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5-03-29

1965-03-29新闻联播 文字版

英报认为:苏想压越举行无条件的谈判

&nbsp&nbsp&nbsp&nbsp【法新社莫斯科二十六日电】塔斯社今天报道,苏联已要求英国一起以日内瓦会议两主席的身份联名发表信件,谴责美国在越南的“侵略行动”。<br/>&nbsp&nbsp&nbsp&nbsp塔斯社说,苏联于三月二十四日把草拟的信件交给了驻莫斯科的英国代办布赖姆劳。<br/>&nbsp&nbsp&nbsp&nbsp信件草稿要求美国政府立即结束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略性军事行动,要求美国及其仆从从南越撤军,撤出所有的军备和战争物资并允许南越人民自己解决他们的事务。<br/>&nbsp&nbsp&nbsp&nbsp【本刊讯】英《卫报》二十七日刊登佐尔扎的一篇评论,摘要如下:<br/>&nbsp&nbsp&nbsp&nbsp北越使馆发言人昨天在莫斯科告诉路透社记者,苏军各部队,“例如炮兵部队”志愿前往越南。<br/>&nbsp&nbsp&nbsp&nbsp本周初,北越大使在莫斯科电视台说,他收到了可能的苏联志愿人员的许多申请书,但是苏联报纸没有刊载他的谈话。在勃列日涅夫在星期二宣布许多苏联“公民”请求到越南去时,才第一次提到这个问题。大使馆目前的透露可能是为了再一次逼克里姆林宫摊牌。<br/>&nbsp&nbsp&nbsp&nbsp大使馆发言人在电话中回答问题时说,对志愿人员的表示还没有作出决定。他又说,这个基本的决定应由苏联政府作出。一位苏联发言人说,正在对这些表示作适当的考虑。<br/>&nbsp&nbsp&nbsp&nbsp所有这一切显然是指到北越去的志愿人员。到目前为止,苏联报纸未提到南越解放阵线要求向越共提供武器和人员的呼吁,实在说,它也没有报道这一呼吁。<br/>&nbsp&nbsp&nbsp&nbsp莫斯科昨天公布了日内瓦会议两主席俄国和英国拟议中的联合信件的苏联草稿。信件要求制止美国对北越的行动,并撤出南越。<br/>&nbsp&nbsp&nbsp&nbsp但事实上,苏联公开强调这些要求大概也是随之以对北越施加压力要它举行没有条件的谈判,如果美国至少是表面上也同样撤回它自己的条件的话。

法新社认为:苏新领导在修正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

&nbsp&nbsp&nbsp&nbsp【法新社莫斯科二十七日电】勃列日涅夫在中央全会上宣布,农业信贷将大大增加,这表明苏联新领导已使技术人员同意重新分配预算拨款。因此,乌斯季诺夫不担任政府高级职务而担任党领导职务看来是加强技术人员和党的谅解。<br/>&nbsp&nbsp&nbsp&nbsp伊利切夫由于一九六三年对现代主义派艺术家和作家的攻击和去年的反宗教运动而不得人心。<br/>&nbsp&nbsp&nbsp&nbsp勃列日涅夫在修正主义的道路上走得很远,他答应给予集体农庄广泛的自治权,提高了产品价格,并允许农民以比国家所付的更高价格出售他们所收成的粮食。<br/>&nbsp&nbsp&nbsp&nbsp由于这个原因,可以把勃列日涅夫的决定说成是苏联的“新政”。由于在他宣布这些措施之后肯定会实行新改革(按照“利别尔曼”精神)和改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情况就更是这样了。<br/>&nbsp&nbsp&nbsp&nbsp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一九六四年,百分之七十的国营农场和大多数集体农庄出现了亏空。这些债务将被取消,但是政府面临着提高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管理水平和使它们成为赢利的企业的迫切性。<br/>&nbsp&nbsp&nbsp&nbsp【法新社莫斯科二十七日电】(记者:罗缅斯基)观察家们今天读了中央委员会全会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后说,苏联当局已经发出了一个不寻常的“富裕起来”的口号并宣布了一系列自由化的措施,显然希望重新取得农村居民的信任。<br/>&nbsp&nbsp&nbsp&nbsp已经为苏联农业宣布了一项新政,这使人强烈地回忆起一九二四年有名的“新经济政策”。<br/>&nbsp&nbsp&nbsp&nbsp但是,城市居民可能不得不负担费用。今天的新政和“新经济政策”之间还存在着重大的差别。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私有制,而前者只会使集体农庄恢复它们由于“义务志愿人员”制度的实践而已失去的原来的合作社性质。<br/>&nbsp&nbsp&nbsp&nbsp观察家们预测,国家把义务缴售农产品的计划冻结五年并保证要对额外出售的农产品价格提高百分之五十,这会使国家依赖农业集体。<br/>&nbsp&nbsp&nbsp&nbsp这些集体将被要求在变得真正自治——就生产和提供资金而论——和把一切活动置于利润概念基础上这些方面同南斯拉夫的农业合作社进行竞赛。<br/>&nbsp&nbsp&nbsp&nbsp此外,全会许诺要在明年修改国营农场章程,这将是三十年来的头一次。全会批评了逐步把集体农庄合并为国营农场的政策,这样一来就清楚地表明会中断社会化的过程。<br/>&nbsp&nbsp&nbsp&nbsp观察家们认为,所有这些激烈措施都有长远的含意。这些措施是以主席团名义用坚定和严肃的语调宣布,似乎是为了使苏联人民相信,在他们富裕起来之后,他们不会再变成苏联新的工业化运动的受害者。

