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5日参考消息 第2版

    【本刊讯】英国《观察家报》十二日刊登基德尔从巴黎发出的一篇报道,题为《德国不断增长的力量使法国不安》。摘要如下:
    勃兰特总理出乎人们意料地宣布下周将访问苏联一事,使蓬皮杜总统大为不悦。
    法国人一直盼望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十月份到巴黎访问,以便使法国在外交方面的声望得到新的光采,现在他们却看到西德人正在代替他们出风头。勃列日涅夫把法国选为他对西方进行访问时首先访问的国家,这对法国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引人注目的行动。他们还希望在为苏联要求召开的安全会议作准备时充当西欧的首席发言人。
    此间认为克里姆林宫的这个邀请再次表明了西德在欧洲的政治力量越来越大。不太久以前,戴高乐将军的一个雄心就是要成为俄德和解的缔造者。正如勃兰特自己有一次所说的,在那些日子里,西德“在经济上是巨人,但是在政治上是矮子”。今天,西德在欧洲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西德由于它在经济和工业方面的实力以及从勃兰特总理奉行有力的对外政策中所得的好处,在同苏联人进行谈判方面不再需要中间人效劳了。在成功地签订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协议以后,俄国人如此迅速地邀请这位总理一事,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对西德的重视。
    据西德外交官说,苏联发出邀请的真正目的是要维护他们谋求欧洲局势和绥的运动的势头。为了达成这项关于柏林问题的解决办法,苏联领导人准备作出自从十六年前签订奥地利国家条约以来最重大的让步。
    他们不仅承认目前西柏林和西德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自从大战结束以来第一次愿意承担责任,使穿过东德通向柏林的通道畅通无阻。对东德人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九五五年苏联人委托给他们的控制柏林通道的全部权力。
    苏联领导人在柏林问题上作了让步以后,现在希望勃兰特积极协助召开一次欧洲安全会议和共同均衡削减驻军。勃兰特东方政策的高级顾问国务秘书巴尔已经预言,十二月份举行的下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长级会议将为准备这次安全会议开“绿灯”。
    预料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在同这位总理会谈时还将敦促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其结果之一可能是决定就贸易、文化交流以及民航运输等问题签订一些协定。
    勃兰特首先想解决的问题是使苏联保证,东德人在目前正在进行的确定柏林协议的细节的两个德国之间的谈判中将采取合作态度。在达成柏林协议以后举行的第二次会议上,东德人对波恩讨论柏林通道问题的权利提出了挑战,从而使会谈实际上陷入僵局。
    总理还将谋求苏联支持改善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的做法。
    勃兰特的目的是同东德建立正常关系,而使他的东方政策的成就达到最高峰。
    东德领导人对他们对国家的控制仍然感到很没有把握,因而不敢冒险使他们同西德之间的关系的改善超过有限的程度。
    勃兰特将设法使苏联领导人觉得,在召开欧洲安全会议以前缓和德国内部的紧张关系是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的。
    西德人希望苏联领导人对东柏林施加影响,显然他们急于着手使欧洲问题获得解决。这里和波恩认为,同中国的冲突是苏联愿意在柏林作出让步的主要原因。
    由于苏联领导人充分认识到实现柏林问题的解决是东西方达成更广泛的协议的先决条件,因此苏联领导人似乎是想在预料在同北京的关系方面发生更多的困难的情况下使他们的西翼获得安全。与此同时,无疑他们切望在大西洋彼岸要求削减驻欧洲美军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刻利用西欧国家之间的分歧。
    法《世界报》昨天说,苏联领导人没有放弃使巴黎和波恩相争以坐收渔人之利的希望。该报说,除非西欧实现政治上的团结,否则,如果拥有不可思议的物质和金融力量的德国不恢复那种曾两次把世界拖入毁灭的政策,那将是一个奇迹。


    【本刊讯】法《战斗报》九日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处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法国》,摘要如下:
    在宣布一个中国政府代表团将于九月底或十月初(也就是说仅仅在勃列日涅夫将于十月二十五日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之前三周的时候)访问巴黎之后,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刚刚又发生了一场新的论战。
    苏联《消息报》指责共产党中国企图与资本主义国家结盟,背叛了列宁主义原则。这显然是一种用于宣传的论据,因为苏联在斯大林死后,就加强了它同西方的关系,以至它在今年九月三日同法国、英国和美国签订了一项关于柏林问题的协议。但是在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权的转弯抹角的方法的人看来,这种指责的意义是很明确的:克里姆林宫认为它是法国在共产主义世界中特殊的伙伴,它发现巴黎政府也准备发展它同北京的联系。
    在中国向西方的开放中,甚至在中美解冰之前,实际上欧洲所占的地位至少是和美国同样重要。
    从巴黎得到的报告使人预料到,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攻势的开端。《消息报》在宣布中国正式访问法国之后刚刚几个小时的极其迅速的反应,和柯西金在年底对丹麦和挪威的访问表明,苏联将设法阻止毛泽东同西欧结盟,同时也表明,苏联在竭力把美国清除出欧洲大陆,特别是要通过欧洲安全会议来实现这一点,
    这就是为什么爱丽舍宫第一次处在了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它面临着一种值得担心,但又尚未成熟地研究过的选择。
    这个问题不仅仅影响法国。它也值得西欧各国之间进行协商,特别是那些在阿拉伯世界和非洲有利益的国家,因为苏联和中国已在那里插足。


