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6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十二月三日刊登题为《中国人造卫星已返回地面港大外籍讲师盛赞水平高》的消息,摘要如下:
    研究人造卫星科学的香港大学物理系高级讲师沃尔克今晨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发射的人造卫星按计划返回地面,这标志着中国的科技迅速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使人造卫星依计划重回地面,要比发射上太空难得多。目前世界上有好几个国家都发射人造卫星,但能引导它返回的只寥寥可数。”沃尔克接受记者访问时这样说。
    他指出:“首先面临的是耐热材料问题。发射人造卫星时,角度可以较大,在大气层中经过较短轨道,与空气摩擦较少。但经过多次运转重返地面,角度要较小,与空气剧烈摩擦,人造卫星表面成为炽热的,必须有尖端的特殊耐热材料,否则外壳会完全烧毁。
    因此可见中国在冶金方面的高水平。”
    他说,另外是在计算和遥控上的准确性。相信该人造卫星上有喷射装置,不断依照遥控改变方向,最后减速降回地面。它既按计划返回地面,没掉到城市一类地点去,意味着控制的准确。过去美国把人造卫星落到海中,就是为应付较大的误差。
    他表示:
    “人造卫星发射后能够再降落,使人们想到中国也能够把生物送上去进行太空旅程,安全回来。”


    【本刊讯】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十二月三日刊登该报记者发自北京的一则报道,题为《在北京吃饭是一次奇异的经历》,摘要如下:
    到这里的公共饭馆吃饭可能是国际关系中的一次奇异的经历。
    鸿宾楼饭馆坐满顾客,这里看来是一个外国人可以和人民混合在一起的地方——这在这里是不容易做到的。一位服务员走出来,问我们需要什么。
    “我们可以在这里吃饭吗?”“当然”,他回答说,“有几个人?”
    他领我们上楼进入一间很大的举行宴会的房间。我们对他说:“这里很好,但是我们想和普通的人一起吃饭,为什么外国人一定要在高级房间里吃饭呢?”
    服务员笑了笑表示同意,说:“你们的心情是好的。”他请我们等一等,说他将设法在楼下找两个空位子。他回来后将我们带到一张供四人就餐的桌子旁边,那里有两个中国工人正在吃饭。他示意让我们和他们坐在一起。
    这两个穿着蓝色衣服的工人微笑着,我们作了自我介绍,然后开始了少有的轻松,但是非深刻的谈话——这是一种事先未经安排的、个人之间的谈话,这在这里显然是不会得到鼓励的。
    “你不反对我们和你谈话吗?”
    “不,很好。”
    我们谈到了各人的年龄、妻子、孩子和工作。这两个人说,他们看到福特总统访问的消息,并说“欢迎”美国总统到这里访问。这两个人看上去并不拘束,比较健谈,但是当我们请他们喝啤酒时他们有礼貌地拒绝了。他们吃完以后,说再见,付了钱就走了。
    这餐饭提供了一个能看到中国工人自己在一起时轻松、友好、热情和快乐的难得的机会。这和外国人在这里经常看到的怀疑面孔、呆板的老一套的情景是很不一样的。


    【路透社西德波鸿十二月三日电】西德主要的宇宙观察家今天说,中国宇宙航行员从宇宙发回他们的首次信号的日子已不远了。
    这是波鸿天文台台长卡明斯基教授在评论中国最新的空间成就。中国昨天使它的第四个人造卫星软着陆。
    他还说,中国现在已有能力把核武器射向地球北纬七十度线和南纬七十度线之间——即有人居住的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的任何地点。
    这位教授说,中国卫星现在能够侦察苏联的军事设施。
    中国火箭已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把三百公斤
    (约六百六十英磅)有效负荷射入远轨道,把一吨多的有效负荷射入
    低轨道。
    在解决了困难的技术性“返回问题”后,中国现在就掌握了使它能够把载人宇宙飞船送进轨道的发射和着陆技术。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二月三日在登载我国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地面的消息的同时,刊登一则注解,全文如下:
    这次中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是第四次,但是,成功地返回地面则是首次。卫星的返回地面,存在着飞行制导和再次飞进大气层等技术问题,它的成功与研制洲际弹道导弹、侦察卫星有重大关系。中国已经研制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并进行了实战配备,但是,研制洲际弹道导弹落后了。其理由可以认为,是由于从重视对苏战争出发,中远程弹道导弹对苏就有足够的抑制力量。但是,由于这次收回卫星,暗示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也正在完成。中国已有可能发射苏联现已使用的侦察卫星。
    估计中国今后将对这方面的研制竭尽全力。
    【南通社北京十二月三日电】中国报纸今天宣布,中国科学家十一月二十六日射上地球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已经返回地面。
    观察家由于科学上的和政治上的原因,对这个消息感到兴趣。从科学技术方面来看,中国完成的这次发射证明它已掌握了发射和收回地球卫星所需要的现代技术,迄今只有大国才可能取得这种成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