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29日参考消息 第1版

    【美联社阿尔及尔十一月二十六日电】阿尔及利亚主席布迈丁今天在主持阿拉伯最高级会议开幕式时说,阿拉伯人将继续战斗,直到以色列撤出阿拉伯土地和巴勒斯坦人恢复他们的合法权利。
    卡扎菲和贝克尔没有参加会议。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说有“其他的紧迫事情”,派他的兄弟参加开幕式并定于明天乘船到达。
    约旦国王侯赛因也留在国内。可靠的提供消息人士说,他希望避免可能组成的巴勒斯坦流亡政府给他造成的进退维谷处境。
    游击队首脑阿拉法特和其他全副武装的次要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坐在阿拉法特旁边的是扎伊尔总统蒙博托。
    布迈丁在早些时候同萨达特、阿萨德和费萨尔举行了一系列会前会谈以确保工作顺利。
    会议的公开开幕式持续了半小时,然后布迈丁下令除国家和政府首脑外的一切人都离开会议室。
    最高级会议定于明晚结束,但是官员们说,会议可能继续到后天下午。
    【美联社阿尔及尔十一月二十六日电】阿拉伯各国国王和总统早些时候收到了他们外长提出的一些报告,谈到过去三天就拟议中的阿拉伯关于同以色列继续对抗的战略进行的秘密讨论情况。
    提供消息的人士说,外长们主要讨论了经济和政治问题,以及一旦即将举行的日内瓦和谈破裂或陷入僵局可能采取联合军事行动计划问题。
    这些人士说,在叙利亚和科威特的促进下,外长们讨论了如果战事再度爆发,在约旦河对岸开辟一条对付以色列的“第三战线”的问题。计划规定成立一个指挥三条战线的阿拉伯统一军事指挥部,其他阿拉伯国家在约旦领土上大规模地部署军队、武器和装备。
    据消息说,外长们同意阿拉伯国家参加十二月十八日可望在日内瓦举行的和平会议。
    但是这些人士说,阿拉伯国家将分三个阶段参加。首先,由于阿拉伯主要作战国家埃及和叙利亚同以色列撤到十月二十二日线有本质上的利害关系,因此它们将是阿拉伯方面唯一的参加国。二、在预料在以色列定十二月三十一日举行的选举以后开始的第二阶段,同以色列、黎巴嫩和约旦毗邻的其他阿拉伯国家将和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同参加谈判。三、在第三阶段,在和平协议签订后,其他阿拉伯国家将参加谈判,对最后解决提出它们的意见。
    这些人士说,外交部长们还讨论了在不久的将来对“不友好国家”加紧阿拉伯石油禁运的可能性。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产油国要求完全停止向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出口石油。
    同时,部长们讨论了防止“石油武器”伤害对阿拉伯事业友好的国家(包括法国和欧洲共同体其他成员国)的办法。
    这些提供消息的人士说,在继续和加紧对荷兰实行禁运问题上意见一致,同时有些国家要求,鉴于日本对中东局势“改变了态度”,因此要立即取消对日本的限制。
    这些提供消息的人士说,部长们长时间讨论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团在将来的和谈中的地位问题。
    约旦代表团特别对阿拉法特以所有巴勒斯坦人的名义发言的权利提出异议。这些提供消息的人士说,在最高级会议开幕时这个问题尚未解决。
    【法新社阿尔及尔十一月二十六日电】在由起草委员会起草的总报告中包括了由阿拉伯国家外交部长向国家首脑们提出的建议清单。
    据阿尔及利亚新闻社的分析,这一文件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完全彻底解放在一九六七年六月侵略中被占领的领土。
    二、解放阿拉伯圣城(耶路撒冷)并拒绝接受一切可能有损于阿拉伯人对这一城市的完全主权的任何局势。
    三、按照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决定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
    四、在政治和外交方面加强阿拉伯—非洲合作。
    五、阿拉伯国家断绝与葡萄牙、南非和罗得西亚的一切关系。
    六、对这三个政权实行完全的石油禁运,并围绕着这一禁运而采取专门措施以保证阿拉伯石油对非洲国家的正常供应。
    七、建立一个用于非洲的发展的阿拉伯基金会并提供技术援助。
    八、对遭受自然灾害(干旱等)的非洲国家提供援助。
    九、增加对各解放运动的物质和外交援助。
    十、断绝一切伊斯兰教国家(不仅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一切关系。
    十一、要求各欧洲国家中断它们对以色列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以及取消对阿拉伯国家的武器禁运。
    十二、保持与苏联以及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接触以保证它们保持对阿拉伯事业的支持。
    十三、同罗马尼亚进行交涉以使它与以色列断交。
    十四、保持与人民中国的接触以使它继续支持阿拉伯事业。
    十五、考虑对美国采取某种行动以使它改变偏袒以色列的政策。


