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28日参考消息 第1版

    【印新处新德里27日电】尼赫鲁在德里市民在红堡为边防军和辅助空军官兵举行的招待会上讲话时说,在现代世界,国家的防务并不光是武装部队的职责。人人必须作出他的那份贡献。边防军为人们提供了必须的训练。
    他说,印度对于它的边界安全是疏忽不起的。他又说,只有在人民随时准备保卫国家的独立的情况下,国家的独立才能够维护住。
    【印度报业托辣斯新德里27日电】据悉,尼赫鲁总理今天对国大党议会党团说,中国人在拉达克地区建立检查哨的做法表明了他们的不良意图。”
    同时,他认为他们不应惊慌或者夸大这件事情。他还说,“我们必须警惕;我们在修建公路和建立国防方面进行得很好。”
    尼赫鲁说,这个地区里过去一直没有发生敌对行动。由于那里的地形艰险,高达一万五千到一万七千英尺,政府在9月份收到有关检查哨的消息的时候感到很惊奇。
    要了解这些检查哨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是不容易的。这些检查哨在他们1956年地图中所说的界线后面,有一些是在前面。
    “这(检查哨)可能并不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在所有这一切后面隐伏着他们(中国人)的不良意图。”


    【本刊讯】印度《闪电》周刊25日以《中国危险》为题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中国对印度领土拉达克的新的侵略是一件令人极其焦虑的事情。由于这个新的好战的挑衅行动,中国的统治者使中印和解的一切希望都破灭了。他们实际上简直是在走战争的道路,必须把他们当作敌对力量来对待。
    我们将采取什么行动来对付和击败现在看来大概是当前最危险的好侵略的帝国主义的危险呢?首先,现在必须抛开中印友好运动的一切残余的障碍。当印中友谊是政府和印度人民的信条的时候,可赞叹地达到这一目的的协会必须一概关闭。我们也同样地希望让中国侵略得到它在战场上应有的“头破血流”的下场。在印度自己这方面,现在几乎普遍排斥对这种问题的军事解决办法。尽管如此,我们必须准备好对付这种万一的事变。对我们来说第一个迫不及待的军事措施是为我们的防务提供一个强大的工业基础。我们只有通过民主手段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社会主义和经济上独立的印度,才能打败中国的挑战,这一点是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的。
    这里是一场斯大林屠夫和尼赫鲁民主人士之间的斗争。正是毛泽东对印度的竞争的妒忌,使得他在喜马拉雅山犯这个大错误。今天全国人民比以往更有职责帮助尼赫鲁更快、更有效地建设他的宏伟计划中的印度。然而,中国问题是世界问题。苏联和美国都了解这一危险。这大概是印度外交的最有利的条件。由于命运的作祟,在万隆会议上帮助共产党中国摆脱孤立状态的印度外交现在面临这样一个任务:使全世界——共产党或非共产党一样——束缚这些新帝国主
    义分子,并且不让他们在亚洲冒险。因此,中国侵略印度的问题是国际问题。让我们感谢这一事实:命运使我们有尼赫鲁的领导,这一点本身就能够对付和击败国际上的威胁。我们作为记者的第一个职责是今后在中国问题上动员全国人民全力支持尼赫鲁。


    【印新处新德里27日电】尼赫鲁总理11月27日表示,中尼修建连接拉萨和加德满都的公路的协定会影响印度的利益。
    他是在联邦院回答有关这项协定的问题的时候这样说的。
    有人问:“你是否确信这项协定并不影响我们的利益或安全?”尼赫鲁回答说:“我并不确信。”
    早些时候,梅农夫人对联邦院说,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征求过印度政府的意见。
    有人问到印度政府是否曾经自己设法收集有关这项计划的情报,它是否已经弄清楚这项协定要对印度自己的利益产生影响。梅农夫人说,建立公路联系的建议是旧建议。他们已经收集了一些情报。她说:“目前要猜测这项计划的影响,为时尚太早。”
    有人问到这项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印度的安全,尼赫鲁说,这项协定是两个独立的国家之间的协定,虽然其中一个国家是非常靠近他们的。他又说,印度政府充分了解到会谈和协定的情况,但是他不愿意就此发表意见。
    【印度新闻处新德里24日电】早些时候,外交部副部长拉克希米·梅农夫人说,中尼条约不仅接受了而且确认了以习惯、传统、人所周知的地理特点和分水岭作为决定国际边界的基础的原则,确证了印度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
    梅农夫人说,虽然条约中关于印度、尼泊尔、西藏之间的两个三方边界会合点的叙述总的来说是像印度地图那样说明三方会合点的,但是不如这些地点的地理座标那样精确。


    【本刊讯】《印度时报》23日报道:
    “印度人民同盟地区书记巴耳拉杰·马多克在星期三把共产党总书记高士关于中国最近入侵印度领土的行为的声明称作一种‘竞选手法’。
    “他说,高士真正感到不安的并不是中国的入侵,而是共产党在来届大选中能否成功。
    “这位人民同盟的领导人说,如果他们想要证明他们的这种声明是真心诚意的,他们就必须同其他反对党派一起敦促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更坚定的政策。
    “人民社会党主席阿索卡·梅达发表声明说:‘这位共产党的领袖仍旧在哀求中国侵略者重新考虑和撤消他们的步骤’。梅达说:显然,他无法代表印度人民讲话,也无法当着印度人民讲话。”