苏共中央全会决议诡称三月会议“是共运团结的重大步骤”

&nbsp&nbsp&nbsp&nbsp【法新社莫斯科二十六日电】此间观察家们今晚说,苏共中央全会关于越南和莫斯科十九党会议的两项决议意味着,莫斯科和北京持完全对立的观点。全会把莫斯科会议说成是朝着世界共产主义团结迈出的一个重大步骤,是回答了中国把十九党会议说成是“分裂的小小的会议”和“严重的派别活动”这种说法。全会完全赞同苏联主席团对越南的支持这一点看来也是回答中国对于苏联对北越的做法提出的批评。

美报报道西方外交官认为:不能想象苏会派志愿部队去越同美对抗

&nbsp&nbsp&nbsp&nbsp【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二十六日刊登该报记者坦纳二十五日从莫斯科发回的一篇报道,正题为《苏联对越南问题的讲话比过去响亮,但是仍拿着同样大小的大棒》,副题为《勃列日涅夫扬言要派出志愿人员被认为是公开宣布打算派遣技术人员去河内》。摘要如下:<br/>&nbsp&nbsp&nbsp&nbsp此间西方外交官员们认为,苏联含蓄地威胁说要派志愿人员去越南这一点表明立场强硬起来而不是根本变化。<br/>&nbsp&nbsp&nbsp&nbsp大多数外交官员仍然认为,不能想象苏联会派遣军事部队的“志愿人员”去参战。人们的推论是,苏联的目的是要给予越南人有效的帮助,并不一定是对美国挑战。<br/>&nbsp&nbsp&nbsp&nbsp这些外交官说,现在必须修改这个推论。他们说,星期二发生的重要事情是,苏联的干涉可能成为公开事件,成为公开宣布的同美国的对抗。<br/>&nbsp&nbsp&nbsp&nbsp【美新处二十五日电】美《巴尔的摩太阳报》刊登一篇莫斯科电头的电讯说,苏联方面经过长时间的犹豫之后,在越南的扑克牌戏中又打出一张牌。如果克里姆林宫公开承担的义务继续增加,这可能是很大的赌注。<br/>&nbsp&nbsp&nbsp&nbsp这就是西方分析家对勃列日涅夫所讲的一句话的评价。这句话是:苏联志愿人员已请求去支援共产党北越。<br/>&nbsp&nbsp&nbsp&nbsp虽然他在红场上的讲话可能是要虚声恫吓美国,但是可能性更大的是,这篇讲话是要恐吓美国的盟国和亚洲中立国家。<br/>&nbsp&nbsp&nbsp&nbsp此间外交官员不大相信苏联想冒险同美国进行一次同一九六二年古巴事件时相似的对抗。但是随着美国加紧对北越的袭击,克里姆林宫一定会作出支持河内政权的强烈姿态。

