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2月27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法《世界报》二月二十五——二十六日的一期刊载该报驻东京记者罗贝尔·吉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日本:在基辛格访问之后,东京担心中美接近使它在亚洲的作用减少》,摘要如下:
    日本政府希望尽可能迅速地签订去年九月的(日中)和解协定中规定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大平外相星期五(二月二十三日)在国会上发表了这方面的讲话。当日本新任驻北京大使小川平四郎三月底就任时,可能谈到这个问题。此外,大平还再次表明了他的这种打算:一旦有可能便打开同北越的外交关系。
    在基辛格访问北京后立即发表的这些讲话,证实了此间这样的印象:面对中美关系新的进展,日本也感觉不得不加快外交行动。
    基辛格访问北京和东京的结果,受到了(此间人士)真正满意的欢迎。
    尽管此间人士这么欢迎亚洲缓和的这些进展,可是日本的反应却令人听出一种不安的调子。日本肯定丧失了它作为美国亚洲政策的唯一伙伴的地位。诚然,日本对基辛格再次保证保持它的特权作用感到满意。但是,它考虑到,在华盛顿的那些磋商中,人民中国现在将占据一个越来越大的位置。
    在经济方面,在北京和华盛顿开设起重大贸易作用的联络处,使日本人感觉到有这样的危险:他们现在将在同中国的贸易中遇到严重的竞争。诚然,中日贸易目前比中美贸易大十倍。但是,人们担心在未来数年中,美国
    人会利用他们技术上的优势向急于提高工业水平的中国出售成套工厂设备、工作母机或专利特许证。
    然而日本似乎有另一个规律:这就是以苏日接近来平衡中日接近。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在基辛格访问之后,形势也变得更加微妙了。
    对美国来说,在它朝北京前进和朝莫斯科前进之间没有不平衡之处。相反,日本则看出莫斯科对中日接近的进展越来越气恼。它今天几乎没有办法向中国迈出新的一步而又不向苏联提出建议来与之平衡。但是,只要南千岛群岛的归属问题和日本参加西伯利亚开发问题未得到解决,提出这种建议就会是困难的。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二月十九日报道了一条消息,标题是《苏联轮船进出频繁》,《日本欧洲》,摘要如下:
    日本近海苏联货轮的增多在海运和造船界已是甚嚣尘上了。近来进入横滨和神户港内的苏联货轮数直线上升。因为通过西伯利亚铁路,从日本向欧洲运送货箱这条横渡西伯利亚运输线是前往欧洲的最短距离。此外,太平洋航线上苏联货轮的运费减价威胁着日本、欧美的海运公司。在海运界,“不远的将来,世界海运地图将改变颜色”的呼声日益高涨。
    横滨海关说,去年一年进入横滨港的苏联货轮是四百九十八艘,比上一年多了八十八艘。神户港去年也有三百一十四艘进港,比上一年多四十四艘。和其他外国货轮比较,这是显著的增加。
    其中引人注意的是,苏联从去年年初正式展开的横渡西伯利亚的“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这是苏联远东海洋轮船公司在日本—纳霍德卡之间航行的集装箱式专用货轮,从日本装运的海上集装箱在纳霍德卡卸货。然后把集装箱转装到西伯利亚铁路的货车上,直接运往欧洲各地。
    比日本和欧美的轮船公司通过巴拿马运河开往欧洲的航线,到达日期快两三天,运费也便宜一、二成。这家公司还在太平洋航线上每月派有一万吨级货轮七艘,货物的增加也是顺利的。预料从美国向苏联出口谷物会增加,必然会进一步增强船队。
    日方轮船公司对此怎么办?日本邮船总公司调查室说,“这是个威胁。因为成本高,所以协商运费每年都在上涨。今后,估计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国家的贸易会增加,这是劲敌。”
    日本邮船公司等大轮船公司搜集到的世界造船方面的情报说,去年十月底苏联定造的轮船数是四百四十七艘,共计四百九十六万八千吨,超过利比里亚、日本而居首位。东京都港区芝琴平町的日本造船工业会说,“大部分还是小船,但是要注意将来”。


