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14日参考消息 第1版

    【中央社纽约8日专电】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博士今日离此前往西海岸,取道返国。他将于14日抵达台北。


    【中央社台北9月28日电】台湾省议员李万居所办的“公论报”自9月2日起休刊二十六天后,已于28日复刊,并将一大张的篇幅恢复到一张半。


    【路透社香港12日电】新华社报道,今天在北京签订了中苏科学和技术合作的议定书。这是在中苏委员会的委员们举行了会谈之后签订的。
    这家通讯社后来说,根据这项议定书,苏联和中国的机构将交换有关冶金、机械制造、煤炭工业、化学工业的文件以及其他科学研究方面的资料。
    中国的专家将前往俄国考察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无线电微波通讯的施工和安装、油页岩的研究工作以及露天采煤和设计经验。
    苏联专家将前往中国考察铝矿和钨矿的选矿工艺、煤矿中瓦斯抽放问题以及关于强化合成氨生产过程的研究工作。


说我去年农业大跃进和今年战胜天灾都是建立人民公社的结果;我国革命胜利大大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斗争,给二次大战后的国际形势以无法估计的影响。
    【本刊讯】日本“机关报通讯社”的刊物——“机关报通讯”9月15日第1182期刊载了一篇述评,题目是“迎接建国十周年的新中国,对世界和平作出伟大贡献;加紧进行国内建设,要在十年内赶上英国”。摘要如下:
    读过美国的著名女作家赛珍珠写的著名小说“大地”的人,大概都会想起解放前的中国农民的悲惨状况。小说真实地描写了每当洪水泛滥、许多农民背井离乡、踏上流浪的旅途的情景。但是现在,人们已经不再害怕洪水和旱灾了。今年夏季,中国南方连降大雨,河流泛滥,为洪水所袭。但是,中国的农民并没有因此而走上流浪的道路。去年在中国农村迅速发展起来的人民公社成功地制服了水灾,使受灾程度停留在最小限度上。政府立即对受灾的人们给予了温暖的援助,采取了譬如像决定建造比过去更好的住宅等等在解放以前怎么也想像不到的措施。还有,中国共产党八中全会的公报订正了去年的粮食产量,但是就是这个数字仍然说明去年的粮食生产是大跃进。这些成就的取得,完全是人民公社建立以后,成功地把农民的智慧和力量组织了起来的结果。全体农民的生活也因而得到了改善;特别是妇女从家庭中解放了出来这个事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形势以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大地促进了亚洲、非洲的民族独立斗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在1950年到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在同印度依据和平五项原则实行共处的过程中,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中国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样,正式承认中国的国家逐年增多,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国家也在迅速增加。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国家增多的情况表明,目前在考虑国际政治问题时已经不能再不顾拥有六亿人口的中国了。


    【路透社香港12日电】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在北京同中国外长陈毅举行四天会谈之后今天到达这里。
    苏班德里约将于明天(10月13日)前往东京。他在一次简短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希望使印度尼西亚和日本之间在将来的经济合作问题上达成基本的谅解。
    关于他的中国之行,苏班德里约说,他同中国人达成了基本的谅解,但是仍然有“实际的困难”。
    有人请苏班德里约详细说明这些困难,他说:一个例子就是印度尼西亚政府执行新条例。(根据要在1960年1月1日执行的一项法令,将禁止华侨商人在印度尼西亚农村地区做生意)
    他又说,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的两百万华侨的作用必须说明。他们除了是商人和守法公民之外,还应该有其他的作用。
    不过,他说: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在陈毅以后访问印度尼西亚之前,中国技术官员将访问印度尼西亚。关于两国之间的双重国籍协定的问题,他说,很快就要交换批准书了。
    【新华社雅加达12日电】“印度尼西亚火炬报”今天在第一版刊登了新华社播发的陈毅外长和苏班德里约外长联合公报的全文,标题是:“有利于印度尼西亚经济的适当的方法”。“社会使者报”的标题是:华侨将仍然在印度尼西亚的经济中起作用,副标题是:苏班德里约作出了让步。“指南针报”的标题是: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已经达成协议,副标题是:将用“适当的办法”解决中国国民在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地位。


    【中央社香港7日电】中华民主社会党创办人之一、国学大师伍宪子今日在九龙病逝。
    【中央社台北8日电】中华革命党老同志张竹友女士于本月4日在台北病逝。


    【路透社香港10日电】加纳工商部长奎杜奥今天在从北京到达此间时说,中国官员表示愿意和加纳进行贸易,以后将就此一问题进行谈判。
    奎杜奥正率领一友好代表团访问远东。他将前往日本访问。


