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16日参考消息 第1版

中国人民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看作是自己的胜利,并对他们的一切反帝国主义、反残民主义的斗争给以热烈的同情和支持。


    【美联社东巴基斯坦达卡十四日电】叶海亚总统结束了对北京的国事访问之后今天回到这里时说,中国人已表示愿向巴基斯坦提供二亿美元的贷款,作为对新的五年计划的经济援助的“第一炮”。
    他说,他对这一建议感到高兴。
    叶海亚说,这笔贷款意味着中国的援助增加了一倍,“这是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巴基斯坦电台说,今天晚些时候叶海亚总统将向全国作报告。
    【路透社达卡十四日电】叶海亚总统今晚说,中国已表示愿向巴基斯坦提供二亿美元的无息贷款。
    总统说,这个数字比中国在巴基斯坦第三个五年计划(已在几个月以前结束)期间提供的援助多一倍。总统说,这是一笔非常大的数目。
    他在结束了对北京的五天访问之后回来时说,中国的这笔贷款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的热情。
    总统还说,中国人向他保证还将继续提供工程方面的援助,中国专家们说正在研究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架设桥梁的可能性。
    【法新社北京十四日电】(记者:迪萨布隆)叶海亚总统在进行了四天访问后于今天离开这里。在访问期间,人民中国同意向巴基斯坦提供技术和经济的新援助。
    据此间一些观察家说,参加这个代表团的人数之多和军阶之高表明,也讨论了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援助的问题。(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正式公报说,中国总理周恩来答应“在尽可能早的时候”访问巴基斯坦。
    在政治方面,这个正式公报的措辞谨慎。
    观察家们注意到,在叶海亚离开之后,发表的这个公报中,不论是印度、苏联,还是美国都没有提到。
    被提到的国家只有以色列以及南非和罗得西亚。
    公报重申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中国的支持,公报“关心地”注意到叶海亚最近提出的撤军的建议,并且要求各国支持这项建议。
    但是,没有提到印度的名字。
    巴基斯坦证实其目的是要能继续奉行同美国和苏联保持良好关系的“现实”政策,巴基斯坦希望从美国得到军援,叶海亚将军去年曾两次访问苏联。
    公报谴责了“帝国主义”,但是没有用“‘美国”这个字,公报中提到越南的那段话只是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是正义的”,还说,印度支那问题必须由“印度支那人民自己”来解决。
    这次访问似乎是中国外交上的一个胜利。
    巴基斯坦不仅向人民中国重申它一贯支持中国进入联合国以及它对台湾的主权,而且还承认它“对和平作出的贡献”以及在两国边界谈判时所抱的“和平”目的。
    联合公报说,中国在会谈时所采取的态度是“一个范例”,观察家们说,这句话可能是针对莫斯科讲的。公报再次强调了北京对“第三世界”领导人提出的要求,强调说,中巴两国的亲密关系“有利于”“‘亚非的反帝事业”。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七日以《中国交新朋友》为题,刊载了该报记者李·莱斯卡兹六日从香港发回去的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中国和意大利的商定建交,是对北京常常得意地宣称中国的“朋友遍天下”一句话的最新的支持。这些朋友(其中四十七个现已同毛泽东的中国有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以程度不等的热情,考虑到了北京所谓它是中国唯一的政府这种说法。
    再过一个星期,联合国大会就要举行它一年一度的辩论了。尽管意大利承认了北京,加拿大也在三星期前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但是外交官们预计这项辩论今年将再度不利于北京。但是这里的分析家们认为,北京最近外交上取得的一些成功已大大削弱了以美国为首的反对它进入联合国的立场。
    风向仍旧有利于北京,看来今后几个月中它的外交朋友的圈子肯定会扩大。
    预计比利时和奥地利将效法加拿大和意大利,同时北京正在谋求在智利派出它驻南美洲的第一个外交使团,并且存在着这种可能:玻利维亚和秘鲁可能也对互派外交人员感兴趣。
    绝大多数观察家觉得,中国一年半来外交工作做得是出色的。中国已在不减弱其反美反苏立场的情况下,同这两个被北京指责为企图称霸世界的“所谓超级大国”的一些最亲密的朋友建立了新的关系。
    中国并没有作任何重大的让步,来为自己回到国际大家庭中谋求方案。
    有人援引意大利官员的话说,罗马承认中国的动机之一是要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和更加负责的作用。人们过去一直也用过这种理由,但是中国这些年以来一直清楚地表明,它的革命的目标不会由于被欢迎进入任何国际组织而软化。
    自从中国重新开始外交活动以来,曾派了很多党的、军队的和技术的代表团到国外去,但是到中国去访问的代表团却要更多得多,它们回到国内后讲述中国文化革命所取得的成就和毛主席的健壮情况。