    【新华社卡拉奇26日电】据《黎明报》今天说,查谟和克什米尔自由政府主席胡希德昨天说,中国没有进一步入侵被占领的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
    胡希德说,据他的政府的人士说,自从1960年初据说中国军队占领了拉达克地区一万二千平方英里以来,中国军队没有从他们的阵地向前推进。他说,他进一步认为,中国政府将尊重克什米尔邦领土的完整。


    【合众国际社香港27日电】在边界数千平方英里领土的问题上同印度有争论的共产党中国,继续加紧开展它反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非共产党国家的空前的宣传运动。根据北平的宣传论调,印度从未比现在更紧密地投靠过外国,特别是美国。北平清楚地指出,这种方针最终将证明给尼赫鲁总理带来不幸。
    《北平周报》最近有一篇文章说,“由于印度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为困难所包围,它的外汇危机老是不断加深,看来印度将变得越来越投靠西方,特别是投靠美国。”
    这篇文章报道了印度在经济发展计划中的详细开支数字,并且列举了美国不断增加它给印度的美元和商品的诺言。
    譬如,这篇文章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外援在国营经济方面的开支中只占9.6%。
    但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增加到了23.7%,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时增加到整整30%。
    《北平周报》说,“在印度的私营工业企业中外援的影响也在扩大,在1956年到1960年这五年期间,有20亿卢比的外国资金投入了私营工业企业——约占印度对私营企业投资的三分之一。”
    文章说,印度最近的外汇危机已经清楚地表明这个国家“愈来愈依靠”外援。
    香港的观察家们认为加强反对印度的宣传运动(现在已经正式批准党报和电台广播中作这种宣传)是中国人发泄对印度在最近的贝尔格莱德会议上的态度(中国人把尼赫鲁称作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尼赫鲁对华盛顿所作的成功的国事访问以及印度在棘手的边界问题上所持的坚决不妥协的态度所产生的愤怒的一个出气筒。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11月18日刊登了该报香港分社社长波多野的一条消息说:
    最近,来自台北的消息频传国府将发生政治变动。对于这个消息,香港人士认为“可能”,并且认为这反映出国府被国内外问题逼迫得走投无路的痛苦程度。
    综合到目前为止的消息,传说是这样的:副总统兼任相当于总理的行政院长的陈诚,因“健康不佳”,透露了想要辞去行政院长的意思;同蒋总统的儿子、背后的实力人物蒋经国接近的台湾省主席周至柔有希望继任行政院长。
    蒋总统希望周继任行政院长,与此相反,美国人士希望起用叶公超。
    这些都是“亲美派”和“民族主义者”在关系到国府前途的政策上发生对立的表现,极端地说,也是那些认为“为了维持现状,即使变成台湾共和国也是迫不得已”的人们和那些“坚决要按照‘一个中国’办事”的人们发生对立的表现。香港人士认为,不管传说中的政治变动结果如何,这样一些情况是促使发生政治变动的活动的主要因素。
    人们指出,第二是陈诚和蒋经国的争夺势力。
    要想堵塞走向“两个中国”或“台湾独立”的道路,保持国府的前途,那么,在国内方面的一条出路,归根到底,恐怕是加强蒋体制。而且,大概还可以说,在对外方面,将不得不实现以台湾为中心、联结韩国和日本的“东北亚军事同盟”来找寻它的出路。在香港,亲国府的观察家也认为,传说中的政治变动同这样一些想法也有联系。


    【美联社台北24日电】美国大使德鲁姆赖特星期五会见了中国国民党外交部长沈昌焕。
    这是自从沈11月11日从联合国回到台北以来他们之间的第一次会谈。
    据信,讨论主要集中在关于联合国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来决定是否由共产党中国在这个世界组织中代替国民党中国的拟议中的计划上。
    【路透社台北23日电】据当地的消息说,蒋廷黻奉台北指示,反对在联合国之下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研究中国代表权问题和就这个问题提出建议。
    据说,国民党之所以反对这样做是由于担心这个联合国委员会进行的研究可能导致“两个中国”政策的建议。


    【美联社台北二十四日电】舍赫海军中将于星期五到达这里,这是他接任拥有一二五只舰只的第七舰队司令以来第一次正式访问福摩萨。


    【中央社台北十四日电】智利共和国参议院议长魏地拉·利拉今日从香港飞到台北访问一星期。他是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来华访问。


    【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电】据悉,中华民国在玻利维亚最大都市柯查班巴一百五十周年建市纪念庆典中,所举行的「中国书画艺术展览」,三天期中有各国使节玻国议员学者及各界人士八千余人参观,哄动一时。


    【中央社台北七日电】五十多位学者教授和文化界人士,本日在台北集会,座谈文化中兴运动。
    他们认为要推行这个运动,必须研究固有思想,翻译世界名著,融合中西文化,提倡哲学研究,和发展出版事业。座谈会是由任卓宣主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