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2日参考消息 第1版

    【德新社比斯坎岛十二月二十九日电】西德政府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说,尼克松相信,华盛顿和北京关系正常化将走一段漫长的道路。
    国务秘书阿勒斯今天在尼克松和勃兰特进行两天会谈以后在这里说,美国总统感到,两个大国必须想法子妥协。
    两位首脑最后两小时会谈大部分用来谈尼克松明年二月的北京之行。
    阿勒斯对记者们说,美国总统把导致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的步骤详细地告诉了勃兰特。
    尼克松向勃兰特说明了他的政治意图,并对他与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可能性作了估计。
    【路透社比斯坎岛十二月三十日电】(记者:约翰·赫弗南)今天尼克松总统和西德总理勃兰特在这里举行最高级会议以后,在这里的佛罗里达白宫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已重申对欧洲承担义务,美德关系已得到加强。
    总统已向勃兰特保证不会减少美国驻扎在欧洲的军队,也不会在未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充分磋商的情况下同苏联达成协议。
    尼克松现在差不多已完成了他预定在前往北京和莫斯科以前同欧洲最高级领导人进行的一系列会谈。一切迹象表明他已得到他们对他的使命的信任和支持。
    外交界观察家们说,总统同勃兰特的会谈的主要成就是消除了勃兰特可能仍然抱有的一种怀疑态度,这就是怀疑在华盛顿着手改善同苏联的关系的时候美国是杏会永远对欧洲承担义务。
    据提供消息的人士说,双方都相信任何一方都不会同俄国人达成任何将削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或损害其任何成员国的利益的妥协。


    【共同社东京一月一日电】题:在国内外两方面取得成果的背景下充满信心——中国两报一刊社论
    述评:三十一日,中国的两报一刊联合发表了社论。其内容引人注意的是,整个来说,以这一年的外交和内政两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果为背景,充满极大信心。
    特别在内政方面,十一年来第一次发表了粮食生产等具体数字,强调了国内建设正在顺利地展开。
    另外在外交方面,重复了这样一种历来的主张,即两个“超级大国”同各国人民的矛盾更加扩大,由于中小国家团结而使国际舞台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社论强调说,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中小国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社论引用了毛主席的“国际间的事就要大家商量解决,不能由两个大国来决定”一段话。可以说,社论在主张中国今后在国际舞台上也要同中小国家采取同一步调的同时,要求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不要无视这些中小国家的国际舆论。
    联合社论说:“过去的一年,是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年。”这并未明确是否和“发生了异常情况的传说”有关,但可以说,持续进行了一年多的“批修整风运动”已经取得了成功,并且暗示了问题已经解决。
    另外,在国内经济方面,社论说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一九七一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比前一年度增长了百分之十;特别是农业连续十年丰收,粮食产量达到二亿四千六百万吨。其次还宣布钢产量达到了二千一百万吨。自六○年一月以来,中国是第一次宣布国内产量的实际数字。可以说,这证明中国的国内建设在顺利地发展。
    【纽约时报新闻社香港十二月三十一日电】(记者:伊恩·斯图尔特)中国以宣布一九七一年是“胜利的一年”和重申它“解放台湾”的决心来迎接新的一年。
    明天将要发表的社论,以鼓动人心的词句谈到一九七一年的经济成就,但是仍说中国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的国家。
    社论强烈攻击美国和苏联。
    【安莎社北京十二月三十一日电】题:年终/在中国
    中国人在准备庆祝新年,家庭里有传统的酒饭
    ——饺子和果子酒,在工作单位,为没有家庭的人组织会餐和各种文艺演出。在子夜,大家都会聚在收音机旁,收听着有关上年的总结和下一年目标的社论。
    元旦社论一向都是有重要内容的,在这一年过去更是如此,因为一九七一年对中国来说,不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发生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在国际,尼克松宣布访问、中国进入联合国;在国内,在文化革命带来混乱之后实行了正常化和整顿。省一级的党的重建已经完成;政府和行政机构已经重新建立起来;第四个五年计划已经公布。在各个部门——包括文艺部门,都在开展这种整顿和正常化工作。
    这一切总结了一九七一年。对中国来说,一九七一年随着在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而结束了。在经济方面,工业上取得的成绩直到现在仅仅有今年头七个月的生产情况(实际上还是十月份公布的);据宣布,农业上,每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一九七○年的水平。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农民同各种天气作了斗争。据专家们说,今天农业稳定的发展是靠农村基本建设(首先是水利化)和提高机械化水平来保障的。
    【法新社香港十二月三十一日电】中国今天打破了多年来的沉默,发表了它的工农业两大部门的官方生产数字。
    北京三家主要报刊发表的一篇元旦社论透露,一九七一年粮食产量达到四千九百二十亿斤,钢产量达到两千一百万吨。
    关于中国经济的官方统计数字自从一九六○年以来几乎完全没有,但是去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美国记者斯诺、南斯拉夫的一家杂志的记者和日本备忘录贸易代表团时透露了一些数字。
    中国的钢产量两千一百万吨,比据说是周总理所说的一九七○年的数字一千八百万吨有所增长。
    钢的产量大大落后于美国、苏联、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的产量,但是与比利时和意大利的产量差不多。
    【路透社香港十二月三十一日电】中国今天要求美国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退其一切武装力量。
    这个要求是北京的三家主要报刊明天发表的一篇元旦社论中提出的,北京电台今天广播了这篇社论。
    社论说,“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制造所谓‘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台湾独立’或类似的阴谋。”
    “美国的一切武装力量必须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我们相信,这一天终究是要到来的。”
    社论说,“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人干涉。”