    【本刊讯】英《卫报》十三日刊载斯蒂尔发自萨格勒布的报道,摘要如下:
    南通社昨天报道了关于勃列日涅夫将在本月下半月访问南斯拉夫的第一个官方公告。
    这次访问只是“非正式的”这一事实证实了这一看法:勃列日涅夫希望进行一些讨价还价,南斯拉夫人则极想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政治报》今天提供了新的证据。该报利用赫鲁晓夫去世这个意外的机会,全文刊载了赫鲁晓夫一九五五年为解决苏南长期争吵而访问贝尔格莱德同铁托签订的贝尔格莱德宣言。
    该报在头版五栏的两栏中刊登了赫鲁晓夫的大幅照片。并在里页刊了这则消息,包括一条友好的讣告和赫鲁晓夫一九五五年在贝尔格莱德机场的讲话摘录。
    其他报纸也刊载了表同情的讣告,但《政治报》刊教的关键性全文是一九五五年的贝尔格莱德宣言。宣言说,赫鲁晓夫和铁托一致同意“不论由于任何政治、经济或意识形态原因都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原则”。
    最后一句话同最近的勃列日涅夫主义是相抵触的。勃列日涅夫主义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确有权干涉其他国家。南斯拉夫人不放过今天的意外机会来提醒勃列日涅夫注意他前任的庄严宣言。


    【本刊讯】美《国际先驱论坛报》九日刊载自巴黎发回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法国政府今天宣布,中国对外贸易部长白相国九月二十八日将抵达这里,进行为时十天的访问。消息灵通人士说,这将是自从文化革命以来第一个访问西欧的中国官方代表团。
    法国政府发言人阿蒙在今天举行的内阁会议后谈到最近外交接触增加的事说,法国正进入一个“十分活跃”的时期,由国际访问和国际会议的增加将突出说明这一点。
    苏联党的领袖勃列日涅夫将在白访问的大约四周后到这里访问,这将是他接替赫鲁晓夫的职务以来第一次到西方访问。法国由于勃列日涅夫选择法国作为他正式访问西方的第一个国家而感到很满意。
    在今后数周内计划到这里访问的有日本天皇裕仁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蓬皮杜总统还将在十月份去伊朗出席这个波斯王国两千五百周年庆典,在那里,他可能会见尼克松总统,尼克松一九六九年曾接受了伊朗国王请他访问伊朗的邀请。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十三日刊登了从莫斯科发回的一篇报道,题为《莫斯科不给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城墙内有一个葬身之地》,摘要如下:
    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今晚没有公开悼念已故的赫鲁晓夫。
    给赫鲁晓夫在红场一个葬身之地,原会是现领导的一个宽宏大量的姿态。但是由于赫鲁晓夫在一九六四年为之被解除党政领导职务的那些缺点错误,这个想法显然被拒绝了,也许根本从来也没有考虑过。
    【路透社莫斯科十二日电】赫鲁晓夫明天将葬在这里一座红色围墙寺院旁边的一个花园里。选择这么一个同一座十六世纪的寺院相毗邻的墓地,而不是红场,这一点表明,政策制订者们倾向于使他在死后依然是一个西方克里姆林宫问题专家所谓的“默默无闻”的人物。
    一个肉店工作人员由于赫鲁晓夫在国内推行的不得人心的政策,甚至对死人还表示怨恨。
    她说,“他活着时,谁也不尊重他,因为他的做法太笨了。”她自然而然地说,“列宁很英明。斯大林也很英明。但是他不是这样。”


    【塔斯社莫斯科十日电】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勃列日涅夫将于十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他受到法国总统蓬皮杜和法国政府的邀请。


    【本刊讯】法《震旦报》九日以《东方的巨大外交变动,在巴黎的佐林将为柏林协定的签字人阿勃拉西莫夫所替换》为题,发表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这一次,真正是苏联重新展开的大规模的外交活动。在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和波德戈尔内周游世界的时候,苏联一些大的大使馆正在开始大规模的战略变革。对准的首批目标之一似乎是巴黎。佐林大使(他还是他们国家的外交部副部长之一)在法国首都度过了六年半之后,将返回莫斯科。
    这种变化是相当迅速的,因为它发生在勃列日涅夫十月份对巴黎的访问之前。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没有打算赞扬他们的巴黎代理人。他们对佐林的指责是,说他没有成功地阻止某些法国人士对于中国的热情。
    俄国人看到他们的反华阵线从各方面发生了裂痕,他们目前正在努力堵塞和限制损失。由于加拿大刚刚承认了北京,于是柯西金宣布将访问渥太华。波德戈尔内将访问河内,试图阻止中国的影响在那里的发展。勃列日涅夫自己将在一个中国代表团之后到巴黎。
    但是,这还不是全部。在曾忽视过巴黎之后,苏联可能想同法国恢复更密切的联系,重新订立一个友好条约。总之,要在这一方面抗击中国的进攻。克里姆林宫似乎感觉到了法国的隐情:害怕激怒北京,我们的外交部不再那样注意同莫斯科表示明显的友好。由此可看到佐林的使命失败的原因。
    克里姆林宫还想把他的最有权威的外交官之一阿勃拉西莫夫派到巴黎,他目前还在东柏林就任,他是柏林协定的倡议者之一。没有他的能力,一些可怕的障碍永远山不可能被排除。
    这些障碍之一就是乌布利希,他不能再破坏苏联所希望的这个柏林协定了。四月份乌布利希同阿勃拉西莫夫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甚至乌布利希的朋友们都大事宣传说,苏联大使将被召回莫斯科。
    然而,正是阿勃拉西莫夫战胜了他。五月三日乌布利希辞职了。于是柏林问题的解决变得可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