如何处理尚有研究的余地”。
    日本方面从邓小平副总理的发言推测,“前言处理方式”将可能成为打开谈判局面的转机。


    【塔斯社莫斯科五月十八日电】题:《真理报》评日本社会党代表团对北京的访问
    《真理报》说,日本社会党代表团在不久前对北京访问期间的所作所为,「严重地违背了日本社会党正式通过的文件,特别是涉及到该党对苏关系的那些文件」。《真理报》指出,社会党代表团团长、社会党中央委员长成田知已「非常轻率地放弃了得到该党代表大会的决议赞同的并列入纲领性文献中的对外方针」。他「在公开反苏的文件上同廖承志这个赫赫有名的惯于离间日苏关系的人一道签了名。成田实际上是认为可以独自改变本党的基本方针。」


    【时事社东京五月十八日电】题:三木首相指示即将返任的小川大使:就打开日中僵局传达首相的真实意图
    三木首相十八日上午邀请驻中国大使小川到私邸,边进早餐边会谈了大约一个小时。这是为了在小川大使返回任所以前就今后日中友好和平条约谈判的办法进行磋商。
    席间,三木首相反复说:“请把我希望早日签订条约的真实意图充分转告中国方面。”首相并指示把他在十六日对外相的四点指示内容——不允许从日中联合声明后退等——转告中国政府,以促进谈判。


    【本刊讯】苏《新时代》杂志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八日第四十五期刊登叶莲娜·克诺列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明天将要吃什么样的食物?》,摘要如下:
    明天的食物是什么样子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回答本世纪最令人不安的问题:能养活每年增长七千五百万人的地球人口吗?什么是能够创造出丰富食物的最好途径呢?
    虽然关于地球上的人将要改吃药片的说法广泛流传,但专家们一致认为,明天的食物基本上将和今天的一样,只是对它的需要越来越大。
    吸引人的计划据西德经济学家弗里茨·巴德认为,本来可以用不着多开垦土地,而只需要利用保护剂和还原剂就能使地球上的播种面积扩大两倍。比如,如果在热带非洲进行一项消灭舌蝇的计划,就可以把七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用作牧场,这比美国的全部耕地面积还要多。
    还有一个农业生产集约化的基础问题——机械化和水利化。
    灌溉也有其不好的一面——一些副作用会引起大自然水文情况发生变化:将河水引到田地里会使地下水水位提高,这不仅会淹没作物的根部和妨碍作物的生长,而且会造成土壤的盐渍化。
    各国都有改造河流甚至改造地球气候的吸引人的计划,但是,要实现这些计划需要制作包罗万象的地球气候模型。这只是困难之一,还有其它的困难。如果说问题现在涉及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许多国家或是所有国家的话,那么,进行影响气候的任何尝试都将使这种利害关系成千倍地增加。人工降雨对一个国家是福利,而对邻国就可能是灾难。这就又产生了国际合作和国际监督的问题。
    现在该轮到谈谈丰收的最有效助手——化肥了。
    为了使食物的生产在本世纪末能够达到所需要的水平,就必须使土地的化学口粮增加。不幸的是,过多地施化肥能引起危险的后果。
    化肥和化学药物不可避免地要被冲到河里和湖里,流入海洋和渗到地下。美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些地区,井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已达到可中毒的程度。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以及随之而来的一连串食物都处于危险之中。
    硝酸盐和磷酸盐落入淡水湖,为藻类的迅速生长创造了条件,这些藻类吸收氧气并逐渐地将湖泊变成沼泽地。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自古闻名于世的伊利湖就是这种令人痛心的例子。同病虫害作斗争的化学毒剂自从瑞士米勒尔发明滴滴涕而获得诺贝尔奖金以来,只不过才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但在许多国家里已不得不禁用滴滴涕了。这种化学毒剂在生活于地球各个地区——直到南极洲的动物的组织中被发现。一些种类的鸟已注定要绝种,因为它们的钙代谢被不可挽回地破坏了。海鹰和隼鹰的蛋由于蛋壳太薄在成雏之前就破了。
    但是,对滴滴涕作判决的不仅是化学毒剂的副作用。出现了一种反常情况:用在同害虫作斗争上面的药物越多,害虫的数量就增加得越快越稳定。原因在于某些化学药物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害虫的天然敌人。
    还有一点,近几年来已经搞清楚了,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用人工加强营养会影响食物的质量。例如,已经查明,在泥炭田里栽培的白菜缺少或者几乎缺少一些最重要的氨基酸。用充足的磷钾肥料养大的胡萝卜,其钾含量增加二至四倍。
    加来植物栽培和育种研究所(法国)发现,在施肥过量的土壤上生长的作物所含的磷和氮要多七倍,这就有可能使牲畜中毒。第五届草地经营国际会议曾引用这样一些资料:甚至很少量的硝酸氨就能使植物中象铜那样重要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减少,并大大降低其营养性。所以,用量过多就会适得其反。
    科学提出了什么办法?
    苏联著名专家伊·波利雅科夫教授认为,农业生产应当在限制使用化学毒剂的情况下进一步发展,主要依靠培育和利用具有宝贵营养价值的新的高产品种。明天的食物的特点应当是具有一整套严格计量好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综合性合作在本世纪开始的时候,著名法国化学家马赛兰·贝尔特罗关于二○○○年曾经说过:“……那时既没有牧人,也没有农人:食物将用化学方法制成……迄今作物借助于太阳能所完成的那种工作,我们已经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实现着并将继续实现,因为化学的权力是无限的
    ……”
    这种预见,原则上是对的。早在六十年代,莫斯科元素有机化合物研究所就在亚·尼·涅斯米扬诺夫院士领导下合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引起特别兴趣的是人造“鲟鱼”鱼子。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制成了人造煎土豆,这种土豆就其味道来说与真正的土豆没有不同,但其蛋白成分超过了肉。还制成了营养价值很高、味道特别香的通心粉。
    微生物学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用石油合成饲料蛋白的科学方法已提供给工业部门。以空前的速度培养蛋白特别受人欢迎。各种各样的碳化物都可作为原料:淀粉、纤维素、石蜡、石油、酒精、天然气……这真是对以前难以接近的大自然食品库的一次突破。计算表明,现在已开采出来的石油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就足以生产出可养活二十亿人的酵母蛋白,况且,微生物生产与农业不同,它很容易具有工业规模,而农业则很费力气,并且要依赖天气。尽管微生物蛋白有着明显的优点,但医学专家们都不急于把它列入口粮。因为,远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同样很好地受得了酵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