共同社驻伦敦记者评越南局势说:苏联的真正目的是争取同美会谈

&nbsp&nbsp&nbsp&nbsp【共同社东京二十八日电】特派记者小松伦敦二十七日电:在美军越来越变本加厉地轰炸北越以后,伦敦人士日益占上风的看法是,苏联最终也不得不以对北越提供军事援助的形式介入争端。<br/>&nbsp&nbsp&nbsp&nbsp但是,即使持这种看法的人士也并不认为苏联已经完全忽视会谈。这些人士判断说,苏联的真正目的是,借此要求美国三思而行,并且通过给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造成一种危机气氛的办法来掀起国际舆论,以便争取举行会谈。不过,据料,如果在苏联提供导弹以后美军仍不停止轰炸,那末在第二个阶段也可能派遣志愿军。

勃列日涅夫将率党政代表团访波

&nbsp&nbsp&nbsp&nbsp【美联社莫斯科二十七日电】苏共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将于下月初率领苏联党政代表团去波兰延长苏波联盟。<br/>&nbsp&nbsp&nbsp&nbsp此间星期六公布的一个官方消息没有举出代表团其他成员的名字,也没有说明访问的具体日期。<br/>&nbsp&nbsp&nbsp&nbsp消息说,代表团在访问期间将签订两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项条约将延长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一日签订的二十年条约。<br/>&nbsp&nbsp&nbsp&nbsp消息说,这个正式访问是应波共和内阁的邀请的。<br/>&nbsp&nbsp&nbsp&nbsp在华沙,消息灵通人士说,苏联代表团将在四月五日到达。某些华沙外交官员预料柯西金会陪同勃列日涅夫作访问。

苏共中央全会结束

&nbsp&nbsp&nbsp&nbsp【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二十六日电】苏共中央委员会今天正式结束了历时三天的会议,通过了勃列日涅夫提出的关于今后五年在农业上投资七百一十亿卢布的建议。<br/>&nbsp&nbsp&nbsp&nbsp塔斯社还报道中央委员会正式批准苏联关于给予北越援助“以击退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的决定。<br/>&nbsp&nbsp&nbsp&nbsp中央委员会听取了苏斯洛夫报告之后,批准了莫斯科十九党会议通过的文件。<br/>&nbsp&nbsp&nbsp&nbsp塔斯社说,中央委员会会议认定,这次共产党会议是“世界共运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而团结的道路上的一个重大步骤”。<br/>&nbsp&nbsp&nbsp&nbsp观察家们说,党政高级领导机构的人事更动表明技术人员在苏联政权机构中的力量加强了,教条主义的理论家的力量相对削弱了。<br/>&nbsp&nbsp&nbsp&nbsp【法新社莫斯科二十六日电】塔斯社今晚正式宣布,伊利切夫已被解除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的职务。<br/>&nbsp&nbsp&nbsp&nbsp乌斯季诺夫被免去第一副总理职务,而担任中央书记和党主席团候补委员。前白俄罗斯党第一书记、前主席团候补委员马祖罗夫成为主席团正式委员。<br/>&nbsp&nbsp&nbsp&nbsp塔斯社说,这些决定是在今天已闭幕的党中央全会上作出的。<br/>&nbsp&nbsp&nbsp&nbsp塔斯社还说,主席团已任命马祖罗夫担任第一副总理,接替乌斯季诺夫的职务。主席团对外经济关系委员会主席弗·诺维科夫担任副总理和苏联经济委员会主席,接替乌斯季诺夫的职务。<br/>&nbsp&nbsp&nbsp&nbsp【法新社莫斯科二十六日电】塔斯社说,莫斯科十九党会议的结果说明,与会各党充满着坚定的决心,要尽一切力量加强国际共运在马列主义基础上的团结。

