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月7日参考消息 第3版

    【路透社布加勒斯特五日电】(记者:韦兰)苏联和东欧共产党领导人今天在这里举行他们秘密的最高级会议的第一次工作会议。
    预料,苏罗领导人秘密的三小时会谈上所讨论的问题会提到七国会议上来。
    苏罗在协调华沙联盟的政策和战略方面的分歧已经导致两国的关系紧张起来。
    召开最高级会议表面上是为了讨论有关华沙条约的军事和政治问题。
    但是消息灵通人士说,讨论的问题将涉及一切重大的国际问题,包括越南战争和克里姆林宫同中国的激烈的意识形态争端。
    据报道,齐奥塞斯库迫切要求发表一个最后公报,要求西方和东欧一起逐步展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
    当代表团上午十一点以前经过布加勒斯特共和国广场的古老的宫殿大门时有一小群人向他们鼓掌。
    当齐奥塞斯库在开会前几分钟从共产党总部走过广场时受到特别热烈的欢迎。
    【合众国际社布加勒斯特五日电】罗共领袖齐奥塞斯库今天在第八届华沙条约会议的头一次全体会议之后显得洋洋得意,十分自信。
    他走到共和国宫的大门口来为其他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送行。
    他对他的所有的客人都是满脸笑容。
    但是,苏共首脑勃列日涅夫在三小时会谈之后面无笑容地迅速走向他的罗马尼亚东道主提供的“雪佛莱牌”汽车。陪同他的有同样严峻的柯西金总理。
    会议在下午两时结束,预定晚些时候再举行一次会议。
    今年二月在莫斯科转达最先提出的关于改革这个华沙联盟的建议的是罗马尼亚军方领导。
    这些倡议主张:
    ——分享在核问题上作出决定的权利,
    ——轮流掌握华沙条约军事指挥权,
    ——驻军维持费用问题由双方进行谈判,
    ——从外国领土撤回军队。
    【合众国际社布加勒斯特五日电】共产党人士今天说,在这里举行会议的东欧共产党领导人一致同意用两天的时间讨论华沙条约问题,三天讨论经济问题,第六天解决分歧。
    捷党的领导人诺沃提尼和列纳尔特总理代表捷克斯洛伐克出席会议。匈牙利党的领导人卡达尔,保加利亚总理托·日夫科夫以及东德的党魁乌布利希也到达这里。
    最高级会议日程上占主要地位的是东欧问题。
    预料在举行关于经济问题的会议期间将出现另外一些困难。
    【美联社布加勒斯特五日电】由于苏联和罗马尼亚之间发生显然打乱此间共产党最高级会议的冲突,官方报纸今天未提情况究竟怎样。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这是耐人寻味的,意味着出了事。
    华沙条约会议是星期一开幕的。
    来自前王宫的迹象表明,会议一开始就立即陷入了困境。
    这个困难看来是,苏联力图加紧控制东欧军队而罗马尼亚决心维护它的主权。
    官方发言人昨天说,头一次会议大约举行了四十五分钟。
    在半小时内,保、捷、德、匈、波代表团离开了会场。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俄国人和以齐奥塞斯库为首的罗马尼亚人。
    他们的外长很快也就退出了会场。这表明会谈涉及到了华沙条约的组织问题。国防部长和华沙条约司令格列奇科留了下来。
    大约一年来,克里姆林宫一直力图要使华沙条约有个权力比较集中的司令部,而不是象现在这种松弛的安排。说明的原因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和对危险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
    但是罗马尼亚提出了反建议,主张使小成员国在华沙条约作出决定时有更大的发言权,主张分散控制权而不要把更多权力集中在俄国的手中。
    罗马尼亚人私下说过,格列奇科现在对于他们的二十万军队并不拥有权力,他们不打算给予他任何权力。


    【本刊讯】法国报纸一日评戴高乐访苏。
    《费加罗报》写道:如果人们立足于法苏关系方面来看,那么戴高乐将军的苏联之行是一个无可否认的成就。
    法苏之间的关系走上了新的道路,为了证实这点,只要举出克里姆林宫和爱丽舍宫之间的关于建立直通电话的决定和法对波德戈尔内、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正式访问法国的邀请就足够了。
    《民族报》写道:面对着西方大国首都人士肯定所不希望的成就,任何人都将会强调指出(他们已经开始指出),法苏协议既没有解决德国问题,也没有解决越南问题。他们自然知道,这些不是所追求的目的。
    《今日巴黎报》写道:根据这里人士对昨天协议解释的精神,这个协议首先意味着开始了一个伟大谈判。这个谈判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开始的:这种精神状态无论如何证明,对苏联人和法国人来说,冷战的一页在欧洲已最终翻过去了,法国进一步希望对所有欧洲人来说,包括波恩在内冷战的一页也将要翻过去。
    在关于越南逐步升级的最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莫斯科时,法国人和苏联人都一致表示了自己的意愿、特别是自己的希望:他们的协议长远来说将导致真正的和平逐步升级。


    【法新社仰光二日电】缅甸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将军今天从维也纳乘泛美航空公司飞机回到这里。
    他在欧洲对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作了正式访问,然后对奥地利进行了私人访问。


