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2月20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日本“战略问题研究会”发表一篇题为《中苏对立的战略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中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斗志昂扬、战略战术极其高超、装备良好,广大民兵的力量更是苏修望尘莫及。认为无论苏修如何夸耀军力,侵入中国就必将陷于泥潭,同时苏国内和背后也将产生新的危险。报告认为苏修侵华这种非正义战争是不能取胜的。说对苏修来说,毛泽东思想比核弹“更加危险”。报告认为苏修可能对我搞奇袭速决战
    【本刊讯】日本军事问题研究会发行的《军事问题月刊》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号刊登了日本“战略问题研究会”写的一篇“共同研究报告”,题目是《中苏对立的战略问题》。
    据军事问题研究会介绍,日本“战略问题研究会”的核心人物是新道建雄,该研究会“对以美、苏、中三大国为首的各国的战略问题,特别是它们的世界战略,一直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关于《中苏对立的战略问题》的研究是该研究会应军事问题研究会的要求而进行的。作为研究成果提出的“共同研究报告”——《中苏对立的战略问题》,由新道建雄、阿部升、日野市郎、柿沼隆夫、松田弘等五人集体研究,最后由新道建雄整理成文。
    《中苏对立的战略问题》由五章组成,即《序》、《第一章——中苏对立各问题》、《第二章——中国的政略、战略》、《第三章——苏联的对华军事战略》、《结论》。现将第三章和结论摘要刊载如下:(文内题目都是原来的——本刊注)第三章苏联的对华军事战略(一)苏联的战略姿态
    这里存在着中苏两国开战论。其中的一种说法是,苏联用核导弹对中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核袭击,立即全部解决。另一种说法是慎重的。要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全面作战进行分析,最重要的是重新研究当时的关东军和苏联军进攻满洲的战役,还要加上苏联军攻克柏林的战役。
    总之,由于中苏边界辽阔而漫长,一次正面作战是解决不了的。如果再加上蒙古,边界线长达一万公里以上。仅仅中苏边界线就有九千公里。大体上首先要研究的是东北地区。因为这里将进行西、北、东三个方向的作战。
    其次是把中蒙边界当作正面战场。第三个正面战场是中国的西部地区,苏联军是取天山南路还是取天山北路,因为没有详细的战图,似乎不怎么好进行战役研究。
    大部分人似乎认为,在远东方面,苏联军将从滨海边疆区方面强行通过朝鲜(北朝鲜)进犯天津和北京。
    谈到苏联的对华战略,说苏联军将一下子从三个正面进犯中国本土。这是非常离奇而幼稚的说法。因为政治条件和军事战略条件没有统一起来。
    只是孤立地考虑军事战略的人们,多数认为,前几年进行的第??伯渡河作战演习,是设想在黑龙江和松花江两条江上作战的,是把进攻东北作为正面战场,蒙古和西部地区作为侧面战场。并且认为,这样,苏联军就可以使用最新的火力、机动力量、空中战力和火箭战力,运用全面纵深歼灭战略,一鼓作气席卷东北,攻克北京。
    这种想法认为,中国的人民战争方式无法战胜苏联军的全面纵深歼灭战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曾两次把人送上月球的美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为什么不能战胜越南人民战争的这个问题岂不成了不解之谜。
    据推测,中国如果全体人民都发动起来的话,能够有两亿人实行武装。不管怎么样,苏联军投入几百万军队开始进攻的时候,怎样才能歼灭几千万的第一线兵力(正规军和民兵)呢?
