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青民一初字第2531号

裁判日期: 2015-08-26

公开日期: 2016-07-21

案件名称

曾某甲、曾某乙等与梁某、曾某丙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南宁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曾某甲,曾某乙,梁某,曾某丙,曾某丁,曾某戊,曾某己,曾某庚,曾某辛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一百四十四条

全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青民一初字第2531号原告曾某甲。委托代理人谢日胜,广西百举鸣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曾某乙。委托代理人贾磊,广西辰亿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谢日胜,广西百举鸣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梁某。被告曾某丙。被告曾某丁。被告曾某戊。被告曾某己。委托代理人韦懿真、李宏海,广西桂海天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曾某庚。委托代理人李晓岚、吴霞,广西刘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曾某辛,现下落不明。原告曾某甲、曾某乙与被告梁某、曾某戊、曾某丙、曾某丁、曾某庚、曾某辛、曾某己继承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两次审理了本案。原告曾某甲、曾某乙及其委托代理人贾磊、谢日胜,被告曾某己及其委托代理人韦懿真、李宏海,被告曾某庚的委托代理人李晓岚、吴霞到庭参加了诉讼。被告梁某、曾某戊、曾某丙、曾某丁经本院依法送达开庭传票,未到庭参加诉讼;被告曾某辛经本院公告送达开庭传票,公告期满,未到庭参加诉讼,本院依法进行缺席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两原告曾某甲、曾某乙共同诉称,诉争房屋原位于南宁市七星路一巷88号,为曾耀辉、曾曜庆共同共有房产。1994年原南宁市新城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在第一次旧城改造时对该房屋进行拆除,2003年回迁安置南宁市七星路一巷26号1单元104号房、401号房,但尚未办产权证前,再次因旧城改造,对104号房、401号房进行拆迁安置。该公司拆除南宁市七星路一巷26号1单元104号房、401号房后,重新安置南宁市七星路一巷38号2单元1602号房、1603号两套房屋。由于被告曾某丙、曾某戊、曾某丁、梁某已经分别继承两被继承人曾耀辉、曾曜庆在位于原七星路一巷74号及87号房屋的继承份额;曾耀辉生前通过遗嘱的形式将原七星路一巷26号(F区)2单元504号房(系原七星路一巷74号回迁安置所得)其享有的产权份额指定给被告曾某辛继承,其本意是曾某辛不能再继承其其它财产份额;曾耀辉还通过遗嘱形式将原七星路一巷26号(F区)1单元401号房(系原南宁市七星路一巷88号房屋回迁安置所得)其所占有的产权份额全部赠与曾某乙。因此,原告曾某乙、曾某甲享有诉争房产项下大部分权利。同时,1602号房由原告曾某甲管理和使用至今,1603号房则由原告曾某乙管理和使用至今。请求法院判令:一、被继承人与南宁市怡景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4月25日签订的《南宁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编号:1077)及其《补充协议》(编号:补1077)就南宁市七星路一巷38号怡景.西湖新天地广场2号楼2单元1603号房项下的权利由原告曾某乙继承;二、被继承人与南宁市怡景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4月25日签订的《南宁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编号:1077)及其《补充协议》(编号:补1077)就南宁市七星路一巷38号怡景.西湖新天地广场2号楼2单元1602号房项下的权利由原告曾某甲继承;三、七被告协助原告曾某乙、曾某甲办理上述两套房屋产权登记;四、本案诉讼费,由两原告负担。被告梁某、曾某丙、曾某戊、曾某丁未到庭参加诉讼,但庭后提交书面答辩状称,按被继承人曾耀庆、曾耀晖生前交代及安排,认可两原告在本案提出的诉讼请求。具体而言,同意南宁市七星路一巷38号怡景.