    【本刊讯】匈牙利《人民自由报》二日就戴高乐结束访苏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当美国正走向比任何时候更冒险的道路的时候,当它的扩大侵略不仅威胁着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的时候,苏法领导人找到了和平的共同语言,并且建议不断扩大谅解和合作。
    包括着许多协调行动的可能性的声明是非常有价值的文件。其最重要的价值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的列宁的政策今天还是现实的目标。苏共二十三大再次主张这一政策,这是苏联和兄弟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方面,也是匈牙利对外政策的主要方面。
    战争的对立物不是冷战,而是建立创造性合作的条件。欧洲国家必须共同努力逐步消除冷战原则在和平道路上设置的障碍。
    法国利用法国总统访问莫斯科的机会同苏联领导人共同寻找保证欧洲和平的途径。联合声明和签订的协定可以在使已经开始的过程成熟、在两国相互同情方面起更大的作用。
    它们还能加强其它国家的以下信念,即当欧洲合作成为普遍合作时,合作才会有效。欧洲人必须在自己国家内建立秩序,而且他们有可能这样做来保证和平、巩固安全和发展经济合作。当然任何人也不想把美国或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排除在合作以外。
    会谈的直接结果——两国的双边合作及其计划也是有重大意义的。两国的关系过去对欧洲的发展总是起着重大的影响。今天这两个大国在一系列主要问题上的立场一致对解决欧洲和欧洲以外的问题能作出不小的贡献。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六月二十八日刊载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据台湾《联合报》六月二十五日报道,蒋帮一项旨在进一步搜刮民财的“社会福利基金”,现正进行“立法”手续,不日即行设立。
    蒋帮设立“社会福利基金”,美其名曰“加强社会福利措施,增进人民生活”。但是对于“福利基金”的基金,蒋帮却一毛不拔,而是向民间增收地价税,作为基金的来源。如此设立“福利基金”,台湾居民未见其“利”,先见其害。
    报纸报道,此项“社会福利基金”的基金筹措,以增税为主,募捐为辅。
    为此,蒋帮在增税之余,又极力“鼓励”民间“捐献”,并且立“例”:“凡‘捐献’‘社会福利基金’或兴办福利事业者,免征所得税与遗产税,以示鼓励”。可是,谁都知道,这样的“例”,是一条取巧的“例”。按蒋帮规定,所得税个人免税额全年为新台币七千元,有配偶者为一万四千元;而在台湾,不论“公”私企业,采取的是低薪政策,大多数人的收入每月不超过新台币五百元,不要说他们养妻活儿,即算是单身一人,全年收入也不超过免税额。台湾居民生活如此贫困,他们的后代,自然更是谈不上缴什么遗产税了。蒋帮立这样的“例”以“鼓励”台湾居民“捐献”,纯是骗人的伎俩。
    蒋帮此次“鼓励”民间“捐献”,有一项颇堪玩味的是,“捐献”以银元为“标准”(台湾“官价”银元一元合新台币三元),而不是台币(当然台币蒋帮也要)。以银元作“捐献标准”,一方面反映了台币“币值”不稳定;一方面台湾居民“捐”银元,正中蒋帮下怀。
    据报纸报道,蒋帮此次筹措“基金”,胃口很大,动辄要他们“捐献”银元过千元,甚至十万元。
    对“捐献者”除“免征”所得税及遗产税外,并以“荣誉”作诱惑。蒋帮规定,“捐献”超过银元千元,以至万元、十万元者,给予“奖状”或“奖章”。“捐献”银元十万元以上,即由蒋介石“颁给”匾额云云。


    【本刊讯】英共《晨星报》六月二十二日刊登伦敦地区党员莫格的一封信,摘要如下:
    约翰·高兰六月十三日的文章以大量篇幅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进行了广泛的攻击。即便是写一封很长的信,也不可能一一讨论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指责,而这种指责却是高兰那篇文章的主体。
    高兰在文章结尾时企图把他对中国的攻击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团结的必要性连系起来。
    但是,光靠重复“团结”或“最高级会议”这些人所熟知的咒语是恢复不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中国党在其对内对外政策方面所作的努力作出公正的评价。不幸的是,在这方面,高兰的文章是一个反面的例子。
    【本刊讯】英共《晨星报》六月二十日刊登伦敦地区党员西德尼的一封信,摘要如下:
    约翰·高兰六月十三日文章抨击中国领导人的内部事务,这是危险地背离了英国共产党对待同中国领导人的争端问题上的态度。
    截至目前为止,英国共产党的各项言论一直恪守不干涉兄弟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的原则,一直限制在批评中国那些显然牵涉到其他共产党的国际路线。
    对于我们来说,不是要对一个伟大的革命的政党和人民去大谈什么立宪民主,而是要在处理我们英国本身的问题方面取得某种进步,因为我们还没有取得任何认真的革命性的进展。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六月十九日刊载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台湾各地均有所谓“农会”的组织,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既名为“农会”,一定是为农民谋福利的机构,事实上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台湾《征信新闻报》早些时刊出的一篇通讯,把台湾各地“农会”的黑幕暴露出来。
    报纸说,台湾各地的“农会”是一个“肥了私人”、“害了农民”的组织。
    已“变成纯粹营利性质”,成了蒋帮官员争夺的一块肥肉,而且“利之所在,已成为地方派系逐鹿的对象”,以致“农会”内部“互相倾轧,永无宁日”。办“农会”的蒋帮官员只热中于“信用部”和“供销部”,因为这两者都大有油水可捞。他们捞油水的办法是层出不穷的。
    报纸说,在台湾,“农会”的会员,本身并非真正农民。加以台湾的“农会”既受县市的“农会辅导课”管辖,又隶属于省级“农林厅”系统,于是“指挥系统不一致”,“规章法令如麻”,“漏洞层出不穷”,觊觎“肥肉”的蒋帮官员便乘隙混入,掀风搞雨,为利是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