    这些兵力如果展开游击战,就是按照欧美式的战术计算,苏联也必须出兵两亿才能取胜。
    据说,因为苏联拥有大量核导弹,所以一下子就能摧毁中国的核武器工厂。但是,七年来,(中国)提炼铀的工厂不断开动,导弹工厂不停地工作,氢弹材料一直在大量生产。而装配起来的核导弹并不放在铀工厂里面。不会那么无知,已经分散到许多地方去了。假使苏联对中国进行了核袭击,中国也能对苏联进行核报复。
    滨海边疆区、外贝加尔和西西伯利亚在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之内。莫斯科在三千多公里的射程内。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期望反弹道导弹发生作用。因为反弹道导弹是不能防御中程弹道导弹袭击的。
    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起到第五个年头发展到了氢弹导弹。这对苏联来说是相当吃惊的。
    过去,苏联对华战略的推断曾经考虑过中国没有远程轰炸机。不过,如果推算一下把三百万吨级的氢弹弹头发射到安全高度的火箭的性能,那么就会出现难题。
    装备普通战术弹头的近程弹道导弹的成本费便宜,组织维持费低,机动能力和隐密性极高。这样,在中苏边界上,在地面部队突破以前,就很可能早就展开了普通火箭战。这种情况下,苏联绝对得不到好处。滨海边疆区、远东、外贝加尔和中央亚细亚的战略供应线,就会遭到中国导弹的集中进攻。从苏联的欧洲部分到苏联在亚洲的铁路线,可能最先被切断。
    外贝加尔,特别是贝加尔湖附近地区极其薄弱。从苏联西部地区向中国进攻,对地面部队说来也是极其不利的。
    克鲁鲍特金大将向沙皇建议并吞新疆地区的原因就在于此。地面部队即使企图在这里展开全部纵深歼灭战略,也是地形上有利于防御而不利于进攻。
    现将问题整理如下:
    第一、当代的社会主义中国同过去的中国已完全不同。就是过去的中国,日本的杉山大将曾上奏天皇要在三个月内降伏中国,到第八年却是自己投降了。战争就是这样。首先对苏联发动突袭的德国纳粹军队,使用飞机和坦克进行全线纵深突破作战,开战当时确曾给苏军以巨大打击。可是,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攻防战中(开战后第四个月),苏联军损失共约一百七十多万人,而德军包括失去战斗力的部队在内共损失四百五十万人。后来就投进了全部预备兵力直至消耗殆尽。
    苏联军进攻柏林的作战,是从黑海到白海横跨一千六百公里宽的正面战场开始反攻的。越接近柏林,正面战场的宽度也逐渐缩小,最后缩小到一半的程度。
    中国的情况是,有七倍于总反攻柏林开始时的边界线。由于选择正面战场地点的不同,战术就有很大差异。任何人都会考虑到东北地区。日苏战争时,因为对手是已经削弱了的关东军,所以一下子就结束了。但是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就不能那么容易对付。如果不考虑这一点,肯定会遭到惨败。
    我们反复进行了作战研究和图上演习。我们分析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代红军的战法和同当时拥有美式最新装备的蒋介石军进行三年战斗的经过,结果看出,一九四七年同一九四九年是完全不同的。接着,在三年朝鲜战争中间人民解放军同美军的战斗显示出比国内革命战争更加高昂的战斗情绪,使美军未能再次突破三八线。
    日本对中苏作战的设想,特点是过低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而对于苏联军,却是以关东军还没有打上一周的这个记忆为标准进行计算的,所以是过高估价。
    例如,苏联曾对芬兰进行过突然袭击式的预防战争。芬兰同苏联相比,在兵力、装备、武器性能等方面相差都极为悬殊。但是由于芬兰彻底抵抗使苏联一筹莫展只好讲和,这个事实不能不考虑到。
    从普通作战能力方面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是极其高超的,装备也是良好的。这从朝鲜战争中范佛里特所率领的军队的总进攻全部失败也能判断出来。
    其次,必须正确估计民兵的战术能力和战斗能力。在这方面苏联人民是望尘莫及的。再加上民兵的作战是在广大地区展开的,所以口头上说扫荡作战,实际上反游击战是极难成功的。
    尤其重要的,是人民对于战争的政治判断。
    中国人民正在计划花费几年的时间来储备粮食,采取用枪弹、火药、地雷、迫击炮和机关枪等类武器来武装自己的自给自足的战备姿态。口头上说依靠苏联军的装甲火力实行全面纵深突破歼灭战略,貌似强大,但是,为什么要进攻中国呢?即使有多少飞机、坦克、大炮和凝固汽油弹,即使有二百万或三百万人进攻中国,可是对方十人当中就有一人拿着武器,在哪里都可以打,所以必须以七千万人为对手。
    所谓全面纵深突破歼灭战略,是为了打击敌方野战军主力的。但是,要休息,要宿营,在行军中间,连打到哪里才能休息都不知道就无法作战。
    不管勃列日涅夫怎样说毛泽东政权在实行军事独裁,但两亿的苏联人是不会那样认识的。非正义的战争是不能取胜的。
    更成为问题的是,投入几百万大军后,怎样才能保持不断地供应呢?边界线一万多公里,正面战场也可以开辟几十处。必须估计到西伯利亚铁路将被切断。
    中国人民解放军如果打进外贝加尔和西西伯利亚,战争前途就彻底倒转过来了。(二)苏联的别有用心的战略
