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0月7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月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向现代化挑战的中国,展开华丽的外交,增添第三世界的力量》,摘要如下:
    在对访问北京的外国人开放的、去年秋天新建成的北京饭店大厅里,穿着形形色色的服装、各种肤色的人们,什么时候都济济一堂。这种景象如实地象征了中国的外交活跃。
    文化革命以后一年比一年扩大的中国外交,今年也积极地开展着。特别显著的是它对东南亚的外交。继马来西亚在去年同中国建交之后,菲律宾在今年六月下决心建立了邦交,到七月泰国也紧跟着建交了。中国迅速地承认了政变后的孟加拉国,即使在比起苏联来处于不利地位的印度次大陆也抓住了卷土重来的线索。大概可以说,印度支那战争的结束使得亚洲的形势决定性地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了。
    北朝鲜主席金日成今年四月在中国官民狂热般的欢迎中访问了中国;到九月,作为回访,张春桥副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了平壤。在北京,人们一致认为:两国的协调体制已经由于这种相互访问而更臻完善了。
    柬埔寨解放斗争的胜利,对中国来说也成了巨大的收益。中国五年来始终支持了被苏联抛弃的西哈努克元首的态度,在第三世界特别是正在继续为自立而斗争的非洲各种力量中间,更加提高了它的声望。
    关于同西欧和美国的关系,仅举最近的有象征意义的事情来说,就有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法国;承认欧洲共同体和派遣大使;英国前首相希思和西德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特劳斯再度访华。在对美关系上,虽然也发生了中国艺术团由于涉及台湾问题而中止访美和美国市长代表团中止访华这些纠纷,可是,众参两院议员、企业家和地方各行各业团体的访华一股劲地在增加。
    和这些国家相反,唯独同苏联的关系越来越严峻,中国加强了对抗的态度。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本届联合国大会上所作的一般性演说,一开头就猛烈地谴责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最后,至于对日关系,虽然友好关系由于航空、渔业协定等业务协定的缔结而正在加深,可是中国将一步也不从“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后退。反帝、反殖、反霸是中国所不能退让的原则。


    【本刊讯】南斯拉夫《政治报》十月六日刊登该报驻京记者德·兰契奇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比耶迪奇在北京》,摘要如下:
    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杰马尔·比耶迪奇将在六日下午从河内抵达北京,他是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南斯拉夫总理。他的访问是南—中国家间关系顺利发展的结果,但是同时,这次访问又可以促使我们同中国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合作变得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并且在互利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这次访问是一次正式友好访问,但也是一次真正的国事访问,并不包含任何意识形态上的联系。比耶迪奇同志访华是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南斯拉夫同中国之间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依然存在,可能在政治性会谈中不会触及这一点。然而,显然,双方在准备这次访问的过程中是本着如下信念行事的,即意识形态的分歧不应成为在和平共处、平等和互相尊重对方的利益和立场的基础上在国家间顺利发展合作的障碍。中国对南斯拉夫的看法中国十分欣赏南斯拉夫的独立立场,欣赏南斯拉夫的非集团政策以及它在不结盟运动中和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南斯拉夫作为首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即使是在我们两国发生意识形态争端的时期和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九年实际上国家间关系的冻结时期,都从来没有从自己的原则立场退一步,这一原则立场就是,中国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有充分的权利选择自己的发展方针,它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也应该成为解决所有重大国际问题的积极因素。南斯拉夫钦佩中国的革命,同时,也一向以同情的态度看待伟大中国人民的重大劳动成就。新阶段的开始我们觉得,在中国对南斯拉夫的政策中十分赞赏南斯拉夫这种始终不渝的立场,在文化革命之后尤其是如此。尽管中国公众确实从来也没被告知,南斯拉夫也是一个在共产主义者联盟领导下建设自治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
