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1日参考消息 第3版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十二月二十九日登载了库尔迪普·纳亚尔二十八日发自新德里的一则消息,题为《布托先生谋求在东孟加拉和克什米尔都举行公民投票》。摘要如下:
    德里得到了确实的消息,说巴基斯坦总统兼军管执行官布托已拟出了一项关于孟加拉国的方案,他希望这个方案能提供一个体面的出路。据说这个方案有两个方面:
    (一)在一个国际机构的主持下举行一次公民投票,以使盂加拉国人民能一劳永逸地决定他们同伊斯兰堡保持什么关系,其中包括选择独立。
    (二)在克什米尔举行一次类似的公民投票,查谟中的居于少数的印度教徒地区除外。
    据悉,布托已经同几个穆斯林国家接洽,要求给予支持。据说印度尼西亚是这些国家之一。
    德里的反应至少是反对的。德里认为,孟加拉国是个独立国家,在一个得民心的政府已经执政时谈不上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孟加拉国政府和人民联盟已拒绝了再次投票的要求。就克什米尔而言,新德里已一再说克什米尔是印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成年人有选举权的基础上在该邦举行的四次选举相当于不是一次而是许多次公民投票。
    据认为,布托的方案只不过是巴基斯坦使东孟加拉麻烦国际化的企图的一个意料之中的发展。伊斯兰堡正企图通过世界一些大国的支持或通过联合国的干与来实现它在战争中没有达到的目的。
    据认为,正把克什米尔弄到争论中来,这样布托就可以说,问题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为了解决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一切争执”,他正谋求包括这两个方面的一揽子解决办法。


    【本刊讯】《印度时报》十一月十一日刊登了印报托十日从巴特那发出的一条消息,题为《查鲁
    ·马宗达被开除》,全文如下:
    印度共产党(马列)中央委员会开除了该党的总书记查鲁·马宗达,选举了比哈尔邦的萨蒂亚·纳拉因·辛格代替查鲁·马宗达。
    该党的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说,中央委员会在七日十月革命五十四周年的时候,在“比哈尔的某地”举行的会议上采取了这一步骤。新首领发言人说,查鲁·马宗达“在过去一年半中,一直顽固地拒绝召开党的最高机关中央委员会会议”。因此,在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北方邦和旁遮普邦的党组织的要求之下召开了中央委员会会议。
    代替查鲁·马宗达的萨蒂亚·纳拉因·辛格一些年来一直是印度共产党(马列)比哈尔邦党组织的总书记。据说他的当选是一致通过的。
    这位发言人(他接近萨蒂亚·纳拉因·辛格)对印报托说,中央委员会已号召全体党员和支持者与查鲁·马宗达划清界限,团结在党和中央委员会的周围。
    查鲁·马宗达和他的亲密助手苏尼蒂·高希没有出席这次会议。这位发言人说,但是,由阿希姆·查特吉和桑托什·拉纳领导的小组(这一派早些时候已对马宗达的领导进行了谴责)决定和萨蒂亚·纳拉因·辛格同命运。据认为,于十一月三日在德奥加尔被逮捕的阿希姆·查特吉本来是到比哈尔参加这次会议的,但是因为他被逮捕而没有能够参加会。
    中央委员会还通过了一项决议,号召印度人民“反对印巴战争,支持革命。”在此之前召开的比哈尔邦印度共产党(马列)全体会议通过了萨蒂亚·纳拉因·辛格所作的关于“印度革命问题和新托洛茨基主义的偏向问题”的报告。
    辛格在报告中谴责查鲁·马宗达执行“托洛茨基冒险主义路线,其目的在于毁灭党和革命”。
    阿希姆·查特吉在他被捕前几周,也准备了两个文件,谴责查鲁·马宗达“背叛中国,取消党”。
    【本刊讯】新德里十一月十二日消息:印度《政治家报》报道:
    据搞情报的警察说,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印共(马列)两个对立派彼此对立情绪很严重。
    一些时候以来,收集情报的警察就知道,两派一直在发表敌对的党内文件,每一方都声称自己比对方更真正信奉毛泽东主义。以科坎为假名进行活动的查特吉对查鲁·马宗达进行的主要的指责是:后者使得党背离毛泽东主义关于在农村地区进行武装游击战争的政治路线,而一味搞城市游击活动。
    科坎坚持要立即召开中央委员会会议,进行一场理论上的彻底讨论。他还要求与党的最高领导人举行亲自会谈。科坎在文件中表示遗憾地说,他遭到了马宗达的一再拒绝。
    在陆军在东孟加拉进行镇压以后,东孟加拉的局势发展使得这两个敌对派别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了顶点。查特吉和他的集团所持的观点与马宗达的观点完全不同。


    【印报托斯利那加十二月二十九日电】英·甘地总理今天警告巴基斯坦和它的朋友不要试图削弱印度。
    今天甘地夫人在这里冰冷的气候下举行的群众集会上说:“我们不想削弱邻国,但是我们决不会容许巴基斯坦或它的盟友企图削弱我们。”
    她说,由于在十四天的战争中印度军人从坎尼亚库马里到克什米尔流下了大量的鲜血,印度变得更加强大了。总理向巴基斯坦伸出友谊之手,她表示希望,巴基斯坦的领导现在将认识到,他们国家的利益在于同印度友好。
    她说,印度不相信进行威胁这一套,它也不准备去理睬来自任何方面的威胁。
    【路透社新德里十二月三十日电】正在克什米尔视察的总理英·甘地首先在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对五万群众讲了话。
    她说,某些有着利害关系的大国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保留隔阂。
    甘地夫人在贾努镇发表第二次演讲时对十万群众说,虽然印度希望和平,但是,如果遭到进攻的话,它准备全力以赴地战斗。


