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7月7日参考消息 第3版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六日电】罗马尼亚总理毛雷尔今天在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回国面对日益发展的共产党阵营的危机前不久出人意外地来到了这里。
    罗马尼亚在所说的共产党阵营的危机中是一个关键因素。
    塔斯社说,毛雷尔率领的罗马尼亚中央委员会代表团在伏努科夫机场受到了最高级人物的欢迎。
    欢迎者的队伍是以第一副总理柯西金为首的,据说,他在赫鲁晓夫去斯堪的纳维亚期间负责克里姆林宫的事务。
    赫鲁晓夫预定过一小会儿乘火车返抵这里。
    【法新社莫斯科六日电】塔斯社报道,罗马尼亚总理毛雷尔和罗马尼亚工人党政治局的一个三人代表团今天乘飞机到达这里作“友好”访问。
    这次突如其来的访问使这里的观察家感到惊异。他们注意到,这次访问正是在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在斯堪的纳维亚作了三个星期的访问后回到莫斯科的同时进行的。
    看来罗马尼亚代表团在同苏联领导人的会谈中可能将讨论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积累起来的全部磨擦的问题——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磨擦。
    莫斯科的观察家说,在明显的不安的气氛中开始举行的这些会谈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苏罗会谈是在预料将于七月二十二日在华沙举行的“小型的”共产党领导人的“最高级”会议之前举行的。赫鲁晓夫本人可能去参加华沙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无疑将是共产党之间的关系。
    在罗马尼亚代表团今天到达莫斯科之前,苏联在上星期五向罗马尼亚作了一个“和解的姿态”。
    《消息报》上星期五断然批驳了建议在罗、保、苏的多瑙河地区建立一个“超国家”的联合机构的计划。这项计划是在莫斯科大学的一家刊物上提出的。这加剧了莫斯科和布加勒斯特之间本来已经紧张的关系。
    【美联社莫斯科六日电】据从通常可靠的人士那里传到这里的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两星期前告诫罗马尼亚不要搞得过火,否则将引起苏联的报复。
    赫鲁晓夫总理在列宁格勒同铁托举行会谈——据消息说是应赫鲁晓夫的请求而举行的——讨论了罗马尼亚的问题之后,铁托自己请求同罗马尼亚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宣布毛雷尔到达的消息只说明了他是罗共中央的主要的政治局委员的身份。消息说,陪同他前来的有另一个政治局委员波德拉纳希,和两名候补委员列·拉乌图和伯尔拉德亚努。


    【本刊讯】英《观察家报》五日刊登克兰克肖的一篇评论,题为《赫先生感到苦恼》,摘要如下:
    布拉格电台上周末的一篇广播强调纠纷的激烈程度和事态演变的迅速。
    这篇广播攻击北京在老挝和越南奉行侵略政策,目的在于证明它的战争不可避免的论点。
    这是一种全新的事态发展。这是俄国授意的。捷克人如果不是在莫斯科的指示下是不敢采取这种主动的。
    因此,捷克人是替赫鲁晓夫做了好事,而他们的一些邻居,特别是波兰人和罗马尼亚人是竭力要避免这样做的。直接责备中国要对东南亚的纠纷恶化负责的作法表明了赫鲁晓夫为了在他的事业中取胜而准备做到何种地步。
    这种事业与其说是同中苏争吵有关,不如说是要重新确立苏联对迄今奉承他的各个共产党的控制。
    赫鲁晓夫的斯堪的纳维亚之行是暴风雨中间的一场令人奇怪的既不现实又毫不相干的插曲。
    他一直在利用他力所能及的一切手段来迫使各共产党,特别是欧洲各国党挺身而出。
    只有在他能够运用手段或讹诈的方式使它们宣布毫无保留地支持莫斯科和坚决摒弃北京,他才能希望重新纠合起他那逐步瓦解的帝国和恢复旧有的纪律。
    除非东欧集团的其它成员重新团结起来,否则他对罗马尼亚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主要目标就是哥穆尔卡的波兰。
    六月十五日,哥穆尔卡在华沙的波党代会上仍然在设法保持一种不固定的局面,他宣称,要克服目前的分歧还需要一个长时期,各兄弟党越快平心静气地为举行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国际会议进行长期耐心的准备就越好。
    但是,就在同一天,赫鲁晓夫要求他取消他的这种说法。苏联共产党向北京和参加华沙会议的各党发出了一封措词粗暴和毫不妥协的信件,宣称几乎会立即召开一次国际会议。
    这封信迄今尚未公布。
    赫鲁晓夫从斯堪的纳维亚回国的时候显然将面临他整个生涯中的最有爆炸性的局势。如果局势按他的希望发展而他开成了会议,如果他得以贯彻他的决心,那么各国共产党想得到某种自治的大胆新愿望就将遭到当头一棒。
    如果他失败了因而被迫暂时弥补裂痕或找一个保全面子的方案,那么他就失去了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大部分重新实行他个人统治的最后机会。


