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20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本刊讯】美《新闻周刊》3月18日刊登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人上周发表了一篇10万字长文。刊载在党的半月刊《红旗》杂志上的这篇宣言使赫鲁晓夫读来感到难堪。
    中苏巨大裂痕的意义何在,西方能对此做些什么?《新闻周刊》征求了美国一些重要的中苏问题专家的意见。他们认为: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的窦克·巴内特:“我一直认为,双方所要的是使对方改变看法。中国人是不是终于认为赫鲁晓夫是毫无希望的了,他们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在共产主义集团内部,肯定在朝两极方向发展,但是很难列一张资产负债表。显然,中国人在亚洲得到了支持。
    “我的看法是,西方难以利用这个局势。为了粗暴地干涉而作的任何尝试原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即,使这个集团趋于团结。”
    哥伦比亚大学俄国学院的亚历山大·达林:“中国试图改变苏联政策的做法已经失败。
    “事实上,我们现在知道的分裂是这样:俄国人不考虑中国的反对而径自推行他们的政策。
    “在东欧,各党都追随苏联,而实质上则存在着真实的分歧。根据我同东欧外交官谈话情况,我认为毫无疑问,东欧对这件事是非常不安的。中国的立场具有一贯性,因此对党内不是身居高位的人——哪怕在苏联——都有某种吸引力。赫鲁晓夫一会这样一会那样,有时很难使他们据理加以解释,但是他们还是追随他。”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卡拉平诺:“我不同意某些人的意见,他们说我们不应认真看待这场争执,或者说我们不能由此感到满意——正如肯尼迪总统某次所说的。我们应当非常认真地考虑自己的政策。我们应当扩大我们同亚非国家的左派的接触。我们应当鼓励知识分子的接触,邀请领袖们来美国观光,重新争取世界革命的杰出人士的友谊。我们应当采取措施来打击共产主义极端派……我们的问题一部分是要使中国进入国际法治世界。
    “中国在争取人们支持它的态度方面具有某些有利条件,一部分是出于地理上的,一部分是出于它的革命的时间。因此,中国的见解要比莫斯科更同亚非共产党人的见解相似。去秋的(古巴)事件必然已使赫鲁晓夫失去许多支持。”
    芝加哥大学的汉斯·乔根索说:“俄国和中国之间存在非常基本和深刻的分歧。中国是一个大国,不会像匈牙利那样听命于苏联。中国人说他们不怕核战争,这种说法是绝对正确的。
    “西方必须考虑赫鲁晓夫发出的达成谅解的要求,并且尽可能地在保障我们的切身利益的同时满足他的要求。”
    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的马克·曼卡耳说:“基本上,中国人不仅要表明,他们在经典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方面是这个集团的正统,而且要表明,他们对西方的分析也是正确的。他们认为共处的结果不会埋葬西方,只有不断的斗争——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和类似的运动——才会做到这一点,他们这种想法是正确的。这种观点的一个成功是美国去年秋天没有在印度进行像在朝鲜那样规模的战争。”


    【美联社东京19日电】(记者:罗德里克)中国共产党人要求各国共产党人支持共同市场国家和其他西欧国家的农民斗争。
    中国人是在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理论刊物《红旗》3月16日发表的一篇五千字的文章中提出来的。
    同时,北京重申了它认为对美国必须采取强硬路线的论点,但一次也没有提到苏俄或中苏思想争论。
    新华社在星期一发了这篇文章的全文。
    中国主席毛泽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中国革命的方案把农民而不是把工人置于主要地位。在(他)证明没有任何主张取得过类似的成功以后,俄国人后来承认他是正确的。
    《红旗》再一次攻击了认为可以通过和平共处来推翻资本主义的论点。
    中国人坚持认为,殖民地国家争取“解放”的斗争和新兴国家中的革命的地位先于争取和平的运动。赫鲁晓夫不同意。
    【合众国际社东京19日电】(记者:史密斯)共产党中国说,西方联盟面临着“严重分裂的空前严重危机”,共产党人应该尽可能利用它。
    北京的主要的理论刊物《红旗》在最近一期上刊登的主要文章分析西方阵营内部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
    在前一期,《红旗》非常详尽地为中国在共产党阵营的思想意识争端中的立场辩护。这次,它转而评论西方的分歧。
    这篇分为5部份的文章主要是谈共同市场内部的“矛盾”,以及它在西方联盟内部引起的“矛盾”。


    【本刊讯】西德《法兰克福汇报》15日登载了赫尔曼·帕尔茨根写的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中国共产党在目前同克里姆林宫论战的阶段,显示在威信上取得了胜利。莫斯科只是到最后才实行暂时的休战。
    苏联的信具有在外交上妥协的、取守势的性质。这封信强调了和平共处的原则。苏联政府将为同西方的会谈得到一条后路。中国的信把美国叫做帝国主义之首,必须与它进行斗争。苏联的信向中国未提出关于双边会谈的任何议题,而对方却无拘束地提出了他们的要求。
    【本刊讯】西柏林《每日镜报》15日就中苏两党交换信件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事实上,看来形势对赫鲁晓夫是不大乐观的。中苏两党有共同制定的文件,其中包括1960年莫斯科声明,他们始终都表示忠于这些文件。但这却是赫鲁晓夫的致命弱点。当时的莫斯科声明就包含了为北京经常提到的而为赫鲁晓夫所回避的对南斯拉夫共产党人的严厉谴责。