    【本刊讯】《印度斯坦时报》记者N·K·塔库尔十二月二十日从巴特那报道:
    在比哈尔邦孟加拉地区活动的纳萨尔巴里分子中,毛泽东主义者的反印企图在孟加拉国解放战争期间刚刚暴露了出来。这些极端主义者阴谋在东部战场和它的周围袭击警察哨所和军事阵地,以及切断重要的供应及通讯线路。这些原是要在亲巴基斯坦分子配合下,在灯火管制后一片漆黑时干的。
    报专门对付纳萨尔巴里分子的警察所人士说,这个阴谋是在西孟加拉邦的阿希姆·查特吉和比哈尔邦的纳拉因·辛格共同领导下的印共(马列)中央委员会在十一月七日于比哈尔邦的基尚甘杰和西孟加拉邦的西里古里之间某地庆祝伟大的十月革命五十四周年时,确定了该党的反对孟加拉国解放战争的最终行动路线之后策划出来的。
    “中央委员会认为,印度的进攻是用我们的人力当炮灰,发动一场帮助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阴谋的一部分。因此印度人民应该动员全部力量,粉碎帝国主义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用印度人打巴基斯坦人和用东巴人打西巴人的阴谋。”
    “印共(马列)再次强调,印度人民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而获得解放,所需要的不是一场对一个软弱小的邻国进行侵略战争,而是进行一场改变国家面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在这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他们应该既不要出钱也不要出人。”
    但是,比哈尔邦对付纳萨尔巴里的警察小队挫败了这个计划。在极端主义分子动手执行破坏政府战争的策略以前,在一次全邦性军事行动中,约有一千七百名他们的支持者和工作人员被捕,在遭遇战中有三十多名高级领导人被打死。
    但是,据说仍有六名著名的纳萨尔巴里领导人还未捕到。


    【美联社拉瓦尔品第十二月三十日电】政府高级人士今天说,总统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已向东巴领导人谢赫·穆吉布尔·拉赫曼提出一项确立类似于把埃及、叙利亚和利比亚联系在一起的那种关系的方案,以设法保持某种形式的统一的巴基斯坦。这些人士说,这一方案意味着两个地区几乎都独立,经济、政治体制和对外关系都是分开的。
    这些人士说,布托把接受这一方案的希望寄托在这样一点上,即这位孟加拉人需要找到一个防止完全依赖于印度的法码。
    这些人士说,同谢赫·穆吉布的会谈正由布托的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代表进行。
    外交人士说,他们认为谢赫·穆吉布不大可能同布托达成协议,而且任何协议也不大可能对在东部的孟加拉国政府有约束力。他们推测,布托将设法达成送回陷在东巴的十万名部队和西巴平民以交换谢赫·穆吉布的倡议。他们说,印度坚持让穆吉布迅速回到东巴,以保证一个对印度友好的、由谢赫的人民联盟组成的政府有牢固的基础。
    巴基斯坦外交部人士和这里的外交官们认为,苏联不急于看到谢赫·穆吉布返回,因为据信他是反对苏联支持的民族人民党参加东孟加拉政府的。这个集团一直要想在孟加拉国建立一个国民政府并举行新的选举。
    外交部人士说,尽管在战争时苏联支持印度,看来巴基斯坦和俄国在对东孟加拉的态度方面是有某种共同之处的。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十二月二十六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布托总统想拉拢拉赫曼,维持“一个巴基斯坦”》,摘要如下:
    由于印巴战争的失败而面临国家解体危机的巴基斯坦的总统布托,从上周末开始竭尽全力要把人民联盟的首领拉赫曼拉拢过来。布托总统现在正致力于达到给自己规定的至上目标,即维系住由于战争而丧失了的东巴基斯坦,始终维护“一个巴基斯坦”。他手中剩下的王牌就是人民联盟首领拉赫曼。布托总统的目的,似乎在于要把孟加拉国的总统拉赫曼拉拢到自己的政权里来,完成“统一巴基斯坦”的体制,向世界表明,孟加拉国完全是“虚构”的。这是在熟知孟加拉国的弱点,即没有拉赫曼这个领导人就无法控制(局势)的基础上采取的削顶战术。
    布托同拉赫曼会谈,可以认为有这样几种出路:(1)拉拢拉赫曼入阁成功。(2)做为同印度和孟加拉国的一笔交易而释放。(3)要求他入阁和交易失败而继续软禁。(4)拉赫曼呼吁孟加拉国接受大幅度地扩大自治权,并留在巴基斯坦内。(5)在布托总统兼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之下,重新加以审处等等。
    对布托总统来说,第一点是他最希望的。第二点的问题是交易的内容。(以拉赫曼)交换在东巴无条件投降的全部政府军或军官,这也是孟加拉国政府首脑所希望的,最有现实的意义。但布托总统可能不会以此为满足。
    即使很好地说服了拉赫曼,实现了第四条出路,但是孟加拉国也不会相信并将拒绝。结果,事态有更加恶化的危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