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澳共维多利亚州党委机关报“卫报”1959年12月10日发表了摩蒂默所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仇视中国’的大合唱”,副题是“其原因何在?”,摘要如下:
    一个诽谤人民中国的运动正在袭断报纸上疯狂地展开,它不仅仅是澳大利亚的产物。它也是美国、英国和欧洲资产阶级报纸的特点。
    它们异口同声地叫喊:
    “中国不要和平。”
    “中国侵略印度,并且蓄意挑起同它的东南亚邻国的战斗。”
    “中国人民在极权的经济制度中被奴役着。”
    美国专栏作家艾尔索普在墨尔本“先驱报”(12月1日)上所发表的文章描绘这样一幅可怕的中国人民生活图景:“他们自己的政府残酷地使他们过着远不如囚犯的生活……这种痛苦在痛苦史——中国过去所经历的一切——上是空前的……不用多久,人类可能作出大规模的牺牲。”
    艾尔索普的胡言乱语是不值一驳的。每个访问中国的人都毫无例外地对那个国家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和人民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表示满意和乐观的情况感到惊奇。甚至连“先驱报”自己驻在中国内部的记者诺萨尔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的幸福、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虽然他想尽办法使他的老板高兴。
    艾尔索普是不老实地这样写的,因为他的任务就是煽起“仇视中国”运动的火焰,和试图破坏在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里已经建立的对中国的大量亲善感。一些通讯社也在扮演同样的角色。
    我们现在必须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成为西方报纸辱骂和歪曲的主要对象?
    正如我们所说的,答案不在中国内部,而在那些发动仇视运动者的思想和利益中——正如反犹运动的原因不在于犹太人的行为,而在于反犹分子的本性。
    在战略上,帝国主义国家正在大力进行一次全面的努力,要把亚洲和中东的中立国家推进或拉入它们的侵略阵营。帝国主义国家最大的两个绊脚石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它们是中国以外的亚洲最强大的国家,那里的反帝情绪非常强烈。
    帝国主义者认为改变这些国家的态度的根本条件是毒化它们同人民中国的关系,它有力地向亚洲各国人民指出社会主义能够使落后和过去受压迫的国家走向光明的前途。
    当然帝国主义企图把亚洲人民绑在他们的战车上的梦想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亚洲人民的利益是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和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分不开的。但是,在短时期里,他们的恶毒挑衅威胁着和平并且对国际合作是有害的。
    只有认识到“仇视中国”运动是冷战中的新伎俩,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才能够认识到它的恶毒表现并与之斗争。


    【本刊讯】伦敦“工人日报”12日报道:伦敦荷尔本书院夜校新设有中文班,该校学习中文的学生现有五十八名。开始学习中文的初级班也已有学生二十五人。据该校外文系主任纽玛克说:“许多学生对学习中文感到兴趣,是为了他们愿意知道新中国在科学上的进步。例如有一位化学专家现正很用功地学习中文,他希望将来能把中文的化学和物理著作,可以译成英文。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2月25日电】“政治报”今天刊登了南通社驻京记者就我文艺界对巴人的“谈人情”一文的批判,诬蔑我文艺政策。
    文章以三分之二的篇幅转述了巴人的错误观点后,特别强调“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缺乏人情”,“缺乏人道主义”。作者最后说,“据最近的文章看,已把巴人的见解和‘南斯拉夫修正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了”。


    【路透社北京24日电】(记者:法夸尔)在鼓励中国首都将近300万市民过集体生活的新运动里,北京市正在建立更多的街道食堂和托儿所。
    “北京日报”报道,在最近半个月内,单是在一个区就建立了64个街道食堂和112个托儿所。这使得1,300名家庭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参加了生产。
    同时,成立了77个由妇女组成的邻里服务所,为参加生产的妇女做打扫、洗涤、缝补和其他的家务活。
    当地的商店把货物直接送到那些因参加生产而没有时间去买东西的妇女的家里。银行和其他“财政”部门正在帮助食堂建立账目和改善经营管理。
    报纸说,扩大和改善集体福利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民生活水平和由于继续“跃进”而产生的需要是必要的。其目的是大规模地办街道食堂、托儿所和邻里服务所,以及鼓励把家务劳动“社会化”。
    一些观察家说,目前的运动看来可能是在城市里建立人民公社的第一步,虽然并没有提到“公社”这个字眼。
    公共食堂和托儿所是1958年在中国农村成立的作为共同生活的基本社会单位的农村公社的特点。
    当时,在一些市镇里也成立了食堂、托儿所和其他公共事业。但是,由于牵涉到复杂情况,在大城市里大规模地成立城市公社的计划在1958年12月暂时搁置下来。以后据说,城市公社将逐渐发展起来。