美刊说:紧张、焦虑和沮丧的情绪苦恼着苏领导班子

&nbsp&nbsp&nbsp&nbsp【本刊讯】美《新闻周刊》二十九日一期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克里姆林宫的情绪:紧张和焦虑》,摘要如下:<br/>&nbsp&nbsp&nbsp&nbsp五个月以前,当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在莫斯科掌权的时候,苏联驻在国外的外交人员作出暗示,说这个新政权很可能证明只是一个过渡的政权。上星期突然传出推测,说过渡时期可能即将结束。<br/>&nbsp&nbsp&nbsp&nbsp一些迹象表明,紧张、焦虑和沮丧的情绪正在苦恼着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的班子。柯西金是一个有训练的和有经验的经济管理家,据说他抱怨总理的职务使他没有什么时间从事经济事务,而这正是俄国最主要的国内问题。他公开抱怨说他感到厌倦,而且据说他特别感到恼怒的是被牵连到美国同中国就越南问题进行的激烈斗争之中,他曾以“不适于发表的措词”同驻在莫斯科的某些中立的外交人士谈过这个问题。而勃列日涅夫则在私下谈话中表现出对美国在越南扩大战争的做法感到的厌恶程度要轻得多。<br/>&nbsp&nbsp&nbsp&nbsp虽然还没有具体的证据证明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之间有什么真正的摩擦。但是最近,一般被认为是代表勃列日涅夫的观点的《真理报》对农业官员弗拉吉米尔<br/>&nbsp&nbsp&nbsp&nbsp·马茨凯维奇表示称赞,而被认为比较接近柯西金的《消息报》却批评他。一位东欧共产党官员最近从莫斯科回来,谣传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不久可能由波德戈尔内接任党书记,由有雄心的谢列平担任总理。这种谣传也可能是克里姆林出了毛病的征候。<br/>&nbsp&nbsp&nbsp&nbsp被一位苏联专家称之为“书记”政权的这个新班子在使苏联经济摆脱停滞状态方面没有取得什么可以看得见的进展,而在对外事务方面,它的一个重大的主动行动——柯西金的河内之行<br/>&nbsp&nbsp&nbsp&nbsp——只起了使中苏争论更加恶化并危及同美国的和缓的作用。<br/>&nbsp&nbsp&nbsp&nbsp说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政权是一个失败还为时太早。苏联新领导面对的问题太庞杂,不是几个月能解决得了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的两驾马车没有证明集体领导比一个人领导明智一些或更为有效。除非他们能开始证明这一点,否则克里姆林的改组将只是时间问题。<br/>&nbsp&nbsp&nbsp&nbsp【本刊讯】法《震旦报》二十六日发表题为《勃列日涅夫是否会为了北京而被牺牲掉》的文章,摘要如下:<br/>&nbsp&nbsp&nbsp&nbsp勃列日涅夫是不是头一个经不住北京对莫斯科发动的神经战的人?据柏林的一般说来是消息灵通的《晨邮报》报道,这位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因健康原因”考虑要辞职。<br/>&nbsp&nbsp&nbsp&nbsp《人民日报》写道:<br/>&nbsp&nbsp&nbsp&nbsp“勃列日涅夫、柯西金、苏斯洛夫和米高扬都奉行着像赫鲁晓夫一样的修正主义政策。他们也将像他一样,逃不脱他遭到的那种命运”……<br/>&nbsp&nbsp&nbsp&nbsp这种“命运”是否正在变化?可以肯定,克里姆林宫集体领导内存在着危机。这是否单单是任何在政治上“双头领导”所固有的困难呢?这是不是更为严重些呢?《纽约时报》驻贝尔格莱德的一位记者最近给他的报社打电话说:<br/>&nbsp&nbsp&nbsp&nbsp“柯西金总理和勃列日涅夫的地位,在最近几周内大为削弱。”<br/>&nbsp&nbsp&nbsp&nbsp众所周知,贝尔格莱德已成为预测在莫斯科最绝密酝酿的变动的最灵验的政治“晴雨表”。贝尔格莱德人士现在认为,有两种因素使苏领导班子的地位发生动摇:中国的不妥协态度和美国在越南的扩大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