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0月31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十月二十九日刊登一篇社论,题目是《保持三角关系》,摘要如下:
    自从同美国改善关系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以来,北京就对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东南亚的大多数非共产党国家采取了一种不那么咄咄逼人的立场。
    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在自己的边界对面是八亿不友善的中国人的苏联感到,缓和它自己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的立场是审慎的。
    美国显然不希望看到中苏冲突发展到发生战争的地步,——在核时代这种战争可能对所有的人都是危险的。美国的利益在于执行一项对这两个共产党国家无所偏颇的政策——不站在任何一个国家一边,而是愿意同两个国家都建立一种日益扩大的和平关系。
    美国同中国在支持日本的经济繁荣和稳定方面,在防止苏联在南亚扩大影响方面和在鼓励西欧的强大方面仍然都具有共同的利益。因此,尽管两国关系中有一些令人失望的方面,中国还是认识到它同美国关系的重要性。
    除非中国人同俄国人搞好关系——这种事态发展可能使这个世界成为对美国和其他民主国家来说更为危险的地方——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改变的。
    自从尼克松一九七二年二月会见毛泽东以来,美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最高级会晤。福特总统的访问将达到一个重要的象征性的目的,就是不仅向北京、而且向莫斯科表明,美国对保持三角关系中的中国一方仍然是感兴趣的。


    【合众国际社科罗拉多州丹佛十月二十八日电】海外发展委员会的一位官员说,美国是否将再次成为中国的头号敌人大概将取决于苏联。这个非盈利性的研究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詹姆斯·格兰特说,中国同美国发展关系是因为它们对俄国不信任。
    格兰特说:“如果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在毛时代之后得到改善的话,美国就会再次成为头号敌人。”
    格兰特对中国进行了十七天的访问,于上周回国。他说,中国人在同外交官们和美国客人进行私下会谈时,都要求同美国“恢复正常关系”,但是在宣传方面仍然批评美国的政策,这是说给公众听的。
    格兰特说:“中国人认为苏联是他们的主要安全问题。从中国人的一般的谈话和行动看,显然他们把苏联看成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这就是使他们谋求同我们合作的原因。”


    【本刊讯】美《新闻周刊》十一月三日一期(提前出版)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为战争唱赞歌》,摘要如下:
    关于莫斯科居心不良的严厉警告最近这些日子越来越变成了北京的老生常谈了。中国领导人日复一日地把北京的反苏宣传运动不断地升级到这种程度,以至于它变成了一种真正的战争赞歌。
    这些言词中有很多以前也曾听到过——几乎没有一个西方的中国问题观察家接受北京关于同俄国的战争已经迫近的叫得越来越凶的说法。不过,最近的反苏警告的口气激烈和数量之多表明,对苏联进行的这种攻击不仅限于北京同莫斯科传统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敌对。中国目前的战争恐慌看来还由于一系列的问题而加剧了。
    这种苏联的“威胁”也适合于另一个目的。它可以提高中国武装部队内部的士气。
    但是,在目前的反苏宣传高涨的情况背后可能还有一个更大的动机:北京的领导人希望把中国的对外政策在今后几年中冻结起来。


