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8月6日参考消息 第3版

    【合众国际社英格兰米尔登霍尔空军基地三日电】尼克松总统在布加勒斯特受到一百多万罗马尼亚人的热烈欢送以后,今天在这里会见了威尔逊首相。
    总统在这里按照计划停留一百零五分钟等待飞机加油时,受到威尔逊和几千名欢呼的群众的欢迎。他说,他确信他的这次旅行有助于使世界各国人民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威尔逊在简短的欢迎词中说,“我希望总统觉得此行虽然辛苦,然而是有收获的,事实很可能证明,当此行的全部影响发挥出来时,此行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合众国际社米尔登霍尔四日电】尼克松总统在进行了十二天环球访问后,昨天首途回国。
    尼克松昨天在这里停留了两小时又二十一分钟并且同英国首相威尔逊举行私下会谈。
    在尼克松的“空军一号”喷气式飞机起飞赴华盛顿后,威尔逊对记者说,在“普遍地和非常深入地讨论”世界局势时,他从总统那里听到重要的分析意见。他说在基地司令官寓邸进行的一个多小时会谈里“所讨论的事情上,我们没有任何分歧”。
    威尔逊说,“尼克松对亚洲局势、东西方关系形势的估计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对在这方面的态度,意见非常、非常接近。”
    他说,他们讨论了“中苏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全部关系”,并且还说,他对“尼克松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亚洲局势的越南这一根本问题的估计”印象很深。
    首相说,他和总统还商谈了英国重申希望参加共同市场的问题。
    他说这次讨论是使他今年晚些时候去华盛顿的“连续不断的对话的一部分”。
    【路透社英格兰米尔登霍尔空军基地三日电】尼克松总统和威尔逊首相今晚在这里就亚洲和欧洲的政治和安全问题会谈了一个多小时。
    威尔逊在会谈后对记者说,这次会谈是“极其有价值的”。
    威尔逊对记者说,总统向他“如实地叙述了”他这次访问的结果。
    威尔逊首相透露,他将访问华盛顿,以同尼克松总统举行会谈,日期将在尼克松今晚回到华盛顿后不久决定。
    【美联社英格兰米尔登霍尔三日电】总统同首相举行的会议被说成完全是非正式的,没有谈到有关英美关系的任何重大问题。但是,首相表明,尽管气氛是快活的,他觉得他同总统的交谈涉及了很大的范围。
    威尔逊对同尼克松一起旅行的记者们说:“我认为,在仅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处理的事情同我们二月份两天的时间所处理的一样多。”
    首相说,从总统得到了关于他的世界旅行的全面报告,他们谈到了将会有助于“今后计划工作”的很大一部分问题。
    尼克松谈到这次会晤时说:“我们谈得很好。”
    【法新社米尔登霍尔三日电】在总统离开以后首相告诉记者们说:“在略略超过一小时的期间内,甚至在汽车上,直到最后一分钟,我们讨论了大部分世界问题。”
    “我就他的这次访问向他提出了许多问题,他向我说明了他的印象,既谈到对亚洲之行的印象,也谈到有关东欧问题的印象。”
    “这次会谈的一部分是关于东西方关系问题。我们也讨论了中东问题和将来在裁军方面的行动。”威尔逊说,他在会谈后感到对于越南实现和平的希望比较鼓舞了。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三十日以《为什么英国只能倾听》为题,发表了汤普森(英军旅长)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在此欧亚大陆上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的时候,尼克松总统将于周末来到伦敦。
    不幸的是,在一九七一年前从这个地区撤走英国军事力量的决定使威尔逊先生几乎没有什么选择余地,只得摸索和倾听。因为他几乎拿不出或者完全拿不出任何东西来影响美国的政策,使之有利于我们具体的国家利益。
    自本世纪初以来,英国一直依靠自己的无形出口(海外投资、航运、保险和银行业务的收益)来平衡自己的贸易帐目。这些收入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来自印度洋地区——那是由从好望角到澳大利亚和包括新西兰的好多国家组成的广大的地区。
    英国在这个地区的投资约为四十亿英镑。
    英国的政策应如何呢?总的来说,我们必须反对美国的想纵容俄国遏止中国的思潮,而尽可能地鼓励对这两个强国都实行一种灵活的外交,以保证它们当中任何一个都不致控制亚洲大陆。
    如果俄国在南亚的影响取得支配一切的地位,那么英国在那里的利益将处于严重的危险中。
    我们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保持驻军对于防止形成这样一种威胁起了很大作用,并且在一旦发生这种威胁时为美国的行动提供了一个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竭尽所能来鼓励美国继续奉行其在波斯湾和印度次大陆抗衡俄国势力增长的政策。
    政府关于在一九七一年底以前放弃英国在苏伊士以东地区的军事地位的决定,如果予以贯彻,就会摧毁英美在这个地区进行合作的基础。
    我认为,一九六八年表面上是为了改善我们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和便于我们进入欧洲而作出的那个危险而不适时宜的决定,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七月十八日刊登了自波恩发出的一篇文章,题为《德国根据它不能依靠美国这一点来重新估价其政策》,摘要如下:
    德国发生变化的最明显的征候之一是德国制订政策的人有了一种新倾向:作出所谓他们自己的报告。直到最近,当德国仍然把眼光朝国内看时,政府往往主要是依靠它的盟国,尤其是依靠美国提供德国眼下不了解的重大问题的资料。
    但是,现在它不再这样做了。
    这种新的倾向的最令人感兴趣的、而且是最近产生的结果是,外交部两个或者三个重要官员之一在几个月前在亚洲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旅行。其根本目的是对美国在越南失败的后果做出判断。事实上,之所以进行这次旅行是因为在国内人们普遍做出这样的预言:任何一届美国政府都不能坚持到底而等到体面的解决。
    正如上面所谈的这位官员告诉我的那样,他整整跑了“半个圈,从朝鲜、日本,经过东南亚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他又哀叹地说,“在所到之处,稍微一看就可以发现人们对美国匆忙从越南撤退害怕得要死。”他继续说,“最糟糕的是,这些征候在日本特别明显”。
    无疑,之所以如此强调日本是因为德国人深知,日本是同他们一起兴起的另一个大国。
    我曾问过一个也许是波恩政府最重要的一个常务官员的人:德国自己对美国没有求得体面的解决就撤退的作法有什么反应。开头,他说,“将会感到松了一口气,因为这里没有一个人喜欢这种战争”。接着他又说:“就在这种宽慰之后很快就会深为失望。人们会普遍感到,我们再也不能像我们过去长期以来所做的那样去依靠美国了。”
    总之,正如在这方面的上次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德国和日本合起来正在形成一个经济集团或经济势力,很快就会同苏联本身的力量相等。再发展下去,他们联合起来的力量肯定要超过苏联的力量。
    不久,他们将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发挥出这种力量,德国会首先这样做。因此,实际的问题是,美国是继续加强它同这两个新兴的大国的早已非常密切的关系,还是让这种关系受到危害,甚至是受到瓦解。


