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8日参考消息 第4版

    【路透社伦敦讯】“泰晤士报”2月12日说,目前的中国领导人正在狂热地奔向一个无法达到的黄金时代。该报说:“今天中国革命的规模和残酷性是普遍承认的。”
    “当我们谈到农民不满公社、不满粮食配给、不满丧失自由、和他们从一个满心要快速革命的政府所受到的压力的消息时,没有理由怀疑这种不满。
    “但是如果不是在同时了解中国过去那种流血和苦难的混乱局面,那会误解它的意义。在过去十年中强加和平和纪律的那些人,就是在过去看到农村的灾难、对不正义和苦难表示愤怒的人,而现在正在狂热地奔向不能达到的黄金时代。”


    【本刊讯】英国访华人士波伊德—奥尔勋爵和波得陶森合著的“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一书已由伦敦麦唐纳公司出版。
    波伊德—奥尔勋爵是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的专家。他携同妻子在中国度过了两个月。陶森曾作为英国广播公司的特派记者在中国住了十年。这两位作者说,“对西方来说,重要的事不在于政治制度而在于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他们写道,中国农民“对他们的公社生活是热心的”。在写到一个农村的剧烈变化时,他们指出,他们并未见到任何足以证明那只是“给外国人看看的展览品”的迹象。
    这两位作者写道,“人民看来都健康而生气勃勃,特别是孩子们,”“条件是相当经常地在改善”。他们强调指出,公共卫生当局在制止那些在过去往往会夺走成千成万生命的疾病方面,正在做着一项了不起的工作。
    作者说,几乎是全部人口,其中古压倒多数的部分过去都是文盲,现在都在学习。不论大城市或最小的农村,都设有成人学校。“我们对于所访问过的每一个城市所拥有新建的公园、体育场、电影院和剧场的数目,感到惊讶”。
    中国妇女的命运也有了根本的改变。他们写道:“我们亲眼看到了女工程师,女律师,女医师,女经理和女村长……政府职位一直到部长一级都有妇女担任着”。
    波伊德—奥尔勋爵和陶森先生的书中有整整一章,称作“驯服河流”,是用来描绘中国巨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和灌溉计划的。
    中国的大跃进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他们相信迅速的经济发展将会使新中国在相对地短暂的时期内,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业强国之一。
    波伊德—奥尔勋爵和陶森先生在最后呼吁西方国家和中国进行广泛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他们还说:“西方需要重新考虑它对中国的态度”。“崭新的和理智的估价”的第一个结果应该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中的权利,并撤消贸易限制,因为对中国的经济隔离,首先而且主要损害了西方自身。


    【本刊讯】奥共“人民之声报”1月26日报道比利时一画家出版新作“忆中国”。
    这家报纸说,比利时著名的木刻家和画家法朗士·马塞列尔在1958年秋天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邀请曾去中国旅行。他回到尼查后,根据旅行所得的印象,创作了许多画和木刻。他给这些新作命名为“忆中国”。
    这些新作已在布鲁塞尔展出,现在正在柏林展出,今后还将到苏黎世去展出。
    当他的画送到柏林展览时,马塞列尔写了几句话作为附信附在画上。
    他写道:“我以‘回忆中国’为题出版的这些画事实上是对中国的发现。和世人一样,我过去对中国历史多少是了解的。但是对于今天中国的发现表现了人的一种经历,这种经历只有对革命后苏联的发现才可以与之相比”。
    【本刊讯】根据瑞士“新苏黎世报”12月11日的电影广告获悉,瑞士上映了意大利电影工作者里查尼在我国拍摄的纪录片“中国长城”。
    该片并配制了德语解说。


    【法新社伦敦4日电】联合王国西藏协会宣布出版论述西藏问题各个方面的小丛书中的头三本。
    第一本小册子是洛伊丝·兰格·赛姆斯女士写的,书名是“西藏达赖喇嘛的职权和地位”。它叙述了达赖喇嘛和他的机构的职权的历史。第二本小册子是休·理查逊先生写的,书名是“西藏和它的邻邦”。它简要地叙述了“西藏同它邻国关系的历史事实”。第三本小册子的书名是“西藏在联合国”,也是理查逊先生写的。它分析了联合国在上届联合国大会上关于西藏问题的辩论。
    理查逊先生在1936—40年和1946—47年间是负责英国驻拉萨代表团的官员,在1942—44年间是印度驻重庆总代表的一等秘书。他在他的关于西藏和它的邻居这本小册子中说:“根据种族、语言、文化和宗教,西藏人公认地是一个单独的实体”。
    在联合国大会1959年的会议上辩论的时候,理查逊是达赖喇嘛参加联合国大会代表团的非官方顾问。


    【本刊讯】香港“真报”2月23日刊载一则澳门消息如下:
    澳门唯一的葡文日报“澳门消息报”因刊登五葡人访问大陆之图片,被澳门当局命令停刊15日。
    据悉:该报此次被令停刊,系因该报星期日出版之“星期周刊”中,以四页篇幅刊登五名葡人去年底访问大陆之图片(共二十七张),此等图片包括中共“外长”陈毅接见该五葡人及与五葡人合影之照片,以及大连、广州、武汉、北平、南京、天津、杭州等地之风光及建设等,其标题为“从澳门到北京”。
    查去年底访问大陆之五葡人,为“澳门消息报”总编辑高美士、陆军工程师巴土度上尉、政府船坞厂长弩尼士、葡籍医生罗卫素及葡属东非罗连素马忌士埠“消息报”驻澳通讯员葛地路等,由本澳亲共之“大众报”社长陪同于去年12月23日乘车赴穗,至今年1月16日返澳。该报昨日奉令停刊后,因澳门独一之葡文日报,停止销售,故葡人圈中,甚为哄动,惟该刊载“由澳门到北京”之星期周刊,昨日仍准售卖,且颇为抢手。