    【本刊讯】挪威保守党人的大报《晚邮报》13日在一篇外交评论中再次评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意识形态分歧。这家报纸写道,毛泽东现在正问他的敌手敢不敢在苏联报纸上发表《红旗》的文章。
    《红旗》的文章表示支持革命的“正义战争”。文章把赫鲁晓夫同老修正主义者考茨基和伯恩斯坦以及同托洛茨基和布哈林之流的冒险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等同起来。正如列宁和斯大林一样,毛也将得到胜利。这就是毛开始进行意识形态辩论的调子。
    《晚邮报》说,在中国人转而采取主动以后,斗争已全面展开,毫无疑问,这场斗争将对共产主义世界的发展产生强烈影响,不管莫斯科如何答复。


    【法新社香港12日电】古海忠之在中国的监狱里服刑18年后今天从人民中国到达这里。古海说,他将把他的余生致力于促进中日友好。他说他曾被准许在1956年参观了大陆各地,今年2月12日获释前不久再度进行参观。古海说,就他所知,人民完全拥护他们现在的政府。他还说,由于公社制度和“大跃进”,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日本新闻社东京12日电】古海忠之已在今晚从中国回到东京国际机场。他是作为战犯服了长期徒刑以后,在不久以前被中国当局释放出狱的。
    古海对记者们说,他在中国服刑期间曾经深刻地反省他的过去,并且表示他决心要把余生贡献给反对侵略、争取和平的斗争和争取日中人民友好的斗争。
    他表示感谢中国当局在他在抚顺监狱服刑期间给予他的照料。


    【路透社罗马17日电】意大利社会党领袖南尼今天说,中苏在意识形态问题的争执方面“不再可能”进行妥协。
    【法新社罗马16日电】南尼在即将刊登在明天的《前进报》中的一篇文章里说:“重要的是参加到中苏论战中去,而无须害怕字眼,比如当你是修正主义者时就不必害怕暴露:正是在这一点上赫鲁晓夫不及意大利共产党人那么强,而法国人则更是不如”。


    【合众国际社联合国15日电】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今天发表的一份关于亚洲的社会发展的报告说,共产党中国的引起争论的公社有优点也有缺点。
    报告说:“观察家们似乎一致认为,在公共卫生、水利、防洪、灌溉和河流工程方面,在通过集中使用劳动力建立农民需要的资金和装备方面,以及在筑路和其他需要大规模动员农村人力的建设方面,共产党中国的农村公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作为动员大量劳动力,公社是特别有效的。
    “但是在经营农村工业方面,公社似乎并未取得同样的成功。”


    【中央社台北19日电】美太平洋区陆军总司令柯林斯上将今午从香港飞到台北访问两天。
    这位四星将军在台北机场对记者信说他是在例行访问途中来华。来台北前他访问了东南亚的很多地方。他说,他这次来华将看看他的老朋友刘安祺将军(中国陆军总司令)并视察美国军事援华顾问团的业务。和他同来的有他的夫人以及随员五人。他将于21日结束访华日程飞往琉球。
    【美联社台北19日电】太平洋美国陆军总司令柯林斯将军星期二从香港到达台北,对福摩萨进行两天的访问。他在访问期间将同蒋介石总统和其他中国国民党的军事领袖进行商谈。
    柯林斯在到达时对记者们说,他这次是一次例行的旅行,“看看我能做些什么来帮助这里的美国军事援助顾问团。”
    【中央社高雄18日电】美国第七舰队司令穆勒中将今天乘旗舰“普鲁顿斯”号抵达高雄港换乘美海军两栖旗舰“艾斯特斯”号前往银锋演习中美联盟两栖登陆作战地区观战。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3月10日以《新的材料透露共产党中国的经济有进步》为题,发表了该报记者罗森菲尔德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美国官员仔细研究了新证据以后,对共产党中国的经济前景有了一个较为尊重的、清醒的看法。
    六个月之前,国务院对中国情况的描述是:由于连续三年农业歉收造成的自然灾害已使中国摇摇欲坠。人们普遍推测中国已接近“垮台”。
    但是现在人们相信北京已有很大的恢复,特别是在极关重要的农业方面,它继续逐步改善的可能性比以前预料的要大。
    官员们强调,在一个像中国那样有许多内外困难的国家中,不可能没有挫折。但是“垮台”的说法绝迹了。
    粮食问题是决定性的问题。这里的专家认为营养不良的趋势可能已经扭转。
    中国的报纸说,粮食定量已经提高,可以吃到一些肉,蔬菜则显著地普遍增多。
    驻香港的美国农业参赞估计,粮食产量从一亿六千七百万吨上升到1962年的一亿八千二百万吨。预料今年可能有改进。
    经济学家琼斯认为(人们知道国务院同他有一样的看法),中国把农业放在最优先地位的做法,以及它“对自己的经济问题采取较合理的态度”已经取得效果。
    琼斯在《共产主义问题》杂志最近一期上发表的文章中还认为,北京在减缓它的人口增长方面“至少已作出实际的开端”。它目前鼓励晚婚、少生产和绝育。
    琼斯认为,一项“在共产党中国能力范围内大概可以实现的”农业计划,将能“应付”它在今后十年内人口的增加。
    这个审慎的说法的重大意义是,这个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前只有饥荒才能抑制它的人口)现在也许能足够养活自己了。过去,几乎没有什么专家同意这种说法的。
    对中国的工业发展来说,如果给予时间建立农业基础和创造独立的技术,人们并不认为中国在经济上会失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