    【本刊讯】香港“工商日报”2月1日发表一篇纽约航讯,题为“今日华侨在美国”。摘要如下:
    在美华侨有二三十万,多居住在旧金山、芝加哥和纽约。近今则以纽约为留美华侨最集中的一处。除此三大城市之外,华侨散居美国各地的,都为数不多。
    说到华侨在美国所经营的行业,到现在为止,还是以餐馆和衣馆两类为主,其中尤以前者的经营规模较大,且具华人的特色。拿纽约来说,现有的大大小小的餐馆,约是十年前的五六倍之多。这并不是说留美国的华侨,在这些年头大赚其钱,其主要缘由,实在是华侨的资金没出路的一个反常现象。
    华侨社会的社团,可分成以氏族为中心的宗亲会,或以县、乡为范围的地域性组织。但此等华侨社团,亦仅限于华侨聚居的上述三数大城市里才有。以纽约而论,则共有华侨社团达百余单位之多。
    说到华侨的文化教育方面,在纽约和旧金山各有中文小学三数间,严格来说,仅能算是华侨子弟们在当地公立小学课余的中文补习班而已。至于中文刊物的出版,如综合性的周刊或月刊,在上述两地亦各有三四种;这些刊物,有亲国民党的,亦有无政党背景的,但是它们拥护中华民国的立场,则殆无二致。
    美国经常有几百万人失业,因此一般的体力劳动工作,时在今日,华侨是不容易获得的。但是在常态下的华侨社会里,一般的华侨子弟,大可以不愁瞰饭无地。至于比较黯淡的一面,却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美国的情形。
    由于美国近年来致力于科学方面的发展,造成了文法科人才出路的困难,而且,无可否认的,种族界限在美国并非已真正完全泯灭,是以即使系长久在美国受教育的美籍华人以实际就业情形来说,仍不免有吃亏之处。再加上就业年龄的限制,这批中国知识分子可说是一筹莫展。在美国,上了四十岁的人,想要找份工作是很不容易的。
    至于留学生这一群,他们有不少是在大陆陷共以前便来了的,如今变成无家可归,因此有很多获得了改变身份,而作永久居留。其中除了小部份学理工科的可有较好的出路外,其余不论是什么博士、硕士,一样是在就业途上彷徨,或者去充任最起码的职员,有的索性去做几年餐馆侍役,待积蓄了点钱,然后自己或合资去开间小餐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在陌生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生活,也只好去做非常不相称的工作,甚至去做小工。
    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还有再返大陆的一天。


    【新华社维也纳讯】奥地利“萨尔斯堡人民报”以“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变化”为题刊载了一篇由韦·施雷姆克写的关于由美国组织的反华禁运的文章。他说,这次禁运证明对整个西方对中国的贸易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施雷姆克在描述了中国特别是北京的美景以后问道,对这些东西普通的欧洲居民知道什么呢?欧洲国家的学校中不教授中国人民的历史是一件极大的事。这家报纸接着着重指出这个事实:中国的主权像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一样从未衰败,相反正在逐渐加强巩固,甚至在国际上有更大的重要性。中国的改变是历来整个世界历史时期中发生的改变中的最重大的改变——这些改变是全部世界历史中的主要事情。作者在最后着重指出来自香港——通常是奥地利读者主要的消息来源——的关于中国的消息不可靠性。


    【本讯刊】香港“工商日报”2月8日刊载一篇伦敦通讯,题为“在英国的华人”,摘要如下:
    旅居英国的华人,目前人数约有四千至五千人,这个数字包括自由中国直接前来的老华侨,暨近年自香港或其他华侨居留地前来的,以及当地出生的华人。他们的成份,前者多为商人和海员,后者则大部分为留学生。他们的居留地遍及英国三岛,大约有三千人在英伦,其余则在苏格兰和爱尔兰。
    在英伦的华人(记者称这些同胞为华人而不称华侨,是因为他(她)们中除在英出生的是英籍华人外,其余的也大多数不是持中华民国的护照,而是其他国籍的护照,如香港、新加坡、马来亚等国家或地区的护照的关系),集中在几个大城里,以伦敦和利物浦两处为最多。他们经营的行业,包括中国饭店、洗衣馆、出入口商、海员等等。旅英华人曾经有一个时期被称为“洗衣佬”,可见经营这一行业的华人,曾经有一个时期是相当兴盛。饭店营业,是现时最兴盛及发展最迅速的华人行业,近年来中国饭店陆续开张,在最近的三年来,伦敦的中国饭店最少已增加了一倍。
    除了正式的华侨、海员及英国籍和当地出生的华人,在英国的中国人便以留学生为最多了,大约有二千人。男生多数攻读工科,女生多数学习医护,不过学政治和法律的也相当多。伦敦大学的各学院或英国各省大学中,凡有多数中国学生在一起的,便会有中国学生会,不过此类组织都是为同学互助及福利而组设的。
    华侨对于祖国的印象是有许多差别的,记者遇到有些在南非及西印度群岛土生的华人留英学生,对祖国印象都很模糊,他们只会说英语,仅能稍略知道祖先是从中国那一省来的。同时,华人在英国一般生活都很不坏,不少华人与英国人结婚,且多数已入英籍,他们已享到英国公民的一般福利,因此对祖国印象也就更加冷淡了。


    【本刊讯】香港“工商日报”2月1日报道说,“据非正式的统计,我国在海外的侨胞,凡一千三百余万之众,其中尤以聚居于东南亚地区的为最多,如在印尼与泰国各有三百万,新加坡和马来亚二百万,南越、菲律宾和缅甸各百数十万不等,除此之外,便推在美国的二三十万华侨,至于在欧洲和南美与非洲各地,则属少数而已。”
    【本刊讯】英“外事报道”2月4日报道说,“国民党人估计有九万四千五百五十六个华侨分散在二十个拉丁美洲国家中的十九个国家。乌拉圭是唯一没有华侨的国家。古巴约有二万五千人、秘鲁约有二万人、墨西哥和巴拿马共有一万多人。


    【新华社悉尼25日电】新西兰共产党“人民之声”周刊昨天发表文章说,路易·艾黎在他的祖国受到热烈欢迎。
    “人民之声”说,艾黎强烈地要求同中国贸易;要求新西兰政府承认中国。”他在基督堂市的铁路车间的集会上说,新西兰人民必须认识到,他们是东南亚的一部份,中国是一个邻近的,伟大的邻国。
    “人民之声”周刊说,工人们在艾黎谈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希望同新西兰建立友谊的愿望时,鼓掌表示欢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