    【本刊讯】南《政治报》二月二十四日以《亚洲的转折》为题,发表一篇评论,全文如下:
    尼克松的助理基辛格博士,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经五访北京。从一切迹象看来,每次都不是空手而归。他近几天从第五次中国之行返回后说,“我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接触已从敌对转为正常化”。美国同中国已有二十年没有任何实际联系了。现在将要设立“联络处”了。这一机构形式上低于完全的外交关系,但实质上却可能较其更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从前天发表的官方公报中看来,在这两个长期尖锐对立的、似乎不可调和的敌对者之间,再也没有不可逾越的政治障碍了。
    首先,越南战争没有了。这一极为可怕的惨酷的战争不仅妨碍了美中关系,而且也限制了整个亚洲的可能和需要。现在当然就剩下台湾了。美国人在台湾还派有军队。但既然主要的越南战火已经熄灭,那台湾这个基地的作用就大为下降了。
    就是需要拿台湾作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施加压力手段的美国本身,也最终实际上承认,它同北京政府保持关系要比支持孤零零的、脆弱的蒋介石更为重要。尼克松去年访华后发表的正式公报就明确地说,美国承认北京提出的无法驳倒的论点,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北京没有把美国从台湾撤出作为设立“联络处”的条件(看来,在联络处中,受到保护的全权外交官们将会进行正常的工作),人们认为,这再次证明了中国由于出于当然并不是同它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没有联系的原因,对尽快全面地调整同美国的关系是十分感兴趣的。
    基辛格最新一次北京之行所取得的令人意外的广泛成果也证明了双方调整关系的兴趣。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一切都会顷刻之间就发生变化。美中合作的可能性决不会小,但某些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合作客观上还是受到限制的。在发达程度、利益所在和需要方面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简言之,要逾越太平洋两岸这两个最大的国家之间过去所造成的深渊,还是需要许多时间和努力的。但是决定已经作出了。崭新的前景已经展现出来。就目前来说,这一点比什么都更加重要。因为,美中关系的转变,其本身就对华盛顿和北京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它们的整个世界地位。战后世界的政治蓝图因此正大大改变。
    由于在受尽苦难的越南恢复了和平,美军从东南亚撤出,几十年乃至几世纪以来一直遭受外来暴力及外来利益压迫的这个人口最稠密的大陆,变成了国际关系中具有头等意义的因素。从这一角度看来,华盛顿和北京的相互接近打开了使亚洲在国际事务中起从属作用的状况得以结束的开端。而这一点不应只是对过去那种严酷的不公正所做的纠正,而且也应是对将来在全世界建立公正的平等的关系所做的准备。


    【共同社东京二月二十四日电】题:美国强烈希望陛下访美,美国总统也可能在年内访日
    据政府人士二十三日晚透露,美国强烈希望天皇陛下在今年秋季访美,尼克松总统则以回访的形式在年内访日。
    在日本方面,宫内厅目前采取消极的态度,其理由是:一、鉴于越南和平后的美国社会形势,治安上令人不安;二、不想把缓和日美间以经济为中心的紧张关系这一政治目的和(天皇)访美牵扯到一起;三、国内并没有出现如同(天皇)访欧时那样高涨的舆论。
    据认为,美国之所以希望天皇访美,是因为它需要解除有“经济战争”之称的日美紧张关系,向国内外舆论夸耀它是坚持友好关系的。目前,日本(政府)方面尊重宫内厅的意向,采取慎重的态度。