    【本刊讯】《亚非》杂志十二月二十七日发表了艾贾兹·艾哈迈德写的题为《东孟加拉崩溃后莫斯科和新德里想干什么?》的文章,摘要如下:
    苏印条约目的很明显:苏联企图在整个南亚扩大影响。
    前此,苏联政府已经同伊朗和土耳其改善了关系,并且为了使它的舰队长期呆在这个地区,它已得到了在南也门控制的索科特拉岛停泊船只的巨大便利。与此同时,它继续与锡兰、新加坡、毛里求斯和马尔代夫进行谈判以便在那些地方得到类似的好处。它同菲律宾的关系已经正常化。在缅甸得到苏联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权也得到了一笔巨大“经济”援助的许诺。
    然而,对苏联来说,这些地盘当中没有一个能象它在亚洲次大陆扩大影响那样,给它带来那么大的威望和力量。
    两年前,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曾提出“亚洲安全条约”的主张,企图孤立中国,并使苏联在亚洲的力量成为无可争辩的。所以,美其名曰“友好条约”的印—苏条约就是这个政策的重要的第一步。而印度对东孟加拉的侵略则是其第二步。
    所以,中国意识到这种局势并迅速揭露这个战略的各个方面,这是正常的事情。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吃了苏美政策二十年中所强加给她的孤立的许多苦头。印度在西藏省和苏联在新疆省,援助和支持中国领土内部的分裂主义运动。美国作台湾国民党政权的靠山,就无需再提了。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在同美国人刚刚改善了关系,受着苏联直接的并且总是严重的军事威胁和面对着苏联势力在亚洲扩大的情况下,中国现在面临着巴基斯坦可能被消灭这种情况。受着同非洲和近东可能断绝连系的威胁,她看到一个新国家创立的前景正在展现,这个新国家距她的边境不到一百公里,将来可能变成一个印苏反对中国的行动的出发基地。
    归根到底,一旦巴基斯坦消失,前此一直致力于次大陆争端的印度,就将能够进一步得到加强,并且可能准备集中力量来反对中国。
    另一方面,当英国撤出印度洋和苏联海军开进来的时候,在苏联海军在这个地区成为一种强大因素的情况下,美国便进退维谷了。
    这也许就是美国迅速把印度断定为“主要侵略者”的主要原因之一。换句话说,搞“孟加拉国”也好,印度的干涉也好,里面都没有什么根本的东西能够被看作为违背美国利益的。认为美国同巴基斯坦领导人交结如何如何深,以致它不会为了更大的主顾印度而将他们牺牲掉,这种看法也是不现实的。美国对印度入侵的谴责即使再有限也应当看作为一种等待政策的表示。
    假如说因为“孟加拉国”的独立成了既成事实,它就要美国承认和援助的话,那么美国那时将愿作出有利行动,但它的承认和援助仅限于限制苏联的作用。
    换句话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中国都将继续支持巴基斯坦的统一。而美国对分裂巴基斯坦的保留是有限的和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值得指出的是巴基斯坦政府意识到了美国的暧昧本质。
    当孟加拉人民的解放还是主要的问题时,这似乎都是明显的。自从印度入侵以来,这一切又成了次要的。现在的问题是:印度有没有权利吞并东孟加拉呢?回答是无可争议的:没有。停止作巴基斯坦的殖民地而变成印度的附庸并不是一种进步。
    然而,离开美国控制的所谓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而参加苏联制造的矛头指向人民中国的“亚洲安全条约”,那就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改换主子,不管这些主子是何等对立,都不是一国人民的解放。
    “孟加拉国”临时政府的城市资产阶级的领导人就必须对此负责。当东孟加拉靠一个民族组织和民族抵抗运动得到解放的可能出现了的时候,这些领导人却把运动出卖给印度的资本家和军阀,让他们为所欲为。
    我们看到诞生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印度的附庸。出现的也不是一个革命运动,而是一次对第三世界的反动进攻的新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