西湖新天地广场2号楼2单元1602号房由原告曾某甲继承,2号楼2单元1603号房由原告曾某乙继承,意愿协助其将该两套房屋之产权分别登记于二人各自名下。被告曾某己辩称,我方作为曾耀辉法定继承人之一,有权继承其遗产涉案的1602、1603号房,应享有三分之一产权份额。被告曾某庚辩称,一、我方作为曾耀辉法定继承人之一,亦有权继承其遗产,公证遗赠书中涉及的原401号房已灭失,应视为赠与撤销,故两原告并非唯一的权利主体。二、被告曾某辛已在曾耀辉其他遗产分得财产,对涉案的1602、1603房不再享有继承权;涉案房屋应由两原告与被告曾某庚、曾某己按份共有,其中曾某庚应享有三分之一产权份额。被告曾某辛未到庭参加诉讼,亦未提及书面答辩状。经审理查明,被继承人曾耀庆(2008年7月故)与被告梁某(仍健在)为夫妻,二人生有三子,即曾某丙、曾某丁、曾某戊。被继承人曾耀辉(2010年11月故)与滕秋彩(1992年1月故)为夫妻,二人则生有一子三女,即曾月明、曾某庚、曾某辛、曾某己。曾月明先于曾耀辉于2010年5月去世,其妻韦翠芳则于2001年1月去世,二人生前育有一子一女即曾某乙,曾某甲。曾耀辉、曾耀庆父母曾雨寅、谢汝云早先于二人去世。原座落于本市青秀区原七星路一巷88号房为被继承人曾耀庆、曾耀辉共同共有(桂房证字第01011726号及桂房证字第01011726号之贰)。1994年12月19日,由原南宁市新城区房地产开发公司与曾耀庆、曾耀辉签订《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约定以产权置换的形式进行原址拆迁安置,安置房为2栋2单元201号房及401号房。1998年10月17日,因规划变更,双方又签订补充协议,将安置房分别调整为七星路一巷(F区)2#楼1单元1层401号房及1单元1层104号房。2004年,该区域重新进行规划改造,该两套房交付后,未办理产权登记前,又由南宁市怡景房地产开发责任公司拆迁安置。2006年4月25日,经曾耀辉授权委托,由曾某乙代表其与南宁市怡景房地产开发责任公司签订《南宁市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编号:1077)约定相关拆迁安置事宜。2008年3月20日,再次由曾某乙与南宁市怡景房地产开发责任公司签订补充协议(编号:补1077)约定所得安置房为怡景·西湖新天地广场2号楼2单元1602号、1603号房。曾耀庆、曾耀辉还在本市青秀区原七星路一巷87号(桂房证字第01011727号、桂房证字第01011727号之贰)共有房产一套。同上,历经两度规划改造,最终于1994年12月19日,由曾某丙代表其父曾耀庆与南宁市怡景房地产开发责任公司签订相关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获安置房三套,即1、南宁市青秀区七星路一巷38号怡景·西湖新天地广场2号楼2单元506号房(产权登记在曾耀庆、曾耀辉名下);2、怡景·西湖新天地广场2号楼2单元711号房(产权亦登记在曾耀庆、曾耀辉名下);3、怡景·西湖新天地广场2号楼2单元901号房(产权也登记在曾耀庆、曾耀辉名下)。就该三套房屋,曾某丙、曾某丁曾于2014年以梁某、曾某戊以及曾耀辉的继承人曾某庚、曾某辛、曾某己、曾某甲、曾某乙为被告,向本院提起(2013)青民一初字第2838号案,要求前述的711号房、901号房归曾某丙继承所有;前述的506号房归曾某丁继承所有,梁某等七人无异议,本院已予以支持,该案已发生法律效力。由此,两原告亦诉至本院,请求对涉案的两套安置房进行析产分割,以明其权属归属;各被告则答辩如前。另,曾耀辉在原座落于本市青秀区原七星路一巷74号(桂房证字第01087241号),还与曾雨寅、谢汝云、曾耀庆、曾耀村、曾光五人共有房产一套。该房屋首次拆迁时,曾耀辉分得原本市青秀区原七星路一巷26号2单元504号房;二次拆迁时,曾耀辉指定由曾某辛单独享有,曾某辛与南宁市怡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约定,一次性补偿其165611.84元后,放弃选择安置房;其受领该款后,移居美国,但各方均无其具体下落。本院认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有答辩及对对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的权利,本案被告曾某辛经本院公告送达开庭传票,公告期满,无正当理由,不到庭参加诉讼,视为其已放弃答辩和质证的权利。被继承人曾耀庆、曾耀辉二人在本市青秀区原七星路一巷87号、88号共有房产两套。2006年,经拆迁人南宁市怡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安置补偿得房屋五套,即南宁市青秀区七星路一巷38号怡景·西湖新天地广场2号楼2单元506号、711号、901号房以及1602号、1603号房。