    【合众国际社雷德伍德城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九日电】据报道,霍华德·休斯在计划向洋底的矿藏发起一次巨大攻势。
    这位百万富翁的这项神秘计划极为保密,它位于旧金山湾岸边的一所综合建筑里,在虚构手法方面能与科学幻想传奇相匹敌。
    一位不愿道出姓名的人士说,这项计划要求把一条平底船沉到洋底。一辆水下拖拉机,据设想是自动化的,将从船里开出来去洋底自由行动,从洋底带回铜、镍、锰和钴。
    矿藏财富一旦装上船,计划要求用从洋面船只充气的方法使平底船浮到洋面。
    这项洋底开采计划附有用数百万美元专门制造的设备,它使人想起休斯的另一项计划——五千八百万美元的三合板飞船“潇洒的鸭子号”。
    至今为止,已用了数百万美元建造巨大的平底船和一条长六百一十八英尺的船只。平底船现安置在一座严加保密的综合建筑物里,准备行动。
    休斯顿的休斯工具公司发言人证实了该公司正在从事一项洋底开采探险计划,但不愿详细说明之。
    洛杉矶的世界海运公司承认正在切斯特建造这只船,洛克希德公司也证实它在为休斯的这项计划进行工作。但是谁都不愿详细说明。
    政府的科学家曾就这条神秘的平底船询问休斯公司负责人,但从未得到过答复。
    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采矿工程师特里乔说,“休斯一定在搞什么大东西。”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题为《西方造船业的争夺》的文章。全文转载如下:
    西方世界造船工业正在掀起一场剧烈的市场争夺战。
    最近在英国报刊上出现了一连串的关于西方世界造船工业的专讯。《经济学人》报道了日本造船工业和瑞典戈孔姆斯造船厂在技术上和经营方法上的动向和成就,以与英国衰落中的造船工业相对比。伦敦《泰晤士报》不久以前刊出美国在积极发展造船工业的专文,接着又报道西欧各国造船厂要求它们的政府采取行动,以对抗日本造船工业在船舶市场的不断扩张。
    这三篇专讯反映出英国造船工业的衰落,以及对英国越来越不利的前景。
    这里举出西方主要造船国近两年的造船订单数字,来说明西方世界造船业发生的变化。
    一九六八年
    日本:二千九百三十万吨
    西德:六百四十万吨
    瑞典:六百二十万吨
    英国:五百二十万吨
    法国:五百万吨
    一九七一年
    日本:三千四百零五万吨
    瑞典:五百九十一万吨
    西班牙:五百五十八万吨
    法国:五百十五万吨
    英国:四百九十二万吨
    西德:四百六十五万吨
    自从日本在一九五六年的造船量超过英国后,英国历史上执世界造船业牛耳的地位,便由动摇而步步下降。一九六八年,英国还是世界第四造船国,到了一九七一年降到占世界第五位。同英国争地位的,瑞典和西德是传统的造船国,法国和西班牙则是新近冒出头的。这五个国家,合并起来是重要的造船力量,分开来就难以单独同近年大露头角的日本造船业相抗衡。因此,西欧国家联合起来抵制日本的造船优势,成为目前突出的问题了。
    早在去年九月,英国的苏格兰造船厂商会会长在一个关于日本造船业现况的讨论会上,说日本是西欧造船业的最大劲敌,他主张由英国及共同市场采取“联合阵线”同日本相对抗。本月初,日本造船界同“西欧造船厂商协会”的代表在东京举行会谈,双方没有达成什么协议。事后,“西欧造船厂商协会”在伦敦开会,检讨东京会谈经过。据《泰晤士报》报道,西欧造船界一致认为已经无法说服日本,西方的“唯一希望乃是西欧各国政府立即采取步骤同日本政府进行会商。共同市场成员国的政府应首先作出行动。”报道又说,西欧造船商的武器是迫使西欧各国政府采取下面的办法,即:凡是运往西欧的货物,必须经由西欧制造的轮船载运。英国造船界已准备在本星期向英国政府提出关于抑制日本造船工业的申请。
    美国造船厂在一九七一年接到的订单为二百零六万吨,去年仅居世界第十一位。然而鉴于它的货运和军事需要,美国今年已采取津贴造船商的办法,来扶植本国造船工业,以便与他国竞争。
    据《泰晤士报》报道说,在此一政策下,美国造船工业正在恢复繁荣。
    在上述的针锋相对的竞争下,经过几年后再看世界造船工业的名次,无疑地又会发生新的变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