    邀请我国总理访华这件事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包含有对南斯拉夫始终不渝的态度、自主立场、独立的对外政策的尊重。
    在这些方面,还不仅在这些方面,比耶迪奇对中国的访问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一个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圆满结束,又是对未来更加全面的合作及相互更好的谅解的推动,也可以说,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可以预料,南—中政治会谈将包括既就世界局势(尤其是那些最敏感地区的局势)问题交换意见,又就发展双边关系问题交换意见。相似点和分歧根据现在所知道的情况,双方存在着许多相似点,但也存在许多分歧。预料,坦率的交换意见肯定会对更好的相互谅解作出最大贡献,尽管并非必须消除两国的所有分歧。贸易额在最近五年内,换货和劳务有了非常迅速的增长(由一九六九年的一百六十万美元增至去年的一亿四千四百六十万美元)。南斯拉夫对中国出口比中国对南斯拉夫出口多三倍,这是由于南斯拉夫出口的绝大部分是为中国订户制造和提供轮船。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九月二十九日刊登克雷格·惠特尼二十六日发自维也纳的一篇专稿,题为《人们注意到东方集团军队的增加》,摘要如下:
    尽管华沙条约使其驻中欧的九十二万五千地面部队不断现代化和加强,但这里的西方专家认为,这种局势不是引起恐慌的理由。
    一位西德高级外交官最近在波恩说:“他们不断地变得越来越强,而我们越来越弱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这里的一位美国官员也说:“对方这一年一直在逐渐地加强他们的力量,但我们也一直在使我们的军队现代化和合理化。”
    这里的美国军事分析家说,自从一九六八年苏联侵占捷克斯洛伐克以来,俄国人在中欧增加了约十万军队。现在在中欧的九十二万五千人的华沙条约集团部队中,四十六万是苏联部队。据这里的美国官员说,华沙条约集团另外还有拥有四千架飞机的二十万八千作战空军驻扎在中欧。
    美国、加拿大和大部分西欧国家组成的北约组织也一直在通过弹药、飞机和武器系统标准化的方法来使自己的军队现代化,去掉“脂肪”,力求提高效能。
    双方都有数十万军队在中欧地区之外,这是人们最感兴趣的焦点。
    苏联在东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来说是最大的不安。
    据西方消息说,苏联军队近几年的主要改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坦克苏联和它的盟国在波兰、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有一万五千五百辆坦克。其中近一半是新式的三十六吨的T—62型,这种坦克几年来已经替换了老式的T—54型和T—55型。防空导弹西方分析家说,苏联和它的盟国从一九六七年以来做了共同的努力,用新式的、机动的安置在履带发射车上的萨姆—6型导弹替换了高射炮和笨重的萨姆—2地对空导弹。这些导弹有自己的雷达跟踪和制导系统,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转移。据信,苏联近几年来在它的中欧部队中装备了约一千个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飞机据西德最新的研究结果说,华沙条约在中欧拥有四千架飞机的作战空军,比一九六八年增加了百分之十。苏联还在东德的基地驻扎着最新式的米格—23喷气式战斗机。后勤和运输部队一位美国分析家说,苏联和它的盟国在过去的七年中增加了一千辆卡车,可能有几千人来驾驶和维护这些卡车。他说:“这就使地方指挥官有了更大的能力来解决自己的后勤需要和更快地调动部队。”


    【中东社贝尔格莱德十月五日电】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明天将开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六天正式访问。
    访问期间,南斯拉夫总理将同中国官员进行很重要的会谈,会谈将涉及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最新发展以及两国双边关系。中南会谈还将涉及莫斯科希望召开的欧洲共产党最高级会议。
    【路透社北京十月五日电】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明天将抵达这里进行访问,预料这次访问将确认两国的重新和好。两国关系变得密切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南斯拉夫的不结盟立场;它在巴尔干半岛的作用及其对柬埔寨左派游击队的支持。
    预料,南斯拉夫总理同大概以老资格的副总理邓小平为首的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将集中讨论地中海形势、巴尔干半岛局势——中国愿意看到南斯拉夫同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改善关系——以及双边贸易和文化事务。
    【德新社北京—贝尔格莱德十月五日电】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六日将抵达北京。
    今天北京欢迎贝尔格莱德对莫斯科采取的独立自主的作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