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1月10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十月七日、八日登载一篇香港中国海员的海外见闻,题目是《几内亚人民的亲切友谊》,摘要如下:
    今年初,我轮来到了非洲西海岸几内亚的科纳克里港。几内亚,我们到过几次。这里居住着勤劳朴实的非洲黑人兄弟。他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热爱、对我们新中国的人民亲切友好。我们每次到达这里,都受到他们热烈的欢迎。
    船靠码头,起卸货物的码头工人及海关人员上船来了。他们上船第一件事不是开工起卸货物,而是向我们中国海员伸开手掌,笑容满脸,向我们索取珍贵的毛主席像章。我们热情地满足他们的要求,黑人兄弟胸前佩着毛主席像章,手捧《毛主席语录》,看了又看,亲了又亲,那种喜悦的心情,欢乐的面孔,使我们深深受到感动。
    “仙”,“仙”,我们与当地人民相处时,经常听到这句话。起初,我们弄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样样都叫“仙”,后来请教了当地工人,才知道“仙”就是中国的意思。原来他们看见香烟,就想起过去几内亚是没有香烟出产的,在中国的帮助下,香烟厂建立起来了,于是有了自制的香烟。火柴厂过去也是没有的,在中国的帮助下,火柴厂建立起来了,便有了自制的火柴。至于戏院、体育馆、大会堂……都是在中国的支援下建起来的。所以他们见到这些东西,便想起新中国对他们的友情。他们时刻都叫“仙”,表示不忘中国对他们的无私援助。
    有一天,我们走过一间小学校门口,成百个小学生向我们蜂涌而来,把我们拥进学校,一面走,一面高呼“毛主席万岁!”要我们送毛主席像章给他们。这动人的场面使我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我们拿来的几十个像章一下子送完了。
    又有一天,我们几位工友经过另一所学校的门口,遇见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一定要邀请我们进内,还请来了校长在会客室接见我们。他对我们说:“这所学校从没有中国人到过,今天你们是第一次到来。”他希望我们能和老师、学生见见面。校长亲自带领我们工友到各个课室去参观。当我们一踏进课室,全体同学起立,举手敬礼,接着唱一首歌才坐下,每个课室都是这样。回船途中,我们工友非常高兴地说:“我们中国海员真光荣。”
    我们轮船停泊在码头的这段时间,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学生由老师带领着到我们的船来参观,特别是他们对我们布置得红彤彤的挂着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语录的休息室,最感兴趣,舍不得离开。我们热情地教他们唱《东方红》,他们很快学会了。他们临走时在码头上列成队伍,高声齐唱刚刚学会的《东方红》,以表达对毛主席的热爱。
    有一天,我们正在甲板上工作,当地的几内亚工人指着不远的沙滩给我们看。只见辽阔的沙滩上,一些人在那里嬉戏,有几艘快艇在水面上飞一样的来来去去。我们问这是什么人?黑人工友吐了一下口水说:“这是苏联的‘专家’,你们看,今天不是星期天,也不是什么假期,可是这些‘专家’却到海滩游水作乐,只要他们高兴怎样便怎样。他们欢喜什么时候休息便休息,欢喜什么时候耍乐便耍乐。如果说他们是来‘援助’,不如说他们是来享福。”我们工友问他们:“有中国专家到这里来吗?”他们说:“有!中国专家可不同了,他们全没架子,又不讲求什么待通,同我们工人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既和蔼可亲,又肯帮助别人。最艰苦、最困难的工作他们抢着干。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工人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呢!”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二日刊登德丁的报道,标题是《赤色中国鼓励乡村工业》,摘要如下:
    在共产党中国乡村地区,执行乡村工业发展计划的势头正在愈来愈大。
    这个计划谋求增加农业产量以及乡村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数量。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扩大半工半读来提高乡村人民的技术,并且利用在最近几年被派往乡村去的城市居民的技术。
    这个计划的一部分是加紧努力修建公路,开凿运河,兴建通讯设施,执行更多的治洪灌溉工程,扩大医疗事业,强调乡村生活集体化以及加强政治灌输和控制。
    这一新的运动类似一九五八
    ——五九年的大跃进。但是看来,它比较平衡。
    这个计划符合最近《红旗》上刊登的文章所概述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规定要发展重工业。但是,它把重点放在农业和轻工业上,并且说,这将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
    这一政策规定把工业分散在乡村地区,不仅仅是支援农业,而且有利于地区自给自足和在战时内地的防御。
    乡村地区的新计划看来也是执行毛主席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的指示。这一指示从未公布过。其内容是号召消灭城乡差别,每个人轮流当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知识分子以及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积极参加者。
    中国的报道强调了这个新计划的进展。
    乡村电气化是南昌电台广播提到的这个新计划的目的之一。
    乡村工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改进并驾齐驱。教学同农业生产结合。学生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学习耕作方法,其余时间在课堂里学习毛泽东思想、阅读、写作和算术。
    这一新的事态发展的特点是,县以下的小型企业由当地提供基金。