    【法新社新德里十一月二十六日电】勃列日涅夫今天在宴会上重申他对印苏关系感到满意。他说,这些关系已经达到稳定和相互信任的程度,“使我们可以展望许多年的未来,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在我们合作的各个方面规划这个未来”。
    他说,一九七一年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为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第一个胜利建成社会主义的国家和亚洲的一个主要的爱好和平的国家之间缔结的条约。它对发展我们双边关系的作用,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
    勃列日涅夫还说,“但是这个条约还有突出的国际重要意义。它对整个亚洲局势的有益影响越来越明显。”
    这位苏联领导人说,他对印度的访问首先就是讨论进一步扩大和加深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对两国都非常重要的其他方面的联系的措施。
    他还说,也将就重要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当然,这样的共同关心的问题是不少的。
    甘地夫人说,印苏友好是建立在“互相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的。一九七一年条约和这种友好一样,“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其意图和作用是为了加强世界和平与稳定力量。
    她接着说:“我们清楚地知道需要保卫和平和促进我们自己的亚洲地区的国际合作,尤其是同我们的近邻国家。这样的合作是保卫和平的宝贵方式。”
    “我们的政策就是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谋求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同所有邻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甘地夫人赞扬勃列日涅夫最近“为促进各国之间的了解所作的不懈努力”。
    她说,国际形势的一些重要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冷战的紧张局势已经缓和。我们可以希望,东南亚和西亚长期持续的冲突也趋向公正的解决,不论多么曲折。”
    甘地夫人对苏联在印度走向自力更生、建立现代的工业化经济方面给予的帮助表示深切的感谢。


    【法新社新德里十一月二十七日电】勃列日涅夫今天上午在这里同总理甘地夫人进行了第二次会谈。除译员外,双方都没有助手参加。
    【德新社新德里十一月二十六日电】一位苏联发言人说,勃列日涅夫今天说,俄印关系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记者们在记者招待会上被告知,这是他今天在同英迪拉·甘地总理举行的第一次会谈中向甘地总理转达的想法之一。


    【本刊讯】印度《祖国日报》十一月二十六日刊登V·P·巴蒂亚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欢呼勃列日涅夫同志》,摘要如下:
    勃列日涅夫的访问被认为预示一九七一年印苏条约开创的新的印苏关系进入第二个阶段。条约本身是印度的不结盟政策一贯有倾向性的自然结果。它也是我们在对外政策上最后选择的结果。很有讽刺意义的是,我们的不结盟政策已使我们在世界上几乎没有朋友了。孟加拉国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巴基斯坦和它的盟国的威胁,使我们完全投入了苏俄的怀抱。结果,印度在这次事件中几乎安全无恙地过来了。但是,那项条约敲起了“不结盟政策”的丧钟。
    显然,勃列日涅夫当前最关心他的神秘的亚洲集体安全计划。正在形成的同西欧和美国的缓和已使俄国的头头们感到他们的西部边境是够安全的了。
    苏联的战略家们已成功地更深地立足于阿拉伯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中国是苏联唯一的忧虑,那是一个不小的忧虑,不仅有边界冲突的事实,而且还有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尽管偶尔有和解的姿态,但是还没有双方接近的迹象。虽然苏联否认,但是对于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计划背后的动机是没有疑问的。这是苏联依靠印度帮助的几件事中的一件。但是印度在促成实现这个计划时必须小心,因为中国对亚安体系是极端怀疑的。有足够的迹象表明,新德里担心它可能永远破坏中印和缓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在将要举行的会谈中,苏联将最大限度地向印度施加压力,要它符合苏联的方针,并同苏联保护下的一些南亚国家——其中包括阿富汗和缅甸——缔结类似印苏条约的双边协定。毫无疑问,新德里对这个问题有保留。
    它能多久同意在中苏之间发挥中立作用,并拒绝更深地被拖入冷战之中,尚有待观察。
    印度的经济目前正处在可怕的困境中,同苏联进行经济合作的确是最诱惑人的,但对印度来说却是颇为艰难的道路。
    俄国人是咄咄逼人的和苛刻的谈判者,对于这些人,没有目标的印度官员却不是对手。
    在我们目前同苏俄的贸易关系中,有一长串对印度来说是不愉快的事情。那就是:三角贸易,贷款条件日见苛刻,改期偿还债务越来越不容易,对某些项目要求用硬通货付款,在贸易协定中订上对印度不利的固定条款,确立附属性生产单位使印度经济成为俄国经济的附属物的倾向,以及在象波卡罗钢铁厂这样的俄国援建的项目中排挤掉印度的顾问。
    还有一些说明俄国试图使我国经济从属于他们经济的十分明显的例子。譬如,他们顽固地反对在波卡罗兴建先进的钢板轧制厂,使及时开发孟买高地进行石油勘探的希望化成泡影,拒绝每年向我们提供价值一亿卢比以上的钢材,尽管它是世界上第二大产钢国,等等。
    显然在一些方面进行经济合作是非常可取的,但是印度在合作时必须小心,到现在为止的经验并不是那么令人鼓舞的。苏联援建的自力更生的项目,宣传多于实质内容。
    到目前为止,苏联向印度提供的防务援助总额为七亿五千万美元。印度正竭力要求提供萨姆六型导弹,象米格二十三这样的远程战斗轰炸机以及潜艇。
    然而,更重要的事情是使已经建立的米格机工厂本国化和现代化。再也不应该让俄国人回避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