    【美新处华盛顿十三日电】题:美国反对在牺牲台湾的情况下让北京取得席位
    美国“完全反对”在以驱逐中华民国为代价的情况下接纳共产党中国入联合国。
    白宫新闻秘书齐格勒是在今天新闻发布会上回答问题时发表美国的这种意见的。有人问菲利普斯大使昨天在联合国的发言是否表明,只要不驱逐中华民国,就同意接纳北京。
    齐格勒强调说:“我国政府的立场没有改变。”他指出,北京从来没有表示对联合国的会员国资格感到任何兴趣,除非在得到联合国会员国资格的同时还驱逐中华民国。
    他说:美国“完全反对”这样一种安排。
    但是他接着说,尼克松总统“正在设法做到使我们能够开始建立同共产党中国联系的渠道的地步”。
    但是他说,共产党中国在取得联合国会员国之前“必须表明他们希望成为国际大家庭的一个负责的成员”。
    他说:“我们认为他们在目前不属于这一类。”
    记者追问他,如果中华民国保持会员国资格,美国是否可能同意接纳共产党中国。
    他回答说,美国仍然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但是他接着说:“你们在注意这种立场时必须注意一个事实,即我们一直在设法同共产党中国建立联系。”他说,美国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在华沙进行的会谈是“美国试图保持的一种讲坛”。
    【美联社华盛顿十三日电】看来这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如果保持中华民国的代表权的话,美国可能同意接纳中国共产党人。


    【合众国际社罗马十四日电】政府昨晚决定投票赞成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但是表示支持美国为了阻止北京没有获得三分之二成员国的赞成票以前参加联合国而作的努力。
    科隆博总理已召集他的四党联合政府中的主要部长和四党的书记开会,讨论这个问题。官员说,他们同意投票赞成北京参加联合国。
    【路透社罗马十三日电】消息灵通人士在这里说,意大利联合政府中的四党领导人今天在意大利对中国进入联合国问题该如何投票这一点上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
    这些人士说,社会党书记说,意大利应投票支持阿尔巴尼亚提案。在表决美国的提案时应该弃权。
    但是社会民主党人对此表示反对,说应投票赞成美国的提案,而对阿尔巴尼亚的提案应该弃权。这些人士说,他得到了共和党书记的有限度的支持,但是天主教民主党没有明确表态。


    【本刊讯】提前出版的十一月十七日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一篇题为《承认中国的利弊》的文章,摘要如下:
    国防部长林彪在今年国庆庆祝会上说:“我国的国际关系日益发展。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不是无根据的说大话。在对对外关系进行修整以后,北京已发动了一个巧妙的外交攻势。意大利和中国在经过将近两年的秘密谈判以后,于上周相互承认并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仅在三周以前,北京同加拿大达成了一个类似的协议。
    两笔交易都是在折衷的基础上达成的。
    联合国下周将就北京的合法性进行年度调查。如果大多数的会员国投票赞成(北京进入联合国),作为在会外进行活动反对接纳中国的首领的美国,将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不论投票的结果如何,它将增加要华盛顿改变它的对华政策的压力。第一步可能是消极的一步
    ——仅仅是停止反对北京进入联合国的活动,美国政策的最终改变将是正式承认中国。
    美国官方认为,蒋介石的国民党仍然是大陆中国的合法统治者。二十一年来,它拒绝承认毛泽东的政权。除了正式承认现实以外,美国改变政策既有一些坏处,也有不少好处。
    好处:
    在两国首都互派大使可能导致进行认真的谈判
    ——尽管英国和法国驻北京的使节尚未发现这一点是正确的。
    第一流国家的承认可能鼓励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没有中国的合作,核裁军和越南问题将是两个最明显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建立比较诚挚的关系可能为两国提供反对苏联的力量的手段。就如美苏合作的幽灵使中国人感到烦恼一样,华盛顿同北京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可能说服苏联人奉行较为谨慎的政策。
    美国承认中国将改善华盛顿的地位,特别是它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地位,因为这些国家对于美国竭力使中国处于一种被遗弃的地位感到气愤。
    坏处:
    美国的承认将大大加强中国的外交攻势,特别在亚洲地区,可能还会导致北京更加起劲地在整个这一地区搞颠覆活动。
    美国可能被迫抛弃一个不仅以条约而且以传统联结在一起的盟国。由于国民党政府在台湾存在的时间同毛泽东政府在北京存在的时间一样长,所以如果使它同华盛顿疏远,以及使它同其他国家隔离开来,那同现有的美国政策一样是不公正的。
    最合理的作法看来是美国单方面地承认北京和台北。然而,“两个中国”计划将激怒两个中国。台湾将谴责这一政策,尽管它大概不会同美国断绝关系。北京大概会拒绝这一行动,它确信美国在设法不把台湾交给他们。这样,美国就剩下一个疏远的盟国和一个比过去更对立的敌人。但是尽管如此,国务院中所有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们实际上都认为慢慢采取“两个中国”的政策是华盛顿唯一值得走的道路。三年来他们一直在鼓吹这一道路,现在尼克松政府正悄悄地向这个方向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