    【德新社华盛顿二日电】国务院今天宣布,西德总理基辛格抵达美国首都的当天将同总统尼克松举行两次正式会晤中的第一次会晤。一位发言人说,首次会晤——将是秘密的——将于八月七日在白宫举行,即在西德政府首脑抵达美国两天以后进行。


    【纽约时报新闻社布拉格二十八日电】消息灵通的东欧人士说,“阿波罗—11号”的胜利和苏联“月球—15号”宇宙飞船未能令人满意地完成任务在克里姆林宫领导内部引起了激烈的争吵,并在整个苏联集团内造成紧张。
    据说,争论和互相责备包括了勃列日涅夫。据说,由于美国星际航行员登上月球以及不载人的“月球—15号”在月球表面坠毁而引起的失望和感到尬尴的情绪,在勃列日涅夫于上星期在华沙同东欧共产党领导人会谈时谈得很多。
    这位苏联党的首脑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波德戈尔内于二十一至二十三日在波兰首都同波兰共产党首脑哥穆尔卡、捷克斯洛伐克党第一书记胡萨克和东德总理斯多夫进行了商谈。
    据说,聚集在华沙的共产党领导人对于东欧对美国的宇宙功绩反应热烈的消息感到恼火。
    据说,这种反应——人们认为这种反应表明对美国和美国生活方式的留恋和暗暗同情——在苏联集团中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
    ——最强烈。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六月八日电】有一颗有朝一日可能妨碍宇宙旅行的微型行星,将于八月二十七日闪电般地在相距五百六十万英里处飞过地球。
    全国地理学会说,这颗小行星是“小行星乔格拉福斯”,它是一块空间岩石,半英里到一英里厚。
    由于“乔格拉福斯”对科学的重要性,也许对宇宙探索的前途还有重要意义,因此全国地球学会最近拨出了两笔款子,使天文学家在这颗小行星飞经地球时可以研究它。
    在这个小行星于八月二十七日接近时,北半球将看不见它。
    天文学家估计约有五万个小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迄今为止所研究的最大的一个小行星“塞里斯”,直径约五百英里
    (八百公里)。
    小行星也许是四十七亿年前构成太阳系剩下的碎屑和碎片。它们也许是一个一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轨道中围绕太阳转、后来由于某种原因炸开的行星的碎块。或者是,它们是很久以前两个行星相撞的碎屑。赫里克计算,“乔格拉福斯”(全国地理学会的简称)在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将逼近至三百一十万英里。其它一些小行星,由于天文学家看不到,甚至更接近地球。


    【德新社华盛顿七月二十二日电】两个美国宇宙飞行器从地球起飞运行了九千六百万公里之后,已于今天接近火星,准备向地球发回这个“红色行星”的电视图象。
    第一批图象将由“水手六号”于七月三十日发回,播发一小时又三十分。第二天它将播发一小时二十七分。
    几天以后,“水手七号”将于八月三日飞经火星,播发四次图象,九十一张。


    【美联社休斯敦空间中心二十四日电】随着“阿波罗—11号”的飞行,美国和俄国人上空间的纪录现在是:表格见原版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