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0月7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月三日刊登奥德丽·托平九月二十七日从乌鲁木齐发给该报的一篇专稿,题为《中国最大的省份正在迅速实现工业化》,摘要如下:
    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六周年,但是对新疆的八百万人民来说,也是十二个少数民族和汉族血统的人共同居住的新疆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
    几世纪以来,位于西北部的新疆一直是游动的各族人民杂居的重点区域,也是争夺土地和出现无休止地倾轧的场所。新疆一直是扩张文化、哲学和帝国的一个战场。结果是,中国这个最大的省——在共产党人上台以前一直是荒芜和不发达的——几乎是在周围各种不同的区域中间的一块无人地带。
    现在,等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两倍半的新疆正在实现工业化,以相当可观的速度发展着,据说每年还在加快速度。访问者的印象是,大多数市镇都在进行建设。
    甚至在阿克苏和库车一类的更偏远的城市里也在建设新的建筑物和喷气机的跑道。首府乌鲁木齐计划在两年内建成为从欧洲到中国的国际航线上的一个大机场。革命前没有铁路,现在铁路已经从北京、兰州等地通到乌鲁木齐。大约一万二千英里的公路把各个地区联系起来。
    官员们说,一九四九年以来,已经建成投产的有两千多工厂、矿山和油井,生产铁、钢、煤、石油、有色金属、机械、皮革、化学品、纺织品和食品。
    在乌鲁木齐饭店的一个很大的接待室里,一些西方人——其中有本人,我在共产党胜利之前和以后经常访问中国——坐着喝茶,吃着放在桌子上的哈密瓜、无花果和当地的其他水果。在客人们吃水果时,一位维吾尔族负责人提买尔解释了自治区和省的区别:
    “自治区有权根据居住在这个地区的民族的特点、兴趣和需要制订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的辅助条例。我们还自理财务。我们可以把每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五留给自己使用,而省只能留用百分之三。”
    新疆不仅有富饶的自然资源,还有很多美丽的自然风景。天山山脉把这一地区分为南北两部。山坡上到处都是牲畜,有牛羊,还夹杂着一些新品种马,它们在牧场上吃草,大片牧场使新疆成为中国重要的畜产区之一。经常可以看到著名的双峰骆驼自由自在地走着,饮水于溪,也能看到装满水果的马拉车。
    人们称这一地区是水果之乡,新修建的二百四十个水库的水流入两百条干渠,使农民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些区域变成了果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耕地得到了灌溉,以确保植物的不断生长。
    在公路旁边的是哈密瓜田和果园。允许人们在车停时尽量摘了吃,但不能带走。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九月三十日刊登一篇题为《中国核能研究水平高——欧洲核能专家恰巴克谈访华行》的专访,摘要如下:
    欧洲核能研究中心恰巴克教授及其夫人,目前结束在我国的访问后经港返回欧洲。在港期间,他接受了本报记者访问,畅谈了中国核能科学和高能物理学的发展情况。
    恰巴克教授是欧洲核能研究中心的高能物理学教授,他表示,研究中心设于瑞士的日内瓦,是欧洲十二个国家的联合研究机构,目的是通过这些国家的合作研究,打破美苏在核子研究上的垄断。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对这次能与中国科学工作者建立起首次的学术交流,感到非常高兴。
    他说,在核能研究方面,已经达到世界水平。在北京和上海的核能研究所内,他分别参观了两个核子反应炉,它们都是用于科学研究的。在北京的那一个是由苏联设计的,集中应用于同位素的分离方面。但在一九六○年代初期,苏联把所有援助中国的专家撤退了,并把所有设计的蓝图带走,当时这座核子反应炉还未建成,于是中国科学工作者们便以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己设计图则、制造仪器和设备,结果把它完成了。上海那个核子反应炉则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用于放射性化学的研究。恰巴克教授认为,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达到很高水平。
    他并说:“此外,我们还参观了一座热核反应炉,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中国科学工作者们毋须进口外国的技术,自己把这座热核反应炉制造出来,而且还达到很高的水平呢!”
    “在固态物理学方面,中国的科学工作者正进行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用中子的射束来研究结晶体。在高能物理学方面,中国亦已开始研究,中国的高能物理学工作者对外国在这方面的先进研究很注意,他们正在寻找发展研究这门科学的最佳途径。”
    他并说,就他所接触到的中国科学工作者而言,他们对世界先进的科学发展消息很灵通,连最近一个月前最新科学的发展和发现都很清楚。现在,中国正在大量培养年青的科学工作接班人,这样使中国的科学发展进度更快速。
    最后他表示,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中国的科学研究是著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说,在参观的学校如清华大学里,都看到学生们在校办的工厂里或到校外的工厂里劳动实践,例如,清华大学的学生自己制成了中规模集成电路台式电子计算机及数字控制的铣床,这种教育、劳动和生产三结合的政策,有利于培养出大量负责任的和优秀的青年科学工作者。


