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16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蒋帮《联合报》十二日发表题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探讨》的社论,摘要如下:
    美国尼克松总统的一九七二年外交政策咨文,对于我们而言,最可重视的,乃是他在其中有关中国部分很详尽、很明确的说明了美国的对华政策。千言万语,归纳起来,尼克松把美国现阶段的对华政策,指述了如下三点:
    第一、“将致力于改进美国与共匪间的关系”,尼克松“北平之行本身并非是一目的,而是一项过程的展开。”
    第二、“对中华民国,我们将保持我们的友谊、我们的外交关系,并信守我们的协防义务。”
    第三、“台湾与中国大陆间的最后关系,不是美国所能决定的事,这个问题由双方和平解决,将可大为减低远东的紧张情势。不过我们并不促请任何一方采取任何特别的途径。”
    这三点所构成的美国对华政策,是我们必须不忌讳、也必须正视的“现实”。如果我们能够以面对现实的态度来看美国的对华政策,那么,我们又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美国现阶段的对华政策,是两个中国的政策。第二、在不使用武力的前提下,美国对匪是采取姑息主义与妥协政策的。
    站在我们中华民国的立场,我们除了对尼克松咨文中所明确表示对我中华民国的外交支持与对中美共同防御协定的承诺感到欣慰外,我们自然是绝对反对美国的两个中国的对华政策的;自然是绝对反对美国姑息妥协的;自然是更加绝对的不放弃我们反共复国的神圣使命与既定国策的。
    今后对美政策的重心何在。我们应该更要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做到两点:其一是要使美国能够根本的、彻底的觉悟,其对匪政策所依据的原则假设,犯了前提上的错误。从而,能够逐渐的扭转其姑息妥协作法。
    其次是要使美国能够完完全全的体会到,美国的两个中国也好,非武力解决中国问题的想法也好,都不可能使我们在反共复国的国策上作任何的退让。美国不能在这方面存有丝毫的幻想!


    【法新社巴黎二月十三日电】在美国领导人访问中国之前,作家、“中国通”安德烈·马尔罗应尼克松总统的请求,于今天乘飞机去华盛顿向尼克松汇报情况。
    这位法国前文化部长在上飞机之前对记者们说,尼克松总统的邀请,“使他感到意外,也使他感到光荣”。
    同样,他认为这是“很自然的,美国总统在去中国之前,要谈谈有关毛主席的情况,由于能向他谈谈毛主席个性的人并不很多,所以他要求我去基本上是很自然的事。”
    采取主动行动、提问题是尼克松的事,对此,他将设法“尽我所能”进行回答。
    他说,尼克松总统曾表示,他去北京不是去谈判的,而是为将来可能达成协议扫清道路的。
    马尔罗将由他的秘书科林·德维尔莫兰夫人陪同前往,预定于十六日返回这里。
    这位作家访问过中国两次,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远东之行期间,第二次是在一九六五年,当时他见到了毛泽东主席。他最著名的小说《人类的命运》是以二十年代末期使中国四分五裂的内乱为背景的。