    【路透社香港十月二十二日电】香港实业界的一位巨头今天说,初步的估计表明,中国今年可能再次出现贸易赤字。
    贾丁·马西森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维
    ·纽比金斯在实业界的一次会议上说,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将谋求外国贷款来补上这笔赤字,中国大概打算把它的黄金外汇储备用光,而对于进口,也许会接受较为长期的延期付款条件。
    纽比金斯说,他认为,中国可能依靠增加石油的出口,这样到一九八○年就会恢复贸易平衡,并且从那以后有越来越大的顺差。
    他说,中国很可能减少粮食进口,以帮助达到保持贸易平衡的目的。然而,它显然不愿意削减机械和成套设备的进口,这些东西将最终导致提高生产率和取代进口。
    据纽比金斯说,如果中国解决了贸易资金问题而且今后不减慢发展速度,那么中国的出口就会稳步增加,看来对外贸易每年增长百分之十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他说,如果中国保持近年来的石油平均增产速度,那么从理论上说,到一九八○年就可以生产两亿吨石油。
    他说,然而,由于缺乏所必要的设备、技术熟练的工人和基本设施,人们不知道中国是否能够保持采油和运输石油的必要的速度。
    中国的官方消息表明,中国的原油生产今年上半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四,这就意味着全年总产量将达到八千万吨左右。
    纽比金斯说,据估计,中国到一九八○年可以出口将近五千万吨原油,按照目前价格,可得大约四十五亿美元的外汇。预料今年的出口将从去年的大约六百一十万吨增加到一千万吨以上。
    他还说,石油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出口项目,但是日本已减少了这方面的需要,中国可能得要寻找别的销路,以确保有稳定的需求。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二日电】题:第一张金星照片
    今天早晨,苏联“金星—9号”降落装置到达金星十五分钟以后,收到了首批金星照片。
    降落装置上的扫描远距光度计扫视了着陆地点相当大一块地区。科学实验领导人之一涅波克洛诺夫在评论首批金星风景照片时解释说,从各方面判断,降落装置是降落在零乱的大石块之间。应当认为,这也是关于金星表面性质的固定假说的破产。这种假说是:由于风和高温的不断侵蚀,它的外貌应该象一片沙丘起伏的沙漠。
    照片还推翻了另一个假说——即所谓金星大气层的折射特性,由于这种折射特性,地平线看起来应该象一面凹镜。在视角为一百四十——一百六十度的全景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平线。
    将明朗的天空与黑暗的金星表面分开的这条地平线相当明显。
    科学小组领导人马罗夫院士说,今天的另一个引起轰动的消息是照片的反差出乎意料地明显。我们原以为,太阳光由于大气层稠密而分散,不可能清晰地看出细节。照片的反差是如此之高,以至我们可以一致地认为石块是属于青年岩——在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尖锐的棱角和平滑的缘面。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二日电】题:第一颗人造金星卫星
    苏联行星际自动站“金星—9号”经过一百三十六昼夜、飞行三亿多公里,今天进入金星轨道,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颗人造金星卫星。
    自动站的降落装置已完成了在金星表面的软着陆。首次在金星大气层相当于地球压力九十倍的气压、摄氏四百八十五度高温的条件下拍摄了独一无二的、金星表面着陆地点的照片。
    在降落装置降落期间和在着陆后的五十三分钟之内,通过装在降落装置上的科学仪器,对金星大气层和金星表面进行了考察,并转播了着陆地点的照片。从降落装置上发出的信号被人造金星卫星接收并转发到地球。
    已经收到有关金星云层,金星大气层光学性能及参数、金星表面亮度以及着陆地点土壤的物理特性与性质的数据。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三日电】题:苏联对金星的考察
    人类早就注意到地球的这个神秘姊妹。早在一七六一年,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就已作出重要发现,发现了金星周围的大气层。
    过了二百年,一九六一年二月,谢尔盖·科罗列夫向金星发射了第一个自动站,称之为“金星”。
    一九六五年一月,苏联自动站“金星——3号”首次铺设了从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到另一个行星去的道路。
    此后的每一个自动站都为认识这颗“晨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金星——4号”(一九六七年)在穿过云层时得到了关于云层化学成分的珍贵数据。以后的两个自动站(一九六九年)使这些数据更为准确。除此以外,它们还报告了金星上空二十公里高处的温度是摄氏三百二十五度,压力将近三十个大气压。
    科学家们根据这些数据估计,金星表面的温度大概在五百度范围内,压力将近一百个大气压。
    总结收到的所有信息,科学家们制造了金星大气层的模型。大气层几乎百分之九十七是由二氧化碳气组成。其中氮不超过百分之二,云层附近的水蒸气大约为百分之一,以及不多于百分之零点一的氧气金星大气层是由于金星固体物质中的气体释出而形成的。认识金星大气层的成分可能成为研究金星内部的关键。
    尽管有很厚的云层,但是太阳光线仍然能达到金星表面,并由于光度不同而形成了白昼与黑夜的明显差别。在大气层的成分里,除了上述成分外,还发现了氨。而恒星风是如此强烈,以至从地球上的概念来看犹如飓风。这个天体的表层和岩石含有天然的放射性物质——钾、铀、钍。如果同地球比较,这种组成具有花岗岩的特点。但是据专家们认为,金星土壤的密度要比地球土壤低得多。所有这一切,都为重新考虑金星大气层和内部发生的现象,太阳对其生存的影响以及其他许多问题提供了依据。
    对金星的有增无减的兴趣,也同对其他接近地球的行星的兴趣一样,是因为必须认识我们太阳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众所周知,这个历史的特征最明显不过地表现在金星、火星和木星上。而且,不研究地球的“姊妹”,就不可能认识地球的过去并进而预报它的未来。原照片说明:这是从金星发回的金星地面情况的照片,画面上遍布巨大的岩石。(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三日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