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9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法新社香港6日电】北京“人民日报”今天发表长篇的社论评论昨天的华沙条约声明,这篇社论表明了人民中国对国际局势的态度。
    这家报纸称这项声明是团结一致的社会主义各国对于世界和平事业的新的贡献,这家报纸同意声明中所有的论点。
    这家报纸说,国际局势中出现的某些缓和的迹象是由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努力,由于苏联总理赫鲁晓夫的访问美国,以及他所提出的裁军和裁减苏联军队的建议。这家报纸又说,这些措施对全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民日报”说,东西方最高级会议不久即将召开,它评论说,这种前景是令人高兴的。
    报纸回顾说,人民中国政府也曾主动采取措施裁减自己的军队。
    报纸又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不断作出努力的同时,人们不能不看到,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仍然在继续扩军备战。社论警告说,爱好和平的人民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警惕。美国表示愿意部分地接受缓和国际局势的做法,但它的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并没有任何改变,那就是仍然企图消灭社会主义,霸占全世界。
    报纸说,美国人所以玩弄和平花招,只是在世界力量对比对美国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的策略。
    社论说,美国企图“颠复、腐蚀、分化和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社论最后强调保持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和力量的必要性,这种团结是建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之上的。
    报纸说,“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这种团结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印度报业托辣斯仰光8日电】前缅甸总理吴努今天在这里说,他支持奈温将军和周恩来先生最近签订的中缅互不侵犯条约。
    吴努是对前来访问的外国记者说这番话的。据说,他说条约内所包括的边界问题协定是过去已经做的工作的继续。


    【新华社新德里7日电】“印度斯坦时报”今天报道,印度大使帕塔萨拉蒂将于2月13日回北京。消息说,他可能会带去印度对中国12月26日照会的复照,因为印度的照会太长,不能用电报发去。
    消息说:照会很详细,现在已经准备妥当;据了解,帕塔萨拉蒂曾协助起草这个照会。
    该报报道,在议会会期中大概会对印中关系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将在明天以普拉沙德总统的讲话而宣告开始。消息说,总统的讲话预料将详细谈到印中边界纠纷,还将谈到印巴关系。人民院关于总统讲话的辩论将在2月15日到18日举行。消息又说,议会到辩论的时候可能会得到印度对中国的详尽答复,使议员们能够充分了解情况。
    今天各报报道,在人民院即将举行的辩论中,除共产党以外的反对党派大概会重申它们的要求,认为不应该同中国举行任何谈判,除非中国“无条件取消对东北边境特区和拉达克的侵略”。
    【路透社新德里6日电】“印度时报”今天报道,昨天已向北京发出了印度对中国12月26日的照会的复照,中国的照会陈述了中国对中印边境提出领土要求的背景。
    一位官方发言人不肯证实或否认这一点。
    据了解,印度的复照很长,详尽地驳斥了中国对印度认为是它的大约五万一千平方英里的领土的要求。
    这里的政界人士认为,尼赫鲁总理坚持他的这种立场:他不能根据中国总理周恩来所说的整个二千五百英里的边界都是可以谈判的这一点同周举行会谈。
    【美军东京远东广播网8日广播】新德里消息:尼赫鲁7日为去年10月在一次边境冲突中被中共杀死的十名印度警察默哀两分钟。在新德里举行的第十届全国警察会议上对这些人宣读了褒状。


    【新华社科伦坡6日电】锡兰共产党刊物“前进”周刊昨天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和缅甸之间关于它们的边界的分歧是象中印之间的分歧同样严重的,但是中国和缅甸政府取得了和平的解决,因而签订了条约。如果缅甸和中国能够达成这样一个全面的圆满的协议,为什么印度和中国不能呢?显然过错不在中国。
    文章继续说,协议是应用了周恩来向尼赫鲁建议的方法后而达成的。从两国政府的观点来看显然是合理的东西被双方所接受了,同时对于分歧进行了和平的协商。
    文章最后说,如果尼赫鲁不再听沙文主义者、反动分子和亲帝国主义分子的话,而把国家的利益置于他对共产主义势力的增长的恐惧之上,印度或许能够作同样事情。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和“每日新闻”2月1日评中缅条约和边界协定。
    “读卖新闻”的评论说,“如果一读中国和缅甸签订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以及‘边界协定’的内容,似乎就可以说:它表明了在过去当联系到美苏首脑会谈和中印边界问题等就被人们评为‘趾高气扬’的共产党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开始具有灵活性的迹象。在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值得注意的是,通篇贯彻着五项原则的精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一、双方保证用和平协商的办法解决双方之间的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二、缔约双方保证互不侵犯,不参加针对另一方的军事同盟。这里共产党中国好像有这样的很大的企图:使政局不稳、军人专政色彩浓厚的缅甸向国内外宣布它自己将来不参加诸如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反共组织,在解决争端时不使用武力。”“每日新闻”特派记者高田自香港发回的一篇报道说,“香港中立的观察家认为共产党中国这种‘低姿势’是‘共产党中国外交的发展’,并且作如下解释:一、共产党中国对国内建设的前途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信心。二、美国在共产党中国发表它要求参加裁军会议的陈毅声明以后不到五个小时,就有了同意它的主张的反应。这件事情证明,全世界已经承认不能无视共产党中国在国际政治上的实力。三、这个国内外‘实力加强’的情况,使得共产党中国准备在解冻——东西方进行竞争的共处时代,同苏联步伐一致地对万隆国家开始采取温和的‘说理外交’政策。
    “人们认为,从表面上看来,目前共产党中国好象是‘退一步’,可是,它恐怕会同赫鲁晓夫总理访问亚洲等苏联发动的和平攻势相呼应,展开‘进两步’的积极外交。”
    “每日新闻”1月30日在一篇解说中说,“共产党中国和缅甸同时签订了边界协定和互不侵犯条约这件事情好象有划时代的意义。
    早在1953年、在郭沫若倡议签订日中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就曾经暗示过从建立和平地区过渡到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计划。这个倡议后来变成了洛迦罗方式的多国间(美、苏、日、中)集体保障安全的计划。不过,这次签订的共产党中国和缅甸之间的条约将对共产党中国的对日呼吁产生什么影响,是值得注意的。


