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13日参考消息 第1版

    【德新社莫斯科九月十一日电】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顾问、巡回使节基辛格今天会见了克里姆林宫领导人,举行了两轮会谈。
    他同苏联领导人的会谈是在黎德寿也在今天会见了苏联领导人之后不久进行的。美国方面和苏联方面都拒绝透露这次访问的细节,也拒绝举出参加今天会谈的人的名字。
    官方仅仅证实说今天上午和下午已进行了会谈,并宣布,这位美国使节将在这次访问期间会见苏联党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总理和葛罗米柯外长。
    【美联社莫斯科九月十一日电】尼克松总统的高级顾问基辛格今天会晤了苏联领导人。
    美国和苏联哪一方都没有立即说哪些苏联领导人参加了第一天的会晤,也没有说讨论了什么具体问题。双方都对会谈进行情况保密。
    美国人士只能说,会谈是以广泛讨论美苏关系开始的。
    【塔斯社莫斯科九月十日电】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已抵达这里。同他前来的有商务部副部长詹姆斯·林和白宫机构的官员。
    【美联社莫斯科九月十日电】尼克松总统的高级顾问基辛格博士在伏努科沃机场受到副外长库兹涅佐夫和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的迎接。
    基辛格是乘美国空军的一架专机从慕尼黑飞抵的,欢迎他的还有美国大使比姆。
    这几个人径直穿过候机大楼,走到等在那里的汽车旁,驱车前往城里。基辛格对等在那里的记者们说的唯一的一句话是,“我们来这里继续会谈。”
    他看来是指尼克松总统五月份同苏联领导人举行的最高级会议。
    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定星期一至星期三会见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总理柯西金和外长葛罗米柯。
    据此间官员们说,议程上的主要问题将是第二轮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欧洲安全、越南和贸易。
    关于欧洲安全,美国表示同意可以在十一月份开始在赫尔辛基举行初步会谈。但是,美国希望在赫尔辛基会议之前或与此同时东西方就削减驻欧洲军事力量问题进行谈判。或许在基辛格访问期间,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苏联方面认为贸易和商业问题十分重要,很可能提出来。美国商务部长彼得森在七月份结束第一轮美苏关于签订一项全面的贸易协定的谈判时曾说,在签订这项协定之前,也许得“在最高级”作出某些决定。
    彼得森曾提到这样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诸如苏联清偿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根据租借法借的债务,这些问题仍然妨碍签订一项贸易协定。
    除了为第二轮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作准备外,还可能讨论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暂时协定,这项协定目前搁置在美国参议院里。
    苏联报纸,包括政府报纸《消息报》在内,近来抱怨美国国防部和“同它有联系的工业家”以一种可能危及苏美五月份签订的协定的效果的方式行事。


    【美联社东京九月十一日电】越共今天宣布了一项和平建议,该建议说,必须从现在南越存在着两个政府、两支军队和其他政治力量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来解决越南战争。
    河内官方的越通社播发了它所说的越共临时革命政府旨在结束冲突的“重要声明”。其中包括一项表示愿意组成一个既不受越共控制也不受阮文绍总统的政府控制的临时政府的建议。
    越共这项二千六百字的声明大部分是重申共产党人于一九七一年七月在巴黎和谈中提出的七点和平方案。
    【美联社西贡九月十日电】看来越共对解决越南问题缓和了它的条件,它说,它承认,无论是共产党的政权还是美国支持的政权,都不能把它强加于南越。
    越共声明,它“准备接受不为任何一方控制的临时民族和睦政府”。人们认为这是“关于结束越南战争和恢复和平的一个重要的声明”。
    【法新社香港九月十一日电】越南问题专家今天在这里说,临时革命政府已经放弃其把阮文绍总统赶下台作为在南越建立民族和睦政府的一个先决条件的要求。
    他们在评论临时革命政府在河内发表的一项“重要声明”时还指出,临时革命政府现在认为,建议中的民族和睦政府应由三种“同等的”成分组成,它既不应是“共产党”政权,也不应是“美国的傀儡”政权。
    这些专家认为,这是临时革命政府的一个让步,它显然修改了临时革命政府的七点建议的两个关键问题说明的内容。
    这两个关键问题说明要求撤退美国军队和在南越建立一个联合政府。今年二月,临时革命政府对这两点作了进一步的“阐明”,但是坚持其阮文绍总统必须辞职以及在成立民族和睦政府以前必须解散他的政府的要求。
    这些专家说,关于这后面一点的新的措词中,现在已经删去了这一要求。
    【法新社河内九月十一日电】越南南方临时革命政府今天在这里发表的一项声明中重申,任何解决越南问题的办法都必须以临时革命政府的七点方案为基础。可是,临时革命政府在重申这一立场的同时,更详细地说明了它在七点方案中所主张成立的三方民族和睦政府的含意。
    此间观察家说,临时革命政府的这一新声明本身并不包含任何惊人的新因素,但是有一点是令人感兴趣的,即新声明更详细地阐明了临时革命政府对于拟成立三方民族和睦政府的立场。他们注意到,临时革命政府讲到三种力量“平等”,三种力量应保证不彼此谋求消灭对方。
    【美联社西贡九月十一日电】越共今天发表一项新的和平声明,说它“准备接受一个双方任何一方都不得予以控制的民族和睦临时政府”。
    西贡的美国人士在私下认为,这句话就是承认双方任何一方都不能在军事上打赢这场战争并表明越共有了某种灵活性,但是美国大使馆在一项正式声明中说,它认为这个建议中没有任何新东西。
    美国大使馆一位发言人说,“我们认为其中没有任何特别新的东西。鉴于声明所用言辞相当尖刻,所以看来它并不特别和解。”
    【路透社西贡九月十一日电】越共今天间接对华盛顿和西贡说,他们必须接受在南越存在两个政府和两个军队。
    此间美国外交人士在衡量了越共的临时革命政府的声明后说,联系巴黎和谈来看,提到共产党和政府的两个行政系统和两个军队这一点是新的。但是看来这并没有改变现在正在巴黎谈判的共产党的和平七点方案。看来这项声明的效果是给河内和越共设法破坏阮文绍总统的西贡政府的活动增添了力量。