    【本刊讯】华盛顿《明星晚报》二月十三日刊载记者安德鲁·博罗维茨发自巴黎的一篇报道,标题是《马尔罗对美国和中国的看法》,报道说:
    由于对总统的尊敬,马尔罗在他启程前往华盛顿之前拒绝向记者发表任何谈话,而只是让记者们去读他最近的一系列谈话。在绝大多数谈话中,他在继续批评他所谓的“美国缺乏对外政策”的同时,对中国倍加赞扬。
    尼克松第一次同马尔罗会见是在一九六二年。人们经常把马尔罗说成是法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人物之一。
    马尔罗作为前托洛茨基派的共产党员曾于二十年代在广州帮助组织罢工,是他给中国带来两次流血的革命,他最后一次访问北京是在一九六五年。看来马尔罗深信,现在中国的问题不再是意识形态或政治上的问题,而是经济问题了。在这方面,尼克松应当“超出他一心关注选举问题之上,正视现实。”
    尽管马尔罗在许多方面同情美国,但是他明确地认为美国“缺乏对使命的认识”,“美国从来没有一个对外政策”。
    应该如何认真地看待马尔罗的忠告和他的政治经验呢?
    在法国,这是毫无疑问的。马尔罗在一个赞赏他的流畅的散文和博学的国家中为自己取得了一个特别的地位。
    作为小说家、诗人、艺术家、历史学家、革命家、冒险家、抵抗英雄而最后作为内阁部长,马尔罗的经历中有着许多激动人心的大事,它们经常使一些比较讲究实际的人感到吃惊。例如去年秋天,当印巴危机发展到流血的顶点时,马尔罗建议为孟加拉国——“确实是最崇高的事业之一”——而战斗。
    十年前,他作为文化部长,当出现在阿尔及利亚的反叛的法籍将军要入侵的威胁时,他曾试图组织一个穷人志愿兵团来保卫巴黎。


    【法新社北京二月十四日电】(记者:迪萨布隆)为尼克松总统对中国的访问进行准备的最后一批美国官员(共十八人,主要是技术人员)今天到达这里。
    这样一来,已经到达这里来为总统的旅行作安排的美国人的总数已超过一百人。
    他们是乘一架中国的伊柳辛——十八式民航班机从上海飞到北京的,马上就被用绿色的“上海牌”小轿车送到离天安门广场不远的饭店。那个饭店里已经住了大约六十名电讯技术人员和白宫官员,他们是二月一日到的。
    在北京的民用机场上,以前可以看到的红底白字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大标语已经没有了。
    现在的口号是:“无产阶级、各国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团结起来。”
    象惯常的做法一样,中国官员们很有礼貌地不让驻北京的记者靠近这些来客去打听消息。
    但是,记者们能够听出这些新到的人的美国腔。尽管天空晴朗,他们之中有些人戴着帽子,穿着又大又重的中国蓝大衣。
    他们用中国话对前去欢迎的官员们说“你好”,并且谈起他们从上海来这里一路都很好。
    预期到达中国的下一批美国人将是八十七名记者。他们预定在下星期日到达,比尼克松总统早到一天。在北京看不出什么为这次访问作了任何引人注目的准备工作的迹象。人群聚集在摆满了过春节用的食品的商店里。


    【美联社纽约二月十二日电】美国副总统阿格纽驳斥了关于他不赞成尼克松决定访问共产党中国的消息。阿格纽说:“实际情况是,我非常赞成总统访问中国。”
    阿格纽说,他反对的是据他说在宣布访问后全国出现的盲目乐观情绪。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一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科学使消防人员的效力提高一倍》,全文如下:
    生物化学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滑溜水”,把消防人员能用来灭火的水量增加一倍多。
    为提高纽约市防火部门效率而在从事研究的兰德研究所官员,今天在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的一次会议上说,这种化工品能使水以更大的流速和压力通过长水管喷出去。
    布卢姆报道,这种“滑溜水”在纽约市的火警中试验了十四个月。
    这种“滑溜水”便宜、使用方便而且能解决经常使消防人员感到苦恼的问题,即:如何使用轻便和易掌握的水管得到大量的水而又没有减低水压带来的阻力呢?
    “这种材料”是聚氧化乙烯,一种叫做聚合体的长链状有机分子。它通过一支长水管增加水流量达百分之七十,使水柱能达到的距离增加一倍。
    一个消防人员使用一支轻便易握的一点五英寸水管可以喷出他以前使用的巨大、握手把的二点五英寸水管能喷出的水量。
    布卢姆说,知道聚氧化乙烯已经二十五年了,但直到两年前才被看成为一个实验上的奇迹。
    他说,纽约市民的试验是它在灭火方面的第一次应用,但在西方正在用来推动水通过灌溉系统。
    纽约市消防部门目前正在装配一百多台应用“滑溜水”的唧泵,在几年内,它的水泵将全部改装好。布卢姆说,在水泵上加装上机械加注机,能在从取水管进到唧泵时把少量的这种化工品——一种储存在塑料袋内的粉状物品——注入水中。
    联合碳化钙公司正以“快水”这个商品名称在市场上出售的这种“滑溜水”是装在十加仑的容器里,每加仑售价为三美元。一容器的快水足以改变一万加仑水。