    【路透社莫斯科五日电】今天《真理报》说,中国“分裂主义者”甚至比“帝国主义分子”还更热衷于攻击世界和平运动。
    它特别对中国在日本进行的反对莫斯科禁试条约的宣传发出了怨言。
    《真理报》说,日本首相池田在赫鲁晓夫最近建议禁止地下核试验时未能给予“明确的回答”。
    《真理报》说,无论日本,还是任何其他国家都不能同那些头脑发热的人联合在一起,那些头脑发热的人认为,在原子战争中牺牲人类的一半(或许包括全部日本人民)是在全世界赢得和平的微不足道的代价。”
    【德新社莫斯科五日电】《真理报》今天谴责共产党中国企图在日本“传播他们对莫斯科条约的错误观点”,而同时又无视“法国准备就在日本岛屿附近的太平洋上进行新的原子爆炸装作不知。”
    《真理报》社论嘲弄了北京的“没有裤子也要原子弹”的政策,而同时承认,“在日本,有些人,不管自觉还是不自觉地已成为北京的传声筒。”


    【路透社华沙二日电】外交人士今天在这里说,预料赫鲁晓夫将于本月下旬到波兰来进行正式访问。
    【美联社伦敦三日电】欧洲人士星期五说,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将于本月下旬在华沙同其他东方集团领导人商谈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分歧问题。
    华沙的消息灵通人士说,六月二十二日,赫鲁晓夫接受了邀请,将去参加七月二十二日波共政权创立二十周年庆典。
    提供消息的华沙人士说,预料其他共产党领导人也将出席。
    【合众国际社伦敦三日电】外交人士今天说,本月晚些时候将在波兰举行一次限制性的最高级会议,就共产党内部越来越深的危机进行紧急磋商。
    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和卫星国领导人同几个主要共产党经过挑选的领导人将出席会议。
    这些人士说,这次会议将利用庆祝波兰解放二十周年的机会举行。
    预料,高级领导人将借这次机会研究中苏纠纷中最近发生的一些情况以及卫星国阵营内部令人不安的凶兆。


    【法新社哈瓦那四日电】此间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苏联驻哈瓦那大使已离开此间返莫斯科度假并同政府磋商。


    【本刊讯】苏联《农村生活报》六月十九日报道苏一些城市蔬菜供应情况,摘要如下:
    在伏努科夫机场降落了三架喷气式飞机,打开机舱,莫斯科的阳光照射在南方的丰富的礼物上:草莓、樱桃、黄瓜、洋白菜。
    莫斯科水果蔬菜第四供应站一片繁忙景象。在磅秤旁接收员忙着,而门口商店、食堂的人员等候着。
    一个黑头发的男子着急地说:“给莫斯科饭店半吨黄瓜”。
    供应站的副站长说:“遗憾的是我们目前还不能满足各种组织的需要:要五
    ——七吨,、而只能给他们五百——七百公斤。”莫斯科水果蔬菜管理局局长说:“迟到的春天打乱了我们的一切计划和打算。到七月初,莫斯科人应该得到六万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而实际上才刚刚开始上市。现在我们每天卖二百吨洋白菜,如充分供应需要五百吨。”


    【本刊讯】西德《商业报》二日发表该报驻纽约记者海因茨·帕希特的一篇关于美国对东欧政策的文章,摘要如下:
    美国外交家今天活动最积极的地区包括苏联的欧洲卫星国。俄罗斯帝国的危机给了美国人对东欧各国特别青睐的值得欢迎的时机。中苏冲突已动摇了莫斯科的威信;非斯大林化也彻底摧毁了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铁板一块的结构的信念。苏联的无能以及它的中央计划当局不乐意迎合它的卫星国的经济需要,显然使得它们向西方靠近的愿望几乎变成非靠近西方不可了。
    华盛顿的政治战略家在这些迹象中看到已有可能利用苏联集团中的裂痕和建立联系,而这种联系在不久前还认为是不可能的。典型的例子是乔治·凯南(前美驻南大使——本刊编者)写的一本新书,他这本书根本就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反对他采取门户开放政策;看来他建议作为拯救办法的政策,事实上是美国国务院的政策。
    这种政策说明了什么呢?它是从这种思想出发的,反对苏联的斗争不是意识形态的战争,而是两个世界大国之间的一场较量。当然,它也是一场宣传战,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是俄国重要的粘合剂。但是它不是唯一的,而且从来也不是最重要的粘合剂。民族利益同样起着它的作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越不牢固,民族利益就越容易驱使自己作为中心去反对对方。为了能做到这一点,美国人必须放弃他们自己的教条主义。他们不应该害怕和共产党人做生意以及承认共产党政府。
    诚然,不能使这些小国的共产党掌权者改变信仰,也不能收买他们,首先不应该抱着幻想,以为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政权继续存在是由于在内政上依赖莫斯科的保护。但是,有一种想法认为,也许能够渐渐地使他们取消这种绝对的依赖性。当然,其中之一的办法是:给他们的财产、疆界和安全提供某种程度上的保证,并且暂时满足于所有这些国家受共产党统治。
    反对派反对“软化卫星国”的这种政策,对这种政策抱有许多重大的疑虑。首先是卫星国政府从这种政策中直接和马上捞到利益:他们至少得到喘息的机会,总之加强他们的政权。而西方眼前却一无所得,外交气候是有希望改善的,但是长期的,没有把握的,其后果是不可预见的。其次,只有同时也缓和同苏联的关系和至少作到这种安排既运用于苏联也运用于卫星国的时候,才可以执行这种政策。然而这是与成为这一切希望的基础的一种假设相违背的。这种假设就是:他们的冲突纯粹是争夺权利的斗争,意识形态只起次要的作用。


    苏《鳄鱼》杂志第十六期(六月十日出版)刊登一幅漫画,画下面写的是:「只用特写镜头照?」画中汽车上的字是:科教电影制片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