    苏联内部是否存在着相互对立和内部纠纷呢?有一种说法认为,军队内部划分为西伯利亚派和欧洲派,同样,在党和政府内也存在着上述那样的对立。如推断说,勃列日涅夫—格列奇科是强硬反美派,柯西金—谢列平是同美国协调派。(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可能有意见分歧。可能有政策上的争论,也可能有围绕着优先选择捷克还是中国问题的大讨论。但是却没有根本的对立。因为都是现代修正主义路线,立场是一致的。
    并不是那样,很可能是想取得对外心理战效果的表演。
    苏联倡导了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并且表明其中也包括中国。既然叫作集体安全体系,没有共同的假想敌当然是不行的。如果不存在假想敌,安全体系也就没有必要了。但是,在现在中苏对立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集体安全体系是很奇怪的。人们怀疑这是别有用心。有必要回忆起住在莫斯科的奇怪人物维克多·路易斯。他是最近几年内曾两次访问台湾的谜一般的人物。拥有美苏两个国籍。这件事情是最近几年才弄清楚的。这个事实可以认为,维克多·路易斯访台是同美国商量好了的。这样,就可以推断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有着深刻的笼络台湾这项工作的意图。
    从结论方面说,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就是建立反对毛泽东—林彪路线的国际集团。结语
    当记述以中苏两国的政略和战略为中心的《中苏对立的战略问题》时,我们接受了希望我们谈谈中苏的军事战略和据此设想的战术问题(一种假想战争)的要求。当然,我们这个研究会,最近两年在“中苏战争作战研究组”内,就两国的战术问题反复进行了作战研究和图上演习,最近才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但是因为内容中包括特别重要的问题,所以经过多次研究讨论,确定这次暂不发表。打算另找时机,认为必要时再行公布。因此,在这里对某些内容特作附记如下:
    得出了下列结论:中国的核导弹,特别是氢弹导弹试验的成功,迫使苏联不得不从根本上重新研究对华战略。苏联的对美战略是采取了“核抑制战略”。正如本稿所述,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也改换成作为核抑制战略组成部分的灵活反应战略。苏联在西德承认以奥得—尼斯线为边界线以后,可能向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方向前进。这样,苏联控制东欧的工作,如能听从苏联的意思,当然会顺利进行下去。
    就是说,如果苏联稳定了对美国、对欧洲和对东欧的政略战略,将肯定会以此为条件加强对中国的战略姿态。
    苏联绝对不会搞两个正面战场。同时,对美国和对欧洲不是主要正面战场而是防御的侧面,正面战场是针对着中国。
    而且,苏联决没有轻视中国。勿宁说,潜藏着正感到一种真正的恐怖,问题就包藏在这里。因此不会出现单独同中国决战的那种糊涂而愚蠢的战争。
    苏联军无论怎样夸耀火力、机动力量、装甲力量和核战力,但是进入同中国决战时,作战的终止线就不明确了。不是占领了北京、上海和哈尔滨,就能宣告胜利结束的战争。而是很有陷在泥潭里的危险。而且这个泥潭还将逐渐扩张起来,所以危险性更大。
    没有好办法。因为如果把全部力量都用于同中国作战,结局是在苏联内部和背后将产生新的危险。
    这里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如果在极小的有限地区,用有限的时间能操胜算时,就有可能强行作战。这就是奇袭战略,就必须是速决战。任何情况下都是这样,没有准备打长期持久消耗战这类战争的国家。因为那将是自取灭亡的亡国作战。
    第二是联合作战。美军及其同盟军从太平洋、东方方面发动登陆进攻作战时,苏联也从背后强行同中国决战。就是在广大地区的夹击作战。
    假如苏联一国强行单独决战,不论胜负,苏联都将疲惫不堪,元气不易恢复。苏联是追逐渔翁之利的,而不是相反。
    日本方面的情况是,中苏两国打了起来,日本可能会保持形式上的中立,并且会认为向中苏两国输出军需品的作法是有利,露出经济动物的本性。
    还有这样一个判断,就是如果真正存在中苏战争的可能性,向西伯利亚投资将是极端危险的赌博。
    另外,中苏战争就算是局部战争,但是如果具有核战争的性质,参加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国家,虽然还不至于完全没有,可能会很少。因为中苏的核战争对亚洲邻近国家不利。
    因此,最近几年苏联为了对中国进行核威胁而配备起来的核导弹作战力量,在使用和用法方面都不得不把真正面目搞得含糊不清。
    虽然说中国现在才开始拥有氢弹导弹,但是如果把对华战略改成灵活反应战略,苏联的有利条件就失掉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对于苏联来说,毛泽东思想比核导弹更加危险。
    最近几年,苏联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已经不太了解了。中国完成了不可能做到的原子弹导弹,五年后完成了氢弹导弹。而且连浓缩铀工厂也依靠自力更生建成了。
    总之,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苏联为了探知这些情况,最近可能进行和平的试探。因此微笑外交就成为必要的了。但是,毛泽东思想同现代修正主义,不论用什么方法,总有一天要一决胜负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