    【本刊讯】“纽约时报”10月4日刊载了一篇诬蔑我国的文章,摘要如下:
    共产党中国历史的头十年——
    上星期在北平举行了十周年庆祝大会——是在内部进行紧张斗争和在外部不断施加压力的十年。
    内部的斗争集中于一项巨大的努力,要把一个拥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巨大的农业社会转变成一个现代工业大国。这种努力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并且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结构。通过严厉的组织化和通过包括中国人口90%以上的公社制度,毛泽东政权在工业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譬如,去年生产了八百万吨钢,而共产党执政以前产量最高的1943年是九十二万三千吨),农业产量几乎比1949年增加两倍。北平政府宣称十年内将在主要工业产品方面赶上英国。
    共产党中国的外交政策,使得远东经常处于动乱状态,并且使得北平同美国产生冲突。
    对北平来说,它的一切外交政策所针对的不共戴天的敌人就是美国。阻挠中国夺取台湾的是美国,帮助东南亚抵制共产党压力的是美国,阻挠共产党中国取得联合国席位的是美国,拒绝承认北平并且禁止同它贸易的也是美国。
    艾森豪威尔总统上星期说,他曾要求赫鲁晓夫向中国领袖们谈起释放仍然被扣留在中国的五个美国人的问题。从北平在这个问题上的作法中可能找到线索,看出他们对于苏联“和平”攻势究竟有什么想法。
    许多观察家认为,中国领袖们可能认为,他们需要外部紧张局势,以使得有理由要中国人民继续付出重大的牺牲。加之,北平极力在从事要获得台湾控制权的运动,以及大规模反美宣传,这种宣传是针对亚洲的中立国家的。
    虽然北平可能放松这些压力,但是很难设想,在美国不作出一些重大让步——如愿意让中国政权参加联合国——的情况下,毛会来个完全的转变。事实上,紧张局势的重大缓和,很可能会在中国产生严重的不安,因为同美国的冲突有助于分散中国广大群众对于他们的困难的注意,并且可以增加他们对北平政权的支持。
    因此,预料中国共产党人在看清楚新的东西方谈判是否会产生具体结果以前,可能至少采取静待的态度。


    【新华社加拉加斯10日电】昨天人们踊跃地参加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而举行的中国委内瑞拉友好大会。
    体育场披上了美丽的装饰,人民中国和委内瑞拉的国旗在主席台上飘扬。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关于中国革命和土地改革的激动人心的标语、五彩缤纷的旗子和汽球形成一片节庆景象。
    庆祝会在二十一点开始,二十四点过后才结束。到会人数估计有七千多人。在会上发言的有:拥有四十万会员的强大农民联合会总书记佩德罗·托拉斯,统一工会联合会的领导人克鲁斯·比列加斯,执政党民主行动党的著名记者安娜路易莎·略维拉,统一工会联合会的领导人奥斯卡·埃斯特拉达,联合执政党民主共和联盟的市议员罗莎·拉托·夏尔洛,委内瑞拉华侨代表弗朗西斯科·洪,争取西班牙自由反佛朗哥组织的代表普利埃托·桑斯,爱国委员会前主席、共和民主联盟领导人、众议员法夫里西奥·奥赫达最后由诗人卡洛斯·奥古斯托·莱昂致闭幕词。他们的讲话受到听众热烈鼓掌欢迎。所有最近访问过人民中国的发言者都谈到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观感。
    群众热情地通过了两封贺信,一封寄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向中国政府和人民祝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并向他表示委内瑞拉人民的友好感情,另一封信寄给共和国总统罗慕洛·贝坦科尔特,代表中国—委内瑞拉友好团结大会要求他和中国的合法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大会主席团中还有革命运动的领导人阿曼多·阿马多尔以及委内瑞拉共产党书记庞佩约·马凯斯。这次大会没有能在10月1日举行,因为当时正值加拉加斯大主教阿里亚斯·布兰科逝世,公众举丧。
    某些报纸把昨晚的大会当作一个奇怪的对象,诸多猜测,因为一个名叫博雷加莱斯的特别反动的记者曾经公开打赌说,参加大会的中国侨民最多不超过十个人。然而,出席大会的中国侨民人数之多,就彻底揭穿了这个帝国主义代理人的谎言。今天的报纸都特别强调了博雷加莱斯的错误,并刊登了大批中国爱国者参加大会的照片来嘲笑他。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1日电】大约有三百人参加了阿根廷—中国文化协会发起的昨晚在这里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庆祝大会。同时还举办了介绍新中国在艺术、教育、科学、工业和农业等各方面的成就的照片展览会。
    阿中文化协会会员、著名雕刻家卡洛斯·比斯西奥内谈到了中国在过去十年中的伟大成就。这位发言者着重指出了新中国的和平政策,并且还着重指出有必要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文化、经济和外交关系。这时与会者热烈欢呼中国建国十周年、中国人民和政府。与会者在一项信件上签了名,这项信件要求阿根廷政府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还放映了四部中国儿童影片并且朗诵了中国诗人的诗歌。
    在新中国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共产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墙上贴上了印有毛泽东主席相片的标语。
    阿根廷—中国文化协会的标语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的成立,六亿多人民开始了新生活。”标语还表明阿根廷人民决定为争取同新中国建立文化、经济和外交关系而斗争。


    【本刊讯】英国“工人日报”驻华记者阿兰·魏宁顿描写我国凉山的少数民族生活的书“凉山的奴隶”不久将由英国劳伦斯和威夏尔特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曾于1957年底访问了云南边区倮倮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凉山,亲眼看到了由于我人民政府正确地执行了民族政策,使千年的奴隶得到了解放,生产得到了提高,彻底改变了这个全国最落后的社会的面貌。这本书就是记述他在凉山的见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