    【新华社香港7日电】前来中国访问演出的日本“前进座”剧团团长河原崎长十郎6日在香港对新闻记者说:“在目前日本岸信介政府和美国签订了安全条约的这种恶劣空气中,我们这个剧团到中国访问,正表示了日本人民渴望与中国友好的意愿。”
    日本“前进座”剧团一行六十八人在团长河原崎长十郎率领下,6日从东京到达香港,即将转道前往广州。
    河原崎长十郎对记者说:“从历史上和地理上来说,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互相友好,现在岸信介政府硬把这个方向扭转,这是日本文化界人士和日本人民所不能同意和绝对反对的”。
    河原崎长十郎说:“我绝对同意中国外交部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指责”。他说:“日本应该采取中立的政策,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关系,以维持世界和平,但岸信介的所作所为完全不是这样”。
    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访问,把日本的优秀文化介绍给中国人民,同时也希望能够对中日两国间的友好和世界和平有所贡献。
    “前进座”剧团的副团长中村玩右卫门也对记者说:“我们这次访问中国正表示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态度完全和岸信介不一样。”


    【路透社新德里6日电】由于中印关系日益恶化,印度政府已经更密切地监视在印度的所有中国国民的活动和行动。
    从今之后,中国国民像印度的其他外国居民一样必须做到:一、向当地警察当局登记;二、如果他要住下去,就得申请得到居住许可(这种许可每年必须重新申请);三、如果打算离开他所登记的在印度的住所两个星期以上,就得用书面通知当局,说明他打算去访问的地方以及他将住留的地方的地址和旅行的原因。此外,在他打算在旅馆以外呆一星期以上的地方,他必须向当局报告。
    印度官员没有可靠的情报可以说明这个国家的中国国民的确切人数。登记的中国国民的人数目前为11,842人,但是官方的估计,住在印度的中国国民至少有30,000人。
    一位印度官员说:“我们不想对这些人采取不适当的残暴行动,我们也不想强迫他们拿出中国共产党的护照。但是我们当然非常希望通过居住许可证来限制他们在印度居住。”


    【安塔拉通讯社泗水6日电】昨天晚上,有228名中国人乘“芝卢华号”船离开泗水港赴中国各地。
    这一行人包括180个打算去人民中国升学的学生。其余是小孩和成年人。其中有十人是去香港和台湾的。
    透露这个消息的警察局长苏曼特里说,此行与政府取缔农村外国商贩的禁令没有任何关系。他说,中国学生每年这个时候离开这里去中国升学已经成为一个惯例。


    【新华社仰光5日电】亲西方的“公正报”2月2日发表社论评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说,“虽然条约第三条对中国也许是必要的,我们认为,对于缅甸,这一条不仅不必要,甚至是多余的。我们认为,对缅甸有敌意或者有侵略意图的国家,必然会是白色中国,如果不是红色中国的话。人人都知道,白色中国的国民党分子一有机会就越过缅甸领土。”
    协定第三条规定缔约双方保证互不侵犯,不参加针对另一方的军事同盟。
    社论说,“我们所说的红色中国,意思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部队,谁能担保中缅边界上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会以各种方式进行敌对活动或者不会采取侵略行动呢?
    “如果所谓来自北缅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各种方式对缅甸采取侵略行动,或者挑唆和帮助缅甸共产党人进行侵略,那么缅甸必须根据上述第三条袖手观望吗?缅甸必须呆着不动,不向会援救它的国家求援吗?因此,为了使缅甸能够考虑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独立地行动,如果把上述条约第三条的第二部分删去,那将更为合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