    【德新社波恩九月十日电】题:《基辛格同波恩主要领导人讨论缓和局势的问题》
    据官方透露,基辛格在同联邦总理维利·勃兰特、盟邦外长瓦尔特·谢尔、反对党领袖赖纳·巴泽尔以及联邦总理办公厅国务秘书埃贡·巴尔的会谈中,主要讨论将于赫尔辛基召开的欧洲安全会议预备性会谈和孜孜以求的就双方均衡减少在欧洲的驻军问题同苏联接触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其次还讨论了西方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波恩与东柏林之间关于两个德国关系的会谈的问题,其中包括两个德国加入联合国的前景问题。、【法新社慕尼黑九月十日电】美国总统顾问基辛格今天在这里同勃兰特总理举行会晤。
    基辛格在同勃兰特总理举行了九十分钟会谈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他会谈了对欧洲和大西洋的政策,特别是有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问题。
    基辛格还说,他已把他这次莫斯科之行的目的告诉了这位西德领导人。
    勃兰特在记者招待会上作答时说,他同基辛格的会晤还触及德国问题,会晤是“非常有益的”。
    勃兰特接着说,这次会谈将使波恩和华盛顿在今后数月进行更密切的接触。基辛格还会见了巴尔、谢尔及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巴泽尔和施特劳斯。


    【本刊讯】法《企业》周刊九月八日第八八七期刊载了一篇文章,题为《苏联:困难的复会》,全文如下:
    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渡过这一辛劳的假期之后(在假期中一系列不如意的消息搅乱了他在克里米亚的停留),正面临“困难的复会”。
    在对外政策方面,巨大的包围中国的活动看来已受到严重的损害,苏联在地中海的存在已成了问题,“欧洲安全会议”有延期的危险。
    在苏联的内政方面,除掉上半年民族主义复苏所引起的忧虑而外,又增加了农业歉收所引起的经济和政治后果。
    克里姆林宫自一九六九年开始的、一九七一年特别由于苏印在“孟加拉国”事件中结成“联盟”以及苏联在朝鲜和北越的地位的巩固而加强的包围中国的活动,在一九七二年一月苏联企图同日本进行引人注目的接近时,达到了顶点。尼克松一九七二年二月访问北京深刻地改变了这种形势。四月到五月份,武元甲将军在南越发动的“闪电战”所遭到的失败,以及苏联没有作出任何认真的反应,都使苏联在河内的影响削弱了。
    与此同时,两个朝鲜却决定使它们的关系“正常化”,日本新首相也决定在一九七二年十月初访问北京。在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六个月之后,亚洲便只有印度还是苏联的牢固盟国了。
    可是,苏联不是在亚洲,而是在中东遭到了近几个月里最严重的打击:萨达特驱逐在埃及任职的苏联军事顾问。即使是双方都竭力不使事情恶化,埃及的决定仍然使苏联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受到了很严重的打击。诚然,目前苏联保持了它在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的地位,但是,埃及和苏丹的榜样,卡扎菲上校和沙特阿拉伯人的活动,最终可能使苏联对阿拉伯的整个政策发生问题,因而使苏联在地中海的存在发生问题。
    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在亚洲和中东所遇到的困难,可能在东西方关系上引起反应。实际上这些困难正在改变苏联领导人作为出发点来召开欧洲安全会议的地位,而召开会议的目标之一却是要巩固欧洲现状,以便在亚洲有更大的活动自由。现在莫斯科可能决定不去赫尔辛基了。
    在国内方面,同样不是一切都很好。实际上谷物收获又一次歉收,看来克里姆林宫预计会发生一场真正的灾难,因此才决定从美国、加拿大和法国进口约两千万吨小麦。
    创纪录的向国外购买粮食的数字,表明苏联领导人想要避免一场可能发生的灾荒造成的危险的心理影响,而俄国中部畜牧业的危险情况和土豆的极坏收成又会加剧这个灾荒。
    一九七二年九月十九日召开的最高苏维埃会议,定会注意到今年谷物收获的结果。这个“党的议会”大概会不满足于只注意到苏联农业的失败。因此会议可能是不平静的,以致人们不得不把目前这种形势与一九六三年赫鲁晓夫垮台前夕笼罩着莫斯科的形势相比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