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1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10月15日译载了10月8日英国《观察家报》发表的F·格林访华后写的《中国——明天的巨人》一书的一段,谈他对我国工业的印象。10月24日《大公报》又译载了该书的另一段,谈我国的人民公社。现先将前者转载,第二段待以后转载。
    (原编者按:F·格林从小在英国受教育,现住美国,过去做过新闻记者、广播评论员和时事问题讲演家。他曾在1957年到中国住过几个月,最近又到中国为他的新著收集材料。新著将于新年出版,这是其中一段。)
    中国工业发展的步伐实在是超乎人想像之外,而且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所需物品全能自制
    技术的全面改进可以从全中国今天的生活中反映出来。中国现在的产量虽然还不能满足本国的需要,然而,凡是所需要的东西,自己几乎全部可以制造——铁路用的柴油——电气火车头,空军用的喷气机,陆军用的坦克,排水一万六千吨的船只或精密电子计算机,都行。
    在消费物资方面,虽然一般的中国人要达到欧洲的生活水平还要有个相当的距离,但生产办法已经掌握了,技术也学会了。
    维持这种巨大的干劲的主因是思想、体力和浩繁人口的需要。实情与西方报道不符西方有许多人认为,中国人是被威吓、被洗脑、被强迫去干工业化的工作,有一小群掌大权的共产党领袖不理人民的意愿,强驱人民。我认为这种看法与真实情况恰好相反。
    我到中国东北旅行参观,从长春第一汽车厂开始。这座工厂是苏联设计并提供设备的,从1956年8月开始生产。全厂设有铸工车间、锻工车间、汽车工具车间、车身车件和流水作业线。据我看,现在的产量还可以提高两倍。比我迟往参观的一位朋友后来告诉我,汽车厂正在扩建,每年已可生产七万辆卡车。
    沈阳是交通枢纽,大工业区,工厂接连工厂,看几个星期都看不完。有的工厂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兼用土法生产;有的工厂生产率很高,在我看来,可以与西方世界的最高水平媲美。
    沈阳第一机床厂有六千工人,其中百分之十二是女工,与男工同工同酬。厂里没有计件制,平均工资七十元人民币,总工程师的薪水高过厂长,是二百元。另外还有福利,诸如免费医疗,八个星期的产假等。
    工厂举办的进修机构令人注意,里面有成人业余补习学校,从小学水平一直到大学;另有技术学校,可以钻研高深的业务。
    全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派人到工厂开班,讲解写作方法,厂里有剧团、体育馆、文娱室和电影放映队。百分之九十五的工人参加了进修。另外还有托儿所和幼儿园。到鞍山参观
    这个工厂给我的印象是中国人很会组织,很有效率。据估计,它的开工率在百分之八十五。产品质量和式样也很好,每一个部件都经过检查,装配之后还要经过总检查。出产的一些车床正运往印度。
    下一个参观地点是鞍山。鞍钢的一个干部刘天一用手划了一个大圆圈说,“这是我们鞍钢的一部份。我们有四十座矿厂和合成工厂,共有十七万工人。”
    刘天一带我参观了各部门,并且讲述了钢厂工作的情况。他说,这里去年生产五百万吨钢,全国第一。
    他又带我看了一些附属工厂,我不禁问起闻名已久的“后院土法高炉”。他说,那是1958年的事了。中国全国各地一下子修建起数以万计的土高炉。
    “人人都用土法炼铁。外国人讪笑我们。当然,这些炉子是落后的,但是他们看错了问题。重要的并不在生产,而在于技术知识。
    “在一个紧张的夏天,我们的农民懂得了用不着害怕‘技术’。技术并不是神秘。凡是亲手出过钢并且用它制造过东西的人,现在都觉得自己可以创造任何东西。我不知道当初那些土炉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开始——可是效果却同我刚才所讲的一样。在六个月之中,这一切结束了。
    “另外还有其他效果。农民们发现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铁矿和煤矿,现在可以进行开发了。现在联合企业——中型高炉已经代替了后院的土炉,在全中国星罗棋布。它们所产的钢铁,质量和我们鞍山产品一样的好。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由这些土炉发展出来的联合企业吧。”
    这个企业包括了十四座高炉,每座炉都有五十五立方米的容积。
    整个厂是在三个月内建立起来的,一千六百名工人——四百名女工,在一年前都几乎还是农民,只有八个人有技术。我的讲解员对我说,如果没有当初在后院建高炉这一段经验,这批毫无技术的工人队决不可能修建起这样的高炉。这在实用冶金学来说,乃是新的一课:千百万从未炼过钢的农民,现在竟徒手兴建起并操作一座中型钢铁厂。公社小厂发展迅速
    我也看到公社里面的小工厂。在哈尔滨,有一个一年半以前由三个人(两个钟表匠和一个刻图章的)创办起来的小厂,现在它已经生产电气器材了。他们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钢铁材料下脚,制造零件,现在一共有五百一十二名工人,而且已经盖起新厂房,要从全哈尔滨搜购钢铁材料下脚才能够用了。
    在毫无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中国农民现在看到机器却是如鱼得水
    他们更加高度自信,他们能够创造出任何东西。


    【印度报业托辣斯内罗毕29日电】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领袖吉丘鲁今天强烈地抗议英国保留在怯尼亚的军事基地。
    他在怯尼亚自由党的一次会议上说,“甚至在独立后,在我们背后仍然存在着威胁,假如我们不像他们希望的那样采取行动的话,谁知道他们可能采取什么行动。”
    他又说,“皇家空军可能飞来轰炸我们。”
    吉丘鲁说,非洲领袖希望完全中立。