    【全印电台2月29日广播】广播报道:介绍世界农业博览会中的中国馆
    在新德里已经举行了两个半月的世界农业博览会是今年冬季在印度首都的一个主要活动。在印度的农业政策中提倡合作化耕种的今天,在印度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中要求工农业并重的今天,举办这样的一个展览会,展出印度和其他国家的农业状况和交换各国的农业经验显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在博览会的国际馆部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馆是规模较大的一个,中国馆的面积有七万多平方英尺,这是一幢有着镂金彩画和朱漆大门的典型中国民族式建筑。面对大门的墙上用印地文和中文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尽快实现我国的农业技术改造”。就是说,使农业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这更扼要地说明了中国人民目前在农业建设工作中的任务。中国馆分出四个主要的展出部分,就是:中国农业发展成就和具体经验部分;农业部分;人民公社工业发展部分和水产部分。中国馆馆长吴振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中国馆展出的重点。
    人民公社无疑的是一种崭新的农业组织形式,也是中国人民的一种独特创造。从1958年开始成立起到去年年底为止,全中国已经有了两万四千多个人民公社,平均每一个人民公社有5100多户农民,两万多人口和一万一千多英亩集体所有的农田。吴馆长对人民公社的组织情况和它的优越性作了很好的说明。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这在农业博览会的展品里可以看出这一点。博览会使人们更看出了中国农业生产,特别是从1958年以来的迅速增加的情况。在展览馆后面的露天广场上展出了中国的农业机械与改良农具。这里有大型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也有一些小型的由中国农民自己发明的改良农具,而这些东西正是印度人民所感兴趣的,因为它们也最适合印度的情况。
    中国馆每天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他们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来自边疆的农民,他们对中国馆的展品非常有兴趣,因为这是一个完全直接涉及农业的一个馆。吴馆长介绍了一般印度观众的观感:“印度的观众对中国馆很感兴趣,他们认为中国有很多地方与印度相似,因此中国农业方面的成就及增产的经验引起印度农民很大的兴趣。”


    【新华社大马士革1日电】“中国正式通知大马士革博览会的办事处说,它希望参加第七届大马士革博览会”。这条消息是这里的中东通讯社在2月28日的新闻稿中发表的。


    【本刊讯】智利最近出版了一部关于西藏问题的书,书名为“并不神秘的西藏”。
    据“阿劳种”书店在智共“世纪报”1月13日刊登的广告,本书作者马利乌斯·马格尼恩是东方问题专家,写过两本关于满洲战后和朝鲜战争的书。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月21日刊登了理查德·休斯发自香港的一篇报道。文章说:
    中国正在悄悄地裁减它的正规军,以把人力转移到迫切的生产和建设工作上去。复员的士兵又重新加入民兵,以便他们能为陆军或生产服务。
    这里的西方观察家是从共产党和陆军将领最近举行一系列会议的消息中得出这些结论的。
    对正规军人数的最新正式估计为250万人。据去年6月的消息,民兵总人数为2亿5千万男女,其中正在训练1亿3千万人作为正规军的前线后备兵。因此,把受过训练的正规军调到民兵中去将增加劳动力,而不致削弱潜在的战斗力。


    【本刊讯】阿联“金字塔报”1月30日以一整版的篇幅报道和评论于1月29日在开罗开幕的我国画展,并刊登了其中的八幅展品。摘要如下:
    阿联文化部美术处举办的中国画展于昨日在开罗开幕,文化和民族指导部长萨瓦特,奥卡夏主持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包括埃及地区教育部长艾哈迈德·纳吉布哈希姆和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哈苏纳。举办这个丰富多彩的画展的目的,在于促进阿中两个友好国家的艺术家们交流经验和交换艺术见解,从而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中阿两国都是有着数千年文化艺术传统的古国,这种光荣艺术遗产成了现代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如今已发展了他们的传统艺术,使之为人民大众所喜爱和理解。这种发展就是推陈出新。
    文化部美术处处长艾哈迈德·优素福说,从展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美术家仍然保持着他们优秀的民族传统,他们所采用的艺术表达形式是世界独特的,绘画方法并没有受到外国影响;版画作品则继承了古代东方的艺术传统。
    文化部美术处副处长穆罕默德卡兹·穆斯塔法说,他曾和中国的艺术家们共处过,了解他们如何以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感情。他们酷爱自然,只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和有了灵感时才动手作画。他说,中国伟大的画家齐白石就爱养花养鱼,每当作画之前,总细细观察这些动、植物的生活,研究自然的哲理,因此作品就深刻地表达了生活和他所酷爱的自然。他又说,中国绘画中融汇着东方的色彩包含着哲理、现实和抽象。
    文化部文物局长阿卜杜、卡齐尔·里兹说,展品中包括许多具有中国形式的优秀装饰艺术作品,有些是登峰造极的现实主义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