对该五套安置房,曾耀辉的继承人曾某庚、曾某己及代位继承人曾某乙、曾某甲与曾耀庆的继承人梁某、曾某戊、曾某丙、曾某丁,协商一致同意2号楼2单元711号房、901号房由曾耀庆的继承人继承所有,1602号、1603号房则由曾耀辉的继承人继承所有。前者在(2013)青民一初字第2838号案中已继承分割完毕;后者在本案中,在本院组织下,亦达成调解协议,即由两原告补偿被告曾某己7万元,补偿被告曾某庚5万元,曾某己、曾某庚不再对涉案的1602号、1603号房主张权利,由其二人继承所有。上述调解协议,系各方于自愿平等基础上,达成的协商一致,意思表示真实,亦系各方对自身民事权利的正当处分,与法不悖,具有法律效力,本院予以确认。协议签订后,曾某乙已向曾某己支付补偿款2万元;另5万元,约定由曾某甲于2016年1月31日前付清。曾某庚应得之补偿款,曾某乙、曾某甲则于签订调解协议当日付清。至于曾某辛,其已单独享有曾耀辉在原座落于本市青秀区原七星路一巷74号房中的财产分额,按曾耀辉生前意愿,曾某辛对其在原七星路一巷87号、88号房不再享有权利,故其对由该房屋拆迁得来的涉案1602号、1603号房亦不再享有权利。综上,原告曾某甲主张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七星路一巷38号怡景.西湖新天地广场2号楼2单元1602房由其继承所有,原告曾某乙主张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七星路一巷38号怡景·西湖新天地广场2号楼2单元1603号房由其继承所有,对价合理,于法有据,本院予以支持。本案判决生效后,各被告应对两原告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给予协助,过户费用由两原告各自负担。关于诉讼费,两原告愿自行负担,此系其对诉讼权利的正当处分,本院亦予准照。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第十条、第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原告曾某乙与南宁市怡景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南宁市七星路一巷38号怡景.西湖新天地广场2号楼2单元1602号、1603号房签订的《南宁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及其《补充协议》项下的合同权利由原告曾某乙、曾某甲享有,其中前述的1602号房由原告曾某甲继承所有,1603号房由原告曾某乙继承所有;二、原告曾某甲应于2016年1月31日前向被告曾某己支付补偿款50000元;三、被告梁某、曾某戊、曾某丙、曾某丁、曾某己、曾某庚、曾某辛应于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三日内协助原告曾某甲将南宁市七星路一巷38号怡景.西湖新天地广场2号楼2单元1602号房之产权登记至曾某甲名下,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由原告曾某甲负担;四、被告梁某、曾某戊、曾某丙、曾某丁、曾某己、曾某庚、曾某辛应于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三日内协助原告曾某乙将南宁市七星路一巷38号怡景.西湖新天地广场2号楼2单元1603号房之产权登记至曾某乙名下,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由原告曾某乙负担。本案受理费10100元、公告费600元,两项合计10700元,由原告曾某乙、曾某甲共同负担。上述债务,义务人应按本案生效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完毕,逾期则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权利人可在本案生效判决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二年内,向本院或与本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上诉于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时在上诉期届满后七日内到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预交上诉受理费。逾期不交纳又不提出缓交申请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审 判 长  骆兴国人民陪审员  江高鹏人民陪审员  潘晓艳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六日书 记 员  黄 媚 更多数据:搜索“”来源:

返回顶部