【印度报业托辣斯内罗毕30日电】新当选的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主席肯雅塔昨天在这里说,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永远也不会让怯尼亚分裂。
    肯雅塔在基安布区的一个村庄举行的一次公共集会上批评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的地区主义的政策,他说,“这些人想要分裂怯尼亚。”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0月27日电】报道员报道:巴西政治气氛紧张,显示出政治、经济和财政的严重不稳。驻里约热内卢的第一军昨天实行了警戒。有消息传古拉特总统提出辞职,后来证实这是谣传。古拉特到达里约热内卢时说:“我没有什么缘故要辞职,因为我的职权是由两方面授与的,一方面是1960年10月人民选举了我,另方面国民议会今年9月又任命了我。”接着而来的紧急消息指出,古拉特要求采取措施制止生活费用上涨,因为生活费用的上涨在工人群众中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并且举行了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保守势力控制下的官僚机构阻挠照顾工人权益并且不顾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允许进行剥削。内阁昨天举行了会议,在这以前古拉特同内维斯总理进行了会谈。
    内阁采取了制止生活费用上涨的措施,宣布稳定液体燃料的现行价格,批准巴西东北部工程的贷款,控制国家开支,为结束银行雇员的罢工满足他们的要求作出了特别努力以及准许联邦区和其它各省增聘工作人员。尽管局势紧张,事件还表明了军队和各政治力量对目前的局势、古拉特总统和内维斯总理是支持的。


    【新华社伦敦30日电】英《每日快报》30日发表了约翰·埃利森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姆博亚昨天意外地飞抵伦敦,并警告说:“在怯尼亚,局势有爆发事件的危险,除非英国政府很快确定独立会谈的日期。”
    姆博亚今天将拜访殖民地大臣莫德林并递交给他一份“日程表”。
    他在一次匆忙安排的会议上要求:
    一、下月开始举行关于怯尼亚前途的宪法会谈。
    二、在明年的头几个月中在怯尼亚举行大选。
    他对我说:“我不想就最后独立的日期进行争吵。
    “一旦我们设法使会谈开始了,这就会很快决定的。
    “但是,如果英国政府现在不和我们合作的话,那么将在怯尼亚面临不断发生纠纷和不稳定的情况。
    “假如你们一贯拒绝人民的愿望,而他们越来越感到受了挫折的话,那就到了爆发的程度。”
    名义上姆博亚是去布鲁塞尔参加国际自由工联的年会。他决定在途中耽搁一下,以拜访莫德林。


    【德新社巴黎28日电】目前正在法国作国事访问的达荷美共和国总统余贝尔·马加昨晚同法国总统戴高乐举行了政治会谈。据报道,两位总统讨论了总的国际局势,特别是非洲问题。据说马加总统特别强调了他的国家在经济和财政上的处境,并要求了解达荷美希望得到法国大量的援助以实现其四年计划。


    【新华社伦敦27日电】英国《外事报道》26日载文:《本·赫达的警告》,摘要如下:
    在突尼斯和其他地方的法国观察家们说他们对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的新策略感到迷惑不解。在突尼斯的阿尔及利亚领袖们的正式发言人曾公开坚持说:民族解放阵线组织和领导了从10月17日开始的在巴黎的阿尔及利亚人示威。使一些法国人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要在人们认为法—阿和谈即将在数周内恢复之际组织这些示威。
    自从戴高乐总统9月5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就撒哈拉问题表示意见以来,他的政府和阿尔及利亚领导人曾从下列方面恢复间接接触,即:(1)在瑞士,(2)通过塞内加尔总统桑戈尔。桑戈尔总统曾否认他进行了调解,但说,他在巴黎和突尼斯都向这一方阐述了对方的意见。瑞士政府曾指出,它只提供了“技术性”的效劳。但是阿尔及利亚人的最新的条件是以一个“本·赫达备忘录”的方式通过瑞士的途径而交给巴黎的。这项备忘录指出:(一)法国必须不经任何讨论地承认阿尔及利亚的全部领土完整。(二)阿尔及利亚人准备:
    ①给予欧洲移民以一切合法的与正当的保障。②同法国在经济方面进行合作,包括在撒哈拉。③承认保留法国军事基地,保留时期将由以后谈判决定。④接受独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的存在,在这个时期内民族解放阵线将同戴高乐将军建议的执行委员会和新的阿尔及利亚警察部队合作。
    据悉,巴黎对这份“本·赫达备忘录”表示欢迎。但是最近在巴黎发生的示威使关于早日恢复谈判的乐观情绪消失了。现在看来,法国人到现在才完全体会到自从阿尔及利亚革命全国委员会8月在的黎波里会议以来,阿尔及利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的事态发展已经进一步表明阿巴斯和本·赫达的作法上的不同。阿巴斯倾向于依靠外交活动,而本·赫达则决心把更积极的外交活动同充分使用民族解放阵线军队和在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非军人积极分子的行动相结合。
    接近阿尔及利亚领导机构的人士说,本·赫达;(1)急于通过谈判实现和平并立即着手于革命的“第二阶段”——建设新的阿尔及利亚(第三阶段是把革命扩及马格里布其他部分);(2)但是他已经准备好,一旦和谈遭到破坏,就最大限度地加强斗争。


    【南通社阿克拉30日电】全非人民大会常设秘书处已经呼吁全非洲的政治组织、工会和青年与妇女组织在11月1日对阿尔及利亚人民表示声援。
    全非人民大会的呼吁指出,当11月1日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斗争进入第8个年头的时候、这一天应该是全非洲的一个节日。非洲的所有政治性组织将举行集会与示威表示对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自由与独立的斗争的支持。
    非洲各地将致电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总理表示声援并致电联合国与法国政府表示抗议。
    全非人大着重指出,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斗争是“非洲争取真正独立与统一的斗争的最光辉的表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