    【本刊讯】德新社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七日报道: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鲁维沙芬的一家世界著名的化工品制造公司经过了多年的研究,终于发明了一种防火防热的材料。
    这种物质是以片状出现的。其厚度只有一点八毫米,主要制造原料是液状钠矽酸盐、玻璃纤维和一层铁丝网,当烧到摄氏一百五十度时,钠矽酸盐就会自动发出水泡,而且水泡越来越大,增大十倍之多。这么一来,水泡成了一层保护及抗热幕。不但不会着火而且也不透热。
    为了证实他们新发明是可靠,而且的确好用,这家公司最近举行了一项实验。在一片空地上建了一间屋子,当然板屋子的四周是加上了新发明的物质的。在屋子里,有三个人在玩纸牌,外边故意纵火,火光熊熊,黑烟滚滚,可是在屋子里面玩牌的几个人却是若无其事,继续玩他们的牌,同时还请了摄影记者来拍照为证。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一九七一年九月一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救生屋”的设计》,摘要如下:
    东京的青年建筑家们正在计划制造一种经得起地震的“救生屋”。从也能经得起核战争的意义上说,它可谓是现代防空洞的蓝图。
    据最近完成的设计图案来看,这个救生屋是一个卵式球形胶囊与蜂房结构相配合的房屋。它以钢铁、铝、石棉为材料,能把外界的热完全隔断。救生屋的大小正好和八个塌塌米(面积为1·6×0
    ·9平方米——本刊注)的房间相同,里边也有些设备,当然可以移动。球形的胶囊里安装着自力水平装置,即使把救生屋颠倒过来也还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在救生屋里有内客厅和寝室。据说,里边能够贮藏氧气和水,在发生灾害的时候,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七个人可以在里边生活一周。
    设想救生屋的由来是这样的,即使遇到强烈的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人们也能够避难。就是危险继续存在时,也能一直住下去。所以,据说是最积极地预防强地震等灾害的措施。
    人们平均每天将近一半的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里。所以,假如有一个包括寝室和内客厅这样房子似的坚固的救生屋,那么,就是象关东的强级的灾害地震大概也没有关系了。据说,以后他们想把工作场所和公共设施完全变成救生屋,还想把电车和汽车也变成救生屋。
    球形救生屋的根本原理,借鉴于鸡蛋。相当于“外壳”的部分用钢铁制造;能经得起震动、高温、水浸的防护层相当于“蛋白”,用耐高温玻璃、石棉等制造;人在相当于“蛋黄”的部分里生活。造价约五百万日元。


    【本刊讯】日本《科学新闻》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激光和植物》,全文如下:
    在我国,人们很懂得赤霉素是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相反:还知道利用放射线照射控制发芽的方法贮藏马铃薯。可是,加拿大安大略州的圭尔夫大学正在实验用激光照射的方法促进种子发芽。
    大豆、萝卜、苜蓿、黄瓜等种子,用激光照射后播种,七天后发芽出土,而没有照射的这些植物的种子需九天后发芽出土。据说,还进行了另外的实验:一种植物的种子没有经激光照射时需二十六天发芽,而照射后十六天就发芽了。使用的是红宝石激光。据进行这种实验的科学家们说,如果这种激光处理能够实用的话,当然将会提高作物的产量,不仅如此,他们还认为,植物的生长速度将会增快,因而也将会减少植物在一定生长阶段上的虫害。果能如此,激光将在意外的地方起到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