    【本刊讯】香港《快报》十月五日以《中共再向国府展开统战六十五名释俘日内遣送来港》为题报道:
    中共计划在今年双十国庆前,利用本港为基地,向国府展开另一次统战攻势,六十五名被称为“武装特务”和“特务船船员”的释俘,将于日内抵本港。
    中共“中国新闻社”昨第一次在本港发表该六十五人的名字、身份及照片。
    据一项消息说,该批遭中共囚禁了十年至十五年不等的人士,将于本月七日前后,由罗湖进入本港。到时,本港左派会展开一连串的宣传攻势,也许制造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戏剧化活动。
    被指为国民党“武装特务”,囚禁多载,而于今年中共“国庆前夕”获释者共一四四人,据新华社上月二十九日在北京报道,“有六十五人要求回台湾同家人团聚”。中共此项政治活动,显然是今年四月十名“战犯”获释以来,第二次向国府采取的统战。
    据过去来自台湾的消息说,国府拒绝十名“战犯”入台,是防止一批批的“释俘”,彼起此伏地涌入台湾,中了共党宣传圈套。
    “中国新闻社”昨发表有关六十五名“武装特务”和“特务船船员”的个人资料显示:除其中三人的家人分别住在港、澳和新加坡外,全部释俘有家人的,都住在台湾。
    该等人士被俘情况与上次的“十战犯”不同,后者是中共席卷大陆时,交战下被俘,而这六十五人,则是在大陆赤化后冒死越境的破坏者。


    【本刊讯】香港《明报》十月五日刊登一则社评,题目是《理难拒绝不愿接纳》,摘要如下:
    这次的六十五人,与上次的十人性质颇有不同。那十人是一九四九年以前国共内战时被共军所俘,而这六十五人则是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五年所俘虏。
    中共当然希望这六十五人能回到台湾去。但台湾能不能接受呢?
    与上次的十人相比,这次六十五人能够回台的有利条件是:一、他们都是台湾国防部情报局派去大陆的,可以说是蒋经国的直系部属,做了这样危险的工作之后,居然能保得性命,台湾似乎没有理由拒绝接纳。二、其中有些是台湾出生的,大都有亲属在台。三、他们的上司和僚友目前仍在台湾担任国防部的情报工作,如对他们弃之不顾,总有些说不过去。势不免大大影响在职人员的士气。
    但他们也有比较不利的情况。据中共官方新闻机构报道,他们在获释之时,“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六十五人比较年轻,政治思想较易变迁。台方对他们的顾忌,远比对那十人为多。
    当十名战俘来香港之初,台方似乎有意接纳,后来政策有变,终于决定一概拒绝。现在方针既已确定下来,恐怕更加不易批准他们回台。但何以拒绝,却也不易有什么言之成理的理由。


    【美联社布莱克普尔十月三日电】英国外交大臣卡拉汉正在安排明年春天他对中国的首次访问,但北京对他在这次旅行中还打算访问东京有点不高兴。
    到这里来参加执政的工党年会的政府权威人士今天说,中国人希望卡拉汉将注意力仅仅集中在他们身上。
    这些人士说,由于最后决定(表面上是关于这次正式访问北京的日期什么时候最适合)推迟了,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英国内阁中第二号关键人物也急于打开通往北京的道路,但又碰到一些微妙的复杂情况。
    这第二号人物就是贸易大臣肖尔,据说他认为进一步扩大日益兴隆的同中国人的贸易对渴望出口的英国来说有着良好的前景。
    复杂的情况是:肖尔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个威尔逊内阁中最强烈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人。
    英国前首相希思的保守党政府一九七二年领导英国加入了共同体。不再是保守党领袖的希思在上月份作为普通议员访问中国的时候,荣幸地受到毛泽东的亲自会见。
    工党政府在建立和发展同北京的良好的和认真的关系方面大大慢于它的前任保守党政府。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十月四日以《美国代表团启程访华》为题报道:
    致力于向公众介绍国际事务的一些美国组织的领导人组成的一个代表团昨天已经启程,对中国进行为期十八天的访问,他们期望将在北京同中国官员举行会谈,并将去中国一些其他地区进行访问。
    这次访问的发起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阿瑟·罗森说,把一些普通公民聚在一起来同中国官员讨论对外事务这还是第一次。
    领导这个代表团的是罗森先生和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外交学会理事会副主席赛勒斯·万斯。
    这次访问是应中国人的邀请进行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