    【本刊讯】瑞士《日内瓦日报》三日刊载亚历山大·卡塞拉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观察家们这几周并不认为苏联袭击中国核设施是不可能的。莫斯科动员西方舆论支持它的企图被认为表明局势可能恶化。
    事实上,两个对手任何一方目前似乎都不能给予对方以致命的打击。中国军队的防御能力是巨大的,这主要是由于它有民兵。
    苏联军队可以深入中国领土,但是它将遇到一些不可克服的供应问题,并且有被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的危险。
    显然剩下的是发生核冲突的可能性。在柯西金和周恩来九月在北京会见以后,苏中谈判十月二十日在北京开始。
    目前,很难对达成一项协议的可能性发表意见。中国人自己说:“中苏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原则分歧,中苏之间的原则斗争是要长期进行下去的。”但是北京还说:“这不应该妨碍中苏两国保持国家关系正常化。”另外,北京说,它将不要求收回被沙皇俄国根据“不平等条约”霸占的领土,它认为目前边界可作为谈判的基础,以全面解决边界问题。在达成一项协议以前,中国人建议“维持边界现状”。
    对于莫斯科来说,事情更加难办。
    事实上,苏联的大多数居民同印度人不是英国人和阿尔及利亚人不是法国人一样不是俄国人。特别在第三世界看来,同中国的冲突是一件不愉快的提醒,即俄国人,不管他们的制度如何,毫无疑问是霸占了其他国家人民的领土。
    另一方面,在二十年内,苏联已习惯于把它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当作是几乎是被保护者对待。
    然而,在欧洲行得通的对中国就没有成功。今后必须是莫斯科甘于同另一个打算奉行自己的政策而不听命于克里姆林宫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处。
    这等于说,如果就边界问题达成一项协议,这也丝毫解决不了这两个巨人为之而对抗的那些根本问题。


    【本刊讯】香港《南华早报》八日发表一篇社论,摘要如下:
    北京以非正式的方式使全世界都知道中苏边界会谈不是令人满意地在进行。
    虽然这次透露第一次只是在“非官方的”《大公报》上刊登的,并且是由它驻广州的记者透露的,可是,从属于北京的所有其他报纸,包括“官方的”《文汇报》都转载了这个报道,这件事清楚地表明,中国是赞同这篇报道的。这个报道纠正了“外界某些人士”所造成的印象,即会谈是在顺利地进行着。这显然是指十月二十四日在莫斯科官方授意“透露”的消息:边界谈判是以“令人鼓舞的调子”开始的,勃列日涅夫三天后表示希望,“在会谈中,积极的、现实的态度将占上风。”
    《大公报》的报道强调,“中国的立场全世界都知道”,暗示说,是俄国谈判者在制造障碍。这个报道使一件事情明确了,即事实上还没有就全面的边界问题开始会谈。


    【南通社北京四日电】秋收工作——即中国今年的第二次收获工作
    ——已接近结束。几乎全国各地都传来了丰收的消息,有时是大大超过去年十分令人满意的收成的破纪录收成的消息。人们得到的一个印象是,中国将贮存大量的粮食。
    正如《人民日报》所报道的,中国西北地区在天然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仍获得了非常好的收成。新华社从华东报道,在连年丰收后,今年又获得了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至三十的收成。每公顷的玉米产量达七吨半。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做家畜饲料用的薯类每公顷产量为七十吨以上。这是历来的最高纪录。